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童年記憶裡,有哪些好吃的東西,讓你至今難忘的?

吃神


小時候的一切都值得懷念,那時候住在北京西城的大雜院裡,父母都是雙職工,而且他們都是從農村落戶到北京的,所以每個月掙的全部工資分出一半寄回老家,記得小時候真的很拮据,所以在吃的東西上沒有挑的,早上起來排隊買油條、油餅,買個剛出鍋的熱饅頭加個醬豆腐,副食店裡面買包魚皮豆,酸棗面,官宗糖,泡泡糖、粽子糖......中午奶奶給了三分錢買了一棍紅果冰棍兒。每年過節才能吃到的花生瓜子,排骨腔骨和帶魚.....還記得第一次吃方便麵的情景嗎?兩毛錢外加二兩糧票,當然煮出來的麵條那叫一個美味。第一次吃延吉冷麵也記憶深刻,4毛錢2兩糧票,而且湯管夠,酸酸甜甜的味道至今無法忘懷!每回爸媽讓買黃醬和麻醬,回來的路上都得用食指蘸一些放到嘴裡。記得有一次家裡來客人,老爹去西四包子鋪買了兩大鍋肉包子,我自己就吃了小半鍋,那味道簡直是人間美味,後來結婚以後,有一次又和老婆去了一趟西四包子鋪,買了兩屜包子和兩碗炒肝,一嘗根本不是小時候的味道,包子皮發死而且是涼的,炒肝全是澱粉腸子很少就別說肝了.....總之小時候一切都那麼的美好,那麼的回味無窮!


宇宙大師


在我的童年記憶裡,辣條和方便麵應該是最好吃的。

讀小學的時候,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拿著父母給的零花錢去買辣條吃。那時候的辣條是大袋裝的,主要有條形狀和片狀,一袋裡面大概有30條(片)吧!然後商販會把辣條袋拆開,一條一條的賣,一條辣條賣1角錢,雖然便宜,但是總是吃不夠啊!幾乎所有的零花錢都用去買辣條吃了,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辣條味道再也找不回來了。



其次最難忘的味道就是那時的方便麵了。那時候吃的方便麵味道和現在吃的區別還是挺大的,我們小時候吃的方便麵主要以5角和1元一袋的為主,5角的方便麵最受歡迎,為什麼這樣說呢!5角的方便麵是五香口味的,打開袋子,再輕輕的揉揉,放到嘴裡嘎嘣脆可香了,對了,裡面還有一張卡通圖片呢!


可惜現在再也找不回童年的味道了,長輩們說是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才覺得現在的辣條和方便麵沒有以前的好吃了,這或許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關,但是我認為那更多的是承載了童年的記憶,誰叫我們長大了呢!


z張曉勺




小馬1767702


1、印象最深的竟然是龍母壯骨顆粒啊!!雖然味道不記得了,但是當時畫著大猴頭的圓筒就記得吃了好多。

2、佳佳奶糖,小時候最愛的棕色糖,在我心裡它打敗了大白兔和喔喔啊。

3、跳跳糖跳跳糖

4、高樂高,太多年了,據爸媽說從小就愛喝,小到我都沒有記憶啊喂,現在室友還在喝。5、這種花帽子餅乾,小時候跟著姥姥串門,有位婆婆喜歡我老給我吃,現在想起來腦海中都是婆婆墊著腳、伸長胳膊從壁櫥裡給我拿餅乾的畫面,對其實我沒記住是哪位婆婆。

6、其他還有比巴卜、綠箭、海太巧克力、果丹皮,真的是從小愛吃甜的。


jiangyunying


我是一個生活在中部某省會城市縣城裡的姑娘。90後,值得回味的童年食物有很多。比如:

咪咪蝦條:


這款蝦條真的我的童年回憶,小時候在家邊上的小店裡買過無數袋。咪咪蝦條在沉寂了十幾年之後又重出江湖,現在一大包依然只要4塊多,只是味道不知是否跟當年一樣。

大大卷:這款泡泡糖也是童年回憶之一,相信很多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會比賽誰吹的泡泡最大吧。一盒大大卷對於我和小夥伴來說簡直不算事兒,常常一小會就吹完。

幸運方便麵:

