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开通“漫游地查询”业务,这是否侵犯用户隐私?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已开通个人“漫游地查询”业务,可查询机主本人在近30天内去过的地方(精确至地级市)。

具体查询方法大同小异,大体上就是编发短信CXMYD#身份证号码后四位发送至各大运营商的客户号码,同意授权后,系统则反馈用户近15天/30天的全国/全球漫游地信息。

三大运营商开通“漫游地查询”业务,这是否侵犯用户隐私?

这个业务刚刚推出就受到很多人的质疑,质疑点有两个:第一,这是一个“鸡肋”业务,用户自己去过什么地方难道自己不清楚吗?还需要查询吗?第二,运营商这项业务调用个人通信行为数据,这是否侵犯到了用户的个人隐私?

第一个质疑如果单从业务逻辑来考虑确实是一个让人费解的业务,首先业务的设定是需要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授权,这样的业务设定意味着必然是机主本人的操作,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悖论,作为用户本身,我难道不清楚我去过什么地方吗?还需要查询?!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鸡肋业务!

而如果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来看,这个业务的作用大着呢!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流动人员需主动报告相关往返经历,跟企业报告、跟街道报告、跟小区报告、跟火车站报告、跟医院报告,这种主动报告行为,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但个人申报存在信息准确度问题,比如有人坐高铁途径武汉而他本身可能对此没有意识而忽略了这一点,甚至有人会因为各种原因瞒报、谎报其个人行踪信息,这样会增加相关单位/部门的查验难度,而“漫游地查询”服务可以帮助用户快捷证明自己近期行程轨迹,并辅助政府部门提高对防控地区流动人口行程轨迹信息的核验效率。

从这个层面看,此次三大运营商主动开通“漫游地查询”服务,不仅为用户返程、返工、看病时的信息确认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可辅助防控区域内流动人口出行地区的排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谎报、瞒报行程而导致疫情扩散情况的出现,这也体现了三大运营商作为央企,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企业社会责任。

三大运营商开通“漫游地查询”业务,这是否侵犯用户隐私?

​事情是好事情,但既然动到了用户的个人通信数据,很自然就会引发第二个质疑——这是否侵犯到了用户的个人隐私?

从这项业务的设计逻辑来看,显然运营商是有考虑到用户个人隐私这个问题的,既要本号码发短信,又需要身份证号码,还要授权,这充分保证是用户本人在使用这项业务,既然是用户自己在查询自己的信息,谈何侵犯隐私呢?!

但从业务的使用场景来看,显然这项业务的使用主体并不是用户本人,而是第三方。而事实上,有部分小区已经明确要求住户提供“漫游地查询”信息自证清白后方允许进入小区。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从当前微博上很多用户爆出来的,该项业务已经制造很多家庭矛盾,比如,妻子通过该项业务查询丈夫过去30天的行踪,发现与丈夫口头声称的不一致,从而导致闹剧发生。那这其中是不是存在变相侵犯用户隐私呢?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第一,“漫游地查询”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功能,只是后台调取了用户接入的基站数据而已,其实运营商一直能实现这个功能,过去监管或执法部门都可以针对某些特殊用户进行调用,只是这项功能未向大众开放而已,这次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面向公众用户开通这项免费的功能,显然是一次行政命令下的行为,说白了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用户提供一定程度的便利,与此同时也为广大基层的防疫工作人员提供协助,运营商并未在其中牟利,因此并不算是侵犯用户隐私。

第二,当前因为该项业务而发生的侵犯用户隐私的事例,我认为责任并不在运营商,而在于国内尚未形成一个尊重个人隐私的法制环境,比如说小区强制用户提供行踪信息才允许进入,或者企业强制员工必须提供查验结果才允许其上班,这是否存在侵犯隐私和滥用职权,这确实有待商榷。而这项业务恰恰成为了一块试金石,反而能在一定层度上反推一个更健全的社会机制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