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沒有化肥,大地主家的地用什么肥种地,就算用农杂肥也没那么多,用什么?

老爸158230666


传统农作是循环利用,土壤本有肥力,论作转换,农家肥为主,也有豆饼,釆子饼作肥。


有形无形448


说一下我记得的事吧,都是从我大伯那里听来的看来的;

我6-7岁的时候,我跟我大伯住,我大伯是单身,以前他有2个老婆,2个孩子,后来都死了,我们家孩子多,顾不过来,我就跟大伯住,那个时候是人民公社生产队,我大伯是残废军人,他做豆腐卖,也种黄瓜卖(在自家院子里),那个时候没有化肥,就算有也是生产队里有,只有一种尿素化肥,还是日本进口的,老百姓给尿素起了个外号叫“洋劲”,社员家里是没有的,也买不到,他们也不相信尿素有多大作用(没文化的结果),我大伯种黄瓜经常施用一下几种东西做肥料;

1;棉籽饼---用水泡开发酵后做肥料。

2;豆子---把黄豆煮熟,发酵后做肥料。

3;麻汁酱干---就是芝麻酱提油后的残渣,泡水发酵,做肥料。

4;豆饼---豆子榨油后的副产品(现在是豆粕),泡水发酵后做肥料;

5;牲畜粪---把路上的牲口粪便捡回来,积累多了做肥料。

6;大粪干---收集人粪晒干,压碎做肥料。

7;还有其他的榨油后的废渣,都能做肥料。

8;草木灰,炕洞土(就是农村睡的火土炕,每2-3年换一次新的,为的就是把换下来的炕土做肥料,因为日积月累,火炕土里含有大量的钾肥,但他们不知道,就知道上了炕土庄家长的旺盛,增产)。

9;生产队里的尿素化肥也很少,都是按供应来的,分摊到每亩地里也就十几斤,作用有限,也管用,再说了那时也只有这种单一的氮肥,其他的各种氮磷钾复合肥都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

在那时的老百姓眼里,只要是含油高的东西都能做肥料,还有就是所有粪便都能做肥料,他们也衡量成本,能不花钱买就不买,能少花钱就不多花,在生产队里大部分是沤绿肥,把农作物费秸秆掺土发酵,做肥料。那时不管是生产队还是个人,种地实用的肥料才是名副其实的有机肥,由于数量太少,所以产量一直不高,在旧社会也一样,没有化肥,全靠农家肥,没那么多,也就产量很低,其实有的根本就没有,全靠人种天收。


驿动星期六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其实在我国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种地也就是近40年的事情,包括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前30年化肥的使用都是非常少的。那么之前种地的肥料来源都是从哪里来呢?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看一看美国的一位官员写了一本书,叫做《四千年农夫》,这本书大概是2006年左右被翻译介绍到国内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教授,也是美国农业土壤局的局长。

因为美国的现代化农业比较早的使用农药和化肥,他发现美国的农田土壤已经板结化,营养物质少、土壤肥力严重下降。他当时就在想美国现代农业才发展100来年,已经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那么东方农业几千年,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问题,一直耕种呢?



是大概在1909年的时候,他携夫人来东亚考察,在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与大量的农户进行交流,实地考察,写出了一本书,翻译成中文就叫做《四千年农夫》,书中记录了大量的有关中国之前农业的生产方式,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农业是非常先进的,也是可持续的,对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方式又非常大的推广价值。

其中书中就有记录,关于农业肥料来源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来源:

一是农村中本身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质的腐熟作为肥料;

二是农村中饲养的家禽、家畜的粪便腐熟作为肥料来源;

三是人的粪便,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田的肥料的来源,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每天清晨他都会看到很多农民到城市里面挑粪,就是把城市里面的有机质,尤其是人的粪便收集起来作为肥料。

也就是说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农业,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循环,收集自然界的所有有机物质作为农作物生长的肥料,所以几千年的农业并没有使土地的肥力减少,通过精耕细作养活了如此密集的人口大国。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本书,真的有点感慨万千,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优良的工作系统基本上已经被抛弃,化肥的大量使用也是我们的农地面临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当然这里面原因是很复杂的,也很残酷的,也许再过几十年我们也会回过头,从传统农业中寻找新的智慧。


热爱农村的小许


古代人烟稀少,那时候地多人少,即使一亩地产量很低足以保证人民的生活,那时候没有什么病虫害,生态平衡,没有污染,大家吃的都是绿色无公害蔬菜和粮食,当然种地肯定也施肥,都是农家肥,草木灰,柴火,随便点东西都是肥料。

那时候资源匮乏,什么都没有,全是农家肥,烧锅的灰,扫的树叶,河里的泥都是肥料,虽然肥效低但是环保,所以那时候的人们没有杂病,没有那么多癌症,所以癌症发病率和饮食有很大关系。

以前地主家土地多,但是他们家的雇工也多啊,平时开始积攒,一年能弄很多东西,树叶子堆积起来发酵就是肥料,烧锅的灰就是肥料,肯定够用,那时候的人们不考虑产量,反正地多,稍微收一点就吃不完。

古时候绝对是生态平衡,作物没有激素,土地没有污染,大家吃的都无公害,那时候才多少人啊 !我们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一个地主一家就是几千亩土地,有的上万亩,稍微收点吃不完,所以他们根本不担心收成。

至于地主土地上什么,那时候人烟稀少,广阔的土地面积,扫树叶就够了,他们自有办法,绝对不会让土地没有养料,地主一般都是黑心,贪得无厌,他们肯定会认真种地,大家说对吗?


