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我們仨》:沒有生離,只有死別

楊絳,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她的散文隨筆《我們仨》一經出版,立刻風靡海內外;她的《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遊戲人間》等劇本一經上演,立刻引起轟動效應;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至今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

《我們仨》以夢開篇,亦真亦幻,似武俠似偵探,絲絲入扣,引人入勝,我們總是想知道那個莫名其妙派車接走鍾書的是誰?為什麼如此神秘不能問呢?為什麼有如此古怪的客棧?到底是鍾書和錢媛在夢中去了,還是在現實中去了?隨後筆鋒一轉,描寫了她和丈夫鍾書的過往,女兒的成長,三人幸福的相守,甜蜜的令人神往。


楊絳《我們仨》:沒有生離,只有死別

楊絳的《我們仨》


鍾書雖然遭厄運播弄,卻覺得一家人同甘共苦,勝於別離。他發願說:“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錢鍾書和楊絳都是淡泊名利的人,喜歡安靜的看書,不想鄰居梁思成和林徽因喜歡沙龍派對。他們把家看的極其重要,而且相處也極其歡樂。以前總是覺得所謂的“清貧樂道”只是窮酸文人的自我安慰,雖然楊絳和錢鍾書在暮年的時候才有了一個淡定的居所,但是他們幸福安逸的生活,使我明白了真正的清貧樂道,是文人的一種自守,一種泰然,一種安樂。

無論條件多麼艱苦,他們都堅持讀書和寫作。每天楊絳在翻譯她的《堂吉訶德》,錢鍾書在寫他的《管錐編》,偶爾他們會外出“探險"(他們把散步稱之為探險,因為他們都有善於發現的眼睛,每次散步都會有新的發現),後來錢媛也加入了進來,三個人一起讀書工作,錢鍾書是近在咫尺的老師,楊絳和錢媛是好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一問便能解決,這個時候錢鍾書就高大起來。

楊絳《我們仨》:沒有生離,只有死別

錢鍾書一家三人

兩人的每次分別,都會互相詳盡地記下所見所聞和思念之情。他們把日常生活發生的事情稱之為“撿豆子”,當家中外出的人歸來後,都會向其訴說這些趣事,家中其樂融融。當然他們之間也有“合縱連橫”,有的時候錢鍾書和女兒聯合,瞞著外出的楊絳把家弄成豬窩,也有的時候楊絳和女兒聯合,“捉弄”鍾書,還有的時候錢鍾書和楊絳聯合“欺瞞”女兒,生活的點點滴滴,幸福的件件往事,令我們心嚮往之。

沒有生離,只有死別,是錢鍾書經歷厄運捉弄後的感慨。因為命運的捉弄,我們總是生離,現在我們即使沒有命運的捉弄,為了名利權情也總是選擇生離,當我們死別的時候,才幡然悔悟,怪自己沒有好好珍惜以前的相聚。

楊絳《我們仨》:沒有生離,只有死別

沒有生離,只有死別

讀完全書才明白在開篇的時候,楊絳接到那個電話其實是錢鍾書病的預告,331就是錢鍾書的病房號,開始還有女兒錢媛幫助自己為錢鍾書奔波,但是後來女兒錢媛舊病復發,也住進的醫院,她就來回在丈夫和女兒之間奔波,為兩個人相互之間傳遞信息,她將奔波的路看成古驛道,將自己的家看成驛站,因為沒有愛的家只能是驛站。當阿媛去了,鍾書也去了,楊絳只願意活在夢中,因為在夢中有寵愛她的人,有她疼愛的人,她想做一個永遠不會醒來的萬里長夢。

因為相聚不易,所以錢鍾書一家人特別珍惜相守。當錢鍾書病重的時候,他們也踐行著沒有生離,只有死別的誓言,總是想方設法一家人團聚。當他們死別的時候,他們雖然有不捨,但是心中無憾,因為在生前他們一直好好的相聚著。當死別的時候,你是沒有選擇的,唯一能夠選擇的就是讓生離儘可能的少,互相充滿愛的相聚、相知、相守。

楊絳《我們仨》:沒有生離,只有死別

相愛相知相守的一家人

現在在家中各玩各的手機,各耍各的抖音,名義上的夫妻,實際上的同住客。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很多人不得不在家裡待著,但是有些人就是呆不住,總是想出去除吃海塞,聲色犬馬,但是有多少社區工作者、醫生、警察,堅守崗位,夜以繼日,數十天不能回家,每天接觸來自疫區的人員,也許一個不小心和家人就由短暫的生離,變成永久的死別。請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你待不住的家,是他們嚮往的地方,你在家的輕鬆自在,是他們負重前行的結果。

楊絳《我們仨》:沒有生離,只有死別

疫情防控一線戰士

人們總是因為名利權情,加快著自己的腳步,將靈魂遠遠地丟在了路上,將警示置若罔聞。當高曉松酒駕入獄的時候,他沒有辯護,認罪伏法,他將此事看成一個警示,一個等待靈魂,反觀自己的絕佳機會,他的這一行為不僅贏得社會的點贊,更讓自己更明白自己。當前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我們不得不居家,不要覺得煩悶和憋屈,好好地充實充實自己,陪陪孩子,孝敬孝敬父母,好好的審示一下自己和家人的關係,自己努力奮鬥的意義,自己活著的目標和方向。

楊絳《我們仨》:沒有生離,只有死別

幸福一家人

珍惜當下的相守相聚,不要在死別的時候,才後悔過多的生離。當自己的生活出現“剎車”的時候,好好的反觀自己,照顧家人。家永遠是最溫暖、最有愛、最舒適的地方,家人陪伴永遠是最好的享受,最美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