曾經的中師生為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卻因學歷低與高級職稱無緣,你怎樣看待?

ZBP壩上人


不可否認當代的中師生為當時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因他們的文憑低與高級職稱無緣,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做出了貢獻就該獲得高級職稱?中小學教師評高級職稱稱為破格提拔,做出貢獻的人多了去了,如果都是高級職稱,那麼這個高級職稱還有意義嗎?你要表達的意思是這代中師生的待遇問題吧?或者是職稱工資佔比的不合理吧?


山川無語1


其實目前教齡30年以上的老教師為黨的教育事業吃過太多的苦,付出的實在太多,對教育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不應該讓他們一輩子拿低工資,不應該讓他們流汗又流淚,帶著遺憾灰心喪氣地離開自己畢生為之奮鬥的教育事業。應無條件晉職高級教師或無條件將工資晉級為副高七檔,以彰顯公平與公正。支持的頂起。


霧裡紅3


一般而言,中師生只指從1979年到1996年從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學生。這批中師生突出的特點就是從初中選拔最優秀的學生進入中等師範學校學習語、數、外、音、體、美全科,畢業後被分配到廣大中小學任教的師範生。不像現在的有些師範院校的學生那樣,很多是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出於無奈才去報考師範院校。

那時候的中師生選拔非不常嚴格,除了考試成績要在中考中數一數二,而且還要經過嚴格的面試,長相不端正的學生很難被中師學校錄取。從這一點上而言,曾經的中師生確實是優秀人才。

同時,中師生也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從70年代末期到20世紀初期,中小學教師多是中師生撐起的,而且這部分老師對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很多人一生紮根農村教育,一生清貧。

說起中師的職稱問題,大部分老師很難評上高級職稱,小徐老師所在的中師生,即將退休的90%以上都只能是中級職稱,一部分是因為學歷受限,2000年以後,學校的中師生和專科生都忙著自學考試,提升自己的學歷,而有一部分老中師生當時已40多歲,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就放棄了進修專科、本科的機會,因此在評高職時失去了優勢。另一部分中師生雖然進修了專科、本科學歷,但是2008年,高級職稱又實行限額制,普遍老師又因此失去了晉升高級職稱的機會,所以時至今日,除了個別在領導管理層的中師生順利晉升高級職稱外,其他普遍一線中師生晉升高級職稱的鳳毛麟角。

由此可見,阻擋中師生晉升高級職稱的,學歷限制絕不是唯一的限制,更多的原因是和所有普遍老師無法晉升高級職稱的原因是一樣的,那就是高級職稱的名額太少了。

中師生大多從18歲進入教育系統,男老師工作到退休,教齡42年,而女老師的教齡也要37年。真可謂把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按理說這麼長的教齡,憑他們常年在教育一線奮鬥的奉獻精神,理應有機會評上高級職稱,但是現實卻是如此殘酷。如果真正能承認老中師生為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真的希望能給這些當年最優秀的人才一些高級職稱評聘傾斜,讓他們真正體會到為教育奉獻一生的光榮所在。


指尖教育帝國


曾經的中師生



80年代初期,國家為了解決小學教師不足的問題。開始從初中畢業生中招收,成績優異的孩子進入中等師範學校學習。經過三年學習之後,有分配到生源地任教。 20多年前,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所以中學畢業以後,在家人以及親朋好友的勸說下選擇了中師,放棄了讀高中考大學的機會。畢業之後回到了自己家鄉任教將近20年。

20年來,經歷了家鄉的歷史變遷,以及農村教育的變化。總而言之都朝著比較好的方向去發展,曾經的土房子爛桌椅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教學樓以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學校的師資力量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升。



關於學歷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早已經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道的歷史,條條道路通羅馬。20年前上中師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鼓勵我們所有同學積極進修,班上很多同學都參加了自考,有不少同學畢業的時候已經拿到了大學專科學歷。我也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拿到了本科學歷。因為現在的學歷進修渠道很廣,可以通過自考,成人高考,電大以及網絡學院等可以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 我周圍不少跟我一樣的中師畢業同行,大多數都拿到了本科學歷,有個別也在進修研究生。

關於職稱

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們可能都會被職稱搞得自己暈頭轉向。因為職稱是每個人繞不過去的門檻。工齡越長,職稱越高,工資收入越高,這是現在教育系統老師薪資水平的現狀。對於一些低學歷的老師,可能在職稱晉升上的優勢稍微低了一些。在多年以前,晉升原來的小學高級教師時就要求中師學歷必須年滿25年。很多跟我一樣的同行都通過各種途徑去進修自己的學歷,來縮短職稱晉升的年限。

