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丹新片,離開了星爺的喜劇,《肥龍過江》能否創造新的彩蛋?

這段時間以來,受肺炎疫情傳染的影響,許多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年年火爆全國的春節檔電影也紛紛選擇撤檔。

唯獨徐崢導演的《囧媽》改為線上免費首映,這一舉動也給其他電影開創了一個先例。

無獨有偶,由王晶等人為編劇,甄子丹等主演的中日合拍電影《肥龍過江》,也採取了同樣的方式,成為第二個“吃螃蟹的人”,直接在2月1日上線。

甄子丹新片,離開了星爺的喜劇,《肥龍過江》能否創造新的彩蛋?

同樣的線上播放,一樣的大牌雲集,主演都有極強的票房號召力,但是由於《肥龍過江》前期並未進行大規模宣傳,因此沒有掀起跟《囧媽》那樣大的爭議。

如今在內地網播之後,其口碑、評分等效果也並不理想,有網友評論說,“雖然很熱鬧,但本質還是王晶式的大雜燴。”

1、“肥肥肥肥出新高度”

從該影片的劇情和結構來看,總體上還是中規中矩的,依然延續了港式動作片一貫的風格。

主人公朱福龍,是一個熱愛本職工作的好警察,在一次銀行搶劫案中,本來立了大功的他,因為嚇到了局長,所以被調到資料處,做了一個資料保管員。

而女友也因為他延誤了婚紗拍攝,積攢多年的怨氣終於爆發,選擇與之分手,在愛情事業雙重打擊之下,朱福龍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變成了一個兩百多斤的胖子。

甄子丹新片,離開了星爺的喜劇,《肥龍過江》能否創造新的彩蛋?

後來因為押解犯人到日本這個任務,他又無意中撞破了一個毒品交易,最後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破獲案件,最終與女友複合。

就整個故事的框架而言,這很明顯是一部標準的港式味道電影——“玩兒命”風格。

但是隨著近年來內地影片製作越來越精良,情節設計和其他方面也追求精益求精,港式電影能否重現昔日輝煌?

一方面,它沿用了港式動作片典型的故事風格,有著鮮明的特徵,很容易抓住觀眾的懷舊情懷。

而且加上走主流的警匪路線,立意絕對沒問題,但新意卻是有些勉強。

甄子丹新片,離開了星爺的喜劇,《肥龍過江》能否創造新的彩蛋?

而且如果換個角度來看的話,港片動作電影,難道要幾十年如一日都要走警匪路線嗎?匪徒的出現,難道都要萬年不變的從搶銀行開始嗎?

像這種換湯不換藥的行為,難免避不開有炒冷飯的嫌疑,諸如此類的很多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整部電影雖說還是熟悉的配方,但依然拿原來的套路來對待如今的觀眾,顯然有與時代脫軌的跡象。

所以觀眾看出了什麼味道,恐怕就只有觀眾自己知道了。

2、主角大變身,是肥還是飛

拋開劇情不談,整部影片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要屬甄子丹從朱福龍變成“朱肥龍”前後的反差變化。

這也難免讓觀眾感到好奇,從《葉問》開始,甄子丹總是以一位儒雅而內斂的功夫大家示人,無論是表情還是動作,都有其特點在內。

這一次雖然也是動作片,但是卻以喜劇的形式出現,而且他搖身一變成了個200多斤的胖子,其反差可謂是天差地別。

甄子丹新片,離開了星爺的喜劇,《肥龍過江》能否創造新的彩蛋?

但是很多觀眾看完影片之後,表示只有一個感覺:甄子丹真是萌翻了!梳著大背,頭戴著黑框眼鏡,說話時,肥肥的臉上只有嘴巴在動。

無論是出招時的亮相,還是打鬥結束之後的造型,都忍不住讓人問一句:朱警官,你是吃可愛多長大的嗎?

除卻形象上意外的反差萌之外,整部戲中的武打動作可是一點折扣也沒打,如行雲流水般,看感十足。

但是難得在他巨肥之後,似乎也看不出體型的改變對於武力值有絲毫影響,動作甚至比瘦的時候要更流暢。

甄子丹新片,離開了星爺的喜劇,《肥龍過江》能否創造新的彩蛋?

尤其是結尾處夜鬧東京塔的那段精彩安排,劈叉一類的動作說來就來,雙截棍也不在話下,真不知道是肥龍還是飛龍。

作為這部劇的武術指導,看得出來喻亢是用了心的,雖然許多人不太熟悉他,但是作為甄子丹的徒弟,師傅的每部電影他都有參與。

每一場動作戲都一次次升級,喻亢在“甄家班”中的成長很快,和甄子丹的合作也越來越有默契。

甄子丹新片,離開了星爺的喜劇,《肥龍過江》能否創造新的彩蛋?

3、致敬經典

容易發現,作品中有一大幫金牌綠葉的助陣參演:《古惑仔》裡包皮的扮演者,星爺的御用配角,香港喜劇冷麵笑匠……

而且由於是中日合拍的電影,取景大部分都是在日本,因此也有日本著名導演的傾情加盟。

王導參與的片子巨星雲集不假,這些製作班底也是大有來頭,但是港式電影想要再展雄風,還要和更多內地影視人進行合作,同時提高影片質量。

甄子丹新片,離開了星爺的喜劇,《肥龍過江》能否創造新的彩蛋?

畢竟近年來的電影市場越來越不按套路出牌,如果在劇情和其他方面跟不上,製作班底再豪華也是於事無補,利用好資源才能打出一手好牌。

除此之外,整部電影的致敬經典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個板塊,這部作品裡,有很多武打明星的的影子:

李小龍雙截棍,周星馳愛情觀,成龍的喜劇式武打動作,以及洪金寶的體型等等。

甄子丹新片,離開了星爺的喜劇,《肥龍過江》能否創造新的彩蛋?

看的時候會有許多回憶湧上心頭,但是難免讓人眼花繚亂,致敬經典很可貴,但是“情懷”救不了低口碑,把握好力度還是關鍵。

總而言之,影片的武打動作讓觀眾過足了癮,是不可多得的解壓大片,但是在劇情和故事設計上,卻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希望港式電影能夠突破固有俗套,在其特色風格之上加入創新元素,同時加強劇情的邏輯性,融入更多的內地文化,期待創造出更好的作品。

最後,也祝願大家在這個特殊的春節都能堅持戰“疫”,待到春暖花開之時,一定相約去武漢賞櫻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