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讓我們學到了什麼?

愛生活hxk


三國演義這部書,可謂古今中外的一部奇書。他並列於四大名著之中,但三國演義除了文學價值外,更可以說是一部經世濟用之書。努爾哈赤當年能夠用兵入神,討平女真諸部,打敗強大的明軍,就是因為他深諳三國演義。我這裡把三國演義的作用分為政治軍事計謀(即將三國故事逐一對應到三十六計)、商戰管理、職場人生三個主要部分,來一一跟大家分享。

一、三國演義與三十六計,在政治軍事方面的啟迪

1、 瞞天過海—青梅煮酒論英雄、草船借箭

劉備靠一聲春雷隱瞞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逃過了曹操對自己的猜忌;

諸葛亮趁大霧及夜色的掩護欺騙了曹操十萬只箭;

2、 圍魏救趙—曹操官渡之戰劫烏巢軍營

避實擊虛,擊其必救。

3、 借刀殺人—曹操殺邇衡、劉備殺呂布

曹操先借劉表之手,劉表再借黃祖之手殺邇衡。黃祖是傻瓜。

劉備利用曹操之手殺呂布,曹操有順勢而為之意。

4、 以逸待勞—彝陵之戰、定軍山黃忠破夏侯淵

陸遜在虢亭之戰喪兵失將後,做戰略退卻。在彝陵這個地方消耗劉備銳氣,發現對方重大缺陷,一舉破敵。

定軍山是典型的防守反擊案例,大家可以自行去看三國演義

5、 趁火打劫—呂布趁劉備征討袁術夜襲取徐州;

劉備從陶謙收了徐州後,引狼入室納呂布於小沛。曹操使計策讓劉備攻取袁術,呂布趁機夜襲徐州得手。

6、 聲東擊西—曹操攻南陽張繡,用聲東擊西之計策,被賈詡識破

曹操假裝重兵攻打東南角,但實際上計劃從城防較弱的西南角攻入。被賈詡識破,將計就計,曹操大敗。

7、 無中生有—諸葛亮智激周瑜;曹操殺糧吏以安軍心。

在連吳抗曹時,諸葛亮無中生有激將周瑜,說周瑜要投降曹操;

曹操和袁術在徐州攻取戰中,軍糧告急。跟軍糧官王亙商量用小鬥發糧。待群情激憤時,反無中生有說王亙盜竊軍糧,斬首以平眾怒。

8、 暗度陳倉—鄧艾歷險度陰平

三國演義版暗度陳倉。

9、 隔岸觀火—曹操隔岸觀公孫度與袁尚、袁熙兄弟鬥

實為郭嘉授計。袁尚、袁熙投公孫度,如果曹操迫之急則雙方聯合,如果隔岸觀火,則公孫度終斬二人首級送給曹操。

10笑裡藏刀—逢紀現藏刀計,袁紹取冀州。

韓馥為冀州主,袁紹軍河內。逢紀先派人勸公孫瓚一起攻韓馥,另一方面又告知韓馥公孫瓚來攻。韓馥恐懼將冀州讓給袁紹。

陸遜白衣渡江其實也是笑裡藏刀。

11李代桃僵—司馬昭任用成濟殺曹髦,然後再殺成濟以平眾怒

成濟代司馬昭僵

12順手牽羊—守殘宮孫堅順手得玉璽

在盟軍攻取董卓得過程,董卓少了洛陽退到長安。孫堅奉命守殘破的洛陽宮殿,在水井中發現了傳國玉璽。

劉備赤壁之戰後得荊州也算順手牽羊吧

13打草驚蛇—蜀魏爭奪漢中之戰

黃忠定軍山之後,曹操大軍至。諸葛亮令趙雲在曹操大寨旁邊的山上,以五百兵依令時不時搖旗吶喊,曹操驚懼,怕防不勝防,於是撤軍。諸葛亮以打草驚蛇之計逼退曹操。

14借屍還魂—諸葛亮星落五丈原後,回旗走懿

不解釋了,是真的屍體

15調虎離山—孫策計取廬江

孫策假意給廬江守將劉勳大量錢財,請其攻打上繚,待劉勳中計後,攻取廬江。

16欲擒故縱—諸葛亮七擒孟獲

不解釋了,經典

17拋磚引玉—張飛計賺嚴顏

張飛入蜀攻巴郡。嚴顏堅守不出。張飛一面搦戰,一面找尋小路。找到小路後,放風與嚴顏知道。嚴顏屆時來劫道,卻被假張飛所騙。是為拋磚引玉

18擒賊擒王—曹操割須斷袍

潼關一戰,馬超打的曹操割須斷袍,就是擒賊擒王之計

19釜底抽薪—諸葛亮計收馬超

馬超替張魯攻劉備於叚萌關,雙方不可開交。諸葛亮使人送寶物給張魯手下楊松,說劉備可保張魯為漢寧王。張魯令馬超退兵,馬超不退。於是張魯依楊松計策給馬超非常苛刻的條件。馬超於是終於降劉備。

