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中有没有昏君?

猎神降临orz


北齐高洋。后唐李存勖。不过都是继承父业。非继承起家开国还是昏君的,王莽,洪秀全。


芋头170900173


开国皇帝和昏君,本来是有点自相矛盾的两个角色。因为开国皇帝之所以能够开国,那必然是有两把刷子的,不然为什么能在乱世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帝王呢?

但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在历史的长河中,还真就能挑出来既开国,又亡国的皇帝,他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勗。

话说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最强的诸侯主要有两家,河东李克用,和中原朱温。开始是朱温占据了上风,最终取代唐朝称帝。李克用临死之前,给继承自己位子的儿子李存勗留下了三支箭,第一支箭是朱温,第二支箭是自己所扶持后来又背叛自己的幽州刘守光,第三支箭则是契丹人。

李存勗号称“半截太宗”,在和后梁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他就像李世民一样英明神武,关键时刻轻骑绕过敌人大军,直捣空虚的梁国首都汴梁,梁末帝朱友贞绝望自杀,李存勗也就成了后唐的开国帝王,也就是后唐的庄宗。

李存勗有个爱好,就是唱戏。得到天下之后,他身边的这些戏子都个个显贵了起来,有的时候甚至直接封戏子为刺史,而他身边身经百战的大将还有很多没有得到相应的赏赐,由此渐渐的失去了军心和民心。

就在他得天下的第三年,魏博军发生叛乱,李存勗派兵镇压却接连失利,不得已启用了自己冷落许久的李嗣源,而李嗣源到了魏州之后,却半夜被叛军劫持,不得已做了叛军的领袖,反过来进攻洛阳。

李存勗手忙脚乱,决定御驾亲征,宣布开府库赏赐士卒,但是士卒已经心寒,很多人都直接四散而走。李存勗不得已,决定退往汜水关,和自己的儿子李继岌合兵一处讨伐叛军。

但是就在此时,他曾经崇信的伶人郭从谦发动了叛乱,乱军之战李存勗被射中脸颊,不久死去。手下有几个忠心的人,把周围的乐器和衣服之类草草的覆盖在李存勗身上点火,算是完成了火化,可叹李存勗百战得天下,三年便覆亡。而后来称帝的李嗣源和李存勗之间并无任何血缘关系,可以说天下自李存勗得,也自李存勗亡,可谓是取天下难,守天下更难的佐证了。


经史通义


开国皇帝中纯粹的“昏君”基本没有,但很多开国皇帝都有大量的“昏君表现”。

一般我们说的开国皇帝,当然是指开创一个皇朝的第一任皇帝。通常来说,这样的皇帝都是文韬武略,功劳很大。而昏君则是头脑糊涂,举止荒谬,往往给国家带来损害。这两种属性看似截然相反,但实际上开国皇帝也是人,犯上昏招很正常。

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他不但开创了秦朝,也开创了中国二千年封建中央集权制。但他在最后吃仙丹,修骊山陵墓,把扶苏发配边疆,崇信赵高,最后造成秦朝二世而亡就是昏招。


比如曹魏开国皇帝曹丕,宠幸外戚,杀害忠臣勋旧,信任司马懿,猜忌王室,造成曹魏在三国中最早被篡权。

比如晋武帝司马炎,喜幸美色,猜忌弟弟司马攸,让白痴儿子司马衷继位。

比如宋武帝刘裕,丢下长安军事,让黄口孺子镇守,最后导致关中沦丧。

所以,这些开国皇帝犯浑的例子是很多的。

如果再举一些割据政权的“开国君主”,那就更多了。

比如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最终饮酒过度而暴毙,终年三十四岁,就可称是一个昏君。再如东晋十六国时期西燕势力第一个称帝的慕容冲,也可以算个昏君。


巴山夜雨涮锅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494位皇帝

开国昏君并不在少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明朝朱元璋从起义到立国的部分事迹,如果想真实的了解历史,请认真的去理解...

