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祥子谈历史


司马懿厚积薄发,老年时期熬死了众多名将,逼杀了曹爽,权倾朝野,为司马家铺平了道路,其孙司马炎逼迫魏帝禅让,建立晋朝。

可是在一百多年后,司马家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刘裕不仅窃取了司马家的政权,改朝换代,还将司马家灭族,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对司马家心存忌惮

虽然司马家族到了东晋末年人才凋零,很不争气,但是司马家族前辈们的名气实在太大,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没一个省油的灯,司马氏野心勃勃。

司马懿年轻的时候一直隐忍,到了老年来个反扑,爆锤曹爽,总揽军政大权,不仅城府很深,而且会装,司马懿通过装病给自己创造了诸多反扑的机会。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没有父亲那么会装,而是选择了锋芒毕露,直接将野心暴露无遗,不臣之心天下皆知。

刘裕害怕司马家再次出现司马懿和司马昭这样的狠角色,也害怕司马家以后趁机反扑,制造麻烦,索性来个痛快,直接将司马家灭族,这样他在皇位上才坐的安心。

二、泄恨,同时拉拢刘氏宗族

刘裕的先祖是刘邦的弟弟刘交,是汉室后裔,他和刘秀、刘备一样,心中一直怀有光复汉室的理想。

曹魏取代了汉朝,司马氏窃取了曹魏政权,后来司马氏又灭掉了蜀汉,所以汉室后裔都对司马氏一族十分痛恨,很想除掉司马家族,汉室后裔的这个夙愿在刘裕身上得到了实现。

刘裕掌权后,一雪前耻,不断报复和迫害司马家族的人,让司马氏为他们先辈犯下的过错买单,这样才能让汉室泄恨,刘裕这样做,一方面发泄了内心的怨恨,另一方面收买了刘氏宗族的人心,使刘裕得到了宗族成员的大力支持。

三、为子孙后代清除障碍

刘裕建立南朝刘宋的时候将近六十岁了,而且老来得子。古代人寿命短,刘裕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必须为年幼的儿子做打算,只有清理障碍,儿子才能从他的手中顺利接手刘宋江山。

历朝历代,很多年幼的皇帝都受到了大臣的压制,搞不好就出现"挟天子令诸侯"的情况,纵观朝野上下,司马家造反的几率最大,而且司马家有反扑的惯例,有了前车之鉴,刘裕越发觉得儿子镇不住这群乱臣贼子,所以对司马家痛下杀手。

刘裕灭族的暴行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他的孙子刘彧为了登上皇位,不惜大杀皇室宗亲,包括帮助他平定叛乱的弟弟,导致内斗严重,刘氏一族因为刘裕的暴虐变得逐渐虚弱。

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曹魏逼迫汉献帝让位,司马家篡位,刘裕灭掉司马家族,萧道成窃取刘宋政权,王朝更替,因果轮回,屡试不爽,风水轮流转,都是报应也。


历来现实


司马懿熬死了曹操三代人后,一举篡位,之后司马炎一统天下,可以说司马懿是了结大汉王朝的刽子手。

而刘裕是谁?他可是刘邦的弟弟刘交的第22世孙。但这样一个22世组的身份什么用都没有,刘裕家里穷到掉渣,只能靠打柴,打渔和祖传的买草鞋为生。所以刘裕能不气吗?他恨不得把司马家族当柴劈了,当鱼烤了吃了,当鞋踩在地上永不翻身。

所以刘裕成就帝王霸业后,终于有了一雪前耻的机会,他当然要杀尽司马懿的后代和司马家族,难不成等着他们再反一波?那刘裕死后见到刘邦和各位列祖列宗要被大嘴巴抽死了。


小夏新视觉


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在登基之后,将东西两晋的帝王司马氏灭族,绝了司马懿的后代,刘裕的这种做法开创了中国古代新朝代帝王对旧朝代帝王斩尽杀绝的先河,这也是很多人记住刘裕这个名字的重要原因之一。刘裕灭司马,也成为了一个很大的历史谜团,东晋的最后一任皇帝司马德文是禅让给了刘裕,刘裕在一年后派人杀了司马德文,后来又将司马氏一族诛灭,刘裕和司马家族真的是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笔者认为原因只有一个,刘裕是属于寒门庶族中的改革派,他要改变豪门士族阶级统治政权的状态。

●先简单的描述一下刘裕的生平

刘裕生活的年代是在东晋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那个时候中国北方被外族的政权所统治,东晋皇帝司马睿,在王导的建议之下来到了建康,结束了西晋在灭国之后的流亡政府,重新建立了晋王朝。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存在,东晋王朝依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东晋的政权被豪门士族所控制内乱一直不断,还有北方虎视眈眈的外族政权,从建国道覆灭东晋王朝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度过,汉民族的生死存亡在东晋王朝的手中有着累卵之危。后来崛起的寒门庶族刘裕,从客观上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汉民族,改革了政府机构的种种弊端,也开创了沿袭一千多年的九品中正制,为普通百姓打开了通过努力入仕的道路。