20渾水摸魚—曹丕乘亂得甄宓

曹操破鄴城,命令任何人不許進袁府。但曹丕乘亂納了袁譚之妻甄宓。木已成舟。

21金蟾脫殼—司馬懿金蟬脫殼瞞廖化

六出岐山中,諸葛亮做了木牛流馬,司馬懿派人來搶,但蜀漢兵扭動木牛流馬的機關,木牛流馬就推不動了,曹魏兵都覺得神奇。司馬懿因此自身也出動,不了中了諸葛亮計策,被廖化追殺。他把纓盔放在樹林顯眼處,金蟬脫殼騙過了廖化。

22關門捉賊—關羽水淹七軍

水淹樊城。樊城是一個低窪地帶,水淹形同關門。

23遠交近攻—徐州攻伐戰

曹操和呂布都用了遠交近攻的手段。

曹操封官贈金給呂布,就是為了交結呂布,攻取袁術。呂布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袁術的兒子,就是為了交接袁術,攻取劉備。

24假途伐虢—劉備假道伐張魯

劉備借四川伐張魯,其實就是為了取四川。

25偷樑換柱—諸葛亮偷樑換柱逼反姜維

諸葛亮圍姜維在冀城,放歸被俘的魏國駙馬夏侯楙。夏侯楙一路上看到很多百姓說姜維已反,並在天水看到假的姜維攻城,坐實了姜維已反。姜維不得不歸降諸葛亮。

26指桑罵槐—曹操殺蹇碩

曹操在當北都尉的時候,殺宦官蹇碩給所有的宦官看。

27假痴不癲—司馬懿假痴不癲賺曹爽

司馬懿非常隱忍,一直裝病,曹爽幾次三番派人探視他,他都裝的很像,彷彿生活不能自理。最終騙過了曹爽。

28上午抽梯—劉琦用計

劉琦是劉表的大公子,後母蔡氏欲對他不利。劉琦向諸葛亮問計,諸葛亮認為這是劉琦的家事。於是劉琦把諸葛亮騙到一個屋子裡,把上樓的樓梯抽掉,諸葛亮不得不說。

29樹上開花—猛張飛斷喝長坂坡

張飛在長坂坡守當陽橋,後面樹林命眾兵馬尾揚灰塵就是使用的樹上開花的疑兵之計。

30反客為主—陶謙三讓徐州劉備反客為主

不解釋。

31美人計—貂蟬

不解釋

32空城計—諸葛亮

趙雲也擺過空城計,對吧

33反間計—周瑜用蔣幹除蔡張,曹操用反間計挑撥馬超和韓遂

曹操故意在陣前跟韓遂親厚,並給一封書信,上面關鍵字段多有塗改,終於激起馬超疑心。

34苦肉計—黃蓋

不解釋

35連環計—龐統

龐統獻連環計,使曹操鐵鏈連接所有大船是一計,與之後的火攻又是一個連環計。

36走為上—劉玄德馬躍檀溪

劉備在荊州蔡瑁擺鴻門宴欲害他,尹籍報信,騎的盧馬於東門躍過檀溪脫險。

二、三國演義與商戰管理

三國演義對商業與管理的啟迪非常大。一直以來有非常多的解釋。筆者從自己對商業管理理解的角度,做一個拋磚引玉。

1、 桃園結義:團隊創業的願景

其實劉備團隊創業是白手起家,非常成功的。其他曹操和孫權其實都是幾代人的積累。而劉備團隊就是販夫屠夫。劉備團隊的武將和謀臣,尤其是武將,是曹操都羨慕的。靠什麼?這個團隊之所以這麼有凝聚力,就是一開始就有明確並激動人心的願景。

劉備“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心同力,然後可圖大事”。我覺得馬雲也就這水平吧。後期諸葛亮的加入,也是看中匡扶漢室這個願景。