大海传媒


大家好,我是57年出身的,也能算是一个过来人吧,对以前没有化肥的时代用什么肥料来种地略知一二,给大家说说欢迎大家参加讨论与批评指正。

我家乡在苏北盐城里下河地区,以前属于水网地带,所有农田都是水田,一年只长一季水稻,主要肥料都是以自然肥料为主,泥肥是当家肥。那么什么叫泥肥呢?就是农闲时,在地主家的长工在河道中将含有腐植质的河泥用船捞上岸,到来年的春天再布到田中,用于夏季插秧。哪时候由于没有高肥效的化肥,再加之品种得不到改良,所以每亩地的收成是低得可怜的。

我们这边农村以前有句古话叫“起早的碰到个拾粪的”,这话怎么说呢,就是农村人喜欢起早。拾粪这个词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怎回事,就是以前农村种田缺少肥料,许多人每天都会比平常人起得更早,一把粪勺,一个粪筐,到要道两边寻找夜晚有人在路边拉的粪便,狗屎,回家放在粪坑中沤泡,供插秧时使用。

大地主还有一个积肥的方法就是用船到城里收粪,以前城里人都用马桶,早上将夜里一家人排的粪便拎到收粪处,卖上几分钱还能换个中饭汤钱。以上就是旧社会种田人的肥料来源,在我们苏北每年秋收一结束,许多人家就封门闭户到上海去混生活了,上海苏北人特别多就是哪个年代在上海扎根的。


百花争春我为先


就上海以前的农村来讲,那时即使有化肥,但价格很贵,像尿素,氯化铵,氨水。农村每个生产队都有专门的几部拉粪车,就是一个铁架子,两边按两个劳动车轮胎,一只很大的陏圆形木箱,安排两个人每天去公房里拉,那时公房都用抽水马桶了,拉回来倒在一个很大的池子里,以前还有这种奇事,晚上黑咕咚的,有人看不清掉粪池里。到了冬季,生产队会组织人去挖池塘污泥,稍晒干了就挑到田里做肥料;生产队养的猪,粪便都归拢的;麦秸,油菜杆,稻草是分给社员做燃料的;最多有的地种蓿苜做肥料。所以那时田地不会板结,但产量不高,用化肥农药也就是近三十年的事了。


李培福


你好,我是卫农,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网友都进行了回答,本来不想再回答了,但是由于这个问题引起了卫农对已故大伯的回忆,大伯生前曾经多次给我们小辈,讲起过他给地主家拉长工的事。因此卫农就想结合大伯给地主拉长工的经历,回答一下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地主家大业大,财大气粗,家里不但要雇长工,而且在农忙时还要雇短工。我大伯就是常年在地主家干活的,我们这里叫拉长工。在旧社会许多穷苦的人,就是靠给地主家拉长工,或者打短工,挣点粮食养家糊口的。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在没有化肥的旧社会,要想多打粮食就要多攒粪肥。因此那时候地主家都会养着不少的骡马和牛等大牲畜,用来积攒粪肥和耕种农作物,而且高头大马还是地主的代步工具。同时也会饲养不少的猪、羊、鸡鸭等,来积攒粪肥,包括人粪尿等,这些就是当时地主家种庄稼时所需粪肥的主要来源。



当然由于地主家土地面积大,靠积攒牲畜粪便,以及人粪尿收集起来的农家肥,还是满足不了农田里的需要。因此他们每年秋后到冬天农闲的时间,还会采取搜集土肥的方法,补充粪肥不足的问题。

一是打锅台换土炕。就是把旧的土锅灶台和陈土炕打掉换成新的,把换下来的锅台和土炕的土坯作为土杂肥,也运送到农田里去给农作物作为肥料施用的。

二是拆老房掀旧墙。就是把一些陈年的老房子,或者时间比较长的老墙,掀倒或者拆除了,用这些陈年旧土坯来弥补粪肥的不足,给农作物补充养分的。



三是挖塘泥。就是在冬天池塘里没有水的时候,把沉淀在池塘里的淤泥挖出来,晾晒干了以后,也可以给农田施用的。

四是轮作倒茬、休耕和种绿肥。虽然想方设法搜集土肥,但是还满足不了农田的需要,因此就会采取轮作倒茬,或者休耕的方法,再就是种植豆类作物作为绿肥,弥补粪肥的不足的。

五是出租土地收租子。他们也会为了省事,把一些照顾不上,或者比较偏远、贫瘠的土地,出租给穷苦人家去耕种,自己每年既可以收取一定数量的租子,又不用操心施肥的问题。



总之,大伯说在地主家干活,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起早贪黑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粮食。地主家也尽管想法设法的给地里上粪,但是由于没有化肥,粮食产量也是不太高的。

