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戰“疫”!CT和它的小夥伴們上戰場啦

前言

強烈推薦CT影像作為目前2019nCoV肺炎(診斷)的主要依據。 ”2月3日,身處抗疫一線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發表在朋友圈內的呼籲,引發廣泛討論。隨後,在2月5日更新的第五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又再一次肯定了影像診斷的價值。方案中提到,“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作為湖北省臨床診斷病例標準。這提示湖北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臨床確診不再等待核酸檢測結果,這無疑有利於新冠患者的早期確診早期治療。疫情爆發後,就有不少影像企業向湖北捐贈了CT、車載CT、移動DR;也有報道稱,使用超聲搶救重症病患;各地的公眾場所也都用上了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這些醫學影像設備臨危受命毫不猶豫地就踏上了抗擊新冠的戰場!

一、CT+核酸,助力新冠確診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診斷依據主要是核酸檢測和醫學影像檢測。2月7日,中日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均為陰性,通過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

由於病毒的隱匿性極高,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臨床上經常發現假陰性的情況。除此之外,核酸檢測週期過長,檢測量比較大。影像檢查具有及時、準確、快捷、陽性率高、肺部病變範圍與臨床症狀密切相關等優勢,所以將CT與核酸檢測試劑並用,才更有利於診斷,更有利疫情的防控。

1998年誕生的多層螺旋CT是CT技術進入新階段的標誌,薄層的多層螺旋CT是這次抗擊新冠的“主將”。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人均CT機擁有量為每百萬人8臺,而美國為每百萬人64臺,日本為每百萬人88臺,我國在每百萬人擁有的CT機臺數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水平。[1]張笑春近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從發佈了這則朋友圈之後,她遭到了很多誤解。“我的意思是不要等待核酸檢測的結果,在做核酸檢測的同時、進行肺部CT影像檢查,將肺部CT呈現急性炎症徵象的患者、按照‘疑病從有’的原則及早收治。而核酸檢測依然是最終病原學診斷的金標準,其病原學證據是無可替代和不容置疑的。”[2] CT檢查結果直觀、快捷、大眾的獲得性高。然而,將CT影像作為臨床診斷依據也將面臨著極大挑戰,不僅考驗著湖北省內的資源儲備,也對醫護人員的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對交叉感染控制提出了新要求。

1、車載CT解決醫院CT裝備不足難題

國內的影像企業如東軟醫療、明峰醫療向湖北捐贈了車載CT。車載CT就像一個移動三甲醫院的CT室,具備機動性、靈活性、有效性,不僅能夠達到有效隔離和有效防護,還能快速診斷。對於很多人關心的輻射安全問題,車載CT通常採用高端低劑量CT還會做整車防護,能有效保障患者、醫護人員及環境的安全。拿東軟醫療的Mobile CT Unit來說,它主要由CT檢查系統、空氣懸掛載車平臺、射線防護車廂、智能影像雲系統和5G通訊模塊等部分組成,同時還配備了自動化的供電、空調、平衡、升降等系統。此外,該產品還可搭載心電監護儀、除顫儀等醫療設備,形成定製化的移動救治單元。東軟醫療對Mobile CT Unit的廂體進行了全方位的六面防護,防護水平達到4mm鉛當量,符合並超出國家的CT室防輻射標準。

行業|戰“疫”!CT和它的小夥伴們上戰場啦

東軟醫療的車載CT

明峰醫療的方舟CT(CT Ark)實際上是不帶動力的車載CT,通電即可運行;操作室和掃描間獨立隔離,使得掃描-消毒-掃描得以輕鬆實現,能夠做到一患一消毒,避免醫護和病患之間交叉感染,切斷傳播途徑,從而在傳染病防控中為早期CT診斷提供保障。在應急事件結束後,CT可安裝進醫院,或改裝為車載CT,發揮它無限的力量。

行業|戰“疫”!CT和它的小夥伴們上戰場啦

明峰醫療的方舟CT


2、遠程遙控,保障醫護人員安全

佳能醫療捐贈的Aquilion Lightning 光影CT擁有諸多優點,尤其適用於此次抗擊新冠,如:0.5mm探測器及圖像厚度,分辨率更高,更易發現“多發胸膜下GGO,網格狀肺紋理”等特徵;AIDR 3D迭代算法,降低90%輻射劑量,尤其適用於新冠患者多次複查的需要;隔室操作,減少醫護人員近距離感染的風險;78CM大孔徑設計&正負30度物理機架傾斜功能,支持重症患者半臥位掃描,患者更舒適,風險更低;最小9.8平設備安裝要求,安裝部署更靈活。

行業|戰“疫”!CT和它的小夥伴們上戰場啦

佳能醫療捐贈的CT

3.AI戰疫,已經敲響!