2、 隆中對:企業戰略規劃的重要性

三國演義表的很清楚,從諸葛亮加入團隊後,團隊就不再漂無定所,有了明確的戰略目標,並且在一開始奪荊州,奪益州,執行的非常不錯。所以三分天下是從諸葛亮加入有隆中對開始的。任何好的企業要非常瞭解大的形式並有長遠規劃。

其實,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一種戰略規劃。

3、 子午谷奇謀:風險管理的能力決定執行方案

子午谷奇謀本來是一出公案。但是諸葛亮其實在三國演義裡已經把為什麼不走這招險棋說的非常明白了。就是這招好是好,但是一旦失敗,我承受不起這個風險。

當時的形式也是這樣的,蜀國國小民弊,其實是經不起這樣大的失敗的。一旦失敗不但國基不穩,相信諸葛亮自己的位置也坐不穩了。這樣投降派譙周等就會佔上風,蜀國可能提前被魏國吞併。

一個企業執行方案,必須考慮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考慮風險或者不瞭解風險的企業,很快就會被淘汰。

4, 三讓徐州、兩讓荊州:從仁義說信用

劉備政治上的仁義,就是現代商業中的信用。劉備的仁義在三讓徐州過程中,跟反覆無常的呂布有著鮮明的對比。三國演義所表達的一個主題,就是劉備在仁義中得到了天下。

在商業中可以說人無信不立。沒有信用只得眼前之蠅頭小利,那將寸步難行。

正如劉備自己所說“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吾不忍也”

5、木牛流馬、諸葛連弩:從創新說競爭力

蜀國國小民弊,在與曹魏的競爭中,還能略佔上風,這與諸葛亮的勵精圖治分不開的。其中,像木牛流馬、諸葛連弩這樣的技術創新,直接增加了蜀國的效率,陣斬大將張郃,直接見到了效果。這對尤其是現實的企業,啟迪非常大。

三、三國演義與職場人生

1、 從諸葛亮事必躬親看職場授權與灰度管理

諸葛亮事必躬親是勤奮負責的一種表現。但司馬懿就不這樣看,他聽聞,認為諸葛亮不久就要累死了。果真如此。

管理一個團隊,必須做好授權並做好授權後的控制。打工皇帝黃俊曾說,管理人是讓別人偉大,而不是自己偉大。一定要知人善用讓每個人充分發揮作用,團隊才有積極性,才有生命力。才能求勝。不作授權其實是不自信的一種表現。

當然諸葛亮不是不自信,他是對事情要求太高,一般人做的他看不上。萬事不可求全責備,要做好灰度管理。華為這麼牛,很大一部分就是灰度管理。

這點諸葛亮就要跟司馬懿學習。司馬懿在曹操帳下做參軍,他獻的計策曹操多有不用,後期更是被曹真壓制直到裝瘋賣傻。諸葛亮送給他女人衣服他也不介意。實在不行就象徵性的派兵出去對抗一下,並快馬向大本營要禁止出戰命令。這些其實都是大智慧的表現。

2、 從郭嘉的“十勝十敗”說看激勵的重要與向上溝通

郭嘉不僅僅是與袁紹官渡之戰時候的十勝十敗,包括在曹操與呂布征討過程中,在征討烏桓的過程中,都是在形式看起來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及時給曹操以激勵,點明形勢的重點和方向,事後看確實猶如神助。這也是曹操謀士這麼多為什麼獨寵郭嘉的原因。

在與領導的溝通中,要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多用激勵。在團隊建設的過程中,也是要多用激勵。

田豐就是一個反面的例子。明知道袁紹多忌,偏偏每次都是批評袁紹,然後袁紹不聽,事後事實就打袁紹的臉。不死才怪。

據說郭嘉從來不主動向曹操獻計,平時非常低調。但是隻要曹操一問,就是條理清晰,切中要害,這也是曹操喜歡郭嘉的一個原因,並欲託之以後事。這也是我們需要向郭嘉學習的地方。

三國演義堪稱一本古代智慧工具大典,反覆攻讀,反覆有收穫。可以說是萬用之寶。以上是筆者的一些心得。這道題就回答到這裡,謝謝。


洗雲忘言


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認為《三國演義》讓我們學到了什麼取決於我們從《三國演義》中讀到的是什麼。中國自古流傳有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指年輕人不該讀《水滸傳》,否則容易會整天想打架,思想上變壞;而老年人不應該讀三國,因為其中人物善於用計使詐,處心積慮、勾心鬥角,作為應該“知天命”的老人應該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著算計別人,對自己身心無益。

