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中國書法最難學、最難寫的是草書嗎?

書法賞習


哪種書體最難書寫,這個或許是學書法的朋友共同面對的,從我個人的觀點出發,我認為最難學應該是草書。

書法的三要素筆法,結構,章法。

那我們先說楷書的學習主要掌握筆法和結構,掌握這兩個可以說掌握了楷書的基本要領,其中筆法是關鍵,當然需要從古人那裡汲取經驗,行書的學習我個人的觀點是相對來說容易一些,這要建立在楷書的基本功之上。

草書是最難學習的,除了要有楷書的基本筆法意外,最主要的還要掌握草書的基本寫法,我們所說的草書並不是隨意的書寫,而是要遵守歷朝歷代書家所積累的草書的規範寫法,並運用到實際,還需要融合楷書的筆法和行書的流暢度,所以每個漢子的草書寫法就需要我們花費很大精力來熟悉,在書寫時需要一氣呵成,綜上所述,我個人的觀點是草書更需要時間的積累語言文化的積澱,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



真水無香3527222


是的,中國書法分五體,五體之中最難學、最難寫的當然是草書!

我想先說個題外話,中國的方言最難學的是那個地方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廣東話,因為廣東話不但發音與普通話大相徑庭,語法習慣與漢語的基本規則也有所不同,甚至白話還有自己的獨特文字。

王羲之草書作品(局部)

書聖王羲之的《草絕歌》第一句就是“草書最為難,龍蛇競筆端!”,可見王羲之也認為草書是最難的書體,而且沒有之一。那麼草書為什麼是最難的書體?因為草書較之於楷書、隸書、行書、篆書四種字體來說,不但具有不同的筆法、結體、章法、墨法等等,草書甚至還要表現出不同的情感變化因素,我覺得大致有以下幾個兩個方面是草書難學、難寫的主要原因:

王羲之草書作品(局部)

1、草書的結體和章法難以掌控

“有草法,無定法”,這話不知道是誰最先總結出來的,不寫草書的人會覺得這是寫草書的人給自己放的煙霧彈,迷魂湯。

其實不是這樣,這話很有道理,草書看起來天馬行空,隨心所欲,其實草書最講究守法度,每個字必不敢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英雄一定要有出處!

王羲之(草書書法作品局部)

但是真要拿起筆上臺創作起來,瞬息萬變,氣吞萬物,閃轉騰挪,縱橫捭闔,每個字都可能會出乎意料之外,也可能很醜拙,也可能極俊美,換句話說,意思到了就行了。

2、草書講求瞬息之間需要展現出某種意境

草書已經完全脫離文字知識傳播功能,而獨立於藝術之林。在我看來,所謂書畫同門,書畫同源,都是指草書而言,的確,寫草書就如同創作一幅水墨畫,不但要三五分鐘解決戰鬥,而且要在點畫之間,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之間,濃淡之間構築出某種意境,或高山流水,或青煙古寺,或小橋流水,或家長裡短,美人浣紗等等等等,您說這得有多難?

3、草書高度簡化,出現很多必須死記硬背、又難以辨認的符號

有個有趣的故事是這樣的,說是有位張丞相非常喜歡寫草書,有一天,他忽然靈機一動,佳句偶得,趕忙準備筆墨奮筆疾書,用草書把詩句寫了下來。然後命侄兒把詩句再用楷書抄錄下來,侄兒遇到幾個不認識的字,就問張丞相是什麼字。張丞相反覆辨認了很久,也沒認出來自己寫的是什麼字,於是就責罵侄兒說:"你怎麼不早一點兒問我,以致我也忘了寫的是什麼。"

草書就是這麼神奇,情感所致,疾風暴雨,情感不再,煙消雲散!這也是草書難學難寫的重要原因,許多字已經簡化得像西方語言的字母了,實在是不好學習,比如,叔、幸、皆、無等字的寫法。

