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惜春为何对丫环入画如此冷酷无情?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幅画,那入画这个名字就起得很有意思,春天能入红楼梦这副画的女子肯定是经历了风雪的洗礼。

《红楼梦》中贾惜春为何对丫环入画如此冷酷无情?

入画也一样,这个来自南方的秀丽姑娘,让北方冬天的冷风吹得抖抖发瑟,好不容易熬到了春天,且招来了主人的抛弃,何等画如梦,将何去何从,冤枉何处惹尘埃……

红楼梦的作者对贾惜春没有过多的容颜描写,毕竟是个小孩子,四个春姑娘中数他最小,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这是对她唯一的描述,主人如此,下人入画也就没了描述,只是个贾惜春的贴身丫环而已。

可入画偏偏贾惜春不要了,肯定事出有因。

《红楼梦》中贾惜春为何对丫环入画如此冷酷无情?

一、抄捡大观园把入画这个姑娘卷入了一场斗争漩涡。

如果没有抄捡大观园,一切一如既往。贾惜春和入画依旧笑春分,何来分别两茫茫。

这一场大的活动皆因为绣春囊而起,是一场贾府的内乱。

首先王夫人起了疑心,将此事的缘由嫁祸于王熙凤,可王熙凤又是何等的人,岂能背这个冤大头,就和王夫人商议,联合一干人等对大观园进行了统一检查。

大观园不外乎住着那么几个人,除了林黛玉的潇湘馆以外,别的无一幸免,到了贾惜春这里,搜出了丫鬟入画的所谓的赃物,其实这也就是入画保管了他哥哥的物品,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只因他的叔叔赌博喝酒,虽然在封建社会这是不允许的,但是查清楚了是这么一回事也有商量的余地,可贾惜春就不这样认为。

就这样入画成了抄见大观园的牺牲品,但他的结局还是挺好的,经过贾惜春和尤氏的一番探讨之后,最后入化走进了宁国府。

《红楼梦》中贾惜春为何对丫环入画如此冷酷无情?

二、贾惜春的身份地位和她的性格特征。

贾惜春虽然尚小,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尤氏耻笑她为状元探花,可贾惜春依然以理反驳,认为就算状元探花也有做错的时候。

如今入画已经错了,虽然错不至晴雯和司棋,被逐出贾府,可贾惜春认为这已经没有面子了,贾惜春就认这个死理

贾府四春中,贾惜春和其它三个年龄相当,且辈分不同,贾惜春是贾珍的妹妹,父亲是个贾府不挣钱的文人,丢净了文人的脸面,将乘风而去,心归梦里,人在佛堂,修行炼丹,最后命归西天,看看贾珍的样子,就知道贾敬这个人自然也顾不上贾惜春的教育。

贾惜春从小就很孤独,缺少爱,更别说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孤傲刻薄的性格从小就形成了,而且死要面子,生活在现实中,就感悟着大道理,这也是他为何以后出家的一个原因。

《红楼梦》中贾惜春为何对丫环入画如此冷酷无情?

三、作者写贾惜春无缘无故,无情无义赶走入画是有目的的。

贾府藏匿已经是一件人人知道的事情,而这事虽然做的隐蔽,可后来成了致命的诱惑,江南甄家的那点钱还是用在了修建大观园上。

藏匿也是贾府获罪的一个理由。

这一次入画隐藏哥哥的物品,被贾惜春赶出去,说明这是不容易的,犯了大忌,是可忍孰不可忍,贾府的衰亡和抄家也是这个道理,无缘无故,虽然不是莫须有,可证据还是不足,除了内部矛盾,其它的留给后人猜想。

《红楼梦》字字有悬念,每章都衔接,入画和贾惜春在大观园是唯一链接宁国府和荣国府的一条线,而主人和丫环的分离暗示两府的不和谐和矛盾。

王熙凤为何不带走入画,王夫人为何不把入画逐出大观园,一来是没理由,二来是抄捡大观园牵扯了宁国府,仅仅就是因为贾惜春和入画这件事,尤氏也参与了进来。

曹雪芹用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事就把整个贾府连在了一起,用抄捡大观园这件事暗示贾府开始慢慢走向陌路。

《红楼梦》中贾惜春为何对丫环入画如此冷酷无情?

四、贾惜春出家了,是因为她懂得放弃,用这样的方式保全自己。

贾惜春并不是无情无义,一个女孩子的心里装不下那么多的仇恨,她并不是不懂道理,大道理他比谁都懂,可他为什么偏偏以此赶走入画呢?

这也是一种保全,贾惜春从小就我心我素,悟来悟去,和父亲有些相似,或许基因中带来的出家思想,她深知入画跟着她没有好下场,早痛不如晚痛,趁此机会还是就此别过。

――入画过他的独木桥,贾惜春走她的尼姑道。

这样既保全了入画,又保全了自己,如果真是这样,那贾惜春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而是贾府中看透了衰亡的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从结局看,如此一来贾探春不及,秦可卿也稍逊风骚。

《红楼梦》中贾惜春为何对丫环入画如此冷酷无情?

总结:

惜春人小气大,决定了的事从不后悔,出家也一样,明知府有难,偏向父路行。看着无情,其实心知肚明,此女子本弱,强者都逝,唯独弱者笑他人,谁错谁对,谁弱谁强,一目了然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