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刘秀手下的武将谁最厉害?

爱国杨家将


东汉开国,将星云集,有云台二十八将之说。但我认为最最厉害的人,却不在二十八将之列,他就是以“马革裹尸”闻名天下的马援。

下面我就来说说马援。

第一,大器晚成

马援原本是西州军阀隗嚣的部下,他曾受隗嚣之托,前去拜访光武帝刘秀,对刘秀的才器赞叹不已,遂劝隗嚣归顺刘秀。隗嚣当了几年的西北王后,不想受制于他人,他找了种种理由搪塞,不愿归顺。马援认为,“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遂投奔刘秀。

马援是一位充满个性与传奇的名将,其家族来头不小。他是战国时代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因为赵奢曾被封为“马服君”,所以后代便以“马”为姓。他是属于大器晚成之人,他投奔隗嚣开始其军旅生涯时,已经37岁;投奔光武帝刘秀时,已经40多岁了。

马援在世界军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他是第一个使用沙盘的人。确切地说,马援用的不是沙,而是米,他用米堆成地理模型,演示西州的山川地势。这一开拓性的发明,在军事史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二,平羌之战

与其他东汉名将不同,马援的军事成就,主要不是国内军阀战争,而是边疆战争。平羌之战,是马援军事生涯的代表作之一。从王莽时代开始,天下大乱,羌人也趁机造反,西部边郡如金城,基本上落入羌人之手。

(一)平定金城羌乱

金城郡毗邻陇西,马援对这里十分熟悉,要平定羌乱,非马援莫属。建武十一年(35年),马援临危受命,出任陇西太守,开始他独当一面的辉煌军事生涯。这一年,马援已经四十九岁了。

马援走马上任,对临洮(甘肃岷县)的先零羌部落发动奇袭,首战告捷,俘获马、羊、牛等牲畜万余头,羌人降者八千多人。临洮之战后,马援与马成会师,进剿浩亹,这里是羌乱的中心,有先零羌及诸羌部落数万人。

羌人据守允吾谷,恃险与东汉兵团相抗衡。马援寻找到一条秘密小道,绕过羌人的正面防线,突然发动攻击。羌人大惊失色,仓惶逃命,退守唐翼谷。

马援穷追不舍,羌军据守唐翼谷北山,地形易守难攻。马援足智多谋,深知正面强攻不易奏效,便使用疑兵之计,大军从正面佯攻,暗地里派遣数百名骑兵绕到羌军背后,入夜时发起突袭,羌军大乱,夺路而逃。

经此一役,马援将羌人的势力逐出金城,总共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二)平定武都羌乱

金城的硝烟刚散,武都的兵戈又起。

武都是羌乱的另一个重灾区。武都地位嘉陵江上游,是汉人与氐羌杂居之地,羌人在此分布极广。该区最大的羌部落参狼羌,勾结塞外其他羌部落,袭杀汉官吏百姓,武都郡风雨飘摇,血色满天。

平定武都羌乱的重任又落在马援身上。他亲点四千名精兵南下,逐一击破羌人据点,进抵氐道县(甘肃清水县西南)。羌军占据山岭制高点,重兵防守,马援兵团在山脚下,由于地势陡峭,十分凶险,易守难攻。

马援亲自到前线勘察地形。经过仔细的观察,他发现羌军在防御上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把军营安置在山岭上,却忽视了对水源与水草的控制。马援笑道:“羌虏容易破矣!”下令军队占领水源与水草区,日夜守备,严阵以待。

汉军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相持数日后,羌人缺水,牲畜缺草,下山与汉军争夺水草。马援命令大军坚守,以强弓劲弩还击。羌军几次突击都没有效果,军心大乱,士气动摇。羌人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便是撤到塞外。滞留在武都郡的一万多名羌人,集体向马援投降。

至此,陇右羌乱全部平定,东汉的西部边疆获得安定,这是马援对国家的伟大贡献之一。此后二十年,东汉帝国再没有羌乱。在东汉帝国一百九十六年的漫长历史中,汉羌两大民族没有兵戎相见的最长时间,就是马援平羌后的这二十年。

第三,平定交趾之乱

建武十六年(40年),南方交趾暴发大规模的反叛,交趾即现在越南北部,当时是汉帝国的领土。叛乱首领是两位奇女子,姐姐叫征侧,妹妹叫征贰。征氏姐妹在交趾扯着造反旗帜后,九真、日南(此二郡均位越南中部)、合浦(位于广西)三郡越人纷纷起兵,响应征侧。很快越人占据了六十五座城邑,推征侧为王,后来被称为“征王”。

