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憑藉什麼能在五代十國時代佔有一席之地?

用戶6146569760865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親隨,特殊時期跟對了人,這就是原因。

石敬瑭是山西太原人,自幼受李嗣源的器重,而且石敬瑭確實有能力,熟讀兵書,善於騎射,很快就被李存勖給看中了,於是將其調到身邊。後來李嗣源為了搶石敬瑭,還拿出親軍統領的職位誘惑石敬瑭。可以說,石敬瑭一直是李存勖和李嗣源身邊的紅人,各優質資源等著石敬瑭來拿。


916年,晉梁大戰,梁將劉鄩趁李存勖軍陣未列率軍突擊,李存勖兵敗大危,石敬瑭立即率領十幾名親軍馳入,發揮超出常人的勇力遏制了敵軍的攻勢,給李存勖重整軍陣的時間。戰後李存勖大肆誇讚石敬瑭的勇猛,對石敬瑭備受信任。

在梁晉之戰中,石敬瑭屢立戰功,還救了未來的唐明宗李嗣源的命。後來李嗣源作亂奪取帝位,石敬瑭又有從龍之功。此後的官便越做越大。一直到最後石敬瑭手裡掌握的實權有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另兼職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地軍隊蕃漢馬步軍總管。手裡幾乎掌握了後唐五分之一的江山。


這也是李從珂登基後為什麼如此忌憚石敬瑭的原因。


守仁讀仁


晉高祖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晉開國皇帝(936年11月28日–942年7月28日在位)。廟號高祖,諡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他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中原地區喪失了北方屏障,並向遼太宗自稱兒皇帝。

早期

《新五代史》指石敬瑭的祖先為中亞人,從沙陀移居太原,但發挖出土的石重貴墓誌銘則指他是後趙石勒之後裔。

父石紹雍,母何氏。石紹雍從李克用父子征戰,官至洺州刺史。

石敬瑭自少為李嗣源(日後的唐明宗)賞識,為其親兵將領,被招為女婿。後唐莊宗同光四年(926年),鄴都之變,石敬瑭力勸李嗣源入汴京,轉攻洛陽。李嗣源即位後,石敬瑭歷任保義、宣武、河東諸鎮節度使。

934年,閔帝李從厚徙石敬瑭為成德節度使。閔帝討伐潞王李從珂失敗,逃到衛州向石敬瑭求援,可是石敬瑭的部下把閔帝隨從殺盡,石敬瑭把閔帝安置在衛州,最後閔帝被李從珂派人殺死。

建國

末帝李從珂繼位後,任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後來開始對石敬瑭起疑,石敬瑭也暗中謀自保。石敬瑭以多病為理由,上表請求朝廷調他往其它藩鎮,藉此試探朝廷對他的態度。末帝在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授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並降旨催促赴任。石敬瑭懷疑末帝對他起疑心,便舉兵叛變。後唐派兵討伐,石敬瑭被圍,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軍南下,擊敗唐軍。

石敬瑭的岳父是唐明宗李嗣源。李嗣源的義父是李克用。李克用曾和遼太宗耶律阿保機結為兄弟,故石敬瑭按輩份稱比他小10歲的耶律阿寶機的兒子耶律德光為亞父,並在國書中稱自己為“兒皇帝”,耶律德光為“父皇帝”。

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冊封為大晉皇帝,然後向洛陽進軍,後唐末帝在閏十一月(937年1月)自焚,後唐遂亡。

石敬瑭滅後唐後,按約定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其結果使中原地區喪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晉國向遼國每歲奉絹三十萬匹。

後期

石敬瑭在位期間,各地將領魏博節度使範延光、西京留守張從賓、成德節度使安重榮、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等引發的叛變事件不斷,他的兒子石重信和石重乂亦遭叛軍殺害。後因成德節度使安重榮及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先後接受吐谷渾部族投降,石敬瑭屢遭契丹責問,乃憂憤而死。

後世評價

《舊五代史》稱讚石敬瑭的謙虛、節儉;“旰食宵衣,禮賢從諫”、“以絁為衣,以麻為履”,後又責怪他向契丹乞兵,反而使得百姓陷入連年戰火;“強鄰來援,契丹自茲而孔熾,黔黎由是以罹殃。”“兵連禍結、舉族為俘”,這無疑是決鯨海以救焚,結果自己溺死了、飲鴆漿而止渴,結果毒死自己。《舊五代史》最後為他惋惜,如果他是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帝位,以他的節儉、謙卑、公正的態度,即使功德不超過前人,亦可謂仁慈恭儉之主。