人物的形象

《三國演義》書中刻畫了近二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還賦予他神機妙算的本領。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出梟雄,既雄才大略,又殘暴,是一個野心家和陰謀家。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主要以個人恩怨為前提。劉備則被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恰好和曹操相反)。

戰爭的藝術

《三國演義》善於描寫戰爭場面智鬥,描述各戰事精彩絕倫,手法多樣,如親歷其境之妙,讓人往往感到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被認為是波瀾起伏、跌宕跳躍,使人讀來驚心動魄。《三國演義》在日本戰國時代常被當作是軍事政策的指南,例如:在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效法諸葛亮的空城計,讓武田信玄中計。

權謀及策略

現時不論是東方或西方的機構,有不少都以《三國演義》的故事教訓來做商業政策。例如,香港的馮兩努就出版了一輯十多本的《三國啟示錄》,教導商家如何把《三國演義》策略運用於商場上,以及日本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也是運用《三國演義》內容於商場和員工教育訓練上。

文化及典故

《三國演義》及三國故事對整體文化的影響至今仍隨處可見,在人們處於競爭環境或奮鬥階段,可能會以三國的場景、人物關係作為考量。其間的褒貶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但無論褒貶的結論如何,人們對三國中人文精神的認可已經根深蒂固,難說會有較大改觀。《三國演義》也留下了不少成語,如桃園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樂不思蜀、賠了夫人又折兵、蜀中無大將、三分天下……等等。一些俚語也與《三國演義》有關,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說曹操,曹操到”等等。

《三國演義》絕對是一本啟蒙教育的好書,無數人可以從這裡得到了無數的常識與智慧,從這本書裡學會了看書寫信作文的技能,從這本書裡學得了做人與應世的本領。從這本書裡學到……


史極揭秘人


《三國演義》,我們能從中學到的東西太多了。姑且不論其文學價值,藝術手法,從中窺探出東漢末年社會動盪及民族風貌。作為一個自然個體人,定能從中獲得人生感悟,處世哲學,處事智慧。即使是一位企業家,政府領導人也能從中獲得“治企理政”的有益借鑑及經驗教訓。一如唐太宗李世民言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一、自然個體人可以學到眾多人生智慧

(一)“機會總是留給時刻準備著的人”。“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東漢末•諸葛亮。諸葛亮有過美好童年,亦經歷了傷痛苦難的少年。青年時代為躲避戰禍,保全性命,幾經輾轉至南陽臥龍崗隱居耕讀度日。此時的東漢末年,天下“群雄逐鹿”均欲“問鼎中原”,天下紛爭戰火連天民不聊生。雖歷經苦難,又生逢亂世,但均沒能消磨諸葛亮的銳氣與雄心壯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把心靜下來再靜下來,終日苦讀,勤學苦練,“酷暑不滯,嚴寒不休”飽讀詩書。成就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學之境,也常常在鄉鄰面前自吹自擂“自比管仲樂毅”。也就是說,諸葛亮積蓄能量時刻準備著,等待一位明主相邀出山共創大業。後在徐庶徐元直舉薦之下劉備劉皇叔屈尊禮下“三顧茅廬”請其出山“匡扶天下”。相見恨晚,交談甚歡《隆中對》一語成讖,“未出茅廬,已天下三分”。可惜天妒英才天不假年偉業未成殞命五丈原。

唐•杜甫《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寫的就是諸葛亮。後人為了評述諸葛亮一生功績為其擬了一副對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 ,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廣交天下友,俗語云“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諸葛亮能成就一番偉業,一世英名,“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除自己有真才實學外,還有就是廣交天下友,不遺餘力結交當世天下名士,博採眾長為我所用。也就是現今一個成功人士其中一定有一條,就是人們常說的“人脈廣”。如:崔州平、徐元直、羅廣元、孟公威等。也是徐庶向劉備極力舉薦自己才會有後來的豐功偉績。