面对南方日益恶化的局势,光武帝委任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南征。

马援统率大军南下,沿着海岸线前进,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于抵达交趾。建武十八年(42年)春,马援兵团进抵浪泊(越南河内附近的西湖),大破征侧军队,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穷追不舍,屡战屡胜,二征的军队全部瓦解,四处逃散,征侧姐妹最终投河自尽。

征侧覆亡后,其部将率残众南逃到九真郡,马援率战舰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从海路南下,登陆后向最后的叛乱者发动最后一波打击,从无功到居风,一路横扫,斩俘敌军五千余人,南方诸郡的叛乱,至此全部平定。

交趾远离中原,遍布热带丛林,瘴气湿重,毒虫出没,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对汉军最大的威胁。马援兵团纵横数千里,作战时间超过一年,可谓是极其艰辛之战斗。

马援平乱后,在交趾立了根大铜柱,上面刻了六个字:“铜柱折,交趾灭。”标铜柱于百越,足以见证昔日大汉帝国的强悍与威严。

第四,马革裹尸

马援的人生信念是:“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难能可贵的是,他践行了这种信念。

建武二十三年(47年),南方蛮夷诸部落发生叛乱,光武帝派遣武威将军刘尚率军平叛

先是南郡蛮叛乱。岂料刘尚兵团反而被武陵蛮包围,最后全军覆没。此役震惊朝野,久经沙场的一万多名精兵,竟然被一群南蛮吞掉。光武帝又派李嵩、马成率军讨伐,但面对神出鬼没的武陵蛮,汉军竟然不知所措,找不到击破武陵蛮的方法。

南方密密的丛林、层层叠叠的山陵与湿热的气候,使得擅长在平地作战的汉军非常不适应。此时,已经六十二岁的老将马援自告奋勇,愿意带兵出征。他有丰富的山地战的经验,也在交趾、九真一带热带丛林中作战过,是平定南方蛮夷叛乱的合适人选。

光武帝命马援为南征军统帅,中郎将马武、耿舒为副手,统率四万大军,南下武陵郡。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南征兵团抵达武陵地区,在临乡遭遇到蛮族部落的军队。马援旗开得胜,大破武陵蛮,斩获二千余人。

南方多山岭,丛林茂盛,稍有不慎,很容易陷入敌军的重围之中,故而马援行军作战非常谨慎,每到一地,必定要详细勘察地形,思考作战方略。这种谨慎与稳重,令汉军能稳扎稳打,连战连捷,逼近到武陵蛮的心脏地带。

马援的战略构想,是穿越壶头山,直插向蛮夷的咽喉地带。这条进军线路的优点是路程短,但是山岭陡峻,丛林密布,水流湍急,难以通行。武陵蛮深知壶头山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派出重兵据险而守。壶头山战役战得十分艰难,加之南方河流进入汛期,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汉军的水师军舰无法顺利沿河发动攻击。炎热的天气使得传染病迅速蔓延,汉军的许多士兵都得病,主帅马援也不幸身染疫疾,不幸病逝于军中,时年六十三岁。

不过,马援的去世,并没有影响到战争的结局。在他去世几个月后,武陵蛮终于放下武器,向汉军投降。这次规模浩大的南方叛乱,完全平定,为马援的戎马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君山话史


东汉时期刘秀手下的武将,谁最厉害?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已经给他们做了排名,这就是他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给刘秀座下二十八名将的排名绘像,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排名靠后的名将功绩不显,我们就不多说了,明帝排名的前七位名将分别是: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

当然,刘庄这样排名,是在政治、道德、军事、劳苦四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若单单从军事上排名,我认为排名第七的冯异应该排第一,而排名第一的邓禹应该排末流。

一开始,刘秀对邓禹的军事能力是保有很大期望的,所以刘秀自立后第一次分兵,就是派邓禹率精兵两万从河内地区向西翻越太行山,开辟关中战场。

由于关中一带屡遭绿林赤眉荼毒,所以邓禹到来后,一路安抚民心,宣慰百姓,关中各地军民纷纷来投,仅几个月后,两万大军已滚雪球到号称百万之众。

然而,邓禹面对如此大好局面,却迟迟不去攻打长安,总之就是怕输不敢打,结果错失良机,民心失望,纷纷散去,而赤眉又灭掉更始帝刘玄,与绿林合流,实力愈发强大,如此邓禹就更难打了,最后逼的没法还是得打,自然一败涂地,败了也就罢了,邓禹又心态不好输不起,结果屡败屡战,一次次输得更惨,最后只剩二十四骑逃回刘秀身边。从此,邓禹万念俱灰,再也不提带兵之事,他老老实实交出大司徒印绶,引咎辞职。刘秀则让邓禹闭门思过几个月,然后拜为右将军,以随军幕僚,戴罪立功。