據報道,首款智能評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AI影像系統陸續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投用,還將在武漢等疫情核心區多家醫院上線。該系統由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指導依圖醫療研發,能夠實現新冠肺炎CT影像的智能化診斷與定量評價,對局部性病灶、瀰漫性病變、全肺受累的各類肺炎疾病嚴重程度進行分級,精確測算疾病累計的肺炎負荷,有助於臨床治療[3]。


行業|戰“疫”!CT和它的小夥伴們上戰場啦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正在使用AI影像系統進行精準診斷

聯影的智能天眼CT使用uAI獨創分割算法輔助診斷與量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該技術可從CT影像中檢測患者肺部是否有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區域,且精準分割該區域,對其體積和性質成分進行量化分析並生成報告,為早期肺炎診斷提供精準量化依據,協助醫生快速辨別、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


行業|戰“疫”!CT和它的小夥伴們上戰場啦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胸部CT影像(左)與肺炎感染區域的分割圖像(右)


二、移動DR對重症病人床邊病情監測


1971年CT誕生後,出現了圖像數字化浪潮。1979年出現了飛點掃描的DR系統。DR系統就是利用A/D轉換器將模擬視頻信號數字化,進行計算機圖像處理。DR是目前主流X光拍片的必備設備之一。在這次抗擊新冠中,DR設備承擔了大部分的肺部診斷工作。移動DR能對傳染病區裡所有疑似病人進行肺部感染初步診斷以及重症病人床邊病情監測,成為了隔離區、ICU、急診室重要的診斷設備。目前,邁瑞移動DR MobilEye 700系列已經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同濟醫院等各大醫院投入使用,同時火神山醫院也確定選用該機型。安健科技向湖北黃岡版“小湯山醫院”捐贈了疫情控制防控專用動態DR設備。動態DR可以理解為一種不同角度觀察器官運動的X光視頻。常規的靜態DR更多的顯示的是器官的投影像,單一角度單一時間點很難發現細微病灶。而動態DR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時間來觀察器官的運動,診斷準確率會大大提升。

動態DR的多角度檢查,其視覺效果上有點類似於CT。

行業|戰“疫”!CT和它的小夥伴們上戰場啦

邁瑞的移動DR


三、5G+超聲遠程會診


作為一種快速、便捷、無輻射和在床旁能夠簡便實施的肺部疾病可視化檢查技術方法,肺部超聲在危重患者的診療中具有一定作用。鑑於不同肺部疾病的超聲表現有較多重疊,目前肺部超聲在一線臨床尚未廣泛普及應用並被臨床醫生充分掌握。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重症肺炎肺部超聲檢查及遠程診斷實施方案(第一版)》,並建議利用5G遠程會診平臺以儘快實現跨機構、跨區域和跨專科的協作。2月2日,浙江省人民醫院用5G 開出了首張新冠肺炎遠程超聲診斷書[4]。浙江省人民醫院利用超聲機器人,結合實時遠程控制及高分辨率超聲成像等技術,醫生端遠程控制病人端的機械臂和超聲機器進行實時操作和掃查,圖像實時發回醫生端供醫生診斷,在快速、準確診斷病情的同時,也為防範醫護人員感染和疫情擴散風險、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了多重安全保證。


行業|戰“疫”!CT和它的小夥伴們上戰場啦

遠程超聲機器人診斷新型冠狀病毒


四、紅外熱成像篩查

紅外熱成像運用光電技術檢測物體熱輻射的紅外線特定波段信號,將該信號轉換成可供人類視覺分辨的圖像和圖形,並可以進一步計算出溫度值。紅外熱成像技術使人類超越了視覺障礙,由此人們可以“看到 ”物體表面的溫度分佈狀況。目前,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如機場、高鐵站等都加裝了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檢測人體發出的紅外線信息進快速甄別發熱人群。2月10日後國內各省預計面臨返工潮,近日曠視科技的“明驥”AI體溫檢測系統在北京正式上線使用,該AI測溫系統可以在3米非接觸距離下實現每秒識別15個疑似高熱人員,一套系統可覆蓋16個通道,基本保證了一座地鐵口的出入管控,既降低了一線工作人員被感染的風險,又提高了對疑似高熱人員進行排查的效率。


行業|戰“疫”!CT和它的小夥伴們上戰場啦

火車站增設了紅外熱成像體溫快速篩檢儀


結語


《2019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統計2018年中國醫學影像設備行業市場規模約為849億元。此次疫情中,各種醫學影像設備的大展身手也讓大家認識到了它們的重要性。CT和它的小夥伴們使命必達!希望CT+核酸聯合確診儘快在各醫院落實!希望醫務工作者和設備工程師都做好自我防護!


[1]http://www.yxzb.org.cn/article/articleDetail.html?id=1048

[2] https://tech.163.com/20/0208/10/F4RVN33H00097U81.html

[3]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940247.htm

[4]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002/57473315.html

- END -

作者 楊柳榮 | 編輯 謝安然 | 排版 Els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