)、該高調時就得高調,要學會把自己當作“性價比”極高的商品大力推銷出去。在南陽臥龍崗隱居時,除了勤於耕讀,吟詩作賦外,閒暇時光就是與當世名士聚會,談經論道,分析天下大勢,把自己的滿腹才華悉數抖露出來。高談闊論胸藏丘壑,讓當世名士及鄉鄰知道,自己標榜“自比管仲樂毅”並非自賣自誇,而是實力就是如此。劉備接受並採納了徐庶舉薦諸葛亮的論述“如果我是螢火,諸葛孔明就是明月”後“三顧茅廬”。《隆中對》諸葛亮極盡之能事,一番“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讓劉備心服口服相見恨晚尊拜為軍師。一如現今眾人前去應聘怎樣“包裝自己”,怎樣讓面試官一下子全面瞭解自己,從而得到肯定錄用自己如出一轍。

)、為人要大氣,氣度要從容,氣魄要宏大,胸襟要開闊。“,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主人公周瑜雄才武略氣宇軒昂,但又妒賢嫉能心胸狹隘氣量狹窄。對於“戰略盟友”諸葛亮機盡加害,沒曾想諸葛亮有先見之明,縷縷化險為夷躲過災禍。還“三氣周瑜”把其活活氣死,臨死前還發出驚天悲嘆“既生瑜何生亮”。由此可見,一個人胸襟開闊有多重要。為人處事要懂得“敬畏對手”,也應“尊重對手”。要有容人的雅量與氣度,往往“對手”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是自己不斷進取不斷超越的“磨刀石及墊腳石”。

)、為人處世要有孝心,要有氣節,節操。“身在曹營心在漢”講的主人公就是徐庶。徐庶生母被曹操擄去當做人質,為的就是脅迫徐庶背叛劉備為己所用。中國古代讀書人把名節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一僕不能事二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可為了生母的人身安危,不得不“舍氣節,全母命”,試想當時徐庶何等悲痛。沒曾想見到母親言明事件原委後,母親罵其“食漢祿,安然侍漢賊”自殺身亡。多麼氣節高古,深明大義的母親,而後徐庶立誓“不發一言,不獻一策”,直至鬱鬱而終。

)、人這一輩子,有時洞悉人心也很重要。比如諸葛亮為了保全“蜀漢政權”,沒有辦法只好說服劉備“聯合東吳共同抗曹”。遊說東吳“舌戰群儒”,讓吳主孫權明瞭亦如蜀漢一般,自己也身處險境,唯一出路就是“吳蜀聯合共同抗曹”。最後吳主孫權權衡利弊同意吳蜀聯合共同抗曹。可此行自己也深知東吳大都督周瑜是個妒賢嫉能心胸狹隘之人,必能兇險。自己也就步步為營時時處處提防做好萬全準備。你說要不是諸葛亮有洞察人心的本領安然既促成大業又毫髮無損保全性命返回西蜀。二如周瑜“假道伐虢”,也因諸葛亮洞悉周瑜的表明欲取西川實則欲取荊州之謀,避免了丟失荊州之禍。所以關鍵時候洞悉人心何等重要,有時可以保全性命,避免飛來橫禍。

………。

二、企業家亦能從中獲得很多有益借鑑及經驗教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三國演義》裡的各個故事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利益無休止紛爭”的生動教材。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用現今時髦語說“佔有多大市場份額”,恨不得“壟斷”整個市場,“壟斷”天下。不斷紛爭,擴大自己的地盤,“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猶如現今企業不斷擴張,兼併收購其他企業一般,“商場如戰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今日是朋友,但為了各自利益明日或許就是“敵人”。在利益面前有時情義一文不名,猶如“魏蜀吳”三國關係,開初吳蜀為了各自生存只能聯合抗曹,抗曹成功後又彼此紛爭戰事連連打的不可開交。

三、政府亦能從中獲得很多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一個國家一個政府要想繁榮昌盛長治久安興旺發達必須體恤百姓,愛民如子。必須還政於民,切切實實為民辦事,辦實事,辦好事,辦大事。把老百姓的疾苦長掛心間,把老百姓的迫切需求銘記腑內。一切工作為了老百姓的利益出發,著眼老百姓幸福安康。這樣國家政府才能繁榮昌盛長治久安興旺發達永葆青春活力,而不至於民聲載道民怨沸騰國家動盪不安。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是一種對四大名著的看法。既然流傳也說明一定道理。水滸英雄講究的的行俠仗義,少青年血氣方剛,讀了水滸容易意氣用事,惹下大禍。而三國則講究的是行軍佈陣,善用謀略。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各路軍閥割據,群雄逐鹿。這種亂世沒有謀略是無法生存的。從貂蟬的故事我們學到那個時代美色成為一種達到某種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呂布為了貂蟬可以與原來的政治盟友靠山董卓翻臉,並殺掉。 從赤壁之戰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舌戰群儒義激孫權,這本是唇亡齒寒的道理。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