在我周圍很多人看來,影響職稱晉升的並非是自己的學歷。而是現行職稱體制中,所謂的名額。也就是每一年,人事部門會根據區域內教師的崗位情況人員比例,而對晉升職稱的名額做一定的限制,根據學校大小不同,可能分配的名額有限。造成了狼多肉少。老師們之間競爭比較激烈,往往是符合評審條件的人比較多,拿到指標的只是個別人。讓老師們為這些事情絞盡腦汁,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我建議:對於職稱改革,按照一定的教齡進行直接晉升,少一些條條框框,讓老師們不在為職稱而心痛。


匯智坊


我是中師生,當年因為家貧經濟不允許我選擇上了中師!我讀初中時,老師基本都是臨聘的帶課教師,他們連高中都沒有讀完,記得英語老師教我們注漢字學單詞,學短語。記得把革命一詞注為“買個驢心”……後來發誓當老師,師範優先,我把青春和生命都獻給了教育事業。報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思想,為教育甘灑熱血!到現在30多年的努力也沒有換來一個高級職稱。但我沒有沉淪,依然堅持教學一線,努力地工作著。視名譽和職稱為糞土,始終以教學和人品贏得學生的高度認可!這輩子桃李滿天下,足矣!不為職稱去糾結,不就是少拿點錢嗎?雖然現在和他們高級職稱的每月相差一千多,但我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人活著不是僅為了名和利!人生在世幾十年,快樂相伴永相前!如若多活幾十年,少拿多活才賺錢!


YYBB75079913


曾經的中師生為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這的確不假。但因學歷低與高級職稱無緣,這就有點不符合實際情況。在2000年左右,很多學校都是中師生當道,校長、副校長和中層領導幾乎都是中師生,而分配的大學生幾乎得不到重用,要說評職稱,這部分中師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怎麼能說學歷低與高級職稱無緣呢?

那時候的中師生,通過函授或者小自考,早就把文憑搞到本科或以上的學歷,一旦有職稱名額,他們的工作年限也達標,教學業績不好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搶先佔著高級職稱指標,等到這部分大學生達到工作年限需要評職稱時,又沒有名額了,他們沒有評上高級職稱又怪誰呢?

那時候的中師生如果到現在還是中師文憑,說明這位老師不求上進,沒有看清社會的發展形式,也對國家的教育事業漠不關心,沒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精神,即使評上高級職稱,也是浪費一個職稱指標。

人生的第一學歷並不是非常重要,後期的發展決定著人生的方向,只有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踏實工作,才能達到人生想要的高度,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怨天怨地不如怨自己。


Lance課堂


也許有這種情況,但是,這種情況非常少。當年的中師生,那都是最優秀的學生,走上崗位後,不可能到現在還是中師學歷。本人那麼多同學,連一個這種情況都沒有,從學歷上來說,評高級教師全部達標,沒有一個例外。

但是,學歷達標並不說明就能評上高級教師,我的同學中,八成都是中級職稱,約有百分之二十評上了高級教師。比起其他教師的高級教師比例,還是比較大的,這主要是因為,中師生本身的實力是絕對的。學歷根本就不是問題,早就通過進修達到合格學歷了。

百分之八十沒能評上高級教師,主要上因為指標控制太嚴,跟學歷沒有關係。這沒辦法,高級教師一直都控制很嚴。如果今後放寬,指標多了,中師生並不會比後來一畢業就是本科的人差。這是因為學歷已經達標,而教齡和實績絕對比不會差。

這點,只要比較一下中師生跟現在的畢業生的責任感就完全可以看出來。那時候他們接受的教育是正統的,講的奉獻精神。記得以前剛工作時學校加班,從來沒有人提加班費,義務加班好像就是天經地義的,提到錢臉紅不好意思。那個時代人的價值觀跟現在的人是不同的。

綜上,說曾經的中師生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這是實實在在的,但因學歷與高級教師無緣並不普遍。別小看了中師生,他們稍稍用力,本科學歷絲毫都不在話下。何況,現在的學歷進修一點也不難呢。

中師生雖然年齡大了,如果他們想要學歷,別說一個本科,弄個研究生也不是不可能,他們有底子這那裡。


當代師說


當年最優秀的初中畢業生很多都走了中師之路,中師生不是曾經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是現在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們廣大的農村甚至是城市學校,還有大量的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老師在崗,但由於各方面條件的制約,使得這些老師遲遲未能評上高級職稱,而且這是一種普遍現象。

最遲的一批中等師範學校的老師應該是80後,小學和初中的同學在中考的時候都考了中等師範,因為那時候還是包分配的最後一年,畢業後也就順理成章的做了小學的老師。再加上後來農村學校的合併,他就成了初中老師。雖然40歲不到,但教齡已經超過20年,上次和我說高級職稱沒想法,雖然他也通過自考拿到了本科學歷,但是機會並不多,並不是符合條件的就能夠獲得職稱評定的。

可以說當年的那一批中等師範的老師也都通過各種途徑拿到了專科或者本科學歷,雖然都不是全日制的學歷,但是也是國家認可的,在評職稱的合規性方面都是沒問題的。當然也有一小部分農村地區的老師,由於知識基礎和家庭條件的限制,並沒有拿到專科以上的學歷。

可拿到學歷就意味著能拿到高級職稱嗎?很顯然不是這樣的,即便後來加入教師隊伍的本科生,專科生,也是沒辦法符合條件就能評定高級職稱的。這對於基層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應該要通過改革實現職稱評定思路的轉變,多放一點指標,減少高級職稱對待遇的影響等,只有不斷的創新與嘗試才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真的不想看到很多人頭髮白了,退休了,還拿不到高級職稱!


