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晨間|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要對蝙蝠“趕盡殺絕”嗎?

申晨間|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要對蝙蝠“趕盡殺絕”嗎?

這個春節,上海市野保部門很忙碌。僅僅在正月初十這天裡,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就出動了六次,起因是野保人員接到報案,上門驅趕居民在家庭周邊見到的越冬蝙蝠。

因為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蝙蝠似乎被冠上了惡名。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發現蝙蝠就要消滅嗎?見到蝙蝠該怎麼辦?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上海市自然保護地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放進行了一番科普。

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

王放介紹,蝙蝠作為所有哺乳動物中第二龐大的類群,在全球分佈有1400種,物種多樣性極高。蝙蝠和蝙蝠之間的形態、習性差異簡直天上地下,是否攜帶病毒、攜帶什麼種類的病毒也天差地別。

“上海地區常見的蝙蝠種類包括了東亞伏翼蝠、中華山蝠、大棕蝠等,它們和新冠肺炎潛在的天然宿主中華菊頭蝠、中菊頭蝠不僅不是同一個物種或者同一個屬、甚至不屬於同一個科,這在分類學上是相當巨大的差異。”王放介紹。

王放表示,新冠病毒潛在天然宿主菊頭蝠的分佈區域在各種山區,它們生存的關鍵是需要找到洞穴作為棲息地,不進入上海市區,所以在上海市區發現蝙蝠的那一剎那,請市民保持鎮定。

申晨間|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要對蝙蝠“趕盡殺絕”嗎?

殺蝙蝠可能引起災難

歷史上人類曾經嘗試過大規模捕殺蝙蝠的試驗,全部以失敗告終,其中有些嘗試還帶來了嚴重後果。“比如為了防止狂犬病爆發,人們在南美洲嘗試用毒藥毒殺吸血蝠,甚至用上了爆炸物要摧毀蝙蝠棲息地。”王放說。

王放認為,對於蝙蝠持續的侵擾反而加劇了帶毒個體在不同棲息地之間的遷移流動,增加了狂犬病的傳播風險。無論如何獵殺,都沒有可能徹底清除蝙蝠種群,反而帶來更嚴重的安全風險和難以預計的生態系統退化。

在過去幾十年中,幾乎每一種來自蝙蝠的致命疾病,都伴隨著人類對於這個物種的主動侵犯。王放舉例:“對森林的砍伐減少了蝙蝠的自然棲息地,迫使它們進入人類活動區;將蝙蝠當作野味來取食,導致病毒直接感染;而過度放牧讓家牛、家馬進入蝙蝠棲息地,成為致命病毒的中間宿主。”

蝙蝠是生態系統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蝙蝠是夜行性昆蟲的主要捕食者,一些種類是植物授粉者和種子傳播者,同時蝙蝠還是生態系統中食物網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失去蝙蝠,生態系統將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

申晨間|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要對蝙蝠“趕盡殺絕”嗎?

見到蝙蝠該怎麼辦

王放認為,在最壞的情況下,侵擾越冬蝙蝠可能意味著人為誘發蝙蝠發病、病毒擴散,甚至人為誘發病毒變異的可能。

“大部分情況下,在目前的上海,什麼都不需要做。”王放表示,首先上海的蝙蝠並非已知的自然宿主蝙蝠;其次即便是自然宿主蝙蝠,並不把疫病直接傳染人類,而需通過目前未知的中間宿主;主動侵擾蝙蝠,反而可能會帶來不可預計的負面影響。

王放告訴記者,上海地區的蝙蝠通常生活在建築物的孔洞和縫隙中,晝伏夜出,有冬眠習性,一般不會和人接觸,也不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不去驚擾是最好的。他建議:“如果認為自己暴露於蝙蝠的糞便和尿液情況下,請致電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部門協助處理。如果不存在上述情況,儘可能什麼都不做,是目前信息下最安全的選擇。根據已有信息,不直接接觸血液、體液、糞便或者尿液,不被咬的情況下,不存在風險。”


申晨間|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要對蝙蝠“趕盡殺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