刘裕,祖籍是彭城人,西汉楚元王刘交(刘邦的弟弟)之后,是正品的汉室宗亲。自幼家中贫穷,是个没有正经事业被人看不起,后来刘裕从军参加了北府军受到了重用,在晋安之乱中打败了起兵造反的孙恩,迫使孙恩投海自尽;坐镇荆州的桓玄也起兵作乱,刘裕又去打败了桓玄,彻底清除了在荆州地区桓玄的势力;为了消除国家面对北方的威胁,刘裕率军消灭盘踞在山东地区的南燕政权;岭南的卢循趁着刘裕出兵在外反叛,同样也被镇压;荆州刺史刘毅又作乱,还是刘裕去镇压了;刘裕最大的功绩当属于灭亡了叛国的谯蜀政权,保住了东晋不被顺江而下被灭亡的命运,如果谯蜀投靠了北方政权,汉民族和汉文化会怎么样都是一个问题,后来消灭了前秦,光复了长安洛阳,刘裕使得东晋的国土从长江流域发展到了黄河流域。

刘裕的崛起和称帝,似乎是在重演历史,从曹丕到司马炎,再从司马炎到刘裕,这三个人的称帝方式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人在架空了国家权力之后,紧接着就是旧帝禅位新帝登基,而中间的司马家族真的是风水轮流转,以同样的方式取得了政权,又以同样的结局失去了政权。刘裕和曹操,司马懿一样都是当朝政权的实际创造者和实际捍卫者,东汉没有曹操献帝估计早都没有了,曹魏没有司马懿也早被诸葛亮消灭了,东晋没有刘裕的话就不要说北方的政权了,多次的内乱也早都灭亡了。但是刘裕在对待旧主的方式上和之前的曹丕、司马炎都不一样,刘裕选择的是灭杀的政策,刘裕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

●刘裕是个改革派,改良了很多政府的机制,对于对待之前旧皇帝的方式,他也要改良一下

刘裕在称帝之后,义熙土断彻底改变了之前土地兼并的问题,重用寒门庶族整顿了之前门阀士族阶级垄断官场的状况,还有亲自体察民情减轻赋税,和之前东晋士族斗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选拔官吏上使用了九品中正制,彻底的废黜之前官吏世袭的制度,奠定了寒门可掌权的基础,改变了社会的格局和结构,这一些列的改革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从夏商周开始,到之后的春秋战国,再到秦汉三国,新王朝代替旧王朝的过程当中,不存在迫害旧王朝的王室成员这种现象,权利的更迭之后没有杀戮的存在,而刘裕称帝灭司马,笔者认为他的此举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

第一、东西两晋建立的根基存在问题,政权结构非常不稳定

远的不说了就说晋元帝司马睿,如果没有江东士族王导的拥护,司马睿可能还是一个流亡政府的皇帝,司马德文禅位之后做了零陵王,和汉献帝后来做了山阳公一样,但是当时的刘宋政权和曹魏政权是根本不一样的。西晋建立之后把历史的车轮倒转了一圈,把从秦汉几乎运行了有了五百年的封建制又回归到了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各地的同姓王和异姓王都可以独自的掌握兵权,按照等级的不同来规定士兵数量的多少,这就是两晋其间一直内乱的根本原因。

司马家族得了天下没有经过艰苦的创业过程,没有从根本上考虑要治理天下,而是用这些所谓过时的技巧幻象着来保住天下,司马炎死后就发生了八王之乱搞垮了西晋。而东晋也真的是好不到哪里去,从王敦之乱、桓玄之乱、孙卢之乱都可以看出,这些动乱都是发生在国家的内部,只要是实力雄厚的地方大员都想着能趁着国家空虚的时候自立为王,谯蜀政权就是一个很大的例子,中央集权非常不稳定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多年来的历史积累造成了很多人都有裂土自立,分庭抗礼的想法,只是希望国家统一安定的刘裕不得不想的问题。

第二、东晋是门阀士族保举皇室成员而建立的,东晋虽灭但是门阀士族依然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很大,旧王朝的君主就是一个最大的隐患

至于东晋司马睿是如何在王导的拥护之下建立了东晋新政权,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在这里只是要说明的是这个东晋政权的组成结构是王室和士族合作而产生的,大家暂时先清楚这一点就行了,过程以后会有专篇的文章导出。刘裕在继位之后是没有马上去杀司马德文的,而是在一年之后才进行的,刘裕在位也只有两年的时间,在他死去以后很难保证是否就可能会有那么一个实力强大的地方官员打着司马家族的后裔旗号起兵作乱,而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南方起兵作乱似乎也都是家常便饭了,也很难保证是否会有像张勋这样的人带领辫子军去复辟。

总结一下:刘裕这个历史人物,他不但是改革家、军事家,他还是个政治家,对于他自己亲手建立的刘宋政权,他肯定是想着要能够长远的存活下去,之前周武王有三监之乱,秦末有各国兵,汉末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晋司马睿有王导偏安,这样的的例子太多了。刘裕可能会被人认为是很残忍无情嗜好杀戮,但是在客观上看他真的是一劳永逸的扑灭了在新政权建立之后存在叛乱的火苗。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蔡公子讲历史


刘裕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他的做法比较奇特,不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称帝后对待没落的汉室子孙依旧是高规格。而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后,子孙后代对待曹氏也算是仁义为主,然而到了刘裕,他登上皇位之后,直接将司马家族赶尽杀绝,作为一个皇帝,这样的做法自然是有失民心,那么刘裕为何还要这样做?