以上是卫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卫农老头


说到旧社会,我不由得又想起了我的爷爷,每次去看他,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述关于他和地主家的许多事情,其中就包括农田栽种和施肥。


生在旧社会,长在旧社会的爷爷是个苦命人,从小父母病逝,他跟着姐姐长大,从他记事开始,他就是我们村里一户大地主家的小长工。每天起早贪黑地,没日没夜地干活,吃不饱也穿不暖不说,还随时被地主和管家打骂。爷爷说,那时候地主家有上千亩良田,种地所需的肥料基本上就是靠农家肥和绿肥,主要来源有四种。


首先是农家肥。这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肥料来源,包括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粪尿、人粪尿。那时候,吝啬、苛刻的地主把人粪尿视为宝物,不准家丁和长工吃家饭、拉野屎,要把屎尿积攒起来给农田施肥。外出放牛的人要随身携带粪竹筐,遇到牛拉屎或者有牛粪的要捡拾回来。


其次是堆沤肥。在农田周围开挖堆肥塘,经常指使长工们去路边、野外采割诸如青蒿、绿肥叶、臭牡丹等杂木叶进行堆捂,再挑一些人畜粪尿,或者拉运一些日常生活垃圾农作物桔干等一并进行堆捂发酵。

爷爷说,堆沤肥的粪塘都比较大,曾经发生过好几起小孩子在玩耍时候不慎跌落粪塘致死事情,所以小时候的爷爷特别惧怕堆沤肥的粪塘,感觉那就是一个无底的会吃人的陷阱。


三是草木灰。那时候种庄稼的农田里,每采收完一次庄稼,都要先进行烧地,尽量把上一茬庄稼遗留的根茎、田地里的杂草等进行点燃烧毁。然后再进行土壤深挖,挖田的时候都有监工,土层稍微挖得不够深就要挨皮鞭打,爷爷不知道被打过多少次。另外就是进行垃圾焚烧,剩下的草木灰和来自生火做饭的灶窝灰都是农田的肥料之一。

四是腐质土。由于我们地处深山,山林里有许多树叶、杂草常年堆积而成的腐质土壤,每到开春时节,地主都要长工去山上撸挖腐质土,用背篓一趟趟背回家,作为育苗、底肥的最佳肥料。

综上所述,旧社会虽然没有化肥,就算用农家肥也没有那么多,但是奸计狡猾而又心思甚密的大地主家就是采用以上肥种地的,你还听过哪些肥?欢迎关注花腰妹一起留言交流!


花腰妹


说旧社会种田,地主那么多田没化肥是怎么种出来的。

听我祖母讲过,我祖母19O3年生,八几年去逝。过去自己种田也好,还是跟地主种田,都要靠自己会种田有关,靠体力,勤快,技术。有技术不勤劳也不行,勤快没技术也不行。就评栽秧有的人一辈子都栽不好,又慢又栽成狗脚迹又不整齐。过去种种相当累,农闲时耍到处捡粪,割草烧火粪,把家里粪挑到田里,还耍到其它地方找粪挑。完全是体力活,种下去了田间管理是全家都要下田干活。水田从开春就下田耕田,都是赤脚下田,干什么活都是穿草鞋,水田都耍下水粪,也就是大粪,家蓄粪。耍扯几次秧草,(也叫泥秧草)过去说的旱田服铁板,水田服脚板,水田是把泥踩活,秧苗才长得好。旱田是耍薅草,也就是锄草松土,追肥,一般追肥就是粪水。就所以那是做什么都离不开挑,全靠人工劳力。但也有田种不好的,麦子长的连兔子都躲不着,棉花长的叶子一片黄。像这样有收成吗,第一不会管理,第二不爱劳动。当然啰,还耍靠天收靠天吃饭,同样有干旱,水涝,听老人讲在三几年连续下了七天七夜雨没停过,那可以灾年那。


一路长淡


小时候在农村住过几年,有些了解,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农村使用化肥的很少,地里用的肥料主要是厕所,牲畜家禽的粪便!根据作物的不同所用粪便也不一样!厕所的粪便主要用在玉米,土豆和蔬菜上,点一颗种子,浇一点灌水,然后埋土,鸡粪,猪粪马分则等地里收完庄稼后就堆地里,明年种地时犁地前摊开!麦地有请放羊的晚上把羊圈地里,一连好几晚上俗称卧地,这个的管放羊的饭,牧羊狗吃的也得管,给钱不给钱就不清楚了,也有把玉米杆用铡刀切碎了堆到一起,(浇上灌水)来年开耕使摊开,犁地时埋地当肥料,我们这里这样的少,玉米杆一般都做饭烧火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