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黛玉投奔贾政贾赦,二人皆推不见,而后薛家投奔却见薛蟠为何?

刘觀复


林妹妹进贾府,是《红楼梦》里浓墨重彩的一章,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的气派。这种气派,不只是黛玉眼里贾府建筑陈设的豪奢风光,还有贾府上上下下这些迎来送往之人的谈吐不凡。这种由内而外的豪门气派,根植于封建世家贵族历代相传的“礼出大家”。

这种“礼出大家”的豪门气派,就连游览过大观园的刘姥姥都赞叹不已,“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而黛玉与薛蟠进贾府,却受到了贾政与贾赦截然相反的接待方式。这种差别待遇的根源,就在于“礼出大家”的影响。

这种“礼出大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孟子曾云,“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在封建社会,受这种封建礼教的影响,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来往、交谈或者授受物品。像贾府这种贵族大家,尤其注重“男女之大妨”,即使是近亲也不例外,男女不能随便见面。

在《红楼梦》里,贾府尤其讲究男女大妨。元春省亲的时候,“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男女分列两处迎接元妃的到来。而后贾政父女相见的时候,也只能隔着帘子以叙骨肉之情。元春想见宝玉的时候,却如贾母所言,“无谕,外男不敢擅入。”

就连在平时,贾府的节日家宴也严格恪守男女大妨的礼教规矩。中秋家宴上,贾母与贾赦、贾政等一席,邢夫人和王夫人等女眷只能在围屏之后一起用餐。一直等到贾赦、贾政离席去前院之后,在贾母的招呼下,这些女眷才能聚在一起吃饭。

而薛家进贾府,贾赦、贾政也只是见了薛蟠,并没有见薛姨妈和薛宝钗。薛姨妈和薛宝钗与王夫人等女眷相见之后,只拜见了贾母。接风洗尘之后,未曾露面的贾政只派了下人提醒王夫人留薛姨妈一家住在梨香院,已尽地主之谊。

其次,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礼也。

《礼记》云,“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向,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由此可见,古代对男女之大妨的重视,不仅限于普通男女之间,就连宗族亲属也不能例外。作为贾赦、贾政已出嫁的同胞妹妹,不仅贾敏不能与之同席而坐、同器而食,就连其女儿林黛玉也要因此而回避。因而贾赦、贾政不见黛玉,也是因“礼”而为之。

不仅林妹妹初入贾府是这样,后来在小说第二十三回贾赦生病,众人皆去问候,也惟有黛玉不方便去请安。平日黛玉三天两头生病,也只有凤姐、王夫人等女眷来潇湘馆走动,两个亲舅舅更不可能前来看望,皆源于男女之大妨的重视。

而这种回避,薛蟠就不受影响。初来贾府,薛蟠不仅拜见了贾政、贾琏,还与贾琏、贾珍等相见。这对于第一次进贾府的林妹妹来说,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当王夫人提醒黛玉玉莫理宝玉时,黛玉却奇怪“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有得沾惹之理。”

那么,除了封建礼教的原因,贾赦、贾政对初入贾府的外甥女黛玉避而不见,还有哪些原因呢 ?曹雪芹之所以如此布局,还离不开以下原因:

其一,以舅舅之不见,彰显黛玉之礼数周全。

倘若只为了说明贾府对男女之大妨的重视,曹雪芹大可像写薛蟠进贾府,“薛蟠已拜见过贾政,贾琏又引着拜见了贾赦贾珍等”,一笔带过。如此详细描绘林妹妹拜见两位舅舅的过程,实则是为了彰显出生于书香世家的林妹妹,是一个知礼数、懂规矩的千金小姐。

当贾赦以身体欠安和不忍相见为由推脱不见,邢夫人苦留吃晚饭的时候,黛玉的应答可谓得体又大方。黛玉先是感谢了邢夫人的好意,“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接着以拜见二舅为由,讲明“恐领了赐去不恭”,接着又声明“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安抚了舅母。