报复心理

都知道刘裕出生贫寒,而司马家族是个世家大族,刘裕因为出身问题,深受这些世家大族的歧视,长久以往,刘裕对世家大族产生了一种严重的报复心理,加上他惧怕这些士族阶层,他们势力支系庞大,这才是使得留有要对司马家族斩草除根。

更何况自己做皇帝时已经57岁,在古代能活到六七十岁已经算是高寿,而刘裕的儿子年纪还小,出身寒族,没有强大的家族做后盾,他死后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如果不为儿子铲除有威胁的势力,自己又怎么放心。

汉室后裔

刘裕是汉室后裔,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之后,蜀汉后主刘禅也被迫投降,至此蜀汉彻底灭亡,而刘裕将汉室的衰落归结于司马氏,自己作为汉室后裔,又怎能轻易将他们放过,为了安抚这些汉室残存势力的情绪,杀了司马家族来获得他们的支持。

生性残忍

刘裕本就生性残忍,刘裕属于比较心狠的那类人,做事也不会太过考虑自己的名声,只要自己要做的事就必须做到,他残忍的一面主要显现在将白痴皇帝司马德宗都给杀了,最后又杀了司马德文。

不过刘裕也并没有杀尽司马氏皇族,而是将文帝一脉断绝,很多司马氏皇族人依旧逃了出去,司马氏家族的女性也得到保留。刘裕也算是首开恶例,要知道在这之前,每次王朝更替,几乎都不会出现绝人子嗣的情况发生,比如汉献帝,曹奂,刘禅,孙皓等,就算是楚汉时期的刘邦,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对项氏一族也都采取优待政策,并没有屠杀。

然而刘裕自己开的首例,他对旧皇族大开杀戒,导致后来的王朝更替都采用这种做法,他自己的后代就是第一个尝试到这种滋味的人,刘宋末年,齐王萧道成就要求宋顺帝刘准禅位,刘准对他们说“你们是不是也准备杀死我?”负责率军的王敬说道“只是让您去另一个宫殿住罢了,您的先祖不就这样杀了司马氏一家吗?”,随后刘淮便被杀害,可谓是天道轮回。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刘裕虽然这方面做得绝,但是对于做皇帝他还是比较成功的,对百姓也不错,登基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利于农民的政策,轻徭薄赋,废除苛法,除此之外还重用寒门、整顿吏治、振兴教育,他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


猫眼观史


刘裕谋朝篡位,立宋代晋,为何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通过“禅让”得来的政权,王莽是一个,他做皇帝后还存一点仁德,没有对汉室子孙进行大屠杀。曹丕立魏代汉,还善待汉献帝。司马昭、司马炎对待刘禅和孙皓都封公赐侯,彰显仁义。为何刘裕这般残忍,偏偏要彻底干掉司马氏?


南京紫金山

(一)猛人,比曹操还牛逼

说起刘裕的战功,那是牛逼!比曹操、司马懿、陆逊还牛逼!他统一南方,起兵北伐,一直打到陕西,收复长安!如果他晚死六七年,那么他统一北方也是有可能的。

刘裕因为战功赫赫,被晋主封为宋王,他因此建立宋国,取代东晋王朝。

其实,此时东晋王朝已是名存实亡,各地军阀割据,不时有兼并冲突。刘裕辅助东晋,因为他的强势执政,所以使得东晋皇帝的命令还能像模像样推行。等到刘裕不伺候东晋,自立门户建立宋国,东晋就玩不动,皇帝只好禅让政权。


南京紫金山

那么东晋后期的军阀割据,主要是哪些军阀为主?