朱元璋和陈友谅都是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韩林儿的部下。 朱元璋和陈友谅忙着打内战,和蒙古人作战的任务都落在韩林儿头上。

韩林儿先后收复了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后来还攻克了元朝的上都(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然后进兵朝鲜,把平壤也拿了下来。

清代重臣张廷玉评价韩林儿:“元之末季,群雄蜂起。……林儿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元庭雄兵,荡之八九。太祖得以从容缔造大明,藉其力甚焉。

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又谋杀了韩林儿,攫取了龙凤宋朝的胜利果实,朱元璋对韩林儿的所作所为,比赵匡胤黄袍加身更加令人不齿。

擅杀旧主,这是朱元璋的不忠。

朱元璋17岁时,他61岁父亲朱世珍去世,朱元璋出生时父亲已经44岁了,由此可以推算出朱元璋的父亲生于1286年。

崖山之战是1279年,朱元璋的父亲出生时,距离南宋灭亡只有七年,朱元璋的爷爷不可能七岁就娶妻生子,所以他的爷爷一定是大宋遗民。

以此类推,朱元璋的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太祖朱仲八都是宋朝人,大宋可没有拿数字给人取名的习惯。这个结果是朱元璋手下文臣考察出来的,欺负老朱是半文盲,十有八九是凭空杜撰出来蒙人的。

朱元璋明知这些电话号码般的名字是手下人杜撰出来蒙自己的,却还装模作样的替他们修建皇陵,这种敷衍祖宗的态度是为不孝。

朱元璋死后,把46个嫔妃都为他殉葬,此为不仁。

疯狂屠戮曾经并肩作战的功臣,是为不义。

对,朱元璋是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处事不明,任人唯亲不能任人唯贤,藩王分封制,汉朝时的七王之乱,东晋的八王之乱犹在眼前,老朱视若不见,把自己的儿子分封为藩王,结果他刚死没几天,就天下大乱,闹出叔叔夺侄子皇位的闹剧。

废除相权,增设特务机构,闭塞视听,靠恐怖手段来管理国家,这是封建文明的倒退。

朱元璋违背历史制定的制度,让以后的大明王朝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后宫乱政等历史上所有的教训层又重新历练一番。

一、过河拆桥,诛杀开国功臣

说到朱元璋杀的开国功臣,那真是太多了,或许这些人都有罪,或许他是为了为子孙扫除登基障碍而痛下杀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究竟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左丞相胡惟庸、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靖宁侯叶升、永嘉侯朱亮祖、江夏侯周德兴、凉国公蓝玉、蓝玉党”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主要有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等人。宋国公冯胜、德庆侯廖永忠、颖国公傅友德、临川侯胡美、定远侯王弼等

可以说开国功臣中十有九空。

二、杀人如麻

据说朱元璋在位期间杀人如麻,仅蓝玉案就有一万多人被杀,据记载,朱元璋可能杀了四十五万人左右。

三、大兴文字狱

由于朱元璋以前当和尚,对于“僧”、“贼”、“光”、“秃”等挖苦他过去历史疮疤的字眼,变得相当敏感,因此明初的文字狱绝不比清康乾年间逊色:这场始于洪武十七年,终于洪武二十九年的长达13年的黑暗岁月,受害者不下数十万,明朝初期优秀的知识分子,因“文字狱”一案,几乎为之一空。朱元璋大兴文字狱到后来,越来越变本加厉,只要是上述字的同音字,都认为是通假字,居心叵测罪不容诛。

朱元璋靠独裁来统治国家。

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已经规定了,所有皇族子孙天生享受富贵,不用做任何事,全部国家养着。国家的钱哪里来?当然是从百姓那里来,今天的说法叫纳税人,所以明朝百万皇族全靠纳税人养着。但是皇族们每天山珍海味,荣华富贵,纳税人哪里养得起?明代中期开始,全国各地的财政收入已经养不起当地的朱姓子孙了,比如那时的河南,全省全年财政收入84万石,但河南本地的王爷们一年要消耗192万石。山西省年财政收入152万石,而山西的皇族每年的俸禄是312万石。

