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楊絳:百年傲骨與柔情

楊絳:百年傲骨與柔情

許多人稱楊絳為“先生”,不僅與她傾其一生做學問、為中國文化所做出的貢獻有關,還與她淡泊雅緻的文人風骨有莫大關係。她在自己短暫又漫長的百年人生中,不僅創作了眾多經典佳作,同時也留下了百年芳華。

她的不屑爭搶、樂施善行,她的淡泊名利、從容平和,她的善解人意、知書達理……所有美好的詞語,用在她身上似乎都不為過。百年歲月,似乎沒在她身上留下一丁點痕跡,她依舊謙遜、依舊隨和、依舊溫婉,彷彿時光只能帶走容顏,而其餘的一切都與之無關。

她在彰顯浮華的塵世間穿梭,卻始終埋頭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她在物慾橫流的人世間行走,卻始終對名利充耳不聞。她低調得像一陣春風,蔚然拂過久眠的土地,一旦萬物復甦,她便欣然離開。

而今,這樣美麗的她,終於在白髮蒼蒼、心願達成後,安然“歸家”。

就像出生時只帶來哭聲一樣,離開的她也保持著鮮有的安詳,她靜靜地、默默地,在廣袤無邊的暗夜裡,將自己所有的“汙穢”洗去。沒有鮮花,沒有葬禮,也沒有骨灰,她從天堂裡來,而今,再回歸天堂裡去。

她一個人靜靜地,走進彩虹,去找她的阿瑗和鍾書。

從此,山水一夢,漫長的人世,便再無“先生”。

喧囂紅塵,轉眼便已物是人非,唯有寧靜是亙古不變的強大力量,就像睿智的人往往話語不多但卻字字珠璣一樣,讓人在迷惘之時受益匪淺。

穿越百年風雨,經歷坎坷洗禮,楊絳,成為一個時代的獨家記憶。

她是錢鍾書心裡完美的妻子、朋友、情人,也是眾人眼中的才女、先生、學者;她平和而從容、安靜而淡然,是行走在人間的千翠蘭,縱然旱沙炙烤,依舊氣定神閒、從容不迫;她與錢鍾書伉儷情深,永遠堅定而毫無怨言地站在他的背後,不依附、不爭搶,沉穩而自得。

在風起雲湧的人生裡,楊絳用一個女人獨有的淡然心性詮釋著豁達與從容的真義;在煙熏火燎的廚房中,她用包容與摯愛踐行著賢良與淑德的內涵。

楊絳:百年傲骨與柔情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1991 年,楊絳在其所著的散文集《雜憶與雜寫》的自序中,翻譯引用了這首詩,以表達她晚年刪繁就簡度日的心境。

楊絳還多次將它置於自己作品集的卷首,旨在用這首表現通達從容、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寧靜淡泊、鉛華洗盡的人生境界的小詩來修煉、提升自己。這樣一首明淨的小詩,恰恰是對楊絳修身養性、不屑爭搶的真實寫照。

晚年的楊絳,在控制飲食上尤為嚴格,基本不吃或者儘量少吃油膩的食物。讀書、寫作之餘喜歡買大棒骨敲碎煮湯,再用這樣的骨頭湯煮黑木耳,每天喝一小碗,用來保持骨骼的硬朗。

除此以外,她還習慣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時常徘徊樹下,低吟淺詠、呼吸新鮮空氣。高齡後,每天外出已然不便,於是,她就將每日的戶外活動改為在家中慢走 7000 步,並始終堅持著。

規律的生活下,是楊絳深居簡出的恬靜淡然。

其實,早在年輕時期的楊絳,便不喜歡嘈雜之所。她坐擁書城、才華滿腹,晚年更是遠離是非,除了與書為伴,幾乎不問世事。不爭不搶,成了她的偉大和不朽之處,但她的和誰都不爭,並不是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一再妥協與退讓,而是堅守內心深處那一方淨土的信念和信仰。

在 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發,許多知識分子受到來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錢鍾書在中國社科院被貼了大字報,還要帶著政治帽子游街示眾。

楊絳不忍看恃才傲物的錢鍾書受到這等冤枉和汙衊,便在大字報下邊的一個角落裡貼了小字報申辯,據理力爭地大喊:“就是不符合事實。就是不符合事實!

所以,楊絳絕不是個嬌弱的女子。她的不屑爭搶,只是她淡泊名利、泰然處事的一種心性而已,但倘若有人故意攻擊她的底線,她也會與之拼個魚死網破。

日軍侵華後,上海遭到了空前的管制。

兇狠殘忍的日本人,四處設置關卡,對來往行人進行盤查,稍有不慎便會招致殺身之禍。當時的楊絳在小學教書,需要從位於拉菲德路的錢家乘車到法租界,然後再步行相當長的一段距離,穿越不是法租界的區域後,再乘車才能到達學校。

從家裡到學校的第二段車程,需要經過黃浦江大橋,橋上有許多日本兵把守。“上級”規定,橋面上只允許空車通過,如若車裡有乘客,必須下車步行過橋。而且路過日本兵哨位的時候所有人都要站起來鞠躬。

楊絳:百年傲骨與柔情

文人楊絳本是一個弱小女子,但她卻傲骨在身,對這種“屈辱”行徑尤為深惡痛絕,於是,在別人都起身鞠躬行禮時,她故意晚站。這個小舉動立即就被日本兵發現了,他們瞬間大怒、凶神惡煞般地走到楊絳面前,使勁兒用食指把楊絳的下巴往上抬。

日本兵的猙獰面目瞬間讓楊絳火冒三丈,她義正詞嚴地盯著那個日本兵的眼睛,狠狠地說道:“豈有此理!”

當這四個鏗鏘有力的字從楊絳嘴裡迸出之後,車上瞬間鴉雀無聲。

許多乘客暗自替楊絳捏把汗,要知道,如此公然地頂撞日本人,他們一定不會放過她。但沒想到,習慣了管制中國人的日本人也被堅決反抗的楊絳鎮住了,他盯著楊絳,與其對峙了很久之後,終於轉身下車離開。

瘦小的楊絳,用行動詮釋了自己“不屑爭搶”的真性情。這個不屑,是淡然於物外的悠然灑脫,而絕不是卑躬屈膝的委曲求全;這個“不屑爭搶”,是淡泊名利的從容心性,而絕不是任人宰割的懦弱無能。

所以,在萬般受辱的混沌洪流中,她斷然不肯低頭向日本兵鞠躬行禮,這是她女者俠氣的集中體現,也是她作為“先生”的崇高氣節。

世間萬物,各有所長。芸芸眾生,各有其命。楊絳的不屑爭搶,建立在她寬容待人的豁達之上,也建立在她“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裡。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 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楊絳的這番話,道出了她一生為人處世所遵循的準則。

世間所有的物質誘惑,於她而言不過是一滴清水。沒事,絕不去惹是生非;有事,也絕不畏縮不前。她的不屑爭搶,完全建立在保持自己尊嚴和硬氣的基礎上,因此,即使有抵抗,也無關乎抱怨、追究。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就是真實的楊絳。


楊絳:百年傲骨與柔情

作者簡介:劉志則,知名傳媒人、出版人,博文書友會“社群裂變”發起人。

南小樂,原名邢桂平,優秀出版策劃人、心理諮詢師,在心理勵志、女性勵志方面有自己獨特的研究。 代表作品:《30幾歲,女人一生最重要的坎》《遇見快樂的自己》《常發現幸福之處》等。

本文摘自圖書《人生有夢不覺寒:楊絳傳》,標題為編者所加,匯智博達出品,轉載請私信聯繫我們取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