还用问,当然是司马家的人为主。东晋的建立,就是江南地区各大地主豪强(家族)拥戴的结果,还有晋王室宗族子弟因为分封各地利用地方势力支持朝廷、使得晋朝苟延残喘继续存在。实情论之,东晋王朝的中央权威一直受到地方诸侯(军阀)势力的左右!而这些地方诸侯,司马氏子孙占了一半!刘裕做东晋大臣、将军时,已经有人先他一步篡位,称王称霸,是刘裕平定内乱,剿灭桓玄伪政权。还有司马休之武力割据荆州地盘与朝廷抗衡!也是刘裕出大力剿灭。刘裕将自己打下的地盘和剿灭乱党反贼夺得的地盘共二十二州据为己有,由东晋朝廷封他为这些地盘的领导人(都督二十二州),名义上是东晋领土,实际上归刘裕个人拥有。

等到刘裕功高无可再赏,羽翼丰满可以起飞了,他就谋朝篡位建立宋国,取代东晋。


(二)削藩是巩固政权的首要任务

有没人不服呢?当然有。司马家分封各地的诸侯王就反对!而且,这些地方诸侯本来就是半独立状态,以前有刘裕支撑东晋朝廷,他们忌惮刘裕能征惯战,不敢公开反对中央(朝廷)。如今见刘裕自己造反,篡夺东晋政权,他们能和刘裕一条心吗?就算不敢明反,暗里也反!

刘裕还是东晋大臣和统帅时就已经下令限制地方诸侯的势力。等到他做皇帝了,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历朝历代,皇帝要削藩,是因为地方诸侯势力过大,造成弱干强枝、尾大不掉的形势,朝廷政令军令不通!汉景帝听信晁错削藩计策,差点被诸侯王推翻!汉武帝掌握实权后,就使劲打压地方诸侯,坚决削藩!曹丕废汉立魏,因为曹操掌权时已经将朝廷和藩镇都换成自己人,所以曹丕不用去削藩!当然,曹丕对本家兄弟也是使劲打压,比如曹植,那是终身监视居住!古代有史学家评论:就因为曹丕刻薄寡恩,对本家兄弟打压过度,所以司马氏篡权时,没有一个曹氏宗室子弟站出来勤王护驾!也就是说,司马炎废魏立晋,根本不用去对付曹氏宗室势力。

而刘裕篡位,情形就不同,司马氏的诸侯王不少,而且都拥有兵马。刘裕削藩,首先就得拿司马氏宗室子弟开刀!

南京紫金山

古代的法令,谋反者诛九族!刘裕要削藩,地方诸侯势力能随便交出权力吗?只要拒绝,刘裕就派兵剿灭,然后整一个株连九族的谋逆案件进行大屠杀!如此屠杀几次,司马家的宗室子弟都所剩无几了!史书记载,只有少数人逃脱。

刘裕够狠,他看到王莽失败,刘氏宗室复辟(东汉)成功,就是因为王莽对汉室子孙太仁慈了!刘裕不能做王莽第二,他必须把巩固政权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有论者认为,是刘裕年纪老大,快退休了,他要在去世之前为接班人铺好路,扫除障碍。也有说是刘裕原是汉朝子孙,他屠杀司马氏是为了给汉朝报仇!

这些猜测和说法不是没有道理,是不够理,理由不够硬!汉朝是被曹丕废除的,不是司马懿,刘裕要报仇应该找姓曹的才是!

刘裕执意削藩,并不完全是给儿子扫清障碍,铺好路,而是给自己的统治打下坚实基础!再说,刘裕是猛人,牛人,他也没想到自己寿命不长,他称帝时也许还自信认为:朕是奉天承运,无论怎么说也得做上十几年吧?


假如让刘裕多活十几年,他是不是就不需要削藩呢?当然不是。前面说过,刘裕做东晋大臣、统帅时就已经下令限制地方诸侯的势力!他做皇帝,只是加强加重推行这项措施而已,所以叫削藩!司马氏宗室子弟是客观成了刘裕的削藩、打击对象!

(三)刘裕有大屠杀前科

有一个例子可以印证刘裕的凶狠和毒辣:他做东晋统帅,帅军攻灭南燕国,就以南燕王不投降为由,实行大屠杀,史载尽杀南燕鲜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愤。刘裕此举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南燕亡国灭种!

刘裕建立宋国,他首先考虑的是不能让晋朝宗族势力有机会反扑!加上他急于削藩,那么又套用灭绝南燕宗室的手段来对待司马氏,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一句,刘裕削藩和屠杀司马氏宗室就是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消灭一切明的暗的障碍。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应用中草药治疗癌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要是搁一般人来说,刘裕是谁?俺觉得知道的人,真心不多,但您要说司马懿往这一搁,咱大华夏的人就没不知道的。

老话不是说过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祖孙三代人悄摸兮的就把人家曹魏家的帝位给撬了过去,弄到自己家里,建立了所谓的晋朝。

咱捋直了手指头数数,大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咱排个最可气的朝代,他能排到前三去。

为嘛呢?

估计说道这里有小伙伴要问了:“为啥这么说呢?”

也许是因为司马懿留下的那祸患,整个晋朝也乱,为了皇帝那顶帽子,兄弟之间那是打破了脑袋的抢,这还不算,还有那些个自己不努力,啥也不是,要啥啥没有,还想借着外人的手弄自家人,再把皇帝的帽子弄到手,这没谁了。

一个八王之乱,这就把外族引入了中原地区,这感情好,请神容易送神难。

这就开启了五胡乱华的时代,八年,仅仅八年的时间,整个华北地区90%的人口没了。

到了霉的是老百姓,五胡压根就不事生产,天天的端着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打仗,地里别说是庄稼了,长的全是草,人躲里边都瞅不见。

五胡筹备的军粮就是汉人,岂止是凄惨所能概括得了的,活生生的人都能被当做两脚羊来食用,哎!

