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眼见为实”

《红楼梦》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眼见为实”| 跟着红楼学写作

文 | 木小六


1


广为流传的心理测试中,经常出现一类读图题。比如,给出一张图,让你选择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答案是多元的。


同一张图里,你可能第一眼看见的是树叶,再看还是树叶,但看到选项里居然有人体,你再定睛寻找,才发现果然有。但不是所有人都和你的发现顺序一样,如果这是填空题而不是选择题,没有了可选项的提示,有的人很有可能始终都看不到这图里还有树叶。


不同的答案,指向不同的心理特征。


虽然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人的视觉并不足够客观公正。人心各不相同,同样的景象落在不同人眼中,重点也各不相同。


所以,无论看人、议事还是观景,其实都是“各花入各眼”,所得皆不同。


《红楼梦》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眼见为实”| 跟着红楼学写作


《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讲到了林黛玉和她的家庭。黛玉虽然是当仁不让的女主角,但是这一回的故事场景,却是以贾雨村的经历为主体,黛玉只是“按需出现”,所以叙述的语气就像画外音一般,不带角色的个人视角。


这一回里写黛玉,作者视角的评价性语句是:“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其实,这句话里对黛玉本人的评价,关键词就一个,“聪明清秀”。黛玉明明是个心思细腻、内心丰富的美才女,这个评价说得实在太平庸普通了,怎么看都跟黛玉的身份和形象不般配。


那么,如果此时亮出一首判词,或者说出一箩筐配得上黛玉的赞美之词,效果会更好吗?


必然不会。


虽然“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此时故事才刚开场,读者就像初次来逛一个陌生的大园子,还不知道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在哪儿,共有哪些景点,这个时候,无论作者写作的目的是想给哪个角色叫好,也得等读者先看看景点分布图,大略了解一下全貌再说。


《红楼梦》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眼见为实”| 跟着红楼学写作


2


长篇故事最怕作者执笔不冷静


面对一个陌生的故事,阅读的进程就是从一头雾水开始,随着情节发展而一点点神清目明,最终将一切尽收眼底,看得分明。这个过程不仅急不得,还不能太单调。


哪怕只是时长几分钟的小视频,要拍得好,也要有镜头和画面的切换。一个视角拍到底,单调不说,难免会显得业余,甚至是粗制滥造。而且,不切换镜头的叙事方式看着最好操作,但想完整叙事,会发现难度反而更大。


因为,一个视角到底,终究过于片面。想要取信于人,就要营造多重视角的公正客观以及全面丰富之感。


写故事更需要切换视角。


《红楼梦》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眼见为实”| 跟着红楼学写作


故事开始没多久,读者在还没看清全貌的时候,想的只是每多读一点,就能把眼睛多擦亮一分,好尽快知道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读者越心急,就越想围着故事从各个角度都看看,视角充足了,所见风景才更多面、更有吸引力。读者获取的信息越丰富,做起判断就更有底气,对作品的认可度也就更高。


曹公说完林黛玉“聪明清秀”后,很快就切换了视角。这一回里的主角是贾雨村,所以,曹公切换成了贾雨村的视角。


此时,贾雨村偶感风寒,病倒在旅店,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痊愈,他身体不佳,又用完了盘缠,只好先找点赚钱的路子。恰好林如海要给黛玉找一位家庭教师,贾雨村得知这个机遇,便托人促成,有了暂时的安身之所。


从贾雨村的视角,是如此看我们的黛玉美才女的:“妙在只一个女学生,并两个伴读丫鬟,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工课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


冷子兴评价贾宝玉时没什么好话,贾雨村还据理力争,云里雾里说了一通来为宝玉辩白,为什么对黛玉这样一个出尘脱俗的学生,竟没什么独到的见解?


其实再读这句话,这分明是一个不安心于本职工作的员工的心声。贾雨村志不在此,即便他满腹学问,可他满心想的是日后的进身之阶在哪里,工作起来就心浮气躁、心不在焉,如何看得到黛玉的独特之处。


所以,这个时候,曹公哪怕再爱惜黛玉这个角色,也不能写什么赞美之词。


《红楼梦》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眼见为实”| 跟着红楼学写作


3


贾雨村一心功名利禄,纵然他教导黛玉,却根本不会留心欣赏黛玉的美。


他对黛玉的评价,最好的也只是“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


这话为什么不早说?之前通过贾雨村的视角说教导黛玉的好处是十分省力时,分明也可以顺带讲讲黛玉的脱俗之处。


看细节就知道了,那时候,贾雨村并不知道黛玉之母叫贾敏,更不知道,贾敏是贾府的女儿,所以,哪怕这个女学生甚是出色,于他而言也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过客,他不过勉强教书混点钱财罢了。


爱屋尚且及乌,更何况黛玉不是寻常资质。


如果彼时他就弄清了这一层关系,知道自己可以借助林如海跟贾府攀上关系,从此飞黄腾达,恐怕他教起书来会格外卖力,也会格外欣赏黛玉。然后,借着给林如海汇报工作的机会,多多攀谈,早早跟贾府扯上关系。


关于黛玉,这一点延迟的赞美,恰恰衬托出贾雨村这个角色的真实。


《红楼梦》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眼见为实”| 跟着红楼学写作


如何看待一个人,其实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道理。与自己无关,淡漠以待,不妄加刻薄就算厚道了。与自己有关,且能带来好处的,自然怎么看都可爱,若需为之做点什么,必然保质保量,动力十足。若是觉得会损害自己的利益,那怎么看都心存憎恶,心中生不出一朵美丽的花来。


黛玉才貌绝佳,深受贾府老太太喜爱,但这喜爱里并不都是对黛玉的客观评价,若黛玉不是老太太的亲外孙女儿,而是薛姨妈的女儿,跟宝钗是亲姐妹,那这份喜欢和对待方式就会打上折扣。


这和看图找亮点的心理测试题一样,答案如何,依据的是各人的心。每个人心中的定论,必然是有差异的。


一部《红楼梦》,可以说它写尽了世情人心,也可以说,是

带着各样世情人心的解读,让它的内涵不断丰富,甚至远远超过了曹公的预期。


就如同黛玉的美、黛玉的脱俗,要待最能欣赏她的人出现,才能施展笔墨,否则就不值得。


就如同宝玉出场前,关于他的负面消息纵然在黛玉耳中传了不少,但两个人一相见,那一切传闻都烟消云散了。


所谓“眼见为实”,每个人眼中,都是自己内心的画卷。


《红楼梦》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眼见为实”| 跟着红楼学写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