事实证明,做一个军事家比做一个政治家谋略家,所需要的能力素质要强得多全面的多。邓禹少年成名、书生意气,根本适应不了变化多端的战场,还是行政事务与组织事务更适合他。

不过,刘秀父子还是以邓禹首倡大义,为佐汉元功,对其甚是尊宠,天下大定后,邓禹看淡权位,其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整饬家规,教养子孙,邓禹有子十三人,而儒门经典也刚好有十三部,邓禹便各教十三子一门经学——这最终成为东汉以至魏晋世家大族以经学传家之典范。故邓氏后来得以与皇族世代联姻,成为东汉六大家族之首(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百年来凡侯者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 中二干石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郎、谒者更是不可胜数。就算到了三国时,还有邓芝在蜀汉担任重臣,东汉顶级的豪门望族,当以邓氏为尊。

而排名第七的冯异,显然军事能力更强。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从小性喜读书,尤好《左氏春秋》与《孙子兵法》这类的兵书,首先其军事理论水平就绝对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另外冯异的带兵极为“整齐”。他的兵打起仗来,无论是进是退都极有章法,攻坚冲在最前面,行军则走在最后面,而且绝不与其它部队争道,以免爆发不必要的冲突。乱世中的兵难免有些军纪上的问题,但只有冯异所部从来没有过一次扰民行为,这是一支真正的威武之师仁义之师。而当每次打了胜仗,其它将军都坐在一起论功争赏吹牛皮,冯异却总是笑呵呵的走开,找一棵大树坐下来,安安静静读书自省,颇有一副“名利于我如浮云”的样子。旁人奇怪问他,冯异便笑:军功乃将士们一齐拼死打下来的,一人之功,又算什么,又有啥好争?就像我冯异之于大树,一木岂能成林?


这样,久而久之,冯异在军中就有了一个雅号,叫做“大树将军”。大树底下好乘凉,跟着冯异干好处多多,因为他从不会抢部下的功劳,也从不会跟任何人发生冲突,他是真心诚意带领整个团队一起成长,所以他总能给予伙伴们莫大的信任度与安全感。

所以,冯异最终成为了东汉时期仅次于刘秀的名将,他生平两战,都只用数万人的偏师,就搞定了绿林赤眉两大农民军共五十万主力,不仅助刘秀和平解放了洛阳,还完美的解决了邓禹留在关中的烂摊子。这种能在极度困境中逆转战局、一举定乾坤的名将,我们称之为超一流名将,是立于中国军事史巅峰之人,上百年也未必出得了一个。

而仅次于冯异排名第二的云台名将,我觉得应该是本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四的耿弇。

据史书记载,耿弇决策河北,定计南阳,收集燕卒,克拔齐疆,其数年征战之间,共平郡四十六,拔城三百,未尝一挫。刘秀更在耿弇平定齐王张步后大赞他道:“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韩信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如今皆已兑现,此有志者事竟成也!”

更夸张的是,耿弇这些伟大战绩,都是在他25岁之前就达成了。

耿弇这一生,无疑是光辉的一生,进取的一生,有志者事竟成的一生。古之名将,不过如此。

兵法有言:“若夫能柔能刚,能翕能张,能英而有勇,能雄而有谋,圆而能转,环而无端,智周乎万物,而道济於天下!此曰通才。可以为大将军矣。”少年名将耿弇,武勇多谋、运策无穷,当可在东汉开国名将中排名前三,与刘秀冯异等高。

而我认为接下来排名第三的云台名将,应该是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六的岑彭。

岑彭自加入刘秀麾下后,不仅战功煊赫,而且持军整齐,秋毫无犯,信义素著,以德怀人,一生共说降宛城、河内、淇园、洛阳、长沙、江夏、武陵、桂阳、零陵、苍梧、交趾、邛都等南北州郡大城,为百姓减少了多少战乱之苦,此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堪为古今名将之典范。

而岑彭最伟大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就是伐蜀之战,此战,岑彭利用强大的水军,逆长江三峡而上,从荆州夷陵一直杀到成都城下,长江天险,在他面前如同无物,光这一点,岑彭便可算是两汉水战第一人了。当然,这除了东汉水军强大外,主要还在于岑彭军事之外的强大政治才能,故得以因粮于敌,变客场为主场,这便是《后汉书》所言:“岑公之义信,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全其庆也。”

岑彭攻入四川后,持军整齐,秋毫无犯,深受百姓爱戴。邛谷王(四川西昌与云南丽江一带)任贵听说岑彭的威信仁德,特意从从数千里外遣使迎降,可惜当使臣到达时,岑彭竟已被蜀帝公孙述派刺客暗杀而死,朝廷便把任贵所献贡品全部转赐给岑彭的妻子。蜀地老百姓感念岑彭恩德,而在武阳为之立庙,岁时供奉,香火不绝,武阳城后亦改名为彭山县。作为一个外来入侵者,却得到了当地人长久以来的怀念,这在历史上实不多见。一个军人做到这个份儿上,当可称得上是“最可爱的人”。