而到了贾政这里,王夫人推说他“今日斋戒去了”,接着就是对宝玉的乖张偏僻一通解说。虽然黛玉早听母亲说过这个表哥最喜在内帏厮混,但还是表现得淡定从容,丝毫不怯场。在黛玉的一言一行里,彰显出书香世家才有的大家风范。

一则,黛玉以母亲贾敏的口吻夸赞宝玉“在姊妹情中极好的”,维护了与王夫人的姑嫂情谊;二则黛玉表明“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一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有得沾惹之理”,凸显了自己知礼仪、懂规矩,绝非放诞轻薄之人。

<strong>

其二,以舅舅之不见,凸显贾府之奢华豪奢。

黛玉虽未见成贾赦、贾政两位舅舅,但却通过她的视角,将荣国府的豪奢之气展现得恰如其分。透过林妹妹的这双慧眼,读者不仅看到了贾赦、贾政这两房的建筑布局,而且感受到了这种“诗礼簪缨之族”的豪奢作派。

在邢夫人这里,“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秀丽别致。丫鬟也皆是盛妆丽服,足见贾府生活的奢靡。而到王夫人那里,途径荣国府大堂,“荣禧堂”匾额后的“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这行小字,又将贾府的富贵至极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王夫人这里,丫鬟“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黛玉目之所视,除了书籍茶具,就是一些“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和靠背坐褥”。这样的陈列,显示出贾政不同于贾赦的审美趣味,是一种低调的奢华与自信。

其三,以舅舅之不见,暗讽贾府之荒淫虚伪。

看似贾府是“诗礼传家”的贵族世家,就连亲外甥女请安,贾赦和贾政为了避嫌都要避而不见。但背地里,却不乏养小叔子和扒灰等乱伦之事。东府里的贾珍、贾蓉父子荒淫无度,不仅与秦可卿暧昧不明,而且与尤氏二姐妹也纠缠不清。

而因为妹妹过世却不忍见黛玉的贾赦,背地里也是个只知花天酒地的主儿。色欲熏心的贾赦,尽管年事已高,却连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也要觊觎。鸳鸯抗婚之后,贾赦花钱买了十七岁的嫣红,才算满足了自己的欲望。贾府这些男人看似守礼,实则荒淫虚伪。

总之,贾赦、贾政接见了薛蟠,却对远道而来的外甥女黛玉避而不见,受制于男女之大妨的封建制度,更源于曹公“是重不见重,犯不见犯”的写作章法。林妹妹进贾府,远比薛蟠一家进贾府,要书写地浓墨重彩得多。

刘姥姥眼里的“礼出大家”,多是外在生活习惯上的礼仪制度,而对于道德内核里的“男女授受不亲”却弃之如敝履。宝玉眼里这些充满污浊之气的男子,私底下的荒淫与虚伪,才是华丽袍子里的那些虱子,一直吞噬着贾府的似锦繁华。


此笺


薛家是四大家族之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薛蟠是薛家代表,贾府家长没有不见的理,——虽然说薛蟠被称为薛大傻子,,但此刻他却是薛家家长。从王子腾对薛蟠的重视程度看,贾赦贾政也须得见。王子腾可是王家代表,还是九省检点。

黛玉是贾赦贾政最爱小妹贾敏的女儿,王夫人口中称贾敏“真正的大家小姐”,就知这位嫂嫂对小姑贾敏的尊重,还有贾母对黛玉说“所有的儿女里最疼你母亲”,黛玉的长相才华都有母亲的影子,可见贾敏应该是位极有修养的大美女、才女,贾赦贾政都很孝顺母亲,对这位母亲最爱的小女也定是宠爱有加。小妹的女儿第一次来府里,怎不心伤!贾赦不忍相见,贾政去庙里斋戒,都应该是伤心所致,符合他俩的性格。舅妈愿意相见也锲合人情世故——毕竟没有舅舅亲。





美丽畅想2


黛玉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子,由贾母带领女眷接待就可以了。况切贾敏才过世不久,贾府的人都很悲伤,贾母见了黛玉搂在怀里哭了一场又一场,家里女眷及女仆都哭的很悲伤。