当年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你都想象不出沿途的应该挂着树叶的树上,挂的全部都是尸体,城墙上挂满了汉人的人头,尸骨都被整成了所谓尸观,来吓唬老百姓。

时间掐到350年,这样的惨剧才被冉闵所扼制,号召全天下的杀胡令,这一家伙下去仅仅邺都这块被干掉的胡人就高达二十万。

这才把这些个胡蛮打怕了,这才陆陆续续的返回陇西和河套地区。

尤其是最可恨的九大石胡(最为残暴的家伙)被赶回了中亚地区,而在返回的途中,这帮胡蛮依然不忘互相攻击,劫掠对方,甚至又拿起了他们的老传统吃人,能全须全尾回去的也就三层。

所以提到晋朝,咱也没啥好说的,就一个字——乱!

说了这么多,咱也没有进入正题,没办法俺就管不住这张嘴,一出溜就远了,咱把话头拉回来接着聊。

那么这刘裕是干嘛的呢?

就是他终结了晋朝的统治,开启了南北朝的时代。这段时间也是咱大华夏处于大分裂的时代,上接东晋十六国,下接大隋朝。

啥是东晋十六国

说道这里估计有伙伴要问了:“啥是东晋十六国?”

晋朝他分两个阶段,西晋和东晋。这西晋就是司马懿祖孙三代撬人家曹魏的江山得来的天下,后边不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吗?

西晋就被五胡乱华搁北方给弄灭了,这不司马家又跑到了南边建立了东晋。

所以西晋是大一统王朝,而东晋偏安一偶蹲南边了,北边被搅和的都不像样了,出现了十六个国。

所以这个时间点上,是东晋十六国并存的,所以咱就叫他东晋十六国。

那么刘裕把这东晋一灭,北边啥十六国不十六国的,这就没了,这就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这就是整个历史的大背景,有了这大背景,咱聊题主的事,这也好聊了不是。

接着咱说说刘裕这人,有了这打底,咱题主的问题,也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是。

刘裕其人

刘裕祖上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正儿八经的二十二世孙。大家瞅着这数字——二十二世,这也说明时间过于久远了,他们家到了刘裕这辈,已经是家道中落了。

日子过的也苦,说到底也是穷苦人家出生,老母亲为了生他,得了病这就去了,老爹都不想养活他,要不是刘回敬的母亲出手救他,也就没有后来的事。

当刘裕长大之后,这就从了军,也就是在他的带领下,一家伙就把南边这块割据势力铲除的干干净净,使一百年都没有得到统一的南方,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局面。

这不功劳太大,最终被朝廷封了十个郡,搁这地建立了宋国,封为宋公,并受九锡殊礼。

大家伙都知道只要是当朝者给下边的有功之臣整这九锡殊礼,这都落不得好,这有功之臣一定得反。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就要问了:“这九锡殊礼事个啥玩意了?”

不是啥玩意,这是对有功之臣封无可封的时候,所赐下的最高礼仪。

所以最后刘裕这就缢死了晋安帝,拉出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做了傀儡皇帝晋恭帝。

这个时候的刘裕已经是五十多岁奔六十的人了,他就感觉自己个这身子骨熬不了多久。

所以就逼迫司马德文退位,将帝位让给了自己,顺道他就建立了宋朝。

开头的时候,刘裕那对这司马德文还成,仅仅是被看管起来,用咱现在的词叫软禁了。

其实说道根子上刘裕就没有打算放过司马德文,咱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来。

当年司马德文搁软禁期间,就生了个儿子,刘裕听说了,立马就派人给弄死了。

您就说吧,司马德文的儿子都要弄死,您就更加别说司马德文本人了不是。

所以后来刘裕一不做二不休这就要弄死司马德文,就派了一个大臣去干这事,心说一杯毒酒就完事了。

结果这大臣感觉自己个原来就是司马家的臣子,可现在居然要他干掉自己的老主,他下不去手,这道德底线突破不了,所以干干脆脆自己把毒酒喝了。

这事弄的。但这一下子也就惊醒了刘裕,司马家在士族中的影响力还是有的。

最终不仅杀了司马德文,还把司马家杀了干干净净。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这刘裕做的太不地道了!人家都禅让了,您还这么做,这就有点子过了!”

过了吗?是过了点。但前文咱也说了老天爷留给刘裕的时间并不多,他都是奔六十的人了。

而他做皇帝也仅仅坐了两年而已,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寿岁,俺觉得他会做的更加的狠辣。

如果老天爷给他二十年的时间,或许他会缓和一点。

其实司马德文的危害不大,危害最大的是士族。

咱就说了三国结束之后,开启曹魏时代,跟着就是司马家的晋朝。您就说吧,这中间要没有士族的支持,哪用的着改朝换代?

