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比参数来买车,算是纸上谈兵吗?

一枚针用净水缝时间


单独通过参数对比来买车,确实有些草率,很多参数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切身的体会,用车的体验感是第一位的。就好比我们买手机时候,都要对比一下参数cpu、内存、屏幕等等,但是苹果手机在参数上好多都不占优势,但其性能和体验感是对比参数不能体现的。下面简单聊聊如何使用网络参数。

买车前期删选

在打算买车之前,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走访每一个4s店,所以对心仪车型需要上网查看,并对相应车型外尺寸数据,动力匹配如何,是涡轮增压发动机还是自然吸气发动机,功率扭矩如何,哪种车型马力更大等等,筛选对比一番之后,选择几辆心仪车型。

根据自身需求试乘试驾

对最终选定车型一定要到4s店试乘试驾,很多的驾驶体验是数据对比不能提供的,例如有很多国产车用上了涡轮增压发动机,而且网上标注的马力功率也很大,可是由于技术储备不足,发动机与变速箱配备调教不理想,导致在驾驶的过程中并不能带来良好的动力响应,所以一定要亲自体验,并不能完全看数据说话。

所以单以数据对比,当然不可取。要亲自试乘体验呀。

有不同意见欢迎一同讨论。

古月侃侃车


纸上谈兵指的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但汽车本质来说是工业产品,它有着较为严格的工程学逻辑,所以通过对比参数来买车不能被定义为纸上谈兵。

比如我们通过轴距来判断车内的横向空间感,一般情况是对的。轴距是汽车前轴中心到后轴中心的距离,就同布置(比如都是前置前驱)的车型而言,车长被确定后,轴距是影响横向乘坐空间的重要因素。

当然,大家会拿出一些反例,比如宝马车型轴距普遍很长,但车内空间却与之不相称。这是因为这类车型的前悬很短,前悬是前轮中心到车头的距离,它变短了,会增加轴距但不会贡献给车内空间。

不过我们不能就此判定对比参数有错,我们只是没有充分理解各参数的关联。为什么这么说,再比如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如果大家关注动力输出曲线图并配合车重进行理解,得出的结论会更准确。

我们消费者不会这么深刻理解汽车的工程学逻辑,而且各参数之间还会产生此消彼长之势,确实很难通过简单的数据评价,所以会认为眼见为实才是王道。这么做无可厚非,也是最直接可靠的做法。

总结来说,对比参数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它表现了一款车的技术水准,适合做初步筛选。不过汽车终究是拿来用的,落到每一个人的使用体验会有所不同,所以在锁定目标车型后,还是要去实际试驾下比较好。


东拉西车


你好朋友,个人认为参数对于车的选择来说,可以作为在选购车时的一个车辆对比,最好不要单纯的把参数作为买车的唯一标准。买车的时候往往是各位车友们最头疼的时候,很多朋友在买车之前都会先关注车型的口碑,这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不过读懂参数可能更方便找到满足自身需求的车型。有以下几个参数可以参考。

1车身尺寸。

车辆的长宽高。按照车型大小的划分分为,微型车,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和大型车。同时在热门类型车如SUV中也分为小型SUV、紧凑型SUV等等。这两的尺寸和价格完全挂钩,购车时应根据购车预算、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用途等方面着手确定自己所需车辆的级别。

2发动力。

发动机类型主要有L形、V形两种。通常而言,L型发动机绝大部分采用4缸设计,V型发动机为6缸及以上。相比之下,L4油耗更小,V6动力更足。现在绝大部分家轿采用了前置前驱方式,好处是减轻了车重,结构比较紧凑,动力传递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并增强了操控稳定性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但也有弊端,启动、加速或爬坡时,牵引力下降。另外一种比较可能接触到的则是前置后躯。这类车型的优势在于启动、加速或爬坡时驱动力更强,操纵性更好。

3安全性能。

看车辆有没很完备的主被动安全系统如ABS、胎压监测、ESP、安全气囊、EBA、EBD等。

4油耗。

油耗是目前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参数之一。汽车厂家在车型发布时也会公布油耗参数,但往往为了数据上好看,一般都是理论油耗。因此关于这一参数需要特别分析。每款发动机都有所谓的经济时速。

5扭矩。

一般看车辆动力性能如何,主要是看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功率决定汽车最快能跑多快,扭矩则决定车子的提速能力。由于国内法定的最高限速也就是120km/h,一般路上跑的车都能达到这个速度,相比之下,扭矩更有参考意义。

