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电,晚上都在干什么?

无心插柳53


你以为古代没有电夜生活很无聊?

想多了!他们玩得比现代人还high !

古代富贵人家玩得通宵达旦那是常有的事,穷人、诗人、浪人也是各有各的“玩法”。

总之,没有电的黑夜,也抑制不住古人一颗浪荡的心。

下面就盘点一下古人有哪些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一、喝酒

古人特别是文人骚客,夜生活榜首就是喝酒!

有一人独酌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 李白

有二人对饮的: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还有三人狂欢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李白

除了唐朝酷爱饮酒作诗的李白,魏晋也有借酒抒怀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北宋还有醉酒思人的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古人的夜生活有了酒,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逛青楼

现代人晚上想来点歌舞表演,可以去看演唱会、KTV、各种Party,而在古代,歌舞表演、选美PK的最大集中地则非青楼莫属。北宋两大著名词人秦观和柳永都是青楼的常客,秦观在青楼所作《满庭芳》一词曾名动一时: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樵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倖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柳永更是长期流连于此,在青楼觅得多位红颜知己,可谓是羡煞旁人。歌舞的欢唱、戏子的情谊给了他无限的写作灵感,创作了如《雨霖铃》等多首优美词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不过,这青楼虽有良辰美景温柔佳人,看官们也不可忘返啊,家有娇妻,且行且珍惜。


三、下棋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古人消遣的好选择。茶余饭后再邀上好友对弈一局,在古人都是常事,作为一个天天外卖追剧的孤独肥宅,真真是好生羡慕。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约》 司马光


四、洗衣、织布

古代男性到了晚上饮酒下棋、笙歌燕舞好生热闹,而古代女子被世俗礼仪所桎,总无法像男子般欢饮达旦。这些古代以家为重,以夫为天的可爱又可怜的女子,在长夜里洗衣织布,将这漫漫时光献给了等待和思恋。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捣衣,中国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孔雀东南飞》 节选


五、“爬楼”

现代汉语中“爬楼”指攀爬楼梯或看帖的意思。古代没有贴吧,不存在“看帖”,把爬楼梯作为一个夜生活项目,也有点匪夷所思,但还真有大半夜睡不着,来爬楼望月的失眠人,就如: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可见这“江南国主”李煜就是爬楼的资深爱好者。

独自登上西楼,倚着栏杆,愁闷的思绪在物是人非的景色中弥漫。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李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六、思念

《还珠格格》中夏雨荷说:“等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可是仍然感激上苍,让我有这个可等,可恨,可想,可怨的人,否则生命会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自乾隆离开江南之后,想必夏雨荷的每个夜晚都是在思念中度过。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分离后又遭遇金兵南犯,一路颠沛流离,孤独无依,饱受相思之苦。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无法释怀的情感,每个人都有一个无法忘记的人。我们不曾刻意提起,却又常常在难眠的夜晚追忆。不论古今,相思无奈,无奈相思。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李白

伦敦大桥垮下来


以前没电的时候,开始是用油灯的。也就是食用油放在小瓷碗里,用灯芯草做灯芯点的。

要亮点就多用几根灯芯草。后来外国人弄了煤油来,就用煤油灯,(灯有多种,最大的叫汽油灯,不比电灯暗。)煤油是泊来品,所以也叫“洋油”。

晩饭后人们围着灯有听讲故事的,也有谈家常的。女人们最辛苦要在晩上缝补衣服,纳鞋底做鞋子等等。反正我们小时候一吃晩饭就听大人讲故事。特别是那些聊斋志异故事,听的时候很人迷,到了睡觉常怕得一个人不敢起来小便,一定要大人陪。

总之除了妇女要做针线外,其他人都睡得早,起得早。黄昏邻居们常串门一起听故事或做针线活。也很有规律的。

人口专家马寅初还发现一个问题说是因为农村没电所以小孩生得多。毛主席马上把他顶了回去,因为他马寅初自己在城里有电,小孩也生了很多。


山上人279


我认为古代时期虽然没有电,但他们会用火啊。他们会用古代时期的灯,给自己的生活创造便利。再说每个月里面15天天上有月光,月光也会对人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没有月光时候也天上满星星✨。我家在农村,我小时候偶尔会断电。我还记得我和爸爸在月光下还是能做一些事情。(虽然不想现在一样方便,但基本能完成想做的事情)我家里虽然没电,但晚上我不会觉得太黑,因为满天都是星星✨特别美。

可能古代时期,人们的睡觉时间可能比现在早,睡眠质量比现在好。所以古代可能比我们来说觉得落后,没电不方便,但各有各的。我小时候我们家人很早就睡觉的,所以早上很早就起床,一般爸爸喝妈妈都是五点起床,我们小孩子们六点起床。但现在社会六点起床就很早了。(我当时爸爸们每次批评我没有早起,现在我已经忘记了六点起床是怎样一个感觉[捂脸][捂脸][捂脸])

总体来说,人类用电历史比不用电得历史比起来,用电时间才超过100多年,所以我认为现在电虽然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好处,我对电的作用基本上是肯定的,但我有些时候还是想念小时候没有电的日子,当时我们小孩子门,一到晚上就开始玩捉迷藏。还有些时候看着天上的星星联想很多很多事情。以前人门对天上的星星喝月亮都带着很美好的想法。但说实话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过星星了。看星星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呲牙][呲牙](现在人们得星星都在手里那就是手机)。所以我有些时候狠羡慕古代忍得生活,虽然没有现在一样各色各样的灯,但也有着丰富多彩得生活。文章结构比较乱,希望你们理解[呲牙]