明朝初年,河南周王府年俸只需1万石,到了嘉靖年间,要69万石。明朝初年,山西晋王府年俸1万石,到了嘉靖年间,要87万石。

朱家人或许在他们刚刚建立大明王朝的时候有过那么一点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毕竟当时也是打着“打倒元朝腐败集团”的旗号发动的起义。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帮朱姓人经过若干年的坐江山,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道德最低下、人品最流氓、精神最可耻的一帮人。他们只为了自己的享乐,丝毫不关心人民的死活,他们虽然心里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知道百姓的不满,但他们宁愿设立东厂、西厂、锦衣卫来严格监视人民,也不愿意自身做出任何改变。

这样的一帮人,等待他们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愤怒的人民,是被屠杀殆尽。

朱家人一直都在做着美梦,他们想万世一系,永坐江山。为了确保江山稳固,他们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最终却发现,历史是欺骗不了的。人们压抑了两百年的怒火燃烧起来,哪怕子孙百万,一样是灰飞烟灭。

实施过海禁的王朝有三个:元、明、清。元朝有过五次海禁,不过旋禁旋开,总共的海禁时间大约10年。清代的海禁时间是30年左右。大明呢?从洪武四年到隆庆开禁,禁海的时间大约是200年。

一个皇子死了上百个十五六岁的女孩陪葬,殉葬停止了千年后又启,八股文章盛行,起于宋末的女子裹脚在明朝大行其道!明永乐后拥有海军和船队的大明也是自己放弃了卓有成效的海上远征,转而选择了自我孤立,并切断了中国了解和融入世界的通路,而那正是大明帝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代的欧洲,全球大航海,世界大殖民,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展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1486 年欧洲荷兰远征12000公里占领了南非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1493年西班牙葡萄牙划分了分割全球殖民地的教皇子午线。151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1543年哥白尼去见了上帝,但《天体运行记》也终见天日。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1511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1521西班牙攻击菲律宾,1565西班牙正式殖民统治菲律宾, 1609-1619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定律。1609年伽利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同年测试光速,虽然未成功。 1620年斯涅尔发现折射定律。 1628年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1632年伽利略提出相对应原理……。这些都是与明朝同时代,欧洲开始了对古老中华文明古老中国的全面超越!同时期的大明朝做出了什么世界级的成绩?这算明朝中国落后于西方么?明朝皇帝懒惰怠政,太监弄权,党争不断,封建礼教盛行。八股文取士,读书人思想僵化,教条刻板。女子缠足,男人一辈子不剃头,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腐朽逻辑甚嚣尘上。明王朝是集其腐朽的朝代。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可笑又不知,毫无价值!明王朝如果遭遇西方列强的侵略还不如清朝。看明朝的领土版图即可知明朝皇帝及其官僚的愚蠢无能!

看到这里,不知道面前的您是否已经了解了昏君朱元璋的黑暗和狠毒?





ID笑似花解语


要说开国皇帝中的昏君,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晋武帝司马炎!

来,先上照片。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最后一集的剧照。看看这个演员选的,“望之不似人君”。受这部电视剧的影响,我对司马炎的第一印象就不好,感觉这哥们就是个昏君。

后来,我有学到一个成语,叫“羊车望幸”,也和这哥们有关系。

话说晋武帝司马炎兴兵灭吴之后,将吴主孙皓的后宫三千佳丽尽数纳为己用。加上他前期从晋国各地选拔的美女,他的“老婆团”就达到了近万人。



为了解决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司马炎脑洞大开:他每天在特制的小车上,让羊拉着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果然荒淫无度。

倒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历史资料读的渐渐多了,发现司马炎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不堪。

