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面鏡子,鑑照官員真假“擔使命”!

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時序剛剛進入二十一世紀20年代,正當我們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壯志豪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戮力奮進的關鍵時刻,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泱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面對如此突發重大疫情,黨中央高度重視、快速反應、全面部署,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號令。迅即,各級黨委政府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措施,打響了一場防疫抗疫的人民戰爭。面對如此突發重大疫情,數以千萬計黨員幹部和職工群眾聞令而動、積極響應,霎時凝聚起氣勢磅礴的“戰疫”強力,拉開了感天動地的“戰疫”大幕,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他們中間,既有義無反顧“逆向行”的醫護工作者,也有臨危奔赴“火神山”的人民子弟兵;既有衝在一線“跟我上”的領導幹部,又有堅守崗位“克時艱”的職工群眾……他們合奏了一曲眾志成城“戰疫情”的壯美讚歌,他們標標準準屬於魯迅先生筆下那樣“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的脊樑”。

與“戰疫”英雄們相形見絀的,是個別黨員幹部在疫情防控中表現出來的種種不願擔當、不敢擔當、不善擔當、不真擔當行為。他們疫情當前沒有戰鬥精神、“大戰”正鏖沒有衝鋒姿態,他們淡忘了初心使命、懈怠了黨的事業,他們漠視了人民疾苦、玷汙了“公僕”形象。可以說,

“戰疫”是一次大考,“考”的是黨員幹部對黨和人民是否披肝瀝膽;“戰疫”是一面鏡子,“鏡”的是黨員幹部對初心使命是否固守如磐。


疫情是面鏡子,鑑照官員真假“擔使命”!


一、“戰疫”鑑照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黨員幹部的第一慧力和意志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檢驗一名幹部理想信念是否堅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驗面前有沒有政治定力。”“疫戰”打響後,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有的撂下哺乳期的孩子,有的不顧病床上的老人,有的推遲婚期,有的取消旅遊,主動請纓、馳援一線,這就是政治定力;中國工程院院士、耄耋之年的鐘南山,國難之殤,民疾所喚,他親赴疫區臨危不懼,大公無私直語建言,這就是政治定力。

相反,也有個別黨員幹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他們有的明知“戰疫”已經打響,但思想“點不著火”,工作“掛不上檔”。近期,各地硬起手腕處理了個別在“戰疫”中違規違紀、失職瀆職的黨員幹部,敲了警鐘,亮了利劍,再次向全黨發出全面從嚴治黨“嚴”字當頭、一嚴到底的強烈信號。同時,也再次警示黨員幹部:堅強的黨性是為黨工作、履職盡責的首要條件,保持政治定力就是秉承黨心黨性;就是在什麼時候都要堅定政治信仰、錘鍊政治品格、提高政治能力、恪守政治規矩;就是在什麼時候都要叩問初心、堅守使命,決不能“走著走著就忘記了為什麼要出發、要到哪裡去”,決不能“走散了、走丟了”。

二、“戰疫”鑑照人民情懷。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情感皈依。如果說初心使命是我們立黨為公的動力所在,那麼人民情懷就是我們謀事創業的動力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曾講:“要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為老百姓謀利益,帶老百姓奔好日子。”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總結大會上,他又講道:“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爭、付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焦裕祿、孔繁森、谷文昌、楊善洲、張富清等黨的優秀代表,他們之所以能夠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在所不惜,不竭動力就是來源於愛民情懷、為民胸懷。

這場突發疫情,無情地吞噬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關鍵時刻,一大批向著疫區去、迎著困難上的黨員幹部,他們“寫下請戰書”、“捺下紅手印”,冒著生命危險與病人親密接觸;他們突破身體極限與疫魔“賽時間”、“打硬仗”,像已經70多歲高齡仍掛帥出征、奮戰前線的國家傳染病學科帶頭人李蘭娟,像穿著紙尿褲、一頭扎進重症監護室就是一整天的年輕護士吳月……他們不愧是黨的好戰士、人民的好兒女,不愧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當然,也不可否認目前在黨內仍然存在著“脫離群眾的風險”。個別黨員幹部,隨著職務不斷升高、條件不斷改善,群眾觀點不再那麼堅固了,群眾路線不再那麼堅持了,群眾立場不再那麼堅定了,繼而淡漠了群眾感情,淡化了人民情懷。在這次疫情襲來的時候,在人民群眾身受疫病折磨的時候,少數黨員幹部丟掉了共產黨人的特質,忘記了人民公僕的身份,百姓再苦自己不覺,前線再急自己不慌。其中,有將防疫控疫指令大題小做“打折扣”者,有把救災救急物資塞進倉庫“睡大覺”者,還有在十萬火急、嚴陣以待時刻擅離職守“當逃兵”者。