回答就到這裡,順祝大家安康!隨文附上了幾幅我的近期書法作品,請大家點評,永書我先行謝過。


永書101


草聖最為難,龍蛇競筆端

毫釐雖欲辨,體勢更須完……

這是《黃訣百韻歌》開篇對草書的概述。草書有三難:辨識難,使轉難,創作難。

辨識難:學習草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識草。對沒有接觸過草書的人來講,草書等於是從新學習的一種文字,不知道它的結構代用符,可以肯定的說,無法看得懂草書。草字符把多種楷書中的偏旁部首歸為一個特定的草字符,大大提高了書寫的便捷性。由於它的簡化,必須記住草字符代表的偏旁部首寫法。

使轉難:草書的運筆需要連貫性。筆畫間的連接靠熟練的運行完全。所謂使轉,使指的是縱橫牽掣,轉指的是鉤盤紆迴。沒有熟練的運筆技巧,很難把草書的使轉交接完成。

創作難:草書的創作不同一楷書。楷書掌握了筆法和結構規則,就可以進行創作。因為它是靜態的書體,只要按規則進行書寫就可以完成創作。草書是動態的,在創作時需要有全局的構思。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就是臨帖的時候寫的很不錯。而獨立創作時則不是那麼回事。原因就是創作構思欠缺。

草書的創作,不僅僅是掌握了筆法和臨帖的惟妙惟肖。還要大量的觀欣經典作品。並具有豁達開闊的胸襟。若拘泥於形質,則蹇頓凝滯。若狂放不羈,則浮躁虛滑,沒有法度。我新出的專欄《規範的草書,從王羲之十七帖開始》,還有《通向草書的秘訣:草訣百韻歌》對草書的學習有詳細的講解。還有孫過庭《書譜》的學習方法。喜歡草書的朋友可以觀看,對認識草書會有所裨益。


子衿書法


從我們的一般角度來看,從楷書、行書再到草書,草書是最難的,草書有草化的符號都需要重新記憶練習,相對而言行楷書是最容易學的,字體結構上與我們日常所寫沒有太大的區別。現在很多書法大賽獲獎的大多是一般人看不懂的草書作品,而鮮有楷書作品上榜,因為草書可以較好地融入書者的情感,線條也變化多姿不拘一格,能做到標新立異。但是如果從真正學好書法的角度來看,楷書又是最難深入學好的,楷書如果有一個點沒寫好都會影響到整字的效果,而草書相對就有很多補救方法而不影響整體美感,而且學好楷書是後面進一步學習行書與草書的基礎,很多書者楷書基本功很差,寫出來的行草書就容易飄。所以角度不同,個人認為最難學的是草書,最難寫的是楷書。附上本人的兩幅業餘習作。你的觀點呢?歡迎關注點評[鼓掌]




西家智能


為什麼草書最難學?

中國書法形式多樣,博大精深,基本分為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五大書體。

各個書體分別在不同時期都有它的萌芽發展成熟過程,其中草書最能寄託書寫者的情感,像舞蹈那樣姿態萬千,時動時靜,形態各異;像音樂那樣時而如大海激情澎湃,時而如涓涓細流。用筆千變萬化,各種用筆方式交錯輝映,筆隨腕動,可謂鬼斧神工。用墨借鑑中國畫的墨分五色層出不窮,虛實濃淡,筆墨生髮。想學好草書實屬不易,首要涉獵篆書、楷書、隸書及草隸等書體,打好牢固基礎,然後熟記草字符號,再進行草字變異,進而下苦工消耗大量的時間磨鍊,長期徜徉於歷代草書大家碑帖之中,反覆揣摩,舉一反三,最終是否能修成正果,還要看自身之造化。




覺齋書法


中國的書法,草書是一個比較容易能夠抒情達意的一種表現字體,由於草書具有的自由,在規則中可以揮灑的特點,我們很難將草書當做是一種最難書寫的字體,而相反的是三種正體字:篆書,隸書和楷書,它們具備了點畫規範和結體嚴謹,要從正體字的書寫來抒發書家的情感,其難度會比草書高上很多,因此真正從書法書寫角度來講,最難寫的不是草書,而是這三種正體字。