而接下来排名第四的名将,我认为才该轮到本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的汉军最高统帅、大司马吴汉。

关于吴汉这个人,在历史上风评不高,因为此人虽是个作风硬朗顽强的威望重臣名将,但打仗一板一眼,刘秀对他的军事天赋,也只有四字评价——差强人意。而且吴汉性格也稍嫌凶暴,部队纪律亦偏差,不仅曾在刘秀的家乡南阳抢掠逼反了邓奉,而且最后还血洗成都,有可耻的屠城行为。

但其实,吴汉血洗成都,也是苦衷的。

首先,汉军在成都城下顿兵一年多,将帅疲倦,吏士思归,如今好不容易把城打下来了,如果不让士兵们发泄一下得点好处,恐生兵变,当时汉军只剩七日军粮,成都被围城一年多估计也没什么余粮,不行杀掠,恐怕无法解除粮食危机。

其次,成家政权公孙氏统治益州长达二十八年,于乱世保境务边,招纳了很多流亡难民与死士。如今公孙述虽死,但成都之反汉势力依然强大,且盘根错节,顽固不化,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清除掉,否则这一年多来公孙述也不会誓死守城、几次三番抗拒招降。若汉军退走后,支持与同情公孙氏的当地豪强趁机作乱,则汉军两年辛苦与牺牲便全废。

事实上,公孙述在位时多有惠民之举,他死后,当地人为纪念他,还在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公孙述所筑)中修建了“白帝庙”,塑像供祀公孙述,香火千年不绝。

所以,为了根除公孙述的残余势力,吴汉勇敢的替刘秀背锅,并有意无意的将针对性的屠杀变成了波及广大的屠杀,留下千古恶名。刘秀闻信后当然非常生气,乃下诏将吴汉痛骂一顿,却没有惩罚他,原因就在这里。

也正因为如此,在建武二十年,吴汉病重,刘秀亲自前往探视,吴汉在临死前最后一句遗言就是:“臣愚无所知识,惟愿陛下慎无赦而已。”刘秀虽以柔道治天下,但听了吴汉这句充满了法家戾气的谏言,也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吴汉死后,刘秀下诏悼惜,赐谥为忠侯,又大发禁军将士、车骑前往送葬。

以甲士送葬,此为王礼,大臣本不得使用。历两汉之朝,仅霍去病、霍光、吴汉三人有如此殊荣。

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唯有吴汉从建武元年任大司马起,历时二十年,历尽风雨,地位无可动摇;而建武年间三公中的大司徒,从第一任邓禹算起,共换了十人,大司马自王梁起,也换了八人之多。

吴汉身为一个战争屠夫,却为何能独得皇帝恩宠,令人深思。

又两百年后,吴汉终于碰到了一位隔世知己,这位知己,就是诸葛武侯。当时,有人向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言希望能大赦天下,诸葛亮却道: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

至于云台前七将中的另外两位,排名第三的贾复,排名第五的寇恂,则大多是考量其政治、道德、劳苦等其他几方面的结果,光论军事不足道也。比如贾复虽未能建方面之勋,其功不显,但他作战勇猛敢死,一生南征北讨,身受大创十二,数次死里逃生,差点就为国牺牲(民间传说他曾“盘肠大战”,有点夸张,但也可见其不惜命),而且好勇不矜、有功能默,又注重晚节、养其威重。这样的劳模型的人物,刘秀父子当然要厚厚赏赐,东汉功臣之中,贾复封邑最众,共封六县,远超耿弇、岑彭两大名将三倍之多,创两汉列侯之最,。

而另一位寇恂主要是在他的行政能力。刘秀称帝后大举出兵,平定四方,寇恂便留在大本营河内招兵买马,发展生产,运送粮食、马匹支援河北、关中等战场,有力的保障了刘秀几路大军远征的后勤补给。如果说冯异相当于刘秀的张良,耿弇相当于韩信,吴汉相当于周勃、贾复相当于曹参,那么他差不多相当于刘秀的半个萧何吧!


千古名将英雄梦


东汉明帝刘庄,于永平三年(公元60年)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此二十八名将之像,以志褒扬。此乃云台二十八将之由来。

此二十八将中,功劳最大的当属冯异,岑彭。《后汉书-卷十七》评论说,"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惟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之功实为大矣。若冯,贾之不伐,岑公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其全庆也。"另外,象邓禹,姚期,未列云台二十八将的马援等,也很有名。

另外,这些名将除战死的以外,都得善终。这是汉光武帝刘秀的一大优点。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众所周知,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手下“云台二十八将”,在这二十八人中,邓禹排名第一,但那是按功劳而论。要论最厉害的武将,邓禹则是排不上的,这就好比汉初三杰,萧何功劳最大,但打仗肯定不如韩信。



刘秀手下最厉害的武将是谁呢?

