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再現書聖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們修禊集會

中國書畫郵(ZGSHY0816)今天

“修禊”,是古代的一種風俗。每年到了陰曆三月上旬,人們都要去水邊用香草塗滿身體,沐浴梳洗, 以消除不祥祛除邪氣。早在西周時, 已有類似風俗——於三月三日由女 巫主持,祈福禳災。戰國時,因各國情況不同而“修禊”方式略有不同。到了晉代,演變為文人墨客藉此良機雅集水濱,曲水流觴,飲 酒賦詩,比試才藝的活動。《蘭亭修禊圖》,描繪的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和朋友謝安等人在蘭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觴的故事。

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再現書聖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們修禊集會

明 文徵明 蘭亭修禊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 年) 三月初三日,大書法家、會稽內史王羲之和他的好友謝安、孫綽等一行人,在紹興蘭亭曲水邊修禊。他們這次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 活動,遂成千古佳話。這一儒風雅俗,一直留傳至今。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當時,王羲之等在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詩歌會。他們分別席地坐在蘭亭清溪兩旁,將酒觴輕輕放在清流上游, 任其順流緩緩漂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水道,酒觴停在誰的面前, 誰就得即興賦詩,作不出的罰酒。這次蘭亭詩會,大家共賦詩 37 首, 有 11 人各作詩兩首,15 人各作詩 一首,16 人作不出詩而被各罰酒 三觥。王羲之將這些詩彙集成冊, 名曰《蘭亭集》。當時眾人飲酒賦詩, 王羲之也微帶醉意,乘興揮毫,用 蠶繭紙鼠須筆寫下了一篇序言,即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它將章句美和書法美融為一體,為歷代書法家所仿學。


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再現書聖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們修禊集會

《蘭亭序》(馮承素版)局部

《蘭亭序》(馮承素版)局部

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為“書 聖”,而《蘭亭集序》遂被稱為“禊帖”。當時,王羲之年僅 33 歲。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蘭亭修禊圖》,表現的就是這段廣為流傳的文壇佳話。它生動地再現了文人雅集的盛況,代表了畫家卓越的藝術水平。


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再現書聖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們修禊集會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局部1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局部1


《蘭亭修禊圖》採用橫幅形式,使畫面顯得十分開闊。溪流如注, 從遠處汩汩而來,彎彎曲曲,匯於蘭亭。亭子建於水上,茅頂朱欄, 四面臨風。亭前亭後,古樹茂密, 修竹成林。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近處臨水亭中,三人對坐於桌旁談詩。遠處山腰間,瀑泉湧出。山腳下溪流蜿蜒曲折,士人八名分坐溪邊,注目水中酒觴。畫家對景物的描繪工細而嚴謹,樹木用雙勾填色法。山石不用皴筆,大面積地塗以青綠色,給人一種“春到人間萬物鮮”的感覺,準確地表 現了樹林蔥鬱、修竹綠水的春日美景。畫中環境清新優美,人物雖小, 但刻畫得一絲不苟,姿態各異、生動自然,頗有嫻雅古淡的意趣。


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再現書聖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們修禊集會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局部2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局部2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再現書聖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們修禊集會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 年),初名璧,號衡山,後改字徵仲,祖籍衡山,故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 蘇吳縣)人。文徵明的繪畫, 山水、人物、花卉俱佳,其中山水畫數量最多,成就最大。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其畫法特徵為工細與粗率兩種,即精密秀美和粗獷率直兩種手法。筆墨工整秀雅,畫面清淡閒適,有較濃的書卷氣息。


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再現書聖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們修禊集會

中國書畫郵(ZGSHY0816)2020.2.10 歡迎添加關注!

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創稿件及互聯網篩選,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註明來源。若因客觀條件所限未知原始出處或作者的請原創人與我們編輯聯繫及時標註或刪除。

中國書畫郵(ZGSHY0816)2020.2.10 歡迎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