你们夜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欢迎你们[呲牙]


勇敢者的世界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候听收音机有个节目采访山区的一个大哥,问大哥生这么多孩子干啥,大哥说了晚上也没电也没地方去,吃了晚饭干啥就睡觉,睡觉也睡不着呀,就过性生活那时候也不知避孕,怀孕了就生,那时候一个家庭7.8.个孩子的很正常的


烧鸡卤肉配方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也过过无电灯无自来水的生活。六十年代的无电生活在农村很普遍很普遍,只要夜幕降临,鸡归狗属人收工归家满屋黑洞洞的抻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月牙的年代。农民用的是桐油灯,洋油灯,马灯,风一大一下就吹熄了,全家人哇之一声齐叫,哇!不要把饭放进鼻孔里去了,不好弄出来的哟。

老人还讲了一个好笑的故事,洋油灯被风吹熄后两亲家你怕我偷吃桌上的肉,她也怕对方偷吃桌上的肉,因为那年代要肉票肉,肉也紧张又没钱又穷,所以两亲家抽手按住对方的手说,”亲家今年的肉卖这个价”。这就是证明六十年代的无电灯无富裕生活的写照。我们都是从那个艰苦岁月中度过来的人。都六十了,祖国和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奋斗拼搏了几十年才有今天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好了要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


牛才玉


古代是一个没有电的世界。那么,古人们要怎么过夜生活呢?


古代富贵人家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古代固然没有电灯,但并不代表所有人一到晚上都沉浸在黑暗之中。

事实上,对于有钱人家夜晚根本不是麻烦事——

可以花钱买蜡烛啊!

事实上,灯火通宵正是富贵的一种象征。平凡家庭是买不起好蜡烛的,只能用灯火微弱的油灯。但对于有钱人家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举个例子:

宋朝的著名宰相寇准就出身富贵家庭。他们家富裕到什么程度了呢,用史料的话说:

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燃炬烛。

这句话的意思是:寇准家就没用过油灯这种东西,全都用蜡烛。即便是在厨房,也都是灯火通明。

在这种情况下,有钱人家就能享受到各种夜生活。

例如,彻夜听取看戏,彻夜聚会宴饮,甚至还会玩各种游戏。

当然,古代的夜生活还与宵禁制度的废除有关。宵禁,意思就是禁止在夜间活动。

北宋时期彻底取缔了宵禁,当时的夜生活非常繁荣。根据笔记《梦粱录》的记载: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是杭州城夜晚的情况,各种各样的买卖火热开市,直到快天亮了,游人才回去休息。这时候,早市的人又出来了。

当然,古代的夜生活是非常可贵的,还是跟钱有关系。这点使我对现在的生活更珍惜了。


HuiNanHistory


别古人了,我上初中的时候,国家电路改革,就是那种木头线杆换水泥杆,不知道是资金问题还是什么问题,一直停电一年半,从当年夏天到隔年快过年时在有电的。刚开始不习惯,点煤油灯,一到晚上瞎灯摸火的,做啥都不方便,但是一个月后就习惯了。和你们讲讲没电的幸福生活吧!夏天,放学后趁着天没黑就把作业写完,晚饭后就开始串门找小伙伴玩了,只要是有月亮的晚上,基本都是晚上9点过后回家睡觉,礼拜五,六晚上基本都是半夜回家,抓鱼,戴黄鳝,烧火,打泥仗,打花牌,打弹子等等。还有就是农村的“稻场”,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就是一个村都在一起打稻谷的地方,干净,平整,面积大,晚上基本一个村的人都带着草席去乘凉,大人们几家几家聚在一起都在拉家常,讲鬼故事,小孩就玩丢手绢游戏。最好玩的就是躲猫猫,稻场四周都是各家堆的草堆,高约3米-4米,长10-20米左右,就在这里面藏猫猫。男孩大点的就会偷偷爬到草堆上,在上面摔跤,讲故事,整个夏天和初秋都是美好回忆,到深秋,天气寒冷了,大人们无聊就自己组建戏团,唱黄梅戏。天天晚上一个村都聚在一起看戏,孩子们就打闹,玩炮竹。也特别热闹,冬天晚上活动就比较少了,吃完就早早就睡觉了,来年一样疯玩[捂脸]。


舆论愚论


马寅初有句名言:中国农村人口增长太快,主要是因为农村没有电灯。


萨沙


60年代到70年代初,那时农村照明一般是煤油灯,我小时候上,晚上做作业,还用过用铁丝串几个桐籽燃起来作照明。可见那时是很苦的。大人们晚饭后,一般是聚在一块唠唠家长,农活之类。也不是说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


碧水蓝天98372


回答这个问题我也记忆如新,60年代未,70年代初,我当地也无电的,煤油以票供应,每人一个月二两,我很少的时侯坐煤油边,一边调大光,一边写字,父母跟常说调大火,用多油,到七十年代初,乡里就有电灯泡,15w的,从晚上六点到十一点就电,其它吋间关电,也无风扇,热天的时候只靠手摇的葵叶扇扇风,每户一粒电灯,每月电费五角元,到八十年代才全面有电,无限制使用,各家才有电风扇,黑白电视,童年的生活是艰苦的,艰苦以经过去,美好在未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