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高中数学能考到140的学霸,大多做到了这一点

同一个班级上课,为什么学霸数学能考到140,而你连及格都拿不到?

这是因为将近80%的题目学霸都做到过,能够准确把握各个题型!很多同学会认为做数学题需要很强的数学思维,当然这也重要,说到底还是因为见过。

那些高中数学能考到140的学霸,大多做到了这一点

(1) 对于大部分题目,40%~50%是因为做过太多类似的题目,所以直接就瞬间解掉了。比如高考的第一道选择题,集合题,你要谈什么“数学思维”吗?

所以,做过、见过类似的题目,这个是根基。解题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所以,看到题目的第一瞬间,一定是“是否见过这道题”或“是否见过类似的题目”,只不过这个思路太快,所以被忽略了。

(2) 有30%的题目,大概是“可以通过转化,很快归到已经做过的类似题目”上。

我想起一个笑话,说有个数学家失业了,去当消防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然后总管考他:“如果有个房子着火了,按照什么步骤去灭火?”这个数学家很流利的回答出来了。

总管很满意,就开了个玩笑,问数学家:“那么如果你看到一个没有着火的房子呢?”

那些高中数学能考到140的学霸,大多做到了这一点


数学家说:“那我就把它点着了,这样就转化成一个已知的问题了。”

虽然是笑话,但我觉得,其实解题的时候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这样。这些题目,虽然表面有一些不同,但很容易用“模型”进行控制。 不过是绕了个弯而已。

而学得好的人,是这样的思维的:转化一步,“啪”就到了自己熟悉的题目上了。学得差的人,是这样的:转化一步,不认识;再转化一步,还是不认识;再转化一步……在实战中,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往往已经开始走错方向了,甚至开始往回走了。

(3) 最后大概有20%的比例的题目,可能是真考查数学思维的。但高考试卷中,真正的比例要比20%小。

比如几何的题目,只要不出在压轴题,我觉得是考计算能力和熟练度的,和数学思维也没啥关系。

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以及最后的压轴题,也只是有一定的概率会出到所谓的考查“数学思维”而已。

那些高中数学能考到140的学霸,大多做到了这一点

那么,最后算下来,大概有10%的题目是真需要动脑子去想的,这个时候各种思维都有可能用上,什么转化、图形结合乱七八糟的。

如果说到“数学好的人和数学一般的人在思维上的差异”,我觉得是“抽离模型”的差异。数学好的人,直接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应该是比较强的。

解题思路大概是这样的:

(1) “三方面凑”,指的是“条件”、“结论”、“知识点”(该考点的公式等)

(2) 到了最后一步,有时候灵光一闪就想到了,有时候想上几个小时也想不出来。虽然会使用一些技巧,但也基本上是看天的了。

注意:到达这一步的时候,很容易进入“忘掉时间”的状态,不知不觉之间,很可能就几个小时过去了。

那些高中数学能考到140的学霸,大多做到了这一点

(3) 绝大部分题目,其实根本到不了最后这一个阶段。包括有些所谓的“压轴题”,用一些常规的转化和技巧就解出来了。而这些,都是平时的时候训练、归纳总结出来的。

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高考前尽可能的扩展思路弄懂这些题型,不要担心,高考数学虽然千万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涉及的考点就那么多!

结合历年高考数学,学长整理了一份【2020高考数学核心题型】,这份资料涵盖了高考核心考点及常考题目,只要你把涉及到这些核心考点的母题掌握了,高考绝对不下130!

现在学长把这份资料免费分享出来,高考很近,时间很贵,有需要的同学速速找我领取吧!需要的同学,私信【数学130】,即可!

那些高中数学能考到140的学霸,大多做到了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