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戰“非典”姐妹抗疫情

17年前,她們的父輩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17年後,當年的青春少女“姐妹花”,也走上了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場”:姐姐奮戰在南京防疫一線,駐守在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的集中隔離點;妹妹在後方自籌數十萬元,購買防疫物資馳援武漢同胞。

父辈战“非典”姐妹抗疫情

楊雲和同事們一起包裝捐贈物資,併為武漢加油。

“耳溫槍一次性替換膜這兩天估計會從福建廠家發貨,到時候我們第一時間打包快遞到武漢,給你們送過去。”2月9日,市民楊雲,在微信裡給馳援武漢的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物資保障組負責人周曉安留言。

在這之前,楊雲已經為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送去了兩萬多副醫用檢查手套,5500片消毒片。在她的手機“備忘錄”上,記錄著需要尋找的防疫物資:醫用手套、三氯消毒片、紫外線消毒燈、84消毒液、防護服、面屏、眼罩、口罩……

楊雲和周曉安原本素不相識。年三十那天,她得知自己的好朋友——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教授王顥,參加了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一線的防護物資都是比較緊缺的。他給我發的照片,戴的就是很普通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只有進病區的時候才會發一個N95口罩。我想把自用的N95口罩寄一些給他,但王顥告知我,因運輸不便,個人很難收到快遞。”

父辈战“非典”姐妹抗疫情

“他們剛去的時候物資缺乏,人手也緊張。每天除了救治病人外,還要搬物資,非常辛苦。”楊雲說,看到奔赴在抗疫一線的“戰士”們這樣不顧安危、衝鋒在前,她被深深地打動了,決定要為他們做些什麼。過了幾天,她得知,王顥所在的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開始接受社會捐助,於是第一時間聯繫上了物資保障組,希望能為他們提供需要的儲備物資。

父辈战“非典”姐妹抗疫情

“我是做投資的,對醫藥研發領域有一些瞭解。為了能夠儘快聯繫上防疫物資的廠家,我發動了所有可能動用的關係。”楊雲說,從年三十到現在,自己的手機幾乎成了“熱線”,每天都在和前方聯繫,問他們缺什麼,然後發動“朋友圈”向全國各地的廠家找貨。

在這個過程中,她也感受到了很多“正能量”。捐贈物資要發貨時,楊雲公司的員工紛紛自發前往,幫助打包、搬運、寄出。“為了防止防護物資受潮,大家在包裝箱外細心地裹上了工業保鮮膜。為了給武漢同胞打氣,我們還寫下了‘馳援武漢,與你同在,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留言。”楊雲說。

父辈战“非典”姐妹抗疫情

楊雲在忙碌地打包捐贈物資。

父辈战“非典”姐妹抗疫情

楊雲的同事自發趕來打包。

記者瞭解到,目前楊雲購買的防疫物資累計有40多萬元,首批物資已經被送抵武漢,一部分物資捐給了南京的醫院,接下來還會有防護服、耳溫槍替換膜等陸續被髮往武漢。

父辈战“非典”姐妹抗疫情

楊雲捐贈的部分物資。

父辈战“非典”姐妹抗疫情

楊雲捐贈的部分物資。

令她開心的是,身邊不少朋友都紛紛加入了捐助的行列,有的願意把自購的口罩拿出來捐助,有的願意出資和她一起進行接下來的公益工作。

“我願意出門看到的是微笑,而不是口罩。”楊雲說,自己家族裡很多人從事的都是醫療衛生行業。“爸爸原來在江寧區疾控部門工作。2003年時,爸爸、小舅,還有幾個表姐都奮戰在抗擊‘非典’的最前線。”楊雲說,當時她還是高中生,姐姐則在上大學。家人奮勇在前、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從那時起就深深烙印在了姐妹倆的心中。

父辈战“非典”姐妹抗疫情

楊雲姐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中,姐妹倆齊齊上陣。妹妹在後方募捐防疫物資的同時,36歲的姐姐也衝鋒在南京的“抗疫”一線,她在江寧區東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這幾天一直駐紮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的集中隔離點。“姐姐很勇敢,我也為她驕傲。”楊雲展示了姐姐身穿厚重防護服,“全副武裝”到只剩眼睛的工作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