不知道這款方便麵在別的省份銷量如何,但在我們家是很多人的回憶。價格很便宜,五毛錢一包,味道也不錯。近幾年似乎在市面上看到又有賣的了。

除此之外,家鄉小鎮非常盛行涼皮米線粉絲炸串兒,還有最最最受歡迎的炒田螺。小時候的商業街常常搭著一個個大棚,裡面都是剝著田螺殼兒的人。後來傳出一個故事:據說有個人吃了活田螺頭被啃了,非常聳人聽聞,也許是家長嚇唬自己小孩兒的吧。但我也信了。十幾年過去,吃炒田螺的人漸漸消失不見,近些年興起了花甲。


綠伊七


小時候家裡窮,買不起餅乾,媽媽會給我準備一個饅頭一捧花生米,就是小零食。嚼一口饅頭吃幾粒花生米,一種說不出來地美好味道。記憶裡最愛吃的就是媽媽包的茴香陷的餃子,豆角餡的包子,還有一生的最愛,爸爸用大鐵鍋做的燜面。

來到城市經常到飯店吃餃子,肉被機器打成肉醬和碎菜和在一起,口感差了很多。媽媽包的餃子,肉切成小丁,菜切成細段,煮熟後嚼到肉就是肉的香味,嚼到菜就是菜的清香,即分離又融合,美妙的體驗。豆角餡的大包子也是一樣好吃,每次一口氣能吃五個,老媽笑著說我:“半大小子,吃倒老子。”

最忘不了的就是老爸一輩子的拿手絕活,鐵鍋豆角燜面。街道上新開了一家燜麵館,興沖沖進去一看,失望大極。現代版的海鮮燜面,大蝦燜麵條,鮑魚燜麵條,海參燜麵條,這條海參也太不正經了。商家為了噱頭無可厚非,卻觸動了我永遠的記憶和味道。老父親做的豆角燜面,大鐵鍋,無水半乾,黃燦燦香嫩韌嚼。再來一碗清淡西紅柿雞蛋湯,飄幾片香菜葉,靈魂都翩翩起舞。如果男人有三魂七魄,一半的魂魄都留給了胃口。

天南海北的走了很多地方,也吃了很多美食,靜下心來慢慢想想,能食指大動,情動食神的就那麼幾種對胃口的家常菜。本來就對海鮮很不感冒,自從和朋友生喝了一次大龍蝦的血,徹底的和海鮮絕緣。人活一輩子,能交幾個有感情的佳餚也不錯,可追溯記憶,可懷念感情,可溫暖胃口,美哉!



大部分人都是地道的吃貨,我也不例外。很多回憶都是和吃有關,如果想不起當年同學叫什麼名字,卻清楚地記得他家醃的醬菜;如果實在不記得當年在蘇州遊覽過什麼名勝古蹟,卻清楚地記得那個朋友把我們領到陽澄湖的村子裡吃地道的大閘蟹。記憶裡口水亂飛。

有段時間特別得意一份美食,從東城開車到西城。大老遠的跑十多里路,當一份滾燙濃香的石鍋牛肉麵端到面前,眼裡就只有它了!色香味俱全,五臟六腑都得到了舒暢無比的撫摸。快哉,並不僅僅是果腹,靈魂也得到了佳餚的享受。

後來為了工作,奔波到了另一個城市,那份念想成了一份奢侈。隱忍半年後,想法設法找了個藉口,欣喜若狂的踏上征程。當石鍋牛肉麵端上來,雙手合十搓了又搓,小心翼翼的用小勺盛了湯,美滋滋喝了一口。

咦,味道怎麼淡了。吃了塊牛肉,有點發硬沒有以前酥軟。吃了口麵條,胖胖的發糙,煮的時間長了,怎麼還能勁道。一下子失了魂魄,勁勁的氣勢煙消雲散,五臟六腑都糾結了起來。我坐不住了,要一探究竟。

這家飯店老闆以前是做其他行業的,投資開了這家店。只是有錢,對菜品製作一竅不通。卻非要在後廚指點江山,矛盾日積月累,最後廚師長帶著他的人辭職不幹了。勉強繼續營業,可是菜品大大不同,每個廚師手法不一樣,經驗不一樣,最後的味道肯定不一樣。像我這樣的回頭客都是為了熟悉的味道,沒有了特色,為什麼還要大老遠再跑來呢?