東野洛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長篇歷史演義。《三國演義》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我自己小說先先後後看了兩三遍,電視劇也看了兩遍。從中究竟要學什麼?能學到什麼?談談我的看法。

一是學做人。這部小說成功地宣揚了”忠義“的觀念,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桃園三結義“,以及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等人物在為人處事待方面,表現出來的忠誠、厚道、誠信等品格,無過過去還是現在,以及將來都是人們需要學習和修養的重要品格。

二是學謀略。三國演義描寫了諸多驚心動魄的戰爭,但作者並不將筆墨集中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的較量上,而是詳細的描述了戰爭的特點和具體條件下不同的戰略戰術的運用。學習這些謀略的精髓,有利於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能夠有得放失應對各種複雜的局面,使我們更好地做人做事,成為一個有思想、有謀略的人。

三是學寫作。小說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有條不紊的敘寫。作者運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敘、倒敘等手法,而且善於通過細節的刻畫,來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等等。同時,書中引入大量的詩詞歌賦,來表達人物情感,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氣勢磅礴,讓人感到一股浩然之氣,讀後意猶未盡。這些寫作手法和方式都是我們需要學習和研究的。

以上是我就《三國演義》我們學什麼,談了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同的觀點和意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進行討論。


品經味典


其實,正如魯迅先生評價小說《紅樓夢》的主題道:“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一樣的道理,不一樣的讀者,在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也能學到不一樣的東西。有人學會管理、有人學會勇敢、有人學會盡忠,還有人學會交流。

今天,我們就以諸葛亮為例,看看我們應該怎麼讀《三國演義》,又能從三國演義裡面汲取怎樣的知識和力量。

一、初出茅廬——士為知己者死

熟讀《三國演義》,我們知道,諸葛亮原本“一介布衣”,“躬耕於南陽”,是劉備,在聽取謀士許攸的建議之下,三顧茅廬,方將其請出山,為劉備所用。

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在不斷地考驗著劉備,觀察著劉備的“賢能”。劉備前兩次拜訪,諸葛亮故意避而不見。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看看劉備的誠意。果然,劉備三顧,諸葛亮不僅隆重獻策,更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應允出山,不僅應允出山,更是一生驅馳。

生於亂世,無論是從劉備的角度還是諸葛亮角度來看,兩人都是互為倚重,相互扶持,對於劉備來說,他在用諸葛亮,但是,對於諸葛亮來說,他也是在用劉備。這樣看來,從諸葛亮的身上,不難發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來。而諸葛亮更是充分考查了劉備之後,方能出山效忠。

如果,諸葛亮懷疑劉備,或者說劉備的誠意不足以打動諸葛亮,那還會有“定三分隆中決策”之美談嗎?

二、七擒孟獲——以德服人

卻說諸葛亮來到南蠻之地,雙方第一次戰役,諸葛亮就大獲全勝,然而,孟獲不服,認為諸葛亮使詐。諸葛亮輕搖羽扇,一笑放之。第二次俘獲孟獲,孟獲不服,諸葛亮再放之。如此七擒孟獲,孟獲方服,臣拜諸葛亮。

荀子說:“養心莫善於誠。”

巴爾扎克也說:“坦白真爽最得人心。”