接着是八王之乱,说道根子上还是士族之间为了利益进行的争斗,最后弄了东晋十六国出来,而东晋老是想北伐,可回回都不成功,那都有着士族的身影。

所以刘裕防范的就是士族扛着司马这面旗出来弄事,那么为了对付士族,他这就开始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学子。

这就奠定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一举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可谓南朝第一帝。

而南朝四个朝代,宋朝是存在时间最为久远的,一共六十年,而且疆域是最大最强的。

而后来的三是一个不如一个。

所以刘裕的贡献就是壮大了皇权,降低了士族的社会地位,寒门学子也可步入官僚的行列,这被后来皇帝所效仿。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刘裕通过镇压桓玄之乱,接着平定南方与北伐,积累了不少的军功与威望,从而慢慢的掌握了东晋的实权。公元419年,刘裕杀死晋安帝,另立司马德文为傀儡皇帝,是为晋恭帝。


但仅过了一年,即公元420年,年过五十的刘裕深感自己已时日无多,于是逼迫司马德文退位,自己建立了宋。而在这其中刘裕将国号定为宋,为很多人所不解,毕竟刘裕和汉高祖刘邦是有关系的,刘裕的祖先是楚元王刘交,这个刘交又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按说有这层血缘关系刘裕国号应该为汉才对。

为何要称宋呢?刘裕将国号定于宋也同样是合理的,它一样有认祖归宗的意思的,刘裕家族世居彭城,彭城又是春秋时宋国的旧地,刘裕命名为宋其实也合理。

回到正题。刘裕建宋称帝后,降十分配合自己改朝换代的司马德文为零陵王,虽然是被封王,但事实上却是被迁往秣陵给看管起来,一切活动被限制了,其实与被软禁无异。



在被软禁之时,虽说司马德文小心翼翼度日,但刘裕依旧深感不安,听说司马德文的皇后生了儿子,立马派人将其杀害。在杀了他儿子没多久后,为免除后患他还是决定杀了司马德文,而在这其中出了一个小变故,那就是刘裕派去毒杀司马德文的一个臣子叫做张伟的,因不忍心谋害旧主选择自己喝毒酒自尽。

这就彻底激怒了刘裕,刘裕认为肯定有不少人心中仍有旧主,于是命自己亲兵翻墙去毒杀司马德文。司马德文拒绝自杀,认为自杀不能投胎为人,于是亲兵将其挟上床,用被子蒙住他脸,将其扼死,东晋最后一位皇帝就这样被杀了。在此之后,刘裕觉得皇帝都杀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司马皇室全部杀害。

刘裕此举可以说是开了个先例了,毕竟在此之前还没有禅位的君主是被杀的,就比如当时离的最近的汉献帝刘协与曹魏末帝曹奂,他们在禅位后都活的好好的。那刘裕为什么要这么做,开这么一个不好的先例呢?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为了稳定自己的新兴政权,刘裕虽说先祖是汉朝宗室,但到了自己这个时候他只是个泥腿子,能有如今的成就,他全靠自己。一般来说这种靠自己能力打天下的人,往往更怕自己的天下被夺去,比如刘邦、朱元璋这样的,都对自己天下有威胁的人很小心谨慎,甚至是猜忌。而当时有不少人依旧念旧主,比如前头说的那个宁愿自己死,不愿去毒杀司马德文的张伟,这很难不让刘裕多想。

而刘裕在称帝后,他抑制士族,重用寒门,他也很担心士族势力因为不服自己的政策选择扶持司马氏叛乱,使得司马氏政权会死灰复燃,对于他来说只有赶尽杀绝才是最保险的,这样让想造反的士族没有任何借题发挥的机会。

再者当时还有一个相当现实原因,刘裕称帝时五十七岁,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而自己的接班人宋少帝刘义符才十七岁,而且心智未开还是个只知玩耍嬉戏的孩子,实际懂得的还不如十七岁的少年,为了儿子着想他也得杀光司马氏以免以后出现后患。


当然也有报复的原因,自己怎么地也是刘氏子孙,蜀汉司马氏派钟会、邓艾灭的,杀光司马皇室颇有复仇司马氏、拉拢刘氏子孙的意思。他对司马氏做的越狠,证明他是真的对司马氏越恨,世间人就越认同他与刘氏关系密切,是正统刘氏子孙。

因此刘裕将司马懿后代灭族理性来说是出于自己统治的需要,感性来说是为了报复。

不过风水轮流转,在刘宋末年,刘裕的后代、也是刘宋最后一位皇帝宋顺帝刘准被迫禅位给了齐王萧道成。当时萧道成派大将王敬则率军入宫,宋顺帝刘准当时年仅十三岁,看到王敬则带这么多人很害怕,于是询问王敬则自己是不是要死,王敬则冷冷答复:“只是让您到另外的宫殿中居住,您家先前取代司马氏一家(指刘裕代晋建宋事)也是这样做的。”

这意思就是结局和司马德文一样,先到外面住一段时间,接着被杀死。听完这句话后,刘准自己也深知已无存活的可能,于是流泪说:“但愿我今后生生世世永不再生在帝王家中!”果然萧道成称帝不久后,刘准便被杀害。刘裕当初为了巩固统治,开了先例,灭了司马氏,而不曾想到后来自己的子孙也尝到了这样的苦果,令人唏嘘!