帶著遺憾回到了生活中,那鍋牛肉麵只能存在記憶裡面。味覺是不能體會了,但是記憶那個傢伙,還是讓我經常吞嚥口水,眼前不停地浮現。未來是不可預知,所以才美好。參加朋友聚會,滿桌子烤肉,唯獨對辣白菜炒五花肉情有獨鍾。簡直是絕配,酸辣香嫩開胃舒爽,我喜新厭舊的愛上了辣白菜。

辣白菜是在酸上打動了我的胃。平時吃飯愛加點醋,如果平常你吃一小勺,我就得十小勺,這頓飯才能過去。在朋友圈裡我是最能吃醋的一個,不是吃,是喝,每天要是不沾一點就不舒服。別人有酒癮,我有醋癮。自從一次吃醋大戰之後,原來醋也是我的一大緣分。

中午和朋友一起吃飯,美食廣場人多如織。朋友要去吃鴨血粉絲湯,我堅決抗議不去,那是飯量小的女同胞們吃的零食。我堂堂三尺大老爺們怎麼能去,三碗也吃不飽。最後答應給我買三個包子之後,才勉為其難答應了。

坐在對面是兩個姑娘,挺好看的。朋友說的真不假,這裡的美女秀色可餐,我算是大開眼界向朋友虛心請教。對面姑娘來得早,先端了上來。我一邊低頭瞅著手機,一邊用“旁光”瞄一眼。只見姑娘麻利的動作行雲流水,加滿滿一小勺辣椒油,點幾滴麻油,紅紅火火一大碗,吃的是一個麻辣豪爽。

姑娘吃了一口,皺著眉抬起頭滿桌子尋找,招呼服務員醋沒有了。服務員很快拿來一瓶滿滿的陳醋,姑娘咕嘟咕嘟往碗裡倒了小半瓶。我靠,跟我不相上下啊,英雄相惜似的盯著姑娘多看了幾眼。姑娘瞅了我一下,眼神刀光劍影,看什麼看少見多怪。我趕緊低下頭看手機。

我的鴨血粉絲湯到了,拿起醋瓶咣、咣倒了半瓶。以為就你能吃醋啊,哥也是醋仙,還對我翻白眼,小樣的。姑娘看到了,轉頭對她朋友說:“今天就想多吃醋,一點都不酸。”又拿起瓶咕嘟咕嘟倒了一半。我也轉過頭對給哥們說:“今天醋癮犯了。”把剩下的醋全部倒在碗裡。

姑娘的朋友笑了,你倆行不行啊,別人都是以酒會友,你們可倒好,爭風吃醋啊。我朋友是個叛徒,認真對著姑娘說,我哥們見不得美女,尤其是能吃醋的美女。我和姑娘吃的滿頭大汗,朋友知趣的點了四杯冰莎度紅茶,四個人哈哈笑作一團。

姑娘是山西清徐人,著名的釀醋聖地。從老家帶來的醋,隔著5米遠,香飄入鼻胃口大開。真正的好醋,聞著不酸也不會刺鼻,一股濃咧香飄四溢。為什麼這麼喜歡吃醋,姑娘是受地域影響,而我跟小時候一次吃餃子有關。

小時候過年吃餃子,一定要蘸醋,醋裡點幾滴香油。過年的時候在同學家吃餃子,剛吃了一個,家裡有急事叫我回去。肚子餓著呢,餃子太熱吃不下,把小半碗醋咕咚咕咚喝下去了,匆匆往回趕。剛到家肚子絞痛,躺在床上來回打滾,怎麼好的已經忘記了,從此以後就對醋割捨不下。

小時候家裡窮,買不起餅乾,媽媽會給我準備一個饅頭一捧花生米,就是小零食。嚼一口饅頭吃幾粒花生米,一種說不出來地美好味道。記憶裡最愛吃的就是媽媽包的茴香陷的餃子,豆角餡的包子,還有一生的最愛,爸爸用大鐵鍋做的燜面。

來到城市經常到飯店吃餃子,肉被機器打成肉醬和碎菜和在一起,口感差了很多。媽媽包的餃子,肉切成小丁,菜切成細段,煮熟後嚼到肉就是肉的香味,嚼到菜就是菜的清香,即分離又融合,美妙的體驗。豆角餡的大包子也是一樣好吃,每次一口氣能吃五個,老媽笑著說我:“半大小子,吃倒老子。”

