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信等企業復工公開信關鍵詞:直面挑戰、調整結構

2月10日,國內眾多企業迎來複工復產,其中,多家龍頭企業發出公開信,提振行業信心。記者注意到,直面挑戰、合作共贏、調整結構是很多企業公開信中的關鍵詞。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在復工首日發出公開信對於促進未來行業穩定,提振行業信心、帶動小型企業發展有重要作用。此外,目前中國和全球都處於經濟數字化的階段,而疫情的衝擊也迫使一部分企業通過數字化激發經濟新活力,機遇與挑戰共存。

關鍵時刻要做“壓艙石”

連日來,各地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動員部署企業復工復產,加強產需銜接,維護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

2月10日,海信集團部分園區和分支機構迎來複工第一天,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總裁賈少謙面向內部員工發佈聯名信。信中提到,海信等眾多關鍵企業的有序經營運轉,是面對疫情風暴的“壓艙石”。目前,海信員工復工的各項健康保障工作已做好做足準備。

內部信中提到,海信作為一艘“穩健”的大船,目前足以為8萬餘名員工遮蔽風雨。對於中國經濟這艘巨輪來說,海信等眾多關鍵企業的有序經營運轉,則是面對疫情風暴的“壓艙石”。海信從事的家電產業產值大、產業鏈長,上下游配套和關聯企業眾多,僅在青島一地就直接關涉到20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業。從這個角度來說,海信員工上下一心儘快全面恢復企業經營與生產,牽一髮而動全身,同樣是抗擊疫情之必需。

內部信中還提到,眼下的困難,正是海信提效率、調結構、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正如稻盛和夫所說,困難時員工團結應對,就可以造出一個“節”,就像竹子的節,成為抵抗風雨的力量,讓企業變得更強。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海信集團方面瞭解到,疫情發生以後,海信集團緊急協調美國、墨西哥、日本、斯洛文尼亞、印尼、以色列等地的海外公司及渠道資源購買口罩:員工購買“人肉”揹回、海信合作伙伴動用資源拿口罩……克服各種困難運送或郵寄回國,為海信國內7萬多名員工提供最必須的防護措施。

人員方面,此前,海信集團提前啟動5000人招聘計劃。2月4日,海信公眾號曾發佈消息稱:公司啟動網絡遠程視頻招聘工作,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第一批需要招聘5000人。

華為等企業呼籲共克時艱

2月10日,華為也在官方微博發佈了致合作伙伴的一封信《風雨同舟 共克時艱》。華為表示,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不僅僅是因為新年伊始,就要經歷突如其來的考驗,更因為這一年處於千行百業ICT基礎設施向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的關鍵階段。

為對抗疫情,華為將面向全體合作伙伴提供系列專項支持,包括免費提供WeLink雲平臺,助力合作伙伴遠程辦公;根據疫情影響調整業績達標門檻,緩解夥伴的經營壓力;延長維保及例外服務等9方面。

此外,記者關注到,包括碧桂園、招商蛇口、泰禾集團等地產企業,聯通等通信運營商,聯想等IT企業也在復工首日公開發信。其中,直面挑戰、合作共贏、調整結構是眾多企業公開信的關鍵詞。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發佈公開信的企業大部分是龍頭企業和行業代表企業,在復工首日發出公開信對於促進未來行業穩定,提振行業信心、帶動小型企業發展有重要作用。

此外,盤和林表示,通過公開信可以發現,在提振信心的同時,在疫情衝擊下,一些企業也開始反思此前的一些商業模式,在突發情況下對原本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轉型,以便於更加適應當下的環境和經濟需求。此外,目前中國和全球都處於經濟數字化的階段,而疫情的衝擊也迫使一部分企業通過數字化激發經濟新活力,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共存。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