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遇到瓶颈期怎么办?

黑板擦6


我想从以三下个阶段说一下我的认知:

        一、初级摄影阶段:刚刚学摄影的朋友,一般情况下是对相机设备器材的认知与掌握。特别是入手单反相机,前辈们会为他们讲解,从操作实践自动档到手动档,介绍不同类型的镜头特点,熟悉光圈、速度、焦段、ISO、白平衡等一系列参数的组合使用等。

         在这个时期最大的瓶颈可能是参数的灵活运用和发现视觉审美的捕捉能力。从技术层面讲,能够拍摄出光线、色彩较为突出的成像作品。从视觉艺术层面讲,就是选择拍摄对象,用视觉语言传播审美价值。

         二、中期摄影阶段:这个时期是摄影者真正走上摄影创作之路的开始。除灵活运用初级阶段学到的知识以外,主要是摄影创作对象主题的选择,需要有普通人不同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创作出具有主题思想内涵的摄影艺术作品,养成习惯用镜头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反映生活。

         要想使自己的摄影之路走得更好,这时候最大的瓶颈期应该是创作领域的选择和定位。“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只有选好自己专攻创作领域,才能使自己的摄影创作走得更远。

        许多大师级摄影家,都有自己专攻创作领域。如:风景、人像、微摄方向、新闻纪实等等,都有专攻不同领域的摄影大家。

       三、 高级摄影阶段:摄影艺术是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行为,优秀的摄影作品往往是引领摄影艺术向前发展的前行标杆,探索之路永无止境。许多摄影大师会出现与时代求同步,又想超越自我认知的瓶颈期,时代审美形式的变化和成像技术的发展,给摄影作品带来的不同追求。

        现在数码摄影后期PS,对摄影前期创作具有唯美性的挑战,经过ps处理过的摄影作品其表现力,应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摄影作品依赖于后期PS成像,已经是"形影不离"…

       目前在这方面争议很多,争议不代表不能探索,摄影探索之路会伴随着影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的放大,会出现无限的想象空间。

      综述:每个人对摄影的认知水准往往是不一样的,摄影作品的评判有时候是来至于拍摄者和人们欣赏的思想共鸣。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有自我否定、自找差距的勇气,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瓶颈期。只要学会取长补短,就能平稳超越,突破瓶颈期。

       以上是我对摄影瓶颈期个人感悟,共网友们借鉴。

     发几张摄影作品交流一下…








yz大帅


我感觉瓶颈期不止是摄影这一行存在,几乎各行各业在你打到一定水平之后,再去提高自己的技术或者是能力是比较难得。

我作为一名婚礼跟拍摄影师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感觉自己拍什么都是那个水平,在自己看来有点千篇一律的感觉,想提升但是一时半会也不知道从哪个地方作为突破口。

那个时候也是很焦距,后来我发现问题所在,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审美自己创意没有跟随自己的技术做一个相对的提升,于是在那段日子里,我对自己加油充电,包括去各地旅游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啊,也在不停的阅览创意以及摄影类的杂志和图书,看一些自己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类型电影,开始对自己的所感所想通过日记的形式总结记录下来,等等很多途径吧,总之想到的途径都试了,最后发现自己慢慢的也从瓶颈期度过了,发现自己有了些许的提升,整个人变得没有之前那样焦距了,开始有变得开朗起来。




长龙杂谈


摄影之所以能让人入迷,就是因为它永远不可能到达巅峰,从开始到最后都是学习不断的学习,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当然也有少部分是例外,比如拿着手机当莱卡用,觉得在器材上钱大把的💰的人都是S的,自己拿着手机去跟专业器材比画质,这种人例外,莫奇怪因为他们不懂摄影,记得当年我在某校学习的时候,那时候其实我还可以了,自认为还可以了,但是后我越来越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感觉自己越来越不懂摄影,我问我的老师,我说老师我怎么越学觉得难呢?老实回答我说明你有进步这话是后回来我才明白真正的意思。

所以你的情况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没有别的办法。



秋风Photography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我2008年开始接触摄影以人像为主但吃是乱拍一通,总觉得自己器材不好是拍不出好片的。后来发现初学者其实光影的运用是很重要。多观察身边的光影变化会有很大的帮助。。






边境木马


摄影路上的“瓶颈期”该如何寻求突破?