我們中國共產黨是靠人民起家的,為人民謀幸福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追求。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永遠不能忘記“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始終堅持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去做,把群眾的“急憂盼”當成自己的“心頭患”去抓,殫精竭慮工作,報答人民恩情。


疫情是面鏡子,鑑照官員真假“擔使命”!


三、“戰疫”鑑照工作作風。工作作風,是一種態度、一種品質和一種境界。到底是雷厲風行還是敷衍塞責,到底是埋頭苦幹還是浮在上面,到底是開拓進取還是止步不前,是在大疫大難面前對黨員幹部黨性修養的時代拷問。我們黨歷來重視作風建設。毛澤東始終倡導黨員幹部“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鄧小平一再講,領導幹部要做深入細緻、紮紮實實的工作,“那種只靠髮指示、說空話過日子的壞作風,一定要轉變過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通過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各級領導幹部的工作作風發生明顯轉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得到有效治理,好乾部、好作風成為人民群眾心中一道最亮的“風景線”。

但也必須看到,眼下個別地方、個別部門、個別幹部工作中仍然存在著“庸懶散浮拖”問題。

這次抗擊肺炎疫情,就暴露出個別黨員幹部工作作風不實的問題。他們有的浮泛與官僚習氣很重,擔當與作為行動遲緩;有的對黨中央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口號式傳達、機械式貫徹,不加消化,生搬硬套;有的把說了當成幹了、把幹了當成幹好了,工作出現“梗阻”、“棚架”;有的缺乏正確政績觀,急功近利、脫離實際,防控措施“中看不中用”;有的不擔當、不作為,把工作往下推,把責任往下“甩”;還有的瞞報、漏報、遲報、錯報疫情防控重要信息,造成嚴重後果,等等。比如,既有對區域疫情和防疫工作“一問三不知”的主責領導;也有對群眾反映的缺醫少藥、生活保障、實際困難等問題無動於衷、消極應付的一般幹部。人民群眾對他們這種“作派”深惡痛絕,數落他們“已經人命關天,仍然事不關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基層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下一步,我們必須嚴絲合縫對接黨中央和習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打一場科學防疫、依法防疫、務實防疫、全民防疫的疫情防控“圍殲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

這場“戰疫”啟示我們:要把我們的工作做得讓人民群眾可心滿意,要把我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必須牢樹“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須有我”的理念,端正思想抓落實,只爭朝夕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動真碰硬抓落實,鍥而不捨抓落實,一錘接著一錘釘釘子,一茬接著一茬幹事業。

同時,也啟示各級黨委組織部門,落實新時代好乾部標準,必須善於在“急難險重”任務中考驗識別幹部,突出實踐、實幹、實績導向,大膽提拔使用那些在重大任務中“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出事”的幹部,為黨和人民事業凝聚更多既政治過硬、又本領高強的優秀人才。


疫情是面鏡子,鑑照官員真假“擔使命”!