在歷代的書法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行書和草書這兩種字體佔用了很大的一個比例。以此同時,楷書、隸書和篆書這三種字體的作品就少了很多。

從楷書的角度來講,迄今為止整個中國的書法史將近4000多年,也只不過出現了四大楷書家。

從初唐的歐陽詢到中唐的嚴真卿,以及晚唐的柳公權和元代的趙孟頫。而其間真正具有影響力的,不過是歐陽詢和顏真卿二人而已。

正所謂大道至簡,有些看上去越簡單的東西,它往往是越複雜的。

正體字的書寫要從規範中體現個性,比起草書的書寫,來的更為困難。

從字體的演變歷史來看,像楷書,它萌芽於漢代末期,流行於魏晉之間,到達隋唐的時候集大成達到巔峰,而從唐代以一直到現在,楷書的字形都未曾改變,能夠稱上改變二字的唯有習書寫風格的不同而已。

因此,

提問者所問的草書是否為書法字體中最難書寫的?個人以為應該不是,只要學過草書字體書寫的人都能寫出他自己個性的草書來。但是,像楷書類的正體字,我們日常都在使用。能夠將之寫出個性來的卻寥寥無幾。


書法有云


草書在書法中不應該是最難學的,但能寫出有意境的書法作品卻是不容易的。因為每個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寫出的草書作品既要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又要讓別人能看明白是相當不容易的。

字體的整體架構基礎來源於楷書,沒有紮實的楷書基礎,寫出的字體就會形散框架無力。楷書相當於童子功,在童子功的基礎上才能去練其它高深的功夫,那麼練習書法同樣如此。

草書,我比較欣賞略草的書法。草書的字體容易辨認猶如行雲如水,像少女的長髮一樣飄逸,字與字之間若聯非聯既像個體又像連體,藕斷絲連。整體草書作品若緊若鬆快慢有序,整體美觀為上品。

草書中的狂草作品可欣賞性差,這是因為狂草作品難以辨認,群眾基礎性差,只有作者自己才能看懂,從整體美觀上來看也難令人滿意。

任何事物達到一定的高度都要知道收斂。追求最高的目標是《周易》中"飛龍在天",而追求的最高境界那應該是"亢龍有悔”。草書作品同樣如此,"狂"到一定的時候就要知道收斂字體結構,讓人易懂明白又能欣賞到其中意境的妙趣,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草書中的上品。

草書易練難精,其中的妙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每個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當然體會也是不同的。作者與欣賞者的感覺是相異的,作品既要顯示自己的風格也要考慮欣賞的美觀度,畢竟作品是用來欣賞的。





來自南通的龍捲風


草書是否最難學和最難寫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可能與大家載然不同,因為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而且我擺出的理由或許也是書法和理論界朋友們好象從未有過的,下面請看我在這方面與別不同論說:

中國書法最難學、最難寫的是草書嗎?也許是,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覺,其實呀,書法中的篆隸楷行草,如果真的要學好學精其中任何一種都不容易,隨便學個“半桶水”倒也容易,而且每個人的天資素質、理解能力和接受能為都是參差不同的。我覺得有些人認為草書之所以比楷書難學,主要原因是難記吧,草書的背臨最難,而在對著臨帖時候比楷書容易很多。

但也許你不會畫畫,連一點點所謂“造型能力”都沒有,於是就說草書最難了,這樣當然難囉,草書呀,“龍飛鳳舞,筆走龍蛇”啊!發揮的空間是相當大的。那奔湧的激情和入化出神的表現,那種簡結概括、連綿起伏的特點會讓一些人無從入手、知難而退。但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所謂的難點正是最容易之處,越是千變萬化特徵越有激勵他們參與競逐的動力,,,可以講能夠準確臨摹蘭竹圖的人臨學草書就基本不是難事(解開了所謂草書難學難寫之迷),至於背臨這一關嘛,就看你的記憶力了(誰叫你年輕時不去記呢?),如今成千上萬的漢字怎樣記呀?不許亂寫,亂寫了,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一個人看得懂,就連你自己過兩三年後也看不懂自己當時寫什麼。草書每個字的草法都有規側,今天記住了,明天又記不起了(象有些人學英語記單詞那樣有人難記有人易記),當然還是有“偷工減料”的方法來應對的,今天有的書家寫草書作品時先從草書大辭典中逐字逐句地查好,然後反覆練熟得倒背如流後再正式書寫作品,這樣寫出來的草書與古代名家如懷素、張旭等大家必然是天差地別的!唉,我就是象他們那樣記不住草法呀!