其实不光是摄影路上有瓶颈期,任何学习和二作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瓶颈期。那么摄影路上遇到瓶颈期该如何寻求突破?这里就结合自己摄影经历,分享一下心得。



1,摄影路上遇到瓶颈期,试着停下来。

摄影从最初的小白,经过大量的练习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摄影经验后,很多人都会进入瓶颈期。比如从最初对摄影的狂热进入倦怠期,比如有创意却不去实践,比如不知道拍摄什么内容,一下子失去了方向。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停下来放下相机,去吸取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或许会对你有帮助。



比如看看画展,听听音乐,让画展中的中国风画意给你启发,让油画中的色彩配比和静物摆设给你启发。从音乐的旋律中让你联想到照片的节奏感。我们可以从观看其他的艺术中,汲取一些拍照的灵感。遇到瓶颈期的时候放下相机,不要一味地埋在拍摄中,无所适从。




2,摄影路上遇到瓶颈期,试着换种拍摄题材。

每个摄影人都有自己比较喜欢拍摄的摄影题材。但大部分摄影题材大家都会接触去拍摄。拍摄风光的,觉得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那么可以试着拍摄人像。静止的风光和动态的人像毕竟有所不同,或许换个题材,你会产生新的兴趣点。总之换个自己拍厌的题材,接受一些新鲜的东西,是摄影路上突破瓶颈期的好方法。



3,摄影路上遇到瓶颈期,试着换种拍摄手法。

摄影路上,不断地重复自己也是很无趣的。所以,当常规的摄影拍摄手法玩不出花样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尝试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拍摄手法。比如试着拍摄星轨,比如试着拍摄多重曝光,还可以学习网上的一些创意拍摄。让一个新的起点带你走出瓶颈期。

这是我今天拿了面镜子在红枫林里用手机拍摄的。怎么摆放?怎么取景?可以让人不停地折腾。

摄影需要不断地创新才更有乐趣,才可以摆脱瓶颈期。



总结: 摄影路上要突破瓶颈期,个人感觉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试着停下来,学习一些其他东西,试着换种拍摄题材,试着换种拍摄手法。让我们尽快度过瓶颈期,进入摄影路上一个新的起点。

我是喜欢摄影、分享心得的蓝色希腊,


蓝色希腊


很多摄影爱好者在学习并实践拍摄一段时间后,会感觉遇到了瓶颈,对自己拍的照片越来越不满意了,回头看看以前的作品也越来越否定自己。这时候摄影爱好者们会很苦恼,希望有人能拨开云雾指点一下。

艺术学习有很多相似之处,学习的道路上如果没有原地踏步的话,必然会遭遇瓶颈期,瓶颈是阶梯更是跳板,一旦突破瓶颈,你的摄影水平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提升,所以遇到瓶颈是好事,更是个机会。


摄影遇到瓶颈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方向性错误,例如过分痴迷于器材,成为一个器材党,痴迷于HDR等等后期处理的技法,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被你本末倒置了。

另一种原因是你审美在不断提高,但摄影技术没有能跟上,审美高于了动手能力,也就是俗话说的眼高手低,导致自我否定缺乏成就感。第二种原因是最好的摄影状态,因为眼界高了才懂的什么是好作品,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也高,自然而然的摄影技术就会被审美牵着大幅上升,眼界比摄影水平高太多的时候,心理就会比较难受,眼高手低其实更像是纯心理上的困境,主要的障碍还是在心中的,这个时候的摄影技术并没有停止不前行。

突破摄影瓶颈有许多方法,第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更换器材,通过更换相机给摄影者更多的新鲜感和拍摄动力,让自己继续坚持。

第二个方法是更换相机拍摄设置,利用只用定焦焦段拍摄,只拍黑白照片等等,起到的作用和第一种方法是类似的。

第三个方法是给自己定一个长期的目的性的创作,比如坚持一年的时间记录生活的某一个细节,比如上下班高峰期的地铁,这样的长期创作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感觉比较枯燥,提不起劲,但是因为你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限,会在长期创作中你的观察能力和摄影技术会得到磨炼。

第四种办法是先不拍摄,去从事一些和摄影不相关的事情,去看看电影呀,旅旅行呀,读读书,好好享受一阵生活,当你再拿起相机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会有不同,再拍会有不同的感觉。你就像海绵一样吸收着营养液,而你通过相机把营养变成自己的能量通过照片表达出来!