晋国建立之初,司马炎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修养的政策,国力蒸蒸日上。太康年间,晋国一片繁荣,史称“太康之治”。然而,自从吴国被灭之后,司马炎觉得天下无事,四海咸宁,逐渐怠惰政事 ,变得奢侈腐化起来。

再说说亡国皇帝中的明君,第一印象首推崇祯。

一直以来,崇祯给我的印象都是一个时运不济的末代君王。他从天启手中接过大明这个烂摊子,励精图治,铲除阉党,无奈遇上天灾人祸:内有李自成、张献忠流寇作乱,外有满清努尔哈赤屡屡犯边。崇祯帝左支右绌,最终无力回天,大明还是亡了!崇祯帝也自缢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下,以身殉国!


然而,剥开历史的迷雾,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崇祯:他虽然扳倒了魏忠贤,却依然重用太监做监军;他在敌军围城的紧要关头,把己方统帅袁崇焕用吊篮吊入城中囚禁问斩,直接导致敢来助战的关宁军将士寒心远遁;在围剿流寇和抵抗入侵的双线作战中,文武大臣但凡出现小错,轻则下狱,重则处斩首……刚愎自用,不能充分放权,没有御下之术的崇祯,对大明的灭亡,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并非算是“诸臣误朕”!

这么多年来,我逐渐明白,这世间的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这世间的人,也不是非好即坏的。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不以好坏论善恶,不以成败论英雄。


寒蝉历史


历史上,许多开国皇帝都有做明君的志向,可大多数都善始而不能善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开国皇帝——司马炎。如何从明君逐渐变为昏君的。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司马懿曾是曹操的谋臣,又被曹丕重用。他足智多谋多次打败北伐的诸葛亮。在曹魏政权中站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曹芳即位时,司马懿独揽大权。司马懿病逝后,长子司马师继续专权。曹髦即位时,司马师病逝,弟弟司马昭继续专权。多年积累的基业到了司马昭这里就等待时机成熟,篡位自立。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雄才大略,自幼跟随祖父、伯父、父亲身边多年。积累了不少征战、从政的经验,是个很能干的人。

司马昭病逝后,司马炎继位,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年号泰始。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

司马炎登上皇位后,朝中局势他很清楚,经过司马家两代的努力换来的天下,都是建立在曹魏皇室及残酷杀戮之上,司马政权不得人心。蜀汉虽灭亡了,但东吴还存在,东吴虽不及西晋,不过经过三代帝王的积淀,根基比较雄厚。

内忧外患,司马炎认为先治理好内政。

  • 善待魏、蜀亡国之君。封魏元帝曹奂为陈留王,允许保留天子仪仗,上书不用称臣。封蜀后主刘禅为安乐公,加封驸马都尉,解除对汉室的禁锢。此举缓和内部矛盾,稳定曹魏、蜀汉的人心。东吴皇帝孙皓贪婪残暴,同时,赢得东吴的人心。
  • 司马炎要想稳固西晋政权,必须宽仁行政,他对百姓实行怀柔政策。经过多年战乱,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司马炎采用无为之法和宽松政策以保西晋江山。他要求群臣考证法典,减轻刑罚。给各郡国下了五道诏书,要求他们端正自身,勤于民事,抚恤孤寡,发展农业,削减官吏,减轻百姓负担。司马炎的举措深得民心。
  •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如:司马炎生病,朝中官员纷纷送礼探望,他一律拒收。
  • 在政治上,对群臣公正。如:太常丞许奇之父因犯法被司马昭杀了,司马炎仍然重用许奇,毫不吝啬称赞其才华。


司马炎把西晋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想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伺机灭东吴。

东吴皇帝孙皓生性多疑,对臣子十分残暴,激起全东吴人的反对,他们对西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非常向往。司马炎决定伐吴计划。

