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戰鬥在中國抗疫一線的跨國夫妻醫生

特寫:戰鬥在中國抗疫一線的跨國夫妻醫生

2月8日,豪孟德(左三)、蘇瑪(左一)和同事在溫州南防控檢查點登記乘客防疫檢測信息。新華社記者翁忻暘攝

新華社杭州2月10日電(記者魏董華 顧小立)不仔細看,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護目鏡的35歲巴基斯坦人豪孟德和毛里求斯人蘇瑪就像在疫情一線支援的普通中國醫生。

他們說著流利的中文,拿著溫度計給往來車輛裡體溫異常的人複測,確認體溫是否正常。

豪孟德和蘇瑪是一對跨國夫妻,在中國生活了10年左右。蘇瑪2008年來到中國後在溫州醫科大學讀書,取得臨床醫學碩士學位後,在溫州和平國際醫院成為一名外科醫生。

她的丈夫中文名叫豪孟德,10年前在鄭州大學學習臨床醫學,畢業後在沙特短暫工作,為了愛情又追隨妻子來到溫州,在同一家醫院做骨科醫生。

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溫州商貿發達,有18萬人在武漢經商、務工、求學。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截至2月8日24時,溫州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48例。

特写:战斗在中国抗疫一线的跨国夫妻医生

2月8日,在溫州南防控檢查點,豪孟德(左)用阿拉伯語和烏爾都語、蘇瑪用英語祝福中國人民早日戰勝疫情。新華社記者翁忻暘攝

當醫院把招募志願者的通知貼在微信群后,蘇瑪和豪孟德沒有任何猶豫就選擇報名。他們說,非常渴望能夠提供幫助。

溫州和平國際醫院院長薛志輝介紹,醫院組建的第一批20人志願團隊主要由中國醫生組成。一週前,他們直接入駐確診患者的收治醫院。豪孟德夫妻作為第二批志願者進駐高速口提供醫療援助服務。

“首先我是一個醫生,這是醫生的職責,我們不能走。”豪孟德說,“中國是我們的第二故鄉,現在中國遇到困難,我們要和中國在一起。”

他們被分去溫州的高速路口防控檢查點,在正常醫院工作之外,還要和其他醫院同事一起,輪流執勤四五個小時甚至更久。

溫州大部分高速進口被封閉,僅留下兩個口進出。豪孟德和妻子每天要從數千輛進出車輛中篩查出體溫異常的人。

“最近去過哪裡?”“在過去兩週內有沒有接觸過武漢或者湖北地區的人?”他們非常仔細地詢問駕駛員。

如果第一道電子體溫計測量中,有人體溫超過37.3攝氏度,他們將被送到臨時設置的隔離點,由像豪孟德這樣的專業醫生用水銀溫度計確認體溫。

“如果發現有持續高溫,或者明顯流感症狀的人,我們會呼叫救護車,將其直接送去醫院,確保這些人不和外界再有過多接觸。”豪孟德說。

特写:战斗在中国抗疫一线的跨国夫妻医生

2月8日,豪孟德(右)和蘇瑪在溫州南防控檢查點協助查驗車輛信息。新華社記者翁忻暘攝

儘管他們並不擔心感染,但遠在海外的家人並不瞭解疫情的真實情況,對他們的生活非常擔憂。

“家人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讓我們回國,他們從海外社交媒體上獲取中國的疫情信息,有些誇張,並不是真實的情況。”蘇瑪說。

“這也讓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需要把自己見證中國疫情的真實情況,通過社交媒體傳播到海外,讓大家不用太恐慌。”豪孟德說。

他利用臉譜把自己瞭解到的準確信息告訴家裡人,比如這次疫情的死亡率是多少、每天感染的人數,以及中國政府為了控制疫情采取的措施。

“從最初勸我們離開,到現在鼓勵我們堅持,周圍人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蘇瑪說,這就是真實信息抵達海外後的效果。

最近,蘇瑪把自己的社交媒體頭像換成了自己穿著防護服做醫療志願者的照片,還在微信朋友圈發佈關於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科普視頻和海報,告訴海外網友如何預防。

“我在中國讀書、生活,和丈夫相識相愛,並長期生活,我們都希望能為防控疫情出一份力。”蘇瑪說,希望疫情儘快過去,生活重回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