摄影是门艺术,而艺术是生活本身,没有生活的人就没有表达的素材和欲望,没有表达欲望就不会有艺术品被创作出来。没有生活哪里来的摄影呢?所以你找回生活就从新找回了摄影。


摄影师贝贝


现在用胶片相机不多了,既然用胶片相机,应该是摄影的狂热爱好者,必然摄影技术也不会差。我看提问者也没提供什么照片,小编也就不班门弄斧了。下面是小编以前看到的,发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下。

接触人像摄影一段时间之后,开始会有人在网上问我一些关于摄影的事情,发现那些刚接触一段时间的人往往最在意的大多是从器材方面(是不是一定要上全画幅)、后期处理(怎么调色、套风格档、加暗角、颗粒、质感)入手。究竟,在这条人像摄影路上初期遇到瓶颈的时候,应该怎么呢?

也许很多人(包括我)都有遇过或者现在正经历这样的问题,所以我分享10项个人经验跟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初衷(你对拍人像的初衷是什么?)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对于一个不用把摄影当职业的人来说,「当初因为什么而拿起相机?」这一点我觉得跟你之后的摄影路愿意走到哪里,是会有很大关系的。毕竟如果只是拍给自己高兴,当然就不用太在意大众的眼光,重点是照片能不能感动自己,看了有没有感觉。

像我自己当初其实是小学的时候喜欢班上女同学才接触相机的,那时只要可以拍就好了,带了家里的傻瓜底片机就去学校,洗一卷照片要花掉一个月的零用钱,回想起来数码相机的发明让接触摄影这件事情门槛降低,要练习真的方便很多。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一直到现在我还是比较喜欢拍女生,一来是女生在画面上的情感表现比较细腻,这让后来我在某些场合需要拍摄男生时觉得容易许多。二来我刚开始拍人像严格说起来应该是大学的事情了,一开始会找寻自己喜欢的摄影作品去问自己喜欢照片的哪一点,然后透过实作跟练习,经历一段学习和反覆思考之后,再看自己照片就觉得真的满舒服的。能被自己拍的照片打动,我觉得已经相当有成就感。(当然获得朋友平常见面时特别提到的赞赏,又是另一种开心的感觉了。)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如果能拍出自己(和对方)不管过多久再看都还是觉得很喜欢的照片,那就恭喜你(们)了!

<strong>

2.分类和检讨(你花在整理、编辑照片的时间与你拍摄和学习的时间平衡吗?)

大学参加摄影社时曾听老师讲说,摄影人应该花三分之一时间学习,三分之一时间拍照,三分之一时间整理自己的照片。他看过很多摄影记者照片拍得都很棒,但是一没时间整理,照片就堆在那里,然而那一堆照片里头是有极好的佳作的,不过相关的故事和拍摄资讯,时间一过去就这样被记忆埋没了,非常可惜。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换成我自己的经验是照片能少放就不要多放,更细节一点的是考量观者在呈现平台上浏览的习惯,像是相簿是属于单张单张浏览,如果一个人点了下一张却看到极为雷同的照片可能觉得好像「鬼打墙」就容易腻,甚至可能兴致缺缺就关掉视窗。但网页的话其实仍要注意这一点,你只放一张佳作与你放了一张佳作在二十张习作里头的时候,也许大家都会看到那张佳作特别好,但对于你的评价就不见得会那么高了(换句话说要让人以为你的好作品可以信手拈来,张张皆是)。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现在有线上电子书平台issuu,可以把编辑好的PDF档上传变成可以供人线上浏览的电子书,可以控制观者阅读顺序以及照片出现的大小跟位置,更进一步强化作品的意识!不失为一个展示作品理想的方式(而且免费)!

3. 沟通

当初遭遇人像瓶颈时,疏通我心灵的是吸收新知,当时听了拍过众多明星甚至王建民的人像摄影大师汪笙来淡大摄影社分享讲座,他问同学:「大家觉得拍人像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沟通。」

我就因为沟通这两个字至今还没有遇到下一个瓶颈,一切原因都来自于沟通,会觉得拍摄上不顺利多半是与模特儿的沟通上出了问题,这里的沟通指的层面甚广,言语上的也好心灵上的也罢,汪笙老师当时用一句话解释沟通应该要做到什么样子:

「让对方在五分钟内觉得你是他多年不见的好朋友。」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许多人因为第一次拍照时会感到紧张而只有一号表情,所以我私底下拍照一开始拍摄都会试图找出对方各种不同的表情,越多越好。