按照《后汉书》的结论,该是岑彭、冯异二人!

“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惟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之功实为大矣。若冯、贾之不伐,岑公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其全庆也。”

岑彭与冯异都在“云台二十八将”之列,一个排名第六,拜舞阳侯,征南大将军;一个排名第七,阳夏侯,征西大将军。



为何是他们二人?

首先,岑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才。

岑彭一生共说降宛城、河内、淇园、洛阳、长沙、江夏、武陵、桂阳、零陵、苍梧、交趾、邛都等南北州郡大城,减少了许多杀戮


当然,如果舌头不管用,岑彭硬刚起来也不含糊。伐蜀一战,刘秀分两路大军夹击公孙述,南路汉军主帅便是岑彭。面对河网密布的江州地形,岑彭果断放弃汉军步骑优势,改用水战,他花了两年时间,打造了一支由数千艘“直进楼船”与“冒突露桡”组成的强大水师,巧借东风,火烧荆门,蜀军大败,溺死江中者数千人,岑彭乘机率军长驱直入,进巴郡,取江关,江州指日可下,蜀地将门户大开。



巴蜀得以割据的基石之一,长江天险,竟然就这么轻易被岑彭给破了,岑彭真可算是两汉水战第一人了。

只是很可惜,就在这时候,岑彭不幸遇刺身亡!

再来说说冯异!

在黄河边上他曾经以万余兵马,击败朱鲔、李轶三十万大军,并拿下了洛阳城!在关中大地,他临危受命,接替邓禹,主持关陇军事。



华阴一战,汉军由于邓禹贪功冒进,被赤眉军击败,邓禹仅余二十四骑脱逃。冯异临危不乱,收集溃卒并纠集附近地主武装数万人,整军复战,在崤底迫降了赤眉军男女八万余人。纵观中国历史,能在在极度困境中逆转战局、一举定乾坤的都是一代名将,如背水一战之韩信,破釜沉舟之项羽,还有东晋谢玄,等等!显然,冯异也能在此列!

感谢!


白话历史君


虽然放在各色野史里,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团队,存在感十分低调。但哪怕放在中国军事史上,这个团队也堪称名将荟萃。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更选出其中最杰出的二十八位武将,将其画像供入洛阳南宫云台阁,史称“云台二十八将”。每张面孔背后,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沙场岁月。

但这“云台二十八将”的排名,是考虑了资历身份政治等多种因素,“军事能力”这条标准,其实比较靠边。而放军事层面上,若论在东汉开国“内战”里,最为厉害的武将,却当属其中一位“少年英雄”:“云台二十八将”里排名第四的耿弇。

耿弇,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人,出身于军事世家的他。少年时就酷爱军事,二十出头就赶上一锅粥的东汉开国战争,接着一身军事天赋就不停爆发:先是一眼就认准了还在绿林军里“低调做人”的刘秀,不但主动投奔,还说服父亲耿况带上全部家当(财产亲兵)一道投奔。

起初刘秀看他太年轻,只拿他当“小儿曹”,也就是小年轻。但他几次精彩谋划,每次都叫刘秀刷新认识,接着就带在身边锻炼,历经铜马战役等几场恶斗,耿弇越“锻炼”越来劲,还顺便替刘秀跑了趟北方,一口气扫平幽州上谷等地,轻松给刘秀扫清后院。待到刘秀称帝的公元25年,不到22岁的耿弇,更得到逆天任命:官居建威大将军,成为刘秀麾下重要战将。

而这位“大将军”最叹为观止的妙笔,就是他25岁那年,即公元28年的平定山东之战。面对盘踞当地的老牌军阀张步,只是整合了身边亲兵和降兵,军力严重不足的耿弇,却是吊打模式开启:先用围三缺一的方式,兵不血刃拿下济南,又在巨里打埋伏,打废了张步三万精锐,接着用声东击西的方式,半天拿下临淄。最后和张步在剧县决战,面对张步“十万大军都不怕”的叫嚣,一个侧翼突破就把张步打花,稳稳拿下齐鲁大地。

除了这花样百出的计谋外,耿弇打仗更是够狠,和张步的剧县大决战上,耿弇腿部重箭,他竟咬牙将箭杆砍断,忍着疼继续狠拼硬打,终于打的张步十几万大军稀里哗啦投降。也叫闻讯的刘秀,激动送来一句好评,亦成了一句励志成语:有志者事竟成。