在楷書還未出現的時候,草書就起源於漢代了,草書的筆畫基礎來自於隸書,通過筆畫的簡潔概括和連貫用筆而改進結構以達到書寫快速的目的,能迎合和滿足當時實際需要,如因軍事頻發、調兵遣將、情報傳送而爭分奪秒等,還有某些文人墨客們因文思泉湧不及徐記而快筆草就,或官府人員公務繁重須提高辦事效率等等就是當時草書出世的理由。

為什麼我說草書不是最難寫最難學呢?為了說明草書不難學,我說出以下一個親身體現:我經常在無聊時候拿著筆,有意無意間任意揮寫“草字”(很多都是錯別字),雖然沒有成文成句和具體的內容,更未正規的按草法而寫,但我在自己寫自己時假設我已經掌握並熟記了每個字的草法,就可以象寫國畫如藤蔓、風竹蘭草那樣隨心所欲地通過線條的粗細、長短、曲直、輕重起伏來“預先”體現一下筆法、結構、章法、墨法和書寫時情感表達和發揮的過程享受。其實這個“無意識”的揮寫(不明白的人看見了都會說“鬼畫符")習慣性舉動會經常下意識的重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都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只是喜歡草書而已,喜歡草書又何以不用真功去正規練習呢?就是因為還有比學草書更重要的國畫要學嘛,還有楷書等都是很吸引人去學的(先學楷書還是草書暫且擱下不論)。這個不經意亂寫亂畫的習慣雖然無益於草書的學習,但我從中得到了一個大膽而“超前”的不落俗套的實驗(預演),讓我證明出草書不難學,不難寫(如果記得住每個字的草法)。

因此,草書難不難學是因人而異的,各人感覺不一樣,而且學書法不是隻圖方便易學的,有志向的書法家不會終身只會練一種書體的,他們絕對不會在乎難不難學,反而是越難越要學,還要客觀地根據自己需要廣泛涉獵各種字體,創造自我風格。。。我這些話語不是理論,學書法的理論要求是很嚴格的,先學什麼?後學什麼?都應該有一定的講究,如若不然就會錯誤引導後學者(但這又不是提問的範圍,暫且省略吧)以上回答只是我個人的學習經驗,我的個人感覺而已,如有不當請大家代為斧正,謝謝你們閱讀!(注:圖片來源於網上,如有侵權請告之於我馬上刪除)

夢幻畫派創始人陳展鳴

二O二O年二日九日晚


陳展鳴


就問.中國書法最難學、最難寫的是”草書”嗎!我所答的評論就以下幾個方面一一

其實很多人有一種簡易的說法,有楷書基礎,寫草書應該不難。結果不是那麼回事,草書如果沒掌握好仍然寫不好。因為在學習草書方法中必須先認識瞭解,中國書法草書古往今來從發展過程已有幾千餘年的歷史了,草書由來也有歷史記載,書法字典有《書法名詞解釋》理論依據一一

明--董其昌的草書↑

一)草書>為書寫方便迅速而產生的一種字體。是草隸、章草、今草、狂草的統稱。在我國漢朝初年,通行一種草隸,就是草率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書法,名為章草。到漢朝未期,據傳為張芝變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到唐朝,又產生了狂草,不僅一字一筆而成,甚至字字鉤聯,更難辨認。

二)章草>早期的草書,是漢隸的草寫。是由草隸發展形成侶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書法。因書寫便捷,廣泛流行於東漢。其筆畫仍有隸書波磔(捺筆挑勢),每字獨立,不連寫。因當時章奏用這種字體,故名章草。也有說是由史游的《急就章》而得名的。這是一種誤解。還有說是漢章帝愛好章書而得名的。

