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眼見為實”

《紅樓夢》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眼見為實”| 跟著紅樓學寫作

文 | 木小六


1


廣為流傳的心理測試中,經常出現一類讀圖題。比如,給出一張圖,讓你選擇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答案是多元的。


同一張圖裡,你可能第一眼看見的是樹葉,再看還是樹葉,但看到選項里居然有人體,你再定睛尋找,才發現果然有。但不是所有人都和你的發現順序一樣,如果這是填空題而不是選擇題,沒有了可選項的提示,有的人很有可能始終都看不到這圖裡還有樹葉。


不同的答案,指向不同的心理特徵。


雖然人們常說“眼見為實”,但人的視覺並不足夠客觀公正。人心各不相同,同樣的景象落在不同人眼中,重點也各不相同。


所以,無論看人、議事還是觀景,其實都是“各花入各眼”,所得皆不同。


《紅樓夢》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眼見為實”| 跟著紅樓學寫作


《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講到了林黛玉和她的家庭。黛玉雖然是當仁不讓的女主角,但是這一回的故事場景,卻是以賈雨村的經歷為主體,黛玉只是“按需出現”,所以敘述的語氣就像畫外音一般,不帶角色的個人視角。


這一回裡寫黛玉,作者視角的評價性語句是:“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其實,這句話裡對黛玉本人的評價,關鍵詞就一個,“聰明清秀”。黛玉明明是個心思細膩、內心豐富的美才女,這個評價說得實在太平庸普通了,怎麼看都跟黛玉的身份和形象不般配。


那麼,如果此時亮出一首判詞,或者說出一籮筐配得上黛玉的讚美之詞,效果會更好嗎?


必然不會。


雖然“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但此時故事才剛開場,讀者就像初次來逛一個陌生的大園子,還不知道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在哪兒,共有哪些景點,這個時候,無論作者寫作的目的是想給哪個角色叫好,也得等讀者先看看景點分佈圖,大略瞭解一下全貌再說。


《紅樓夢》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眼見為實”| 跟著紅樓學寫作


2


長篇故事最怕作者執筆不冷靜


面對一個陌生的故事,閱讀的進程就是從一頭霧水開始,隨著情節發展而一點點神清目明,最終將一切盡收眼底,看得分明。這個過程不僅急不得,還不能太單調。


哪怕只是時長几分鐘的小視頻,要拍得好,也要有鏡頭和畫面的切換。一個視角拍到底,單調不說,難免會顯得業餘,甚至是粗製濫造。而且,不切換鏡頭的敘事方式看著最好操作,但想完整敘事,會發現難度反而更大。


因為,一個視角到底,終究過於片面。想要取信於人,就要營造多重視角的公正客觀以及全面豐富之感。


寫故事更需要切換視角。


《紅樓夢》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眼見為實”| 跟著紅樓學寫作


故事開始沒多久,讀者在還沒看清全貌的時候,想的只是每多讀一點,就能把眼睛多擦亮一分,好儘快知道講的是什麼樣的故事。讀者越心急,就越想圍著故事從各個角度都看看,視角充足了,所見風景才更多面、更有吸引力。讀者獲取的信息越豐富,做起判斷就更有底氣,對作品的認可度也就更高。


曹公說完林黛玉“聰明清秀”後,很快就切換了視角。這一回裡的主角是賈雨村,所以,曹公切換成了賈雨村的視角。


此時,賈雨村偶感風寒,病倒在旅店,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痊癒,他身體不佳,又用完了盤纏,只好先找點賺錢的路子。恰好林如海要給黛玉找一位家庭教師,賈雨村得知這個機遇,便託人促成,有了暫時的安身之所。


從賈雨村的視角,是如此看我們的黛玉美才女的:“妙在只一個女學生,並兩個伴讀丫鬟,這女學生年又小,身體又極怯弱,工課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


冷子興評價賈寶玉時沒什麼好話,賈雨村還據理力爭,雲裡霧裡說了一通來為寶玉辯白,為什麼對黛玉這樣一個出塵脫俗的學生,竟沒什麼獨到的見解?


其實再讀這句話,這分明是一個不安心於本職工作的員工的心聲。賈雨村志不在此,即便他滿腹學問,可他滿心想的是日後的進身之階在哪裡,工作起來就心浮氣躁、心不在焉,如何看得到黛玉的獨特之處。


所以,這個時候,曹公哪怕再愛惜黛玉這個角色,也不能寫什麼讚美之詞。


《紅樓夢》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眼見為實”| 跟著紅樓學寫作


3


賈雨村一心功名利祿,縱然他教導黛玉,卻根本不會留心欣賞黛玉的美。


他對黛玉的評價,最好的也只是“怪道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


這話為什麼不早說?之前通過賈雨村的視角說教導黛玉的好處是十分省力時,分明也可以順帶講講黛玉的脫俗之處。


看細節就知道了,那時候,賈雨村並不知道黛玉之母叫賈敏,更不知道,賈敏是賈府的女兒,所以,哪怕這個女學生甚是出色,於他而言也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過客,他不過勉強教書混點錢財罷了。


愛屋尚且及烏,更何況黛玉不是尋常資質。


如果彼時他就弄清了這一層關係,知道自己可以藉助林如海跟賈府攀上關係,從此飛黃騰達,恐怕他教起書來會格外賣力,也會格外欣賞黛玉。然後,藉著給林如海彙報工作的機會,多多攀談,早早跟賈府扯上關係。


關於黛玉,這一點延遲的讚美,恰恰襯托出賈雨村這個角色的真實。


《紅樓夢》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眼見為實”| 跟著紅樓學寫作


如何看待一個人,其實都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道理。與自己無關,淡漠以待,不妄加刻薄就算厚道了。與自己有關,且能帶來好處的,自然怎麼看都可愛,若需為之做點什麼,必然保質保量,動力十足。若是覺得會損害自己的利益,那怎麼看都心存憎惡,心中生不出一朵美麗的花來。


黛玉才貌絕佳,深受賈府老太太喜愛,但這喜愛裡並不都是對黛玉的客觀評價,若黛玉不是老太太的親外孫女兒,而是薛姨媽的女兒,跟寶釵是親姐妹,那這份喜歡和對待方式就會打上折扣。


這和看圖找亮點的心理測試題一樣,答案如何,依據的是各人的心。每個人心中的定論,必然是有差異的。


一部《紅樓夢》,可以說它寫盡了世情人心,也可以說,是

帶著各樣世情人心的解讀,讓它的內涵不斷豐富,甚至遠遠超過了曹公的預期。


就如同黛玉的美、黛玉的脫俗,要待最能欣賞她的人出現,才能施展筆墨,否則就不值得。


就如同寶玉出場前,關於他的負面消息縱然在黛玉耳中傳了不少,但兩個人一相見,那一切傳聞都煙消雲散了。


所謂“眼見為實”,每個人眼中,都是自己內心的畫卷。


《紅樓夢》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眼見為實”| 跟著紅樓學寫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