四、“戰疫”鑑照能力素質。“稱其任,則政立;枉其能,則事乖。”能力素質是黨員幹部為黨盡忠、為國盡職、為民盡力的“看家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他言之切切地要求黨員幹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

無庸置疑,領導幹部能力大小、素質高低,不僅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事情。總體而言,當前絕大多數黨員幹部都是積極做事、努力作為、勤政務實、敢於擔當的,創造了不少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但也不可否認,幹部隊伍中能力不足、本領恐慌的問題,依然某種程度存在甚至還比較突出,一些同志謀政能力跟不上事業步伐、執政水平不適應形勢要求,成為面臨落伍的“瘸腿”幹部。

我們當前正在進行的每一項工作,都具有複雜的鬥爭特性和鮮明的時代特點,如果不具備一定的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就不可能打開工作局面、忠實履行職責。

特別是在遇到像重大疫情之類的非常之難時,既需要有克難之識、克難之志,也需要有克難之策、克難之智,只有這樣才能處事不驚、處變不亂,以過人的膽識攻克“臘子口”、啃下“硬骨頭”。

習總書記說過,不少幹部工作很勤奮,對自己要求也嚴格,但一到大風大浪來了就沒主見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這些幹部缺少在重大斗爭、重大任務中經風雨見世面的經歷,在重大考驗面前措手不及、束手無策,駕馭不了局勢,展現不了作為。說到底,還是能力不足使然。能力平庸者,對疫情反應遲鈍、判斷失誤、應對不力、處處被動,甚至面對媒體“離開稿子說不成話”。相反,一些幹部卻表現得定力十足、出類拔萃,像馳援武漢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張文宏,思路敏捷,底數清晰,作風乾練,專業硬棒,他說的話讓人聽了“毛孔舒爽”,老百姓能不對其服氣、能不給其點贊嗎?

大災大難面前,方顯英雄本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加強鬥爭歷練,增強鬥爭本領,永葆鬥爭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切實把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做實做好。”這是在另一種戰場上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動員令”,也是人民群眾給各級官員開出的“考試卷”,我們一定要對標對錶、對照落實。

解決能力不足,克服本領恐慌,根本辦法就是加強學習,要注重在學思踐悟、至信篤行中強化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責的政治擔當,在知行合一、學用結合中強化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能力擔當。同時,還要注重把實踐經歷“有短板”、“不厚實”的黨員幹部,放到重大斗爭中去經受鍛鍊,使他們在應對複雜情況、解決突出矛盾中強壯筋骨、增長才幹。

五、“戰疫”鑑照紀律觀念。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特別強調,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中國共產黨是靠鐵的紀律凝聚起來的,也以執行黨的紀律最嚴而聞名於世。紅軍長征時期,儘管我軍將士“多以野菜草根甚至是牛皮、皮帶充飢”,但他們“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更堅”,生死相依、患難與共、同心同德、英勇不屈,壓倒了一切困難而不被困難壓倒,戰勝了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戰勝,除了“革命理想高於天”外,靠的就是“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

大量事實證明,一個集體如果沒有紀律、沒有規矩,就會變成一盤散沙,就不會出凝聚力和戰鬥力;一個黨員幹部如果不講紀律、不講規矩,就不可能成為合格共產黨員、合格領導領導,甚至還會迷失方向、犯顛覆性錯誤。“戰疫”是捍衛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看不到硝煙的戰場,也是考驗幹部紀律觀念的考場。

大疫當前,能否毫不含糊地做到聽黨中央和習總書記的號令,向黨中央和習總書記看齊,是對一個黨員幹部最直接最現實最重大的考驗。

習總書記明確指出,在這次防疫抗疫中,要對不敢擔當、作風浮漂、推諉扯皮的,除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外,情節嚴重的還有對黨政主要領導進行問責;對失職瀆職的,要依紀依法懲處。此番表態不可謂不明確、不可謂不嚴肅。

疫情就是敵情,“戰疫”就是戰鬥。深刻教訓啟示我們:越是重要關口越見精神品質,越是關鍵時刻越看擔當作為。當前,疫情防控已經到了“大決戰”的關鍵時刻,每一個黨員幹部都要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切實壓實責任、統一行動、高效協同,切實不講條件、不搞變通、不打折扣地把黨中央疫情防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堅持意志偉大的事業,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中華兒女面對各種災難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面對重大疫情,中國共產黨不屈,中華民族不屈,中國人民不屈,只要我們“昂起倔強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胸膛”,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團結一致、連續作戰、克難攻堅,就一定能夠決戰決勝防疫控疫“殲滅戰”,也一定能夠再次以豪邁氣概續寫中華民族的奮鬥史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