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不種,還要選擇外出打工,為什麼?怎麼辦?

迎風飄揚779


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不種,還要選擇外出打工,為什麼?怎麼辦?

農民不種自己擁有的土地,卻選擇外出打工,當然其主要原因:①種植土地成本高,糧食價格低,除去成本收入低;②種植土地收入不穩定,也就是說若遇上自然災害,比如干旱、冰雹等自然災害,這樣糧食產量低,甚至會絕收,因此就會賠本錢;③咱們都清楚,如今的社會里,各種物價上漲,家庭生活開支大,如果我們農民光靠種國家分給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怎麼夠全家大小的生活開支?他們也想留在家鄉,陪伴父母和妻兒;他們也想留在家裡,孝敬父母和看著子女一天一天長大。可是,他們在家種僅有的一畝三分地,讓他們拿什麼去供子女上學?讓子女們有個好的未來……

因此他們也是迫於無奈,他們也是為了給家裡增加點收入,才選擇外出打工的,希望大家理解一下吧!


家人平安147354958


農民每天辛苦勞動攢不到錢,只有放棄土地外出打工。現在農民自己種地,還不如幫人打工,我們這裡土地全部租給外地人種菜,年青人都到附近的工業園區去打工,中老年在家帶孩子,幫那些種地的人幹活,一年下來收入比自己種地多。所以都包給了別人。


四季芬芳231256207


農民為什麼選擇自已的土地不種而選擇外出打工,我就是這類型的人,現在我家現有人口5人,當時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時家裡人口3人,我們這裡平均分的土地是0.7畝,也就是現在我家共有土地兩畝多一點。加之我們這裡當時分土地時把每一塊土地一家分一點,導致我家兩畝土地有7個地方,又用不了機械,只能手工操作,根本沒辦法種,所以只得靠外出打工謀求生計。


土生土長鄉下人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先說一下農民是有土地,比如我家倆畝多地,我們是兄弟倆個人,老爸老媽,每人娶一個老婆,現在是每個人倆個小孩,就是一起十個人倆畝多地,平均下來就是倆分地多一點。每個人就是150個平方左右,一分地66.6個平方。

2.倆畝多地養十個人你認為養的起麼,除非種錢。種糧食倆畝地最多賺倆千快錢。剛好夠小孩一個月的奶粉。難道其他的人家都餓死麼。

3.為什麼出去打工,是應為打工雖然賺不了什麼錢,但是打工能養家餬口。要是全部都在家種地沒收入,肥料錢都買不起。更別說奶粉錢。又要跟以前一樣都餓死,打工可以讓家裡的生活過的好一點。

4.我們家的地老人也在種,沒荒在那裡。


鄉民小邱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農村人,我們這裡每個人的土地是很少的,一個人只有一畝三分地,一家三口人的地加起來是很少,每年種的莊稼兌現根本不夠一家人開銷的,還要在留點自己吃的,在留點子種的,根本沒有多少錢的,所以要選擇去外面打工的,在外面找到好一點的單位每年的收入也不少的,還有就是現在單位裡面都是要交社保的,趁著現在年輕在外面好好上班,等到社保交齊了,小孩也都有成就了,那個時候我們就選擇回農村老家了,在老家種點地,在養點雞鴨鵝在養點花花草草,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但是有的地方不一樣的,因為他們的土地很多的,一家人都有幾十畝地的那樣他們也根本不用出去上班了,一年的收入也不少的,不是不得已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呢,在家裡陪父母孩子多好呢。我的回答完了希望你能喜歡。





二姐走鄉村


我是農村的,我家6畝地,我說說為什麼不在家種地吧,一畝地到年也就只有200多塊錢的收入,這還是碰到天氣好的時候,天氣不好的時候就還麻煩,澆水就是個麻煩事,特別是玉米,要先收回來,在一袋一袋的裝起來晾曬,幾個月後再用脫粒機再一點一點的打掉,真的很麻煩,隨便出去打一個月工就頂上全部土地一年的收入了,說國家鼓勵種養殖,我也搞了,1-國家的補貼到最基層根本就沒有了,2——沒有技術就要問,問技術員也要花錢,而且家庭式的人家還不願意來,我搞了2年,虧了15萬,3年才把賬還清,所以說農民想要種地發財是不可能的