二十多万晋军兵分六路深入吴境。 西晋实力雄厚,东吴国力衰竭,灭吴之战进行得很顺利。吴主孙皓投降,东吴灭亡。

西晋统一大业终于完成,外患消除后,司马炎主要精力放在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上。他实施了那些措施:

  • 他继续优待魏、蜀、吴三国皇室的遗属。东吴旧主孙皓封为归命侯,享受安定舒适的生活。
  • 对广大农民实行“占田制”,取代“屯田制”。“占田制”规定:男子可占田70亩,女子占田30亩,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农村安定,生产迅速恢复,人口得以增加,国库变得充足。


西晋人口增加到了130多万户,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得以迅速发展,西晋初期的经济开始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这明明是一个明君嘛,为何说他是个昏君呢?

大多开国皇帝在即位时,都有安邦定国的志向。然而,随着国家安定,司马炎也开始荒淫享受起来。

  • 为表达孝心,彰显自己的功绩。他开始大修祖庙,装饰得富丽堂皇,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无数。

  • 美色自然不会少。他下了一道令人瞠目结舌的诏书“禁天下嫁娶”。历史上再荒淫的皇帝也没有为了自己选美,禁止老百姓结婚的,这也是历史上的创举。结果,全国停止嫁娶,所有女子包括订婚的都参加选美,后宫一下多了5000多美人,他还不满足,将东吴旧主孙皓几千美人都接收了。后宫美人过万,实在惊人。由于,美人太多,司马炎挑不过来,于是,每天坐着羊拉的车,在宫中四处游荡,羊车停在哪里,就拉上几个美人宠幸。后宫美人众多,为了争得皇帝的宠幸,纷纷在门口插上竹枝,洒上盐巴,吸引拉车的羊停在自己门前。
  • 司马炎在衣食住行上也极其奢华,超过有史以来的所有皇帝。上梁不正下梁歪,由于司马炎的骄奢淫逸、朝中权臣、皇亲贵戚竟相攀比。西晋整个社会风气败坏。


司马炎荒淫无道,引得正直大臣怨言。他也由于纵欲过度导致身体很快亏损下去,他自觉时日不多,就考虑到继承人的问题。按立嫡立长的规矩,他的长子司马衷9岁被立为太子。

太熙元年,司马炎因病逝世。在位25年,终年55岁,葬于峻阳陵,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他曾经雄姿英发,统一天下,把西晋带入强盛时代,他又荒诞淫靡,亲手毁掉来之不易的基业,留下一摊乱摊子,为西晋灭亡埋下隐患。


心恬澹


通常都认为开国皇帝应该都是比较英明神武的,要不然也很难建立起一个帝国。这里不说那些地方割据政权的开国皇帝了,就是大一统的帝国也有昏君。没错,他就是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于公元266年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晋,正式建立晋朝!
(司马炎画像)

在建国之初,司马炎还是颇有一番作为的。他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颁行户调式,在他的治理下甚至出现了“太康之治”的局面!

如果司马炎的生命就此结束,我想他也有能力去竞争一下“千古一帝”的荣誉称号。但是一切在灭吴统一全国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不知是本性的暴露还是统一全国让他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总之后来的司马炎坠入了万丈深渊!

羊车望幸

在平吴之后,司马炎将吴王孙皓的数千宫人都纳入了自己的宫中,一下子司马炎的后宫中居然超过了一万人。
(羊车望幸绘画)

这么多的美女对于其他人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对于司马炎来说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因为人数太多,他根本不知道应该临幸谁。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在后宫随意行走,养车停到哪他就临幸谁。

而嫔妃们为了让羊车能够停在自己宫门口也是想出了对策。她们将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引诱羊舔食,羊车也就停在了自己门前。

由此也可以看出司马炎生活的随意和荒淫!

