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街道除害站成立20年,非典“老兵”再戰新冠!

岳陽街道除害站成立20年,非典“老兵”再戰新冠!


岳陽街道除害站成立20年,非典“老兵”再戰新冠!


在岳陽街道,有一支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年的隊伍——有害生物防制隊。這支隊伍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戰役,又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衝在了防控的一線。

目前,在松江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要求下,這支隊伍將在松江區各街道鎮複製推廣。

根據《關於重組完善松江區有害生物防制隊的指導意見(試行)》文件要求,松江區各街鎮將在原社區公益衛生保潔服務社隊員的基礎上,重組完善松江區有害生物防制隊伍,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重大活動保障、日常公共衛生服務及病媒防制的基本隊伍。

岳陽街道除害站成立20年,非典“老兵”再戰新冠!


當年臨時組建,如今已成全區最專業

岳陽街道的有害生物防制隊最早名為“除害站”,主要職能是為轄區缺失物業的零星公房提供託底服務,組建之初僅十餘人。二十年來,這支隊伍從弱到強不斷髮展,無論是在人員數量,還是技能裝備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岳陽街道除害站也是松江全區唯一的區級有害生物防治應急隊伍,也是第一個獲得PCO(A級)資質的單位。多年來,這支隊伍屢次代表松江參加市級演練,數次獲獎,並且多次被評為先進單位,多名操作人員獲評區級進工作者稱號。

據瞭解,除害站擁有熱煙霧機,超低容量噴霧機,手動、電動肩負式噴霧器,各種器械設施設備齊全,而且均有PCO資質證書,為開展除害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2003年“非典”時期,應防疫要求,街道又擴招了成員,每天對公房樓道,居委會公用部位、健身場所,垃圾房等處打藥水消毒。可以說,他們為地區決勝“非典”疫情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岳陽街道除害站成立20年,非典“老兵”再戰新冠!


僅用時兩天,就完成轄區首輪消殺任務

“非典”過後,除害站隊伍不散,在方法上化整為零,每個人對應一個居委會,下沉至社區開展保潔和防治有害生物工作。

除害站最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對容易蚊蠅孳生的地方噴灑藥水,在小區下水道投放滅孑藥物,掛放捕蠅籠,降低蒼蠅密度,擺放毒鼠盒殺滅老鼠,設置毒蚊缸消滅早春蚊等防治工作。

作為松江全區唯一一支街道所屬的除害消殺力量,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抗擊中,他們同樣表現得可圈可點。

因為經歷過2003年“非典”,有著充分抗疫經驗的除害站,在疫情爆發之初,就意識到做好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部署計劃到執行任務,除害站只用2天就完成了轄區重點區域的全面消殺,其中包括8個農貿市場,效率極高。

隨著疫情不斷蔓延,街道也開展了更細緻的防疫知識業務培訓,農貿集市、公共場所、辦公樓宇、大型商場……針對不同的區域,除害站全部按照要求採取分級消殺防疫措施,並每天做好工作日誌。空餘時間,除害站還抽調人員,對沿街商鋪、銀行、菜場、賓旅館、大型商場等重點場所上門宣傳。

岳陽街道除害站成立20年,非典“老兵”再戰新冠!


兼顧家庭和工作,這群人不簡單

岳陽街道轄區內老舊小區較多,共涉及179個零星公房樓道,專門由一支小分隊負責噴灑消毒藥水,平均每個人負責15個樓道。

一般情況下,普通人扛著近十公斤的裝備,幾趟上下樓已是氣喘吁吁,但除害站的隊員在疫情期間還要額外穿戴口罩、護目鏡、手套、防護服,一天下來所有人都滿頭大汗,眼發花、腿發軟,但都默默堅持下來了。

身為這支分隊的隊長,今年已經56歲的張宗慶以身作則,專挑6、7層的樓道承包。從春節期間到現在,除害站成員每天在自己負責的片區裡開展衛生消殺工作,一天沒有休息過。

值得一提的是,

除害站成員的平均年齡在50歲,高壓之下全員連續作戰,健身場地、垃圾房周邊、零星公房樓道、辦公場所等地方都活躍著除害站人員的身影。

除了抗疫本職工作,他們也是一群有家庭需要照顧的普通人。50歲的汪久菊,是另一支小分隊的隊長,年初她的愛人摔了一跤,臥床家中無人服侍。為了兼顧兩頭,汪久菊每天起早貪黑。

汪久菊說,一邊是工作一邊是家庭,兩頭都是她的職責所在,哪一頭她都會盡心盡責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