而这场花样吊打的神作,对于东汉立国,也是意义非凡:当时的齐鲁大地,就是全中国最富庶的地区,等于王朝的“钱袋子”。既要快速拿下,还不能破坏太大。但二十五岁的耿弇,却轻松完成了这高难度,把这“钱袋子”,稳稳交接在刘秀手里。

如果名将如格斗选手,那么耿弇,就是其中的“技术流”顶级高手。

而汉光武帝的一句好评,更奠定了耿弇的地位:其功乃难于信也——他就是东汉王朝自己的“韩信”。

不过,比起西汉韩信那功高获罪的悲情来,耿弇显然幸运的多,34岁那年,耿弇主动上缴大将军印,放弃兵权的同时,也继续成了刘秀最信任的心腹之一。每次遇到重大边事,都会请他来出谋划策,可谓荣耀一生。

而比起这位“内战第一人”来,若论东汉开国后保家卫国的“外战”,最强者却是“云台二十八将”之外的一人:汉明帝的老岳父,东汉开国名将“伏波将军”马援。

虽然因为身份关系,马援无缘“云台二十八将”名分。但即使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马援依然是书中动辄惹人仰慕的传说。而放在真实历史上,马援,也堪称令人仰慕加唏嘘的传奇英雄。

比起少年成名的耿弇来,马援的大半辈子,几乎都在等待。他曾经做过督邮,却因私防囚犯而遭通缉。后来又曾经营产业,成了富甲一方的知名土豪。可又在土豪事业巅峰时散尽家财,毅然出门闯天下。一句名言也至今流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虽然马援加入刘秀团队时,东汉的“大仗”已到了尾声,只剩了些“苦活”。但马援却干得有声有色,西征陇西时,马援发明了“沙盘作战”法,以精密的谋划,帮助刘秀顺利平定西北。随后又在西北苦战六年,将大小动乱一一平定,叫乱了数年的东汉西北大地,重归和平稳定。

对于东汉开国的国防建设来说,马援这一功,就是无人替代的关键大功。

而在东汉进入和平建设岁月里,衣不解鞍的马援,更成了勤恳的救火队员。交趾叛乱,就杀向交趾,一口气收复了包括今天越南北部在内的大片国土。由于打的太漂亮,他今天还是越南享尽香火的神明。匈奴扰边,他又北击匈奴,打的骄横的匈奴乌丸骑兵,听到“马援”名字就打哆嗦。这段残破的大汉朝,开始休养生息的静好岁月,唯独马援未休息,却以“马革裹尸”的誓言,依然负重前行。

但这位劳苦功高的战将,竟是背着污名离开。在平定五溪叛乱的战斗力,身染重病的马援病故疆场,践行了“马革裹尸”的承诺。但一直耿直做人的马援,却得罪了权贵梁松。病故沙场后,梁松随即写奏折诬陷,造谣说马援贪污,一群权贵纷纷跟风。可怜为国奋战的马援,尸骨一度不能安葬,家人也险些被牵连。忠勇一生,却落得如此悲情结局。

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历史上每一桩,都常让人痛。但愿,不再重演。


历史风云录


此人22岁拜大将军,23岁封候,平定四十六郡,未尝一败,刘秀每次有犹豫不决的事情的时候都会询问。他就是“云台二十八将”里排名第四的耿弇。

耿弇,字伯昭,汉族,陕西人,为了投奔刘秀,硬是带上三千兵马,一路攻城拔寨22个县,终于在广阿这个地方追上了刘秀。



刘秀看见耿弇这么诚心诚意的来投,非常高兴,就封此时年仅21岁耿弇为偏将军,耿弇也是不负厚望,历经铜马战役等几场恶斗,并且在北方一口气扫平幽州上谷等地,轻松给刘秀扫清后院。

刘秀称帝的公元25年,不到22岁的耿弇官居建威大将军,成为刘秀麾下重要战将,同年耿弇率兵攻破厌新贼。

公元26年,刘秀封耿弇为好畤侯,食邑两县,时年耿弇仅23岁。

公元27年,24岁的耿弇率军与汉中叛军延岑大战于穰县,大败敌军。

公元29年,耿弇率兵东进,讨伐山东叛军张步,张步派大将军费邑抵抗。耿弇亲率精兵设计伏杀费邑,大败叛军,然后纵兵扫荡未降的残兵四十余营,一举平定了济南郡。随后耿弇再战张步,张步军虽然输了一次,可实力依然相当雄厚、兵多将广,非常难对付。在两军交战的时候,耿弇的右腿被敌箭射伤,血流如注,非常的疼。但耿弇仍率领军队攻打张步,终于把张步打得落败而逃。26岁的耿弇横扫山东,平定齐地,凯旋回京。


公元30年,耿弇屯兵于漆县,以抵抗西边的隗嚣。公元33年,耿弇与中郎将来歙分兵平定安定、北地诸营堡,尽收陇右之地。

汉光武帝曾评价耿弇:“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起身,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打击已降,将军独拔强敌,其功乃难于韩信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如今皆已兑现,此有志者事竟成也!”