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人,最起碼,在對待孟獲的時候,他依靠的是坦誠。

既然孟獲你說,我諸葛亮使詐,那就再戰一次;既然你找藉口,那就再戰一次。

總之,能讓孟獲心服口服,估計也只有諸葛亮。

三、草船借箭——知己知彼

曹操攻打孫權,孫權和劉備結盟。

原本,這是好事。

然而,孫權軍中大將周瑜,內心極度惶恐,一心認為自己遠勝於諸葛亮,一次次故意刁難諸葛亮。

這一天,周瑜閒來無事,覺得應該逗逗諸葛亮。於是乎,便請來孔明說希望諸葛亮能在十天之內趕製出10萬枝弓箭。

諸葛天微眯著眼,看看天。便一口答應下來了。

此時,諸葛亮心中有一個人可以相幫,這個人叫做曹操,多疑的敵人。

一天,大霧。諸葛亮在船上包紮好草人,用船拉到曹營門口。然後,讓軍士擂鼓吶喊。

曹操果然中計,認為孫劉大軍來劫營。但是,霧氣太重,曹操不敢貿然出兵,只好以箭相射。

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弓箭十萬。

在草船借箭這一事件中,諸葛亮之所以能夠成功,一方面得益於自己的智慧,但更為重要的是曹操的相助。

看來,只有知己知彼,知人弱點,方能一招制敵,立於不敗之地。

四、空城計——遇事不慌

失守街亭,諸葛亮揮淚斬殺馬謖。後來,退居西城。

司馬懿得知這件事,便引15萬大軍來襲。只見兵士蜂擁,如黃水滔滔,如萬馬奔騰。而當時,諸葛亮身邊連一個大將都沒有,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裡。

怎麼辦?

是倉皇逃跑,還是閉門謝客?是勇敢應敵,還是舉旗投降?

如果均如上所為,那麼,諸葛亮就不是諸葛亮了。

他羽扇一揮,藏起旌旗,打開城門,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談笑風生。

司馬懿率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狀認為,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於是撤退。

能在千軍萬馬之陣營中抽身而退,靠的,絕對是大智慧,大淡定。

關於諸葛亮的典故,數不勝數,每一則典故,都能給人以啟示,讓人醒悟。

讀《三國演義》也是如此,每一段文字,都是視覺享受;每一段故事,都是智慧的演繹。

因此,請相信,捧起《三國演義》,細讀細品,必有所得。


語文小管家


1.劉備的經歷告訴我們:集團總裁,完全可以從擺地攤做起。

2.諸葛亮的經歷告訴我們:進私企,其實比進國企更有發展空間。

3.呂布的經歷告訴我們:頻繁的跳槽,直接導致沒老闆敢錄用你。

4.龐統的經歷告訴我們:長得太醜,可能會影響你的應聘效果。

5.馬謖的經歷告訴我們:專業課學得再牛B,工作時基本用不上。

6.楊修的經歷告訴我們:在職場上,總搞得比領導高明,你會死得很慘。

7.甘寧的經歷告訴我們:有不良前科,不影響你考公務員。英雄不問來路。

8.袁紹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市場自由競爭,國企未必幹得過私企。

9.曹操的經歷告訴我們:想在市場上大有作為,必先高舉國家政策。

10.蔣幹的經歷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上,莊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為了套你。

11.劉禪的經歷告訴我們:大型企業被兼併,高層管理者肯定會關注員工的心理動態。

12.姜維的經歷告訴我們:雙學歷,有時比考研更具競爭力。

13.司馬家族的經歷告訴我們:為人打工,不如自己創業。

14.張飛的下場告訴我們:要善待員工,若是長期壓制奴役,必將得到報復,即使不報復也會導致集體罷工或跳槽。

15.于吉的經歷告訴我們:神鬼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敬。

16.劉禪的經歷告訴我們:富二代自己沒有本事,即使有再牛的職業經理人也難免被兼併的命運。

17.曹植的經歷告訴我們:職場有時沒有兄弟,只有利益!

18.周公瑾的經歷告訴我們:遇到和自己旗鼓相當的對手時,要沉得住氣,揚長避短。不要把個人的成敗輸贏蓋過了大局的利益!

19.三顧茅廬告訴我們:一個人有沒文憑工作經驗並沒有關係,主要是會懂得推銷自己,自我炒作提高知名度,到時候自然有人提款上門高薪聘請,同時別忘了耍耍大牌,更能提高身價。

20.董卓的下場告訴我們:兒子是不能亂認的,尤其是有前科的,更何況自己是大款,為得家產甘當孫子的都有。

21.魏延的經歷告訴我們:跳槽不能太盲目,尤其是被老闆的得力助手看不順眼,這種公司沒有發展前途,與其繼續做下去不如再次跳槽。

22.木牛流馬告訴我們:先進的機械沒備是必須的,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輕人力資源。

23.諸葛亮告訴我們:大型企業光靠個人能力是很難突破業績的,要懂得如何管理、分配、開發下級員工之能量、給予重任,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團隊,以防人才短缺。

24.孫權的經歷告訴我們:有時候守業比創業更難。

25.漢獻帝的經歷告訴我們:當家族企業被親戚朋友或外姓人參股,而股份大過自己時,最終肯定是要更換董事長的。

26.曹操請徐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才的惡性競爭是可以不擇手段的,哪怕到了自己公司白拿薪水不幹活,也不要將他讓對手搶了去搞策劃,影響自己的企業前途。