23流浪的人


大家好,作為90後標準的農村小夥感覺自己很有發言權,因為自己家和親戚家就是這樣情況,有自己的地但是沒有種植,父母都在外面打工,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農村種地收入低,趕不上打工的收入,在農村種地收入一年能有3萬都算不錯,而打工2個人一個月基本上能有1月多點的收入,比起在家務農強很多

2.打工潮流從2000年基本上開始已經有20年了,很多打工者已經不適應種地,像我們這邊很多村裡的人叫他種地他說比上班還累 根本不願意

3.種地不如打工的思想根深蒂固,像我父母那一輩的農民普遍知識較低,不會做生意,也不懂技術,只有打工才能生活得更好

4.城鎮化的推進,在農村很多農民都是在城裡買了房子安了家,但大部分都是按揭,需要打工還房貸

目前影響我們這邊放棄種地出去打工的因素大概就這些,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和我們一樣,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鄉村鳩摩智


因為在農村,農作物一年到頭豐不豐收,靠的不單單是技術,還要看天氣,再有就是豐收了農作物卻是要賤賣,不說賺錢就是肥料錢都回不來,去年我家種了一畝水稻打算自給自足的,因為在這地方就只有我家一塊田種稻谷,別人都是種菜和果樹,誰知道一畝多的稻穀都給鳥和老鼠早早給滅了。


竹根灣


我是農民,我重慶的,我來告訴你,我們這裡的農民,田少,土還差不多都在山坡上,如果專門在家種地,也許種子錢肥料錢農藥錢都掙不到,那點田如果天式好不幹不旱就差不多夠口糧,農村的稻子也差不多就一塊一左右一斤,我家七個人的地,一年能收三千斤左右稻穀,就夠吃,可是一家人一年的水電氣費哪裡來,還不說有孩子的要吃奶粉用尿不溼,大人孩子一年傷風感冒生病啥的,如果出去工作,一個月的工資兩三千就可以買一年的糧食了,必須出去掙錢,要不然沒辦法活,今年疫情到現在都不能開工,急人,身上還有一點錢還要買谷種,買肥料,唉


萍兒67931


農耕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糧食在每個朝代都起到興衰存亡的作用,五十年代鬧饑荒,給全國人民有著慘痛的教訓,那個年代到處開墾良田,保護耕地也達到至高點,我是70後,相比父母我們正處於溫飽初期。

清楚的記得從4歲開始,我是在外婆家度過每年夏天,因為我家兄妹多糧食在清明後已經斷糧,父母靠挖野菜根磨成粉,最後打成粑先讓孩子吃飽,在那個沒辦法的環境下把我送到外婆家,因為外婆家相對要好點,至少不讓我餓著,所以不難想象那個年代農村人的生活。

直到90年代初,農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被改革開放這股浪潮衝擊下迎來了春天,掀開了打工熱潮,農民工如遷徙的候鳥,紛紛擁向南方,哪裡有工業那裡就有農民工,他們憑著勤勞的雙手為每一座市貢獻自己的心血和智慧,

城市的建設離不開農民工,他們放棄了農村築起城市的每一座高樓,從基礎建設到海灣跨海大橋,從綠皮火車到和諧號高鐵,一次次偉大而閃亮的世界工程都有農民工的身影……

致敬所有農民朋友,如今的農民工有的己經老去,而他們的農村不再是從前的熱火朝天景象,到處是荒廢,他們再也回不去了,生活的節奏迫使農民放棄農村,經濟的壓力迫使農民放下土地,因為僅靠普通的種植已經跟不上需求了,說白了農民種的東西賣不出價格,甚至於賣不出去,這是農民不種地原因之一。

中國是農業大國,人口世界第一,糧食每年要從歐美進口,從長遠來講這個並不樂觀,從戰略來講更是需要發展自己的農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歷史的教訓大家都明白。

我們相信祖國會在不遠的將來會開發農村,建設自己的三農產業鏈,將中國成為一個世界工業和農業出口大國。

這此只是我個人經歷和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