美蛙英語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96年我中師畢業。93年原本想報考高中的我在母親的勸導下報考中師,因為當時考慮到女孩子讀高中可能成績跟不上,再加上家裡小妹年齡比較小,母親希望我早點出來參加工作。外祖父和母親都是老師,也從小給我埋下了當老師的種子。

1.當年的中師生大多是學習的佼佼者,能力比較全面。

當年成績最好的上中師,稍微差一點的中專,更差的才報考高中。要報考中師,得經過預選,中考以及面試,真的得音、體、美髮展比較全面才能上中師。

很多農村家庭為了讓孩子早點跳出農門,都選擇了讓最優秀的孩子上了中師。

2.中師生是基礎教育的主力軍。

不可否認,在基礎教育中,當年的中師生是基礎的主力軍,在基礎教育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在我們學校,有近一半老師都是畢業於師範,有的從事初中教育,有的從事小學教育,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等各科老師都有中師生。

中師生大多琴棋書畫樣樣都懂,很多畢業於師範院校的老師除了專業可能比中師生強,其他藝體能力,比如琴棋書畫,甚至書寫都不一定比得上中師生。


3.大部分中師生都有學歷提高。

學歷提高是當今教育的必然趨勢。就拿我自己來說,中師畢業三年後,就自考到了專科文憑,又過了幾年,函授了本科文憑。

我們學校很多老師都自考或函授了專科或本科學歷。

4.與高級職稱無緣不全是因為學歷低。

要評高級職稱與很多因素有關,首先得有名額,其次工作量要上得去,要有年度考核“優秀”,要上縣級公開課,要有論文發表,還要有激勵加分。

要想評上高級職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是工作20年才評上中級職稱。在很多年前,我不知道評職稱還有那麼多講究,我以為只要能力夠強就能很快評上職稱,還有點瞧不起那些沒評上職稱的老師。等到自己評職稱才知道,即使能幹得上天,如果沒有名額都是空談。

結束語:中師生為了基礎教育奉獻了整個青春,在教育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太多太多中師生的心血。職稱卻一直是老師們心中的痛,一塊難以彌合的傷。有的老師真的是在教育戰線上奮鬥了一生,卻與職稱無緣。這不得不引起人們一些反思,因為大部分老師都指望著工資 ,而職稱卻與工資密切相關。如果可能的話,真希望高級職稱的門檻低一點,讓更多的老師開開心心上班。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我是1982年中師畢業參加教育工作,現在是專技五級。為教育奉獻了一生是實,無緣中學高級職稱是假。我校85年前參加工作的中師生近二十人,繼續在職的和近五年退休的都是中學高級。

經歷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就會有深刻的體會。那時經濟社會尚未定型,產業工人工資收入基本是基層教師的五到十倍,由此帶來的是物價的日新月異。88年時教師的工資在60元左右一月,而市場上大米高到近4元一市斤。一個人的工資維持三口人溫飽十分困難。九十年代教師工資還停留甚至下放在鄉鎮統籌,所以基本是欠薪過渡。欠到後來到底該給老師多少錢誰也說不清,鄉鎮班子一換屆都是“新官不理舊事”,教師的欠薪找人要的門都沒有。老中師們奉獻二十多年,大半輩子就這麼過去。

但社會給老中師的機會還是多的。學歷提升上各培訓院校向教師傾斜,世界教科文組織也大力參與中國教師的學歷培訓。老中師到後來多數達到專科和本科畢業層次。教學層次上,經歷了80年代“普九"和90年代“普高擴招”。在教師嚴重短缺的時代,老中師們是中小學教師的中堅,他們很少有停滯在小學教育階段的。

以後的發展也在於個人的努力。我曾經在初中任教過多屆,87年有兩個學生進入師範,現在他兩人回到家鄉,一個是校長一個是副校長兼教導(學校規模不大,小學初中合校),都是高級職稱。另一個92年初中畢業的中師生,進行專科進修回校後想進入初中任教,但遭領導百般刁難。他鐵下心來考研併成功,現在是一所二本高校副院長教授和博導了。也有好幾位同事通過考研發展相當不錯。所以,不管你的起跑線在哪裡都可以跑在別人的前頭,就在於你是如何努力去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