君臣赛富

在司马炎的带动下,西晋的攀比斗富之风也开始盛行。

太傅何曾每天的饭食要花费一万钱,仍然喊着没有可以下筷子的地方。他的儿子何劭一定要吃四方珍异,一天膳费就是两万钱!
(王恺石崇斗富)

但是这和王恺和石崇的斗富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王恺是司马炎的舅舅,司马炎看着他和石崇斗富不仅不阻止,反而还暗中相助。

豪门大族为了维持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也必然加紧聚敛财物,因此贪污纳贿也就习以为常了。当时人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为害之大!

分封诸王、罢州郡兵

司马炎吸取曹魏宗室衰微的教训,对宗室进行了大肆分封,随后又罢州郡兵、遣诸王就国。

(八王之乱)

关键一直到死,司马炎也没有把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给废了,还留下了妖后贾南风。总之司马炎在晚年是昏招儿频出,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和后来的三百年乱世!

都说善始者众,善终者寡,而司马炎就是这个最鲜明的例子。他一手缔造了一个大一统帝国,另一手又将这个帝国送入了万丈深渊,更严重的是这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小祁说历史


开国君主中,称得上昏君的,倒是也有。列举几个。

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虽然是开国之君,但是事业并非其开创,他是承袭祖父伯父父亲开创的事业。

司马炎在灭吴之后,怠于政事,带头兴奢靡攀比之风,在继承人问题上立了无能的司马衷,又分封诸侯王,为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


齐宣帝高洋

高洋执政后期,暴虐无道。并且常行异事。他曾经独自一人爬上高台,曾经在寒冬裸体出行,曾经女装逛街,或者招一批妇女入宫陪他荒淫喝酒。高洋某次醉酒,想起薛嫔曾与昭武王高岳暧昧,抽出匕首把薛嫔杀了,然后把尸体揣在怀里,去找人喝酒。酒过三巡,高洋突然从怀里把尸体掏出,然后若无其事地将尸体肢解,尸骨做成一个琵琶,自弹自唱起来,令在座者毛骨悚然。

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前期励精图治,建立后唐。但他之后治国无道、用人无方、后宫干政、重用伶官、屠杀功臣、横征暴敛、百姓困苦、士兵离心,最终死于非命。


攸扬拾羽


开国皇帝有没有昏君呢?那肯定有!开国皇帝哪一个是昏君呢?这个就比较难找了。毕竟开国皇帝都是那个时代征战天下的第一人,一个偌大的国家能被一个人征服,那么首先这个人登基时还是要有君王之德的!

那么我觉得开国皇帝是昏君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开国后日间骄奢,最后变昏的;一种就稍微离谱一点,他的皇帝之位是“捡来的”,所以历练少了容易走弯路。而且再昏的皇帝也有有为的一面,所以我暂且讲讲一点吧。

1.梁武帝萧衍(属于当上皇帝之后干了些昏事)

萧衍是南梁开国皇帝。年轻的萧衍生活在南齐的国土上,属于南齐的皇亲,也是荫家之族。少年多才和当时其他几位文学大拿并称“竟陵八友”。在南齐齐武帝死后辅佐皇太孙继位为敌,但皇太孙萧昭业只顾享乐,不理朝政。(可见皇朝末尾出昏君才是常态呀,不过也为萧衍拥兵自重提供了条件)之后也抗过北魏孝文帝的进攻,有胜有败但总体来说还不错。最后在征战四方中壮了野心,还立过攻占建康的功劳,最终他逼迫当时的南齐皇帝齐和帝禅位给他并让他吞金自杀,于是萧衍建立了大梁帝国,世称南梁。

但问题是在常年的隐忍中使得萧衍比较猜忌、多疑还特别的徇私护短。比如说萧衍自己的六弟萧宏窝藏杀人凶手,TM皇帝老儿不查就算了竟然还封官奖赏。。。(最后惯的六弟和他侄女搞在一起,那个侄女就是皇帝的女儿)