最忘不了的就是老爸一輩子的拿手絕活,鐵鍋豆角燜面。街道上新開了一家燜麵館,興沖沖進去一看,失望大極。現代版的海鮮燜面,大蝦燜麵條,鮑魚燜麵條,海參燜麵條,這條海參也太不正經了。商家為了噱頭無可厚非,卻觸動了我永遠的記憶和味道。老父親做的豆角燜面,大鐵鍋,無水半乾,黃燦燦香嫩韌嚼。再來一碗清淡西紅柿雞蛋湯,飄幾片香菜葉,靈魂都翩翩起舞。如果男人有三魂七魄,一半的魂魄都留給了胃口。

天南海北的走了很多地方,也吃了很多美食,靜下心來慢慢想想,能食指大動,情動食神的就那麼幾種對胃口的家常菜。本來就對海鮮很不感冒,自從和朋友生喝了一次大龍蝦的血,徹底的和海鮮絕緣。人活一輩子,能交幾個有感情的佳餚也不錯,可追溯記憶,可懷念感情,可溫暖胃口,美哉!




都市良文


這個,用玉米做的膨化棒。

記得那時候一放學門口就有賣的,一塊三根,一根有一米長。

放學路上慢慢吃,掰成短的,戴在手指頭上,吃的時候還要注意別咬了手~哈哈



這個東西小時候特別愛吃,自己還帶著米和糖到專門炸的地方去弄的,後面長大了,很少見,上學時途中遇到這個特意買了一大包帶回宿舍和宿友一起分享。滿滿都是回憶!


微神木


我媽做的豆腐餡包子,我超級愛吃我媽做的包子,每天每頓怎麼吃也吃不膩,現在在外面上大學 每年只回一次家,之前回去我跟她說讓她給我蒸包子,但回去她並沒有蒸,是先給我做的餃子,第二頓才做的包子,我明白她的心意(有一種說法:迎客的餃子送行的面)在我看來還是包子好吃


向世界走的小英


答:辣條

我相信,每一個地區都會有和辣椒有關的故事。

小時候,辣條和現在不同,還沒有包裝袋的說法。在學校的小店裡面買辣條,是一根一根買,一根辣條一毛錢,個頭大,而且異常好吃。

小時候唸書,是在農村。因為大家讀書都在一個生產隊,所以感情非常深厚。通常某一個同學帶了五毛錢,都會買上兩三根辣條,然後到了班級上,每一個人都撕一點點吃,一根辣條往往就要分給四五個人。

但是作為買辣條的主人,也不會因為分出去的食物要少吃,因為會有其他同學買了也分給大家吃。

二十年了,小學過去二十年了。如今的那些小學同學大多數都在保持聯繫,過年的時候會聚在一起,拉拉家常。

訴說,二十年前的往事。


水清亦有魚


小時候最喜歡吃的是媽媽做的香酥鴨。

媽媽做的香酥鴨,顏色油亮,皮脆肉酥,恨不得連骨頭都把它叫下去,回味無窮。

材料:麻鴨一隻,三斤到4斤。

配料有蔥30克蒜頭,生薑20克,兩個蒜苗4棵。

調料有鹽50克,花椒50克,白酒25克,八角5克,桂皮5克,香葉5克,這裡強調一點要有陳皮15克

做法:洗淨的麻鴨斬成大件,鍋裡燒底油,把麻鴨兩邊用油煎一下,激出鴨皮下面的油脂。把鴨肉撈出,然後留底油。放入蔥蒜,生薑,花椒,八角,桂皮,香葉,還有陳皮,用油爆出香味。然後把麻鴨放進鍋肉,用高湯或者水沒過鴨肉。開大火燒開,然後關小火,每一個小時左右。悶的時間主要是看鴨的養殖時間決定。悶45分鐘到一個小時左右。弄好以後取出鴨肉自然晾乾。國內的湯汁撈出調料,待用。鴨肉晾乾後,起鍋燒寬油。油溫7成熱,放入鴨肉去炸。炸至金黃撈出。油溫9成熱後,再次放入鍋中復炸。炸至表面發硬酥脆撈出解刀裝盤。撒上蔥花,然後再淋上備用的湯汁。即成。這樣做出來的香酥鴨比用蒸的方式,做出來的更入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