玉米不甜只是香


大司马吴汉,河内太守寇恂,大树将大司马吴汉,河内太守寇恂,大树将军冯异,伏波将军马援皆为光武一流名将!勇冠三军威振天下执金吾 冠军侯贾复可谓光武第一猛将!将星云集,人才济济!有一位小将要重点介绍一下: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建威大将军耿弇,少好学,习将帅之事,二十一岁往拜见光武,时王朗称帝于邯郸,弇请归发上谷渔阳兵击王朗,光武笑道:小儿曹而有大意耶?因归发骑步兵三千与寇恂等南击王朗,所过击斩王朗大将,九卿,校尉四百余人!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二十二县,遂从光武平定邯郸!破铜马,高湖,赤眉,青大司马吴汉,河内太守寇恂,大树将大司马吴汉,河内太守寇恂,大树将军冯异,伏波将军马援皆为光武一流名将!勇冠三军威振天下执金吾 冠军侯贾复可谓光武第一猛将!将星云集,人才济济!有一位小将要重点介绍一下: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建威大将军耿弇,少好学,习将帅之事,二十一岁往拜见光武,时王朗称帝于邯郸,弇请归发上谷渔阳兵击王朗,光武笑道:小儿曹而有大意耶?因归发骑步兵三千与寇恂等南击王朗,所过击斩王朗大将,九卿,校尉四百余人!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二十二县,遂从光武平定邯郸!破铜马,高湖,赤眉,青犊等,弇常将精骑为军锋!

光武即立拜建威大将军,攻取敖仓,破延岑平定南阳,自请收上谷未发者攻渔阳定河北未下者,击张步以平齐地!帝壮其意,许之,河北既平,因进讨张步,破张步二十万,齐地悉平!光武劳之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功足相伤,而韩信袭击以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

弇所平四十六郡,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甄成83880053


话说刘邦垓下之战大获全胜,项羽引颈自刎乌江,从此天下归顺,建立了西汉的刘家天下,国运217年。


西汉自宣帝以后,元帝即位,开始衰败,元帝死后成帝刘骜即立,成帝好色,皇后、班婕妤,为赵飞燕和赵合德两姐妹,成帝酒色过度,外加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不会生育,又忌妒别人生育,史称:“燕啄皇孙”。见有妃嫔怀孕,两姐妹总是设法产除,弄得刘骜断子绝孙,驾崩后,皇太后王政君专权,由定陶之子刘欣即位,史称哀帝,哀帝有同性恋癖,其男宠董贤、董贤老婆董贤妹妹,三人同侍一君。

元寿二年八月哀帝驾崩,王莽接过董贤大司马之位,并迎中山王刘衎为帝;过了五年,王莽毒死平帝刘衎,让太子刘婴即立,王莽做假皇帝;公元8年,王莽迫刘婴退位,自立为皇,建立新朝,西汉亡。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宗亲,刘秀趁机起兵,欲夺回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朝,打着恢复汉统的旗号,与更始决裂,反对王莽政权,而争夺天下。刘秀麾下有云台二十八将,将将骁勇无比,其中冯异,岑彭建功立业为最!

冯异,字公孙,汉族,今河南宝丰县人。

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行车路遇其它将领,自动避让,从不摆谱,充大佬。每次军功领奖时,冯异一人坐于大树底下,不肯出来邀功,大家都热情地称他为“大树将军”,因此各将领都愿意跟着冯异干!光武帝刘秀:“冯异是我起兵时的主薄,他为我披荊斩棘,平定了关中”。从汉光武帝刘秀口中,我们就知道冯异是何等的优秀,且为人谦虚谨慎,是东汉开国大业中的第一武将!刘秀称帝后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候。建武十年(公元34年)病逝军中,谥号节候。



岺彭。字君然,是东汉初年军事家。

岺彭汉族,今河南新野人。他原是王莽新朝的棘阳县长…。建武25年岑彭归顺刘秀,刘秀任命他为刺奸大将军,督察众营。刘秀称帝后,岑彭官拜廷尉,行大将军事。建武二年(公元26年),岑彭逼降许邯,升任为征南大将军,封舞阴候,建武五年(公元29年),岑彭率领将兵平定了荊州;建武八年(公元32年)岑彭和刘秀一起率兵攻破天水,灭了隗嚣。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岑彭征伐蜀地,阵战候丹,直抵成都,公孙述大惊失色,以为天兵降临,公孙述采用一计谋,让人诈降岑彭,岑彭深信不疑,刺客乘着夜色,当夜将岑彭刺杀身亡。《后汉书岑彭传》:“中兴,将帅立功名者多矣,惟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冯)、方城以南(岑)两将之功,实为大焉”。岑彭死后,刘秀封谥号为壮候。

刘秀中兴,将帅立功名者多矣,出名的是云台二十八将:




刘秀建立东汉后,传八世共十四帝,历195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并计算:217年+195年=412年。刘汉天下共412年?