也许五分钟听起来很难,但一开始我们不用面临商业摄影有时间上的压力,所以先去掉那五分钟,总而言之就是希望你能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取得被摄者的信任与安全感。(从社群网站上找model 的话,也会先看看对方的兴趣或从文字用词中揣摩对方性格,可以当作拍摄前聊天的话题甚至拍摄主题)这就是为什么与其想破头让陌生人在五分钟内成为多年重逢的好友,我比较建议刚开始找不到model的大家,拍摄对象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亲人朋友着手。想想看,如果连身边的人都拍不好,有什么理由可以让你把一个陌生人拍到赢得喝采?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拍摄当下我说我觉得如果露出脖子线条应该很好看,请小男单手把头发抓起来,再称赞她的笑容,抓头发时手肘自然形成半个菱形框框住脸部,与另一边的雨伞形成了框中框 (frame in frame)的效果。

4.光线(摄影采光的选择)

摄影就是拍出光影,更简单的说是「拍影」,因为有光才会有影子,所以选择在合适的光线下拍照显得十分重要,许多商业摄影师在棚内拍摄,如何营造各种光线(光比、光质)以满足需要成为他们毕生的课题。但一般人用自然光拍摄也可以拍得很好,十分建议大家在天气好光线条件相对较佳(例如户外是太阳刚出来三个小时与日落前的三个小时)的时候多拍照, 阴天光线变成来自头顶的柔光,虽然比较柔和但失去方向性的漫射光需要利用银色反光板补光,会让人脸的质感看起来比较有层次,而且有动人的眼神光。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model: Hsinhsin Wang)

左图:头顶无遮蔽的状况,无打板眼睛无神而且眼睛底下有阴影

中图:银色反光板在脸正下方太有点太近,造成阴影岀现在脸颊跟鼻子上方

右图:拿在侧面增加立体感也消除难看阴影了

一般室内住家或餐厅的采光常常不利于拍摄,主要是瓦数不够,但光是灯光频率跟色温的问题,就会让拍摄作业不是那么顺利,需要更注意白平衡以及测光曝光等按快门前需要留意的部分。如果可以善加利用窗光,相信可以拍出理想的照片。

图片说明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单纯利用左侧的自然窗光进行拍摄,选对光线条件用小DC也能轻鬆拍。

5.美感(多阅读和感受)

眼界开了,视野不同,想追求的层次也会变得不一样。不妨多去美术馆看展览,有机会出国就去看看国外的(现在有网络也很方便看到国外职业摄影师和艺术家的作品,不妨多看看日本及欧美的摄影师,如Cameralink、Art-department ), 多读书(文字的书像是小说,可以丰富想像力),看不同媒材的影像作品(看动态的如电影、MV,静态如画作等等)喜欢在照片上加字的可以找本基础设计的书来 看看(ex: design basic book),进一步如开始了解「色彩计划」是什么,充实拍照之外的各种层面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照片,相信会有不同感受。

6.后期(你想过你的屏幕有色偏吗?)

我想顏色也是很多人的迷惑,不过我个人经验是如果还不知道自己哪些照片比较好,不建议现在就开始进入后期的阶段,一来是方向不明确,很容易让你花掉比拍照和学习更多的时间在整理照片上。二来是其实去大卖场就知道每台屏幕都有色差,建议大家可以去搜寻「色彩管理标准化」,学习过程中我大概有一年时间只对照片校正白平衡跟增减曝光量,为了就是了解相机所可以拍摄到的「原色」是怎麼样子的。直到一年前更新电脑设备做了色彩管理后,才又开始比较积极的对画面做细部的经营,体会到电影硬体设备的不足,真的多花掉不少时间(做色管前的那些后期,事后再看都惨不忍睹)在后期之前取得一张构图尽可能完美,曝光正确的照片还是很重要的,有时候现场就是避不开一些杂景,事后裁切让画面更精实,问问自己:「这样是最好了吗?」问问自己对于这张画面的亮点在哪里,是不是有包含了其他干扰的元素进而减低了画面美感与张力。

透过后期使整体色调一致(氛围),让画面更符合心中所想要传达的感觉

依据想传达的感受不同来作为后期的方向

后期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传统暗房工作也是在做后期,只是现在数码方便许多了,不用花大钱买设备,只要一部电脑跟软体就可以处理各种工作,照片拍回来了,加入想法做成希望的样子,才会成为作品。