对于贾赦、贾政来说,刚刚死了那么优秀的亲妹妹,也着实心有伤痛。看到新到的外甥女,更会勾起他们的伤感。他们不愿在小黛玉面前哀伤流泪,所以暂避之。





乐观ww


黛玉第一次去贾府,并不是投奔,而是贾母主动接黛玉去住,拉近亲戚关系。而此时林如海正待盛宠,官居兰台寺大夫,巡盐御使,林黛玉此时是钟鼎之家,书香门第的嫡长女。

所以贾府上下女眷全部出席欢迎。

至于贾赦、贾政不见林黛玉,是其胞妹初逝,和一个6岁幼女没什么共同话题,只能问其母之病逝情况,孩子还不一定说的清楚,徒惹伤心。按古代男女分工,他们见贾雨村,给林如海回信,而招待、教导林黛玉责任在贾母和邢、王夫人。

薛姨妈是举家赴京到贾府,薛蟠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是是薛家现在实际的掌门人,尽管也只有十几岁,却已当家主事。

贾政因王夫人关系必定要见他,而贾赦为了面子也会见他。


旁观者岚


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多想,完全是礼仪问题。林黛见舅舅,是舅舅接见外甥女。接见有许多繁杂的礼节,因为是第一次,礼节是不可少的。而林黛玉又是幼女,沒必要弄这些繁文缛节。过往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就不必过于拘礼了。薛蟠则不同,他是拜见赦政二公。在男权社会,薛蟠虽然也就十几岁,但他是薛家的掌门人。再则薛贾之亲比林贾之亲为次,薛蟠之拜见必不可少,赦政二公也沒有不见的理由。


陈老师224723857


这个问题不必纠结,先说林黛玉入贾府,还是个小孩子,书的回目是贾府收养林黛玉,有喻为一家人的意思,贾府是按自家人和小孩子的规格接待的,俗语说,以后的日子还长哩,况且,因是女眷,对口接待的是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凤姐,一个也沒少。我记得贾母接待女眷时,贾赦贾政都是不出面的。至于薛蟠来贾府,因是男眷,贾赦贾政才应该出面接待的,还有,薛姨妈还有托贾政教育薛蟠之意,贾政也应该应付一下。


朵朵佬爷


旧时的规矩,男见男客,女见女客。林黛玉第一次入贾府,必要的礼仪要有,分别去两位舅舅家拜见,他们有意或无意的避开,都是礼数,由其夫人(舅母)代为接见就好。所以同理,薛蟠来了,他们就见了。


ShawnSantiago


林黛玉来贾母处两个舅父都知她是自家人,会长住此处以后见面的机会有的是,而且想她一个女孩子家又是小辈也不会挑舅舅的理。所以只会见了贾雨村。

而薛家那就不一样了,是一大家子来,而薛姨妈又是贾政的妻妹是平辈怎能不见,再说了人家刚来还不知要住哪里是什么情况,难道不需要见面了解一下吗。这就是两者不同的地方。而林黛玉那方面只要见了贾雨村就全了解了。


飞红影下


红楼梦中的黛玉和其他多数人物一样具有真假内在外在两赋性,其假表达的是林家的一个小姑娘或小姐的 ,而其内在表达的是红楼梦真意或真意主线。红楼梦作者的目的观点就是要使自己所欣赏赞同的政治文化观点发扬光大得以传承延续,只有影响执政的统治者,让统治者赞同认同其观点才有可能达到目的的。这就是黛玉(真)不见书中的“政”而要见书外现实中的执政者的缘故。因此,真意见后世现实之“政”是红楼梦一书流行以后的事,只有先将带有假成份的红楼梦推广流行开来,后世的“政”才有可能见真。假是错误的文化,红楼梦作者为了推广流行真而不得不推广流行外在的人情故事这个假,从严格意义上,推假推错误的文化就是犯罪,这就是作者要求赦免其罪而给先流行取名为“贾赦”的原因。薛家投奔,是言假投奔依附于真而达到掩盖掩护真的目的,其见“雪”就是为了掩盖真和作者的写作手法,薛即雪,即暂时掩盖掩护的意思。


魏永臣550


黛玉是至亲,早见晚见无所谓了,薛蟠是外亲不见有失待客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