夏目历史君


刘裕杀死了司马德宗、司马德文和司马德文诸子以及有个人据说是简文帝的曾孙、司马元显的儿子司马秀熙,刘裕说查出来是奴仆冒充的,杀了。但司马元显还有个自称的儿子司马天助在北魏。

当初桓温拥立简文帝的时候排挤了简文帝的异母兄司马晞。司马晞的次子司马㻱因为出继封梁王,传到司马㻱的孙子司马珍之这一代,被刘裕剪除了。但司马晞一脉还有个曾孙临川王司马宝,

宋兴,以为金紫光禄大夫,降为西丰侯,食邑千户。

其他司马亮的后裔汝南王司马莲扶、司马晞的另一支后裔武陵王司马球之、司马宝的儿子淮陵王司马安之也活到了亡国。

当初八王之乱的时候,司马昭这一支的齐王司马照(曾孙)、废北海王司马寔(孙)下落不明。

总之司马懿子孙并没有被杀光。至于司马德文死后下一个零陵王司马元瑜是什么来路,我也没查到。

至于杀人动机……政治人物嘛,政治需要嘛。

不过杀人归杀人,刘裕不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司马德文的女婿吗,可见他心里还是有大晋的!


代牧益州阎文平


历史上有两个卖过草鞋的皇帝,一个是刘备,另一个就是刘裕。

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刘裕

刘裕是南朝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后世赞誉其为南朝第一帝王。

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对刘裕有着很高的推崇,“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寄奴是刘裕小名)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定乱代兴之君,却也开创了一个不好的先例,那就是屠杀前朝皇族。

刘裕是刘邦弟弟刘交二十二世孙,自幼家境贫寒,母亲在生他后不久就死了,父亲刘翘甚至打算放弃他,多亏亲戚伸出援手,刘裕才得以存活。

刘裕长大后,生的器宇轩昂,气度不凡,他为人豪放,不拘小节,喜好赌博,这点和刘邦相似。他幼时读书并不很多,也没有名师指点,但他天赋异禀,无师自通,天生就是战神,自此他当了兵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征战无数,所向披靡!

刘裕为何要把司马懿后代灭族?仅仅是为了维护统治吗?古代的枭雄心中,皇帝是一个至尊的地位。能够登上皇位就拥有了无限的权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一个皇帝对前朝有影响力的家族赶尽杀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主要原因我想并非如此,高平陵事件后,司马家族诛杀了曹爽一族,控制了朝政。司马师接掌家族以后,更是多番凌辱曹家孤儿寡母,先后废掉了曹芳、杀掉了曹髦。这样一个大张旗鼓无耻篡位的家族,早就被天下人所不齿了。再者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以后,一事无成也就算了,还引发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样祸害百姓的战事。俗话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刘裕屠杀司马家族也许是因为司马家族不得人心。

其二,刘裕当皇帝的时候,已经将近花甲之年了,当时他的儿子刘义符才十七岁。为了让儿子登基后,可以安稳地做皇帝,刘裕必须杀光司马家族,防止他们反扑,斩草除根!

总之,刘裕这个出身贫寒的皇室后裔,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他灭掉司马家族的原因有很多。刘裕在历上树立了坏的榜样,后来箫氏冒了出来。后来的萧道成不仅杀了刘宋皇帝,而且也效仿刘裕,诛杀了所有刘裕后代。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鬼谷子思维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小名寄奴。刘裕建立的宋朝享国60年,是南朝享国最久的朝代,也是南朝国土最大的朝代。因为刘裕的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国土上,因此取过,国名为“宋”,历史上称宋、刘宋、南朝宋、水宋。水宋的得名来自于五行始终说,这个宋是水德,因此也称为“水宋”。(刘裕图)

刘裕其人其事

一、刘裕的出身

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四弟楚元王刘交的22世孙,是汉室的后裔。不过过了这么长时间,刘裕已经和普通的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了,只能仰望祖上的辉煌。刘裕非常孝顺,为了生活他砍柴、种地、打渔,有时甚至去赌博,都是为了生活所迫。

虽然居于贫穷,仍不坠青云之志,得到琅琊王氏王谧的看重。

二、刘裕和北府军

北府军是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建立的军队,只属于谢家,以后几度易主,最出名的一战就是“淝水之战”。