7.器材

器材不是我会第一着重的点,但是器材一直都很重要,所以这里决定新增进来。这里的重要并不是指「贵重」,而是开始去思考你为了获取画面而使用的媒介,会对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iPhone4s , camera+ APP拍摄+滤镜,手机小片幅深景深的特性,在这种时候反而能轻松拍出清楚的照片。

例如用手机拍跟小相机和单眼拍摄,对于「被摄者感受」的差别?有些人见你用大型相机(8x10)会感觉到特别被尊重,有些人觉得被手机、小相机拍照不算是「被特地拍照」而会显得较为轻松,更甚至当使用即拍即得的拍立得(不是即可拍)时,更会对被摄者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进一步提高被拍摄的意愿。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Sony Nex-5N , Adobe lightroom retouching私底下拍摄写真,拍摄的轻松度反而成为第一考量。

8.改变拍摄习惯(改变焦段、改变拍摄节奏、光线)

a.改变焦段

像我自己过去拍人像有90%时候都使用50mm的定焦镜,因為喜欢捕捉人物的表情特写,整体下来可能就缺少些人带景的画面,远景的照片比较不足,取景也比较中规中矩。后来就也会穿插使用不同的焦段(比如更广如24mm 35mm 或更远如85mm 135mm)让自己从惯用焦段的视野中跳脱出来,画面的张力自然有所改变。

Canon 135mm f2 L (长焦使对焦主体变得非常明确)

b.改变拍摄节奏

简单的说就是原本可能一小时按100下快门,把频率拉高到一小时300下甚至更多,或者本来是一小时拍200张,改限制自己只能拍36张(或乾脆只用底片机,都算是改变拍摄节奏的一种方法),这样一来也会从原本的拍摄思维中跳出来,更不拘束或者更加经过思考。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让被摄者习惯你的拍摄节奏,像这样喀擦、喀擦、喀擦的连续拍摄只是10秒左右的事情。

c.改变光线

像我人像拍摄习惯自然光,而且採取逆光的角度,想要跳脱平常的照片质感,就可以改用顺光拍摄,做一张保留现场细节的小光圈照片,或者拍摄剪影,甚至使用人工光源(使用无线触发器+闪灯,配合不同灯具(透射伞、反射伞、柔光罩、蜂巢等等)可以做出非常多变化),透过变换光线组合,替整组照片增添不同气氛的画面。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在现场全暗的菜市场内,使用两盏小闪灯(背景:裸灯。人物:斜右上方加一支80cm透射伞)。

9.目的

现在全民外拍时代,好像有相机就可以当摄影师?我发现问某些人为什么要拍摄这些照片(尤其是美少女外拍)的时候,他们说得出动机,但其实说不太出来「目的」。有趣的是他们就是可以这样没有目的的一直拍摄重复的东西,有时候说要拍不同的东西但其实只是换了个造型主题而已。如果说动机(初衷)是持续拍摄下去的动力,那我想目的就是让你有一个方向可以检讨改进的准则,毕竟摄影是一个会因为目的不同而对同一个画面有不同评价的行为。例如你想要拍摄照片当作作品,之后想接婚礼纪录的案子却只参加活动或自己约女孩拍时装外拍,感觉就有点骑驴找马了。或者你想拍作品希望以后可以接触服装网拍,却一直去旅馆把给女孩拍私房……总结就是拍摄前预想照片观众的目标族群是什么(当然也可以是很私人的,自我满足、交朋友、认识异性也可以是一种目的),这样才方便事后检讨跟进步。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比起单单拍摄美少女,拍摄情侣对我现在的阶段来说更有意思也更适合当作品。

10.放下相机

真的没办法了,就先放下相机吧。像我喜欢的人像摄影偏向贴近生活中美好的片刻,如果自己的人生明明并不精彩,又怎么会有美好跟感动发生呢?把生活过的精彩,心灵打开了,影像的敏感度也就不请自来。

雪糕人OFU 摄影作品

与其一直替别人拍照,不如自己先去谈场恋爱吧!