6轴距。

汽车前轴中心到后轴中心的距离。很多人喜欢将轴距作为判断车辆内部空间大小的指标,其实轴距更多决定的是前后排的空间大小,对于整车内部空间的大小没有决定意义,轴距也并不是越长越好。

综上所诉,买车时可以通过参数来进行自身的选择,具体情况最好还是去当地的经销商去实地了解下车辆的具体情况,在决定是不是你想买的理想车型。谢谢。


老许大师兄


首先纸上谈兵是个贬义词,是指只有理论不按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买车选车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对比汽车参数是买车的第一步,毕竟4S店的销售人员不会对汽车的各种数据详细介绍,我们只能先通过参数的对比,去选择一辆适合自己的车辆。

做什么事都要理论联系实际,实地试驾是买车最重要的一步,只有穿过的鞋子才知道是否合脚,买车同样道理,哪怕参数再完美自己开着不舒服或者外形不喜欢,那也不是一款适合自己的车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习惯有祢14


买车时参数对比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毕竟买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都想在自己的经济计划内选一款性价比高的车子,这就好像学生中考,高考报志愿一样,既要考虑以后的就业率,还不能浪费自己辛苦换来的分数。选车也一样要在自己计划内选一款各方面都说得过去车子。下面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确定买车资金,确定资金上线。也就是说你准备拿多少钱去办这件事,资金上线是多少,因为现在车价从五万到百万不止。

二:确定车的使用性质和能源消耗。根据你用车的实际情况确定是买SUV呀,还是轿车呀。如果你经常出门需要走一些不好走的道路时建议购买SUV,特点是车身高,底盘高,通过性强。缺点是同价位里座椅舒适度比轿车差。

三:根据资金确定车系。保有量最大的是德系和日系,保值率也不错,各方面都很成熟,保养维修方便。美系车法系车市场保有量相对要少一些。合资车里韩系车优惠力度最大甚至比国产车优惠力度还大。国产车配置高,性能现在也很不错,发动机变速箱都没有问题,但在外形设计上个人感觉总是有点生硬。

四:根据每天大约行驶里程确定燃油还是新能源。新能源将来肯定是大势所趋,同一车型车系燃油和新能源价位大约相差3万左右,具体合不合适自己计算。如果选择新能源要根据使用地的气温高低选择油电混动还是纯电动。

五:以上几点做到心中有数后你就会有选择了,然后再进行参数对比,价位级别差不多的话配置和参数基本上也相差无几。

六:试乘试驾,说一百遍看一百遍不如亲身体验一遍。

如果以上几点嫌麻烦哥们告诉你一个绝招:

媳妇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永远不会错。

经供参考


趣味灶台


当然一看这个问题就知道你应该是一位新司机,你在家里电脑上参考了那么久的数据,也就是纸上谈兵,你没有坐在驾驶室上,之前交了钱都不算买车成功,只有交了钱,办完手续合法上路了,这就算买车成功,往往想到钱要少,质量还要好,这可能吗?只是相对而言,车就好比人的衣服总会换的,买就买了,何必考虑那么多呢?车那个东西,可是一分钱一分货,有钱就买钱好一点的合资车,没钱就买钱少一点的国产车!(皮夹克,人造皮革也有皮夹克,貂皮也有皮夹克,都是衣服,这就是区别!)


妙手归财


这个应该算吧,一般大多数人买车首先看的就是参数对比。不过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随便搜索一下都能搜到,这也是人之常情。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少,就没有什么富裕的时间去一个4S店一个4S店的跑了。再说去一个4S店哪个不得半个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所以人们才会先从参数对比着手,因为这样能从参数能直接了解到的东西没必要去店里花费半个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去了解。

我想现在应该想买车的都会先从网络下手,看看自己喜欢车型的参数,再跟别人推荐车型的参数对比对比。然后再深入看看每个车配置的不通,自己想要的配置有没有。还有一步就是看看哪个车优惠力度如何,哪个店的优惠和你合算这一点!最后估计才会去店里看车!






零点课堂


如果想买车,去试驾,参数只能作为参考,我们写汽车的,都是综合驾驶感受和参数,看具体有多大出入,这样写出来能让人信服


小龙龙说汽车


是的,参数只是尺寸或者账面上的东西

汽车是要来开的,长时间的驾驶,是需要人每时每刻参与进来的,它的乘坐体验,动力系统匹配,人机工程,NVH,路试状况是参数表现不出来的

这种东西需要试驾,或者长时间驾驶才可以感受出来


二手车老张


参数只是确定这个车的最基本的配置,它所具有的数据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发动机排量大,输出功率自然而然就大,只是单一的对比这个数据有点不充分,建议数据作为参考,实际感受才是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