三)今草>草書的一種。由章草結合新興的楷書寫法發展而形成的草體。六朝時為與章草區別,故名今草。據說為東漢人張芝所創。字體沒有章草的波磔(捺筆挑勢),上下之間的筆勢,往往牽連相通。偏旁栩互假借,辨認較難,故流行不廣。

四)狂草>草書中最放縱的一體,相傳淵源於東漢張芝,開派於唐朝張旭,得名於懷素。其特點是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為我國書法藝術創造了獨特的風格。例如唐朝中葉的書法家懷素的自敘帖,字體就屬狂草。懷素融合篆書筆法而有所創新,剛勁有力而又宛轉自如;在行款、字型結體上,大、小、斜、正,互有呼應,奔放流暢,一氣呵成,有如李白的詩歌,可以說是一種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但狂草不易辨認,流行亦不太廣。

上四個名詞解釋.是學草書必須認識瞭解通懂草書從一開始到形成的演變過程由來是有歷史遺留下來的。而上述四點中提到張芝、張旭、懷素,他們的草書都是什麼特點哪?

張芝。字伯英,東漢大書法家,人稱之為“草聖”。史記,張懷瓘《書斷》雲:“張芝尤善章草書,出諸杜度、崔璦雲。龍驤豹變,青出於藍。又創為今草,天縱穎異,率意超曠,無惜是非”,“其章草《金人鉻》,可謂精熟至極;其草書《急就章》,字皆一筆而成,合於自然,可謂變化至極”。張芝的突出成就在於今草,“學崔、杜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惜其跡不存。因王羲之《番書論》雲:`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好之絕倫,吾佛及也"。張芝的墨跡見《淳化閣帖》,收有五帖三十八行。其中《八月帖》《冠軍帖》享譽最高。

漢 張芝的草書一一

張旭。唐書法家。字伯高。精通楷書,草書最為知名,逸勢奇狀,連綿迴繞,具有新的風格。顏真卿曾向他請教筆法,懷素繼承和發展了他的草書,而以“狂草”得各,為後世學者所取法。碑刻有《郎宮石記》,草書散見歷代集幟中。時以李白歌詩,張旭草書及裴旻舞劍,並稱”三絕“。亦能詩。長於七絕,善寫景色。

唐 張旭的草書《肚痛帖》一一↑

懷素>唐書法家。字伯高。僧。字藏真,本姓錢,長沙人。初勵律法,後精心學書。精研勤學,禿筆成塚,以"狂草"出名。好飲酒,興到運筆,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評者以為其書繼承了張旭的筆法而有所發展,謂之“以狂繼顛”或“顛張狂素”。存世法書有《自敘》《苦一筍》等帖。

唐僧懷素的草書《食魚帖》一一↑

以上內容,對草書學者是必學通懂的起碼基礎知識。不能因為“我只要有楷.行書基礎,一定不難”,錯誤.若不把基礎知識學通悟明,那不會有收效的。寫好草書功底難度要點不減楷書、行書功夫。

謝謝!!!


高山我行61845


中國書法的每種展示形式,其難度有點複雜,並不是楷書,行書,草書這樣遞進的,所以,每種形式想學好,都是難的,故一般來說,並不存在草書最難的說法。

相對於書法個體來說,情況又有不同,根據個人興趣及性格,有人喜歡楷書,故學楷書肯下功夫也易學好,那麼草書他們相對來說就下那麼願意花時間,所以也就不易學好。

有人說楷書是行書及草書的基礎,也沒有什麼大錯,學好楷書確實有利於行書草書的學習,但懷素,張旭也不以楷書出名的。

所以,草書對書寫者楷書的依賴並不太強烈,只是個人性格更適合哪種書法而己。

尤其是畫家,不少畫家正楷寫得很一般,但他們的行書草歪斜有趣,配合畫面效果很好的。

所以,不存在某種字好學難學的問題,只存在學習者的興趣愛好及個人性格差異,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