最后我觉得摄影是想法的实践,想法是生活的累积,从生活中观察,从小处出发,哪怕只是从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出发,都不要觉得好像不会是什么大作就不做,透过不断的累积跟检讨,成长的经验和养分也会随之而来的。


光影中国网


在摄影方面遇到瓶颈期,一般都是摄影爱好者居多,因为摄影爱好者不是以摄影来挣钱为目的,只是爱好,平时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交流,外出去寻找拍摄机会。在经过一段时间时间拍摄之后,拍摄的作品没有明显的进步,又不知道问题出现在那些地方,慢慢就不会像刚开始玩摄影时的兴趣那么大。我认识的摄影圈子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人存在,说遇到瓶颈了,不会拍了,也没有刚开始时的兴趣大了,这些人现在基本上都已不玩摄影了。。。

按本人认为,不管是摄影爱好者,还是职业的摄影师,在拍摄中,都会遇到各式各样不同的问题,遇到瓶颈,可以暂时放下相机,静下心来,把以前拍摄的照片选择一部分出来,仔细翻看,同时去寻找你喜欢的平时拍摄风格,研究学习观摩,从拍摄的题材选择,拍摄的取景角度,包括灯光使用知识,拍摄的构图氛围等等。。。

再拿起相机有目的的去拍摄自己喜欢风格题材,或者完成某一个画面拍摄,在不断的磨炼自己的摄影技巧,才能突破你自己瓶颈。





匠子社--老木


怎样突破摄影的"瓶颈期"?我虽然学习摄影不久,但有一些体会与各位共享。

第一个"瓶颈期"大致出现在看见什么都想拍到不知拍什么为好的时候。这是观察能力跟不上摄影要求的一个阶段。是从一般的拍照进入到艺术追求的阶段。是摄影认识能力的一次飞跃。这也是摄影师们为什么在哪里都能拍出好片,而初学者却做不到的根本原因。

解决的办法唯有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除了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大师学习、向优秀作品学习,加强对事物的观察揣摩,并无其它方法。

(山青青手机拍摄)

第二个"瓶颈期"大致出现在追求新颖的构图、追求光线运用的时候。到了这一阶段,已经基本解决了什么东西值得拍,什么东西没必要拍的问题,进入到怎样拍出好片的时候。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无论是拍摄人物、动物、风光、建筑或者花卉,拍摄静物、微距、食物和某些特技拍摄,均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需要一个过程。思维的作用已经大大超出技术的作用,进入到艺术创作的阶段。

解决的方法当然还是学习和坚持,相信自己能拍出好的片子。

(山青青手机拍摄)

第三个"瓶颈期"大致出现在自我风格的形成。拍摄有了主攻方向,有了专门课题,有了长期的努力目标,逐步独树一帜,形成自已的风格。到了这个时候,作品已臻上乘,艺术已登堂入室。除了个人努力,还需要一定的天赋。

(山青青手机拍摄)

但是,学习摄影和学习其它艺术门类一样,突破"瓶颈"的根本方法还是要一如既往,不弃不离,久久为功。"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才是不断扫除前进障碍的根本方法。

当然,说者容易做者难,不过与各位共勉而已。谢谢你的览读。


山青青


自2015年开始“人文摄影”和“街拍”后,在老师指导下,有了进步。持续了一段时间,觉得再提高很难了,总拍不出满意的片子,似乎到了一个瓶颈期。  怎么突破,拍出满意的片子呢? 我的体会是:

第一,多看佳作。我连续多年订《大众摄影》和《中国摄影报》,改变以前“一目十行”毛病,选择文章和照片,认真阅读、揣摩,以提高美感和艺术鉴赏水平。

第二,注意拍摄视角的改变。平视太普通、平淡,要多注意俯拍和仰拍的运用。

第三,克服镜头的单一性。我的镜头,是佳能大三元加一个2.0光圈的35定焦。以往街拍,只用24-70和35定焦镜头,如今,适当也用16—36和70-200镜头,以得到广角镜头近大远小和长焦镜头空间压缩效果。

第四,特殊技法。如1/15慢门,以求得动静结合的效果。学习“多重曝光”,准备将此技法运用到“人文摄影”和“街拍”中去。后期的“渲染”、“合成”等技法也会为照片增加魅力。

 

下面的《山里娃》,是后期制作的一例。

2016年1月,我在辽宁省宽甸县拍的一张照片,拍了主人喂养等场景后,在拍圈里的羊和羊群。突然间,这位农户家的一个八九岁的小孩跳进羊圈,和圈养的羊嬉闹起来,养被撵的四处逃窜。用相机捕捉了这个场面。

我将这幅照片找出来, 尝试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了模糊(路径模糊)处理,以强化现场的动感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