刘裕出身寒门,在东晋时期的门阀士族的制度下,非常难于走上做官的道路。只有在军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淝水之战中的北府军)

刘裕从军后成为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在北府军中步步高升,累官至北府军参军。主要原因是刘裕在对孙恩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孙恩是五斗米教的道士,被认为是最早中原地区的海盗,最后被刘裕击败跳海身亡。

北府军后投降桓玄,桓玄的老婆非常有眼力,建议桓玄杀死刘裕,因为桓玄要利用刘裕才作罢。刘裕自己也感到危险,积蓄力量反叛桓玄,并将桓玄击败,北府军成为刘裕的起家部队,在建立刘宋后,北府军成为了刘裕的皇家卫队。

三、刘裕战功和篡晋

刘裕在北府军的初期,经常作为先锋作战,每战必胜。北府军成为他的起家部队后,战功是一个接着一个。先后平定中国南部地区的孙恩、桓玄、桓楚、西蜀、卢遁、刘毅、司马休之等,消灭北方割据政权的南燕、后秦,将东晋的国土几乎恢复到西晋初年的国土。

因为消灭桓玄,接回了晋安帝,刘裕窃取了荆、司、梁、益、宁、秦、雍、凉、扬、徐、兖、豫、青、冀、幽、并

等十六个州的实际控制权,已经占了东晋的大半江山。

417年,刘裕二次北伐占领了长安,这时他的得力干将刘穆之刘邦长子刘肥的后裔,驻守东晋都城建康)病死了。刘裕的大后方出现了问题,刘裕急忙南归控制局面。到达建康后,刘裕迅速控制了东晋的政局。

刘裕控制政局后,晋安帝(司马德宗)一直给他加官进爵,但是刘裕已经开始谋划取代晋朝而自立。他非常注重魏晋时期的谶语,他看到东晋孝武帝后仍然有二位帝王的谶语,晋安帝是东晋孝武帝的儿子,他年岁已大,这两个帝王可能把他熬死了,于是主动出击,杀掉晋安帝再立一个新帝,用实际行动破掉这个流传已久的谶语。于是,在419年他派人勒死了晋安帝,立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晋恭帝。420年7月10日,晋恭帝被迫禅让帝位给刘裕,建立“宋”朝。(刘宋疆域图)

刘裕为什么将司马懿的后代灭族

一、司马懿给后世子孙留下的隐患

司马懿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忠心辅佐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的魏国之君,一直隐忍不发,慢慢积蓄力量,在第四位魏帝曹芳登基10年后,发动“高平陵之变”彻底控制了曹魏的大权,他的孙子司马炎时期取代魏国建立晋朝。

司马懿政变的时候,他的声望相当高,但是他的子孙专权,最后取代了曹魏。他是虚伪奸诈、阴险毒辣的代名词,他经常违背誓言,没有做人的底线。东晋的明帝司马绍曾经问过王导关于夺得天下的事情:

据正史《晋书》记载,明帝有一次向宰相王导询问司马氏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便叙述了司马懿及其两个儿子的所作所为,晋明帝闻言极为羞愧,便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自己的子孙都感到羞耻。这种司马氏家族的作风,让人深深感到不安,遗祸后人。

二、刘裕为祖上报仇

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后人首先灭亡蜀汉政权,汉朝的国祚从此断绝。刘裕是汉朝宗室后裔,对此也是耿耿于怀的了,对司马懿的后人下手也在情理之中的。

三、刘裕年老,宋文帝年少

其实刘裕并没有马上杀害晋恭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二自己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只有14岁,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不能掌握政权,被东晋的后裔反攻倒算,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下决心杀死已经被废为零陵王的晋恭帝。421年,刘裕指使手下人毒杀晋恭帝,这个司马德文不想喝毒药,怕死后不能转世,士兵们只好用被子闷死了他。这也够奇葩的了。

肉体消灭了废帝后,刘裕仍然不放心,对司马氏皇室家族开始下手屠杀了。

四、刘裕部众的顾虑

刘裕起家于北府军,他的部下大都是寒门出身,被“门阀士族”压迫已久。既然对司马氏已经下手,为了自身以后的安危,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凡是姓司马的都杀,永绝后患。一时间刘宋的国土上司马氏尸横遍野,江南和中原地区的司马氏纷纷逃跑,脱离刘宋的控制区域。

司马皇族后人安在?

东晋孝武帝有三个儿子: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司马楚之。前两个已经被杀,司马楚之带领自己的家族和部署投奔了北魏王朝,最后成为了北魏的大臣,在北魏边疆曾经大败宋军,死后追赠征南大将军、扬州刺史

刘裕后人下场

刘裕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新朝建立弑杀前朝皇室。刘宋末年,权臣萧道成要求宋顺帝刘准禅让,禅让后的当年被萧道成杀害,年仅13岁,他临死前说过这样的话:

“希望在我死后轮回时,生生世世,再不要投胎于帝王之家。”

因果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