老蛇正宗


传说中李元霸的双锤就是马援的。

汉光武帝刘秀。

他手下最厉害的就应该是马援。

还有一个是花刀太岁马武。

还有一个是花刀太保陈鹏。

在今天的陕西省长安区,就有一个王莽乡,刘秀村。

好些人都说,战争拼的是国力,兵力,人口,钱粮,用在刘秀这里好像什么都不是,刘秀一万人对四十万人,还赢了。

这就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答:东汉开国功臣中,名气最大的是邓禹,但要论最厉害的武将,必须是冯异。

我在头条专栏里连载发布有《一时名将》一书,书中分章分节尽情讴歌前、后汉两朝名将。

其中第十一章《莫忘巾车曾自语,何尝小吏不封侯》就是大树将军冯异的专属。

该章着重写了冯异“威震孟津”、“黾池奋翼”和“定关中”三件事。

“威震孟津”是冯异第一次单独带兵,时为更始三年(公元26年)。

当时,刘秀破邯郸、斩王郎,迫降了十几万铜马流民军,随后亲率主力北上,全力平定幽州十郡。

考虑到樊崇所部三十万赤眉军西进长安与刘玄更始政权争锋,刘秀派一支军队跟在赤眉军的后面,收拾沿途弃城。

这是一项既简单又光荣的任务。

刘秀把这项任务交给名气最大的宠臣邓禹,命他率军两万,远赴长安。

由于主力北上,而且又分兵由邓禹西入长安,刘秀只好任干吏寇恂为河内太守,镇守暂时的大本营——河内、钜鹿、魏三郡。

另外,任冯异为孟津将军,在黄河北岸沿线监控洛阳的野心家朱鲔、李轶。

刘秀的队伍一分为四,兵力最弱、最不引人注目的就是冯异所领一军。

但是,冯异领着兵力最弱的军队却建下了不世奇功——他以一万多一点的兵马,与朱鲔、李轶斗智斗勇,巧妙周旋,硬是打败了对手三十万大军,并漂亮地拿下了洛阳城!

我们都知道,后来,刘秀就在洛阳建都了。

而在刘秀称帝过程中,冯异的拥戴劝进之功也居于第一。

在冯异在孟津打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之际,前面也说了,邓禹也执行了一项简单又光荣的任务。

但是,邓禹的表现让刘秀大失所望。

邓禹不仅没能收取一城一地,反而处处被人欺负,溃不成军,最后龟缩于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不敢动弹。

新登帝位的刘秀急得直跳脚,走马换将,派冯异去代替邓禹。

换人如换刀。

冯异先在弘农郡连降十余支盗寇,接着在华阴奋击赤眉军前军,迫降赤眉将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激怒了赤眉军首领樊崇。

樊崇集起二十余万主力,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冯异。

冯异用兵如神,以弱抗众,以寡制众,竟把二十多万赤眉军牢牢钉死在了华阴道上,而且一钉就钉了两个多月。

刘秀利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进行精心布控,准备合击赤眉军,特别下命令诸将先不要轻易出击。

鉴于邓禹的蹩脚表现,刘秀担心他会从中坏菜,专门调他回洛阳,并下手诏一再告诫 “无得复妄进兵”。

邓禹恃宠生娇,不听,在返程途中看到冯异打赤眉军打得这么过瘾,就手痒痒的,仗着自己的位子比冯异高,权力比冯异大,夺过冯异的兵权,直接和赤眉军开战。

结果败得很难看:邓禹仅余二十四骑脱逃。

冯异也差点被他害死,在乱军中弃马奔走,翻山越岭,召集散卒,重新固垒自保。

战败的消息传到洛阳,刘秀差点没气歪鼻子,再次勒令邓禹离开前线。

邓禹走了,冯异满血复活,战神风采再现,纵兵出战,在崤底迫降了赤眉军男女八万余人。

刘秀大喜,下诏嘉奖冯异说:“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

当惊慌失措的赤眉军涌入了宜阳,刘秀亲勒六军出击,十余万赤眉部众再无战意,跪地求降。

赤眉军之乱结束,冯异经营关中地区,成了东汉初年唯一独挡一面的方面军大将,民间有“关中王”之誉。

可以说,论军事能力,东汉开国诸将中,无人能出其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