萧衍对于自己身边发生的乱事没有反思自己,直接觉得这是现世的苦难呀!!!好了,他看破红尘了,选择出家入寺庙当和尚。不仅大肆在国家修建寺庙,还要求全国人和他一样要不近女色,不准吃荤。(你咋不去*呢)其他的一些就不说了,最后他的命运也可想而知。在后来发生的“侯景之乱”中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饿死于台城。

2.晋武帝司马炎(主要靠拼爷爷拼爸得到的皇位,但前期还好,后期不行)

司马炎是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看到他这一家子追封的皇帝,小桥我就想哭呀)在逼魏元帝曹奂禅让后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又是这个套路)一开始也是也干过大事的,比如灭吴,发展本国经济,也是出现过“太康之治”滴。但有可能是灭吴后,小司马他失去了目标,感觉生活如此空虚。于是,总得有点事干吧,便干起了荒淫无道之事,也开始怠政惰政了。

除此之外他还干过的昏事就是大封宗室和罢免州郡的士兵。

先说大封宗室。司马炎在经历过晋魏交替后深深的认识到:看看魏国,在曹氏皇位要丢时没有曹氏宗亲能挺身而出,还是宗室力量不够呀!那行,我先给我家自己人加点筹码。(和刘邦类似,刘邦灭了秦国后也觉得没有自家人帮忙是秦朝灭亡的很大原因,所以他开国的时候也大肆分封,形成了郡国并行制)但是看来司马炎没看到刚刚灭亡的汉朝曾经因为分封闹出过多少麻烦,“七国之乱”还吊在后山那棵歪脖子树上呢!都忘了,都忘了!尤其是在战乱年代,拥兵自重很有可能,过度分封真的很危险。

其次就是罢免州郡之兵,设大郡兵百人,小郡兵五十人。(没实现和谐社会的司马炎表示文明治国,不过当时确实有兵役过多的现象,但是还要打仗呢兄弟,轻重缓急分一分呗)

最后就是他喜欢和大臣比有钱,有时每顿饭都要好几万钱,就是要把自己的大臣比下去。还和大臣比内宠的多少。(我还是单身狗呢,原谅我想砸死他们)还立了个白痴儿子当太子。

好了,这两个开国皇帝是我的例子,肯定还有,欢迎大家补充讨论呀,谢谢大家。如有不足,欢迎斧正。


视角之桥


新朝开国皇帝王莽是过于理想主义的书呆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经过血雨腥风战争考验通过和平手段取得天下的开国皇帝,王莽缺乏军事才能,政治才能也只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王莽主要依靠慷慨大方的人格魅力赢得人心,得到王公贵族平民百姓的广泛拥护而取代西汉当上新朝开国皇帝。

但王莽最致命的弱点是不善于用人,作为大一统王朝的皇帝,王莽的新朝大臣多数都是扬雄那样只会诗词歌赋缺乏政治军事才能的文人或者鸡鸣狗盗之徒,为数不多的像王莽同学严尤这样头脑清醒的大臣又得不到王莽的重用,如果王莽用严尤作为新朝军队主将,昆阳之战绝对不会惨败,新朝也不会那么快灭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王莽兴办的太学培养了刘秀邓禹等很多年轻有为的人才,结果王莽的新朝却弃之不用,反而最终成为新朝的掘墓人。

新朝开国皇帝王莽与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非常相似,王莽朱由检都是胸怀大志,事必躬亲,兢兢业业,勤政爱民的皇帝,绝对不是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务正业,智商低下的昏君。

按照杰出皇帝的标准,王莽朱由检都属于有德无才的皇帝,他们不善于转移矛盾,比如制造后宫干政,宦官专权,酷吏横行,奸相当道,藩王之乱,武将割据等作为皇帝失误的替罪羊,来分担皇帝的压力。

王莽朱由检性格上也有刚愎自用,急躁刻薄,过于节俭,嫉贤妒能等致命缺点,加上生不逢时,天灾人祸,结果成为亡国之君,可悲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