孤膽騎俠


石敬瑭以其“兒皇帝”的名聲以及割讓燕雲十六州更是遺禍後世,僅此兩項“震古爍今”就足夠佔據一席之地讓人痛罵了。

不過如果刨除這兩點,石敬瑭也是赫赫有名的武將,如果他以自己的力量建立後晉,說不定在歷史上也能留下差不多的名聲。

大將門下出強將,石敬瑭聲名遠揚

石敬瑭成名在梁唐爭鬥時期,當時石敬瑭為李存勖賞識,提拔到李嗣源軍中,統領李嗣源親銳騎兵“左射軍”,在一次與後梁作戰中,後梁軍隊襲擊未鋪開陣型的李存勖軍隊,幸好石敬瑭率領十幾個親兵左衝右突,掩護李存勖撤退。

此戰後石敬瑭受到李存勖的誇獎,大將門下出強將,在李存勖、李嗣源兩位猛人手下,石敬瑭立下赫赫戰功,聲名遠揚。

在李存勖統一北方的道路上,李嗣源居功至偉,而李嗣源帳下功績最大兩位猛將就是石敬瑭與李從珂。

擁立明宗,石敬瑭是李嗣源時期的棟樑之才

李嗣源稱帝,石敬瑭有從龍之功。

李存勖時期,石敬瑭官名不顯是因為不喜歡自我誇讚,但是其所立戰功,李嗣源心裡一清二楚,所以在稱帝之後石敬瑭屢受重用。

汴州節度使叛亂,石敬瑭前去平叛,北方契丹等犯邊,需要選擇一位得力干將統帥邊軍,當時朝廷認為只有兩個人物合適,石敬瑭與康義誠,可見石敬瑭的能力是得到從李嗣源到眾臣認可。

坐鎮河東時期,石敬瑭以節儉著稱,包括當了皇帝之後,也頒佈了不少有利於人民生活改善的措施。

對於這些《舊五代史》也不吝稱讚“旰食宵衣,禮賢從諫”、“以絁為衣,以麻為履”

所以無論是從李存勖、李嗣源時期,石敬瑭都是一個有勇有謀的武將,戰功赫赫,李嗣源在石敬瑭前去統帥邊軍時,甚至不捨的落下眼淚。

如果事情到這為止,石敬瑭也許在後唐的歷史某一篇的列傳中佔據不少的篇幅描述一下他對後唐的功績,可惜石敬瑭在李從珂的逼迫下倉促造反,如果石敬瑭以自己的力量勝出,哪怕向契丹借兵(隋末時,不少北方諸侯向契丹借過兵),也不至於遺臭萬年。

但是石敬瑭的兩件事就足夠在史書上留下一篇洋洋灑灑的痛斥文章

第一個“兒皇帝”,以華夏文明如此向遊牧民族俯首,這是千古未有之事,僅此一項石敬瑭名節不保。

向契丹稱臣者有,向契丹借兵者更多,但是位居華夏向契丹稱兒的古往今來僅此一人,連手下大將臣子都認為不妥,可見此舉之荒唐。

第二個就是割讓燕雲十六州,從唐末到後唐末年,為了保住這塊戰略要地,中原跟契丹浴血奮戰,結果石敬瑭為了造反成功,直接轉手賣了,這讓石敬瑭從悲劇英雄變成了貪生怕死的狗熊,更是導致後世宋朝背上終生的枷鎖,讓宋朝人大罵特罵。

石敬瑭前期大勇,後期大惡,都足夠讓他在史書上佔據一席之地。


妖鬼雜談錄


石敬瑭,沙坨人,允文允武,尤其崇尚李牧和周亞夫,後唐皇帝李嗣源的女婿,尤其是擅長騎兵作戰,在後唐朝廷中位置顯赫,後來由於與李從珂發生矛盾,藉助契丹的勢力,出賣燕雲十六州,推翻後唐,建立後梁,史稱梁太祖,兒皇帝。他並不是中原漢族,所以漢奸之名有些牽強


史032


因為他投靠了北方的契丹建立的政權、即遼國,並以燕雲十六州土地奉獻為代價,從此成為遼國的兒皇帝,這也為北宋江山不得一統埋下了伏筆。


行在山水間


控制著幽雲十六州,使中原王朝如鯁在喉


肥胖鼻子象


石敬瑭也是沙陀人中的一個大佬,實力還是可以,但是以他自己的力量沒有能力打敗後唐的主力,所以他藉助了契丹的力量,打敗了後唐的軍力,扶持他建立了晉


帝國曆史


個人才能是一個因素,依靠草原民族是一個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