27.袁氏兄弟企業告訴我們:家族企業更應該合睦、和氣、團結,不該搞分裂、解體,否則會導致沒落。

28.貂嬋的經歷告訴我們:傍什麼樣的男人都無所謂,不管老少美醜,最主要的是要有實力。

29.董卓的經歷告訴我們:在分公司做副總,不如在總公司做經理。

30.三國的戰士告訴我們:沒有錢權,永遠只是一棋子,任人擺佈宰殺,只有勇於就義才能改變命運。


6別無選擇6


有人看《三國》看到了文筆,有人看《三國》看到了權謀,有人看到了英雄。

我卻看到了一種無奈後的灑脫。正所謂“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尊劉抑曹”是全書的主要思想,在作者心中劉備的蜀漢政權,是集中了作者所有的政治理想的。“君臣兄弟”“明君賢相”“愛民如子”這些八字很難湊齊的美德都被蜀國湊齊了,可見作者對它的偏愛。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手下文武的配備都是頂配,文有臥龍,鳳雛。武有趙雲,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姜維……。

可是,蜀漢“風景美如畫”的結局又是什麼呢?關羽荊州被殺,張飛睡夢中殞命,劉備白帝託孤,諸葛秋風五丈原,姜維獨木難支。

在三國之中反而是第一個被滅亡的,作者也只能如《詩經 黍離》的作者一樣感嘆“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其實,發出這個感慨的又豈能只有羅貫中一個人。試想如果曹操和孫權在世,看到後世子孫的不爭氣,二人又當作何感想?

曹操夢見“三馬同槽”就對馬騰家下手,不就是為了消除子孫的隱患嗎?可是人終究要死,司馬懿的超長待機讓他終於等來了曹家“蠢豬笨驢”一樣的曹爽,裝孫子幾十年的司馬家把曹家子孫欺負的還不如漢獻帝。

估計曹阿瞞即使活著也得氣死!

再說孫權,“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是何等的牛逼!誰承想,自己才死沒幾年,就出了個孫皓這麼個不爭氣的傢伙。“一片降幡出石頭”慫的不能再慫。如果孫權看到了估計也得氣昏了!

也許有人說,三家都敗了,只有司馬懿是贏家。其實,哪個王族不想千秋萬代,可是翻開史書看看,司馬家才到第四代就出了個“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

以高智商著稱的司馬仲達若泉下有知不知當作何感想?

“功名富貴若常在,漢水亦應西北流”,人人都希望歷史這艘船按照自己駕駛的方向來,可是歷史的大洋自有自己的洋流和風向,人在歷史的規律面前還是太渺小了。

所以,慣看改朝換代的“秋月春分”之後,還是把一切都付與“一壺濁酒”吧。

人生不過百年,誰不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所以,還是灑脫一點過得好!


關東書場


看三國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人物眾多,隨便拉一個人出來都有一個學習或反思的亮點。

劉備三顧茅廬、禮讓徐州。是一個寬厚、仁慈、禮賢下士的人。

曹操孟德獻刀,煮酒論英雄,官度之戰,赤壁之戰,華容道,殺華佗。是一個奸詐,智慧,殘忍,愛才,多疑的人。

孫權赤壁之戰,東吳稱帝,公孫淵降吳鬧劇。是一個謙虛,愛才,識人,明智的人

關羽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諸文丑,千里走單騎,水淹七軍,大意是荊州,靈山顯聖。是一個堅毅,忠誠,有膽色,重信義的人。

諸葛亮隆中對,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永安託孤,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星隕五丈原。是一個謹慎,謙虛,智慧,有才能,執法如山的人

從不同的人物上,我們可以學習他們不同的品質,完善我們自身。劉備的寬厚可以讓我們更加的和別人相處,曹操的智慧可以讓我們在商業利於不敗之地,諸葛亮可以讓我們更加的處理好事物。


每天十點一本書


劉皇叔第一次去請諸葛亮的時候,門童問客人姓名,皇叔大概是想擺擺譜,答曰:漢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皇叔劉備。門童說:我記不得那許多名字。皇叔很無奈:你只說劉備來訪。這也就是門童機靈,換個憨厚的,回去告知先生,先生問:“何人來訪?”門童答:“……名字太長沒記住。”遂,諸葛亮誤以為劉備未至而飄然投奔他處。後,劉備兵敗被殺,三國演義全劇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