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的太差了,過年也沒心情。為他的前途擔憂啊。什麼班都上了,不是學習的材料,腦瓜不行,咋辦呢?

許凱倫


我要對這位家長說:不要給孩子下定義太早,現在不等於將來,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尊重他們,靜待花開。

一,考試只是檢驗一個階段的學習成績,他不標誌著過去,也不代表著將來。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因為我也是媽媽,也有過同樣的經歷,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呢?在這個唯成績論的時代,我們總是在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傷害自己的孩子,這太殘酷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孩子在某一個時期會有頓悟,老師常稱這樣的學生為“黑馬”,我所帶過的學生,這種情況就有很多,就讓我們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一匹黑馬吧!

即使在學生時代,他們沒有可觀的成績,也不代表將來沒有成功,大家熟知的馬雲出生在1964年,經過了高考的挫折,創業的失敗,1999年才創立了最初的阿里巴巴。黃渤也是大家熟悉的演員,2000年主演《上車走吧》,而踏入娛樂圈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名氣,直到年近中年2007年才因為電影《瘋狂的石頭》黑皮一角嶄露頭角,相繼出演了《鬥牛》《殺生》等電影,成功奪得了影帝的稱號。

二、就過年來講,如果特別在意別人問起,不好回答,那就換一種過年的方式吧!旅行。即淡化了成績,又給孩子一個放鬆的機會,因為他也很在意,在這種情況下,給孩子和自己一個思考的過程,找一找成績差的根源,其實我們應在這個時期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他父母和他一起承擔這個責任,但做父母的不能表面化,要從根本上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是因為工作忙,忽略輔導?還是壓根兒就想做甩手掌櫃,成長需要陪伴,我們捨得放下手機,陪孩子學習和玩耍了嗎?捨得放下派對與朋友宴飲陪孩子郊遊了嗎?所以,當我們在家庭中缺失的時候,別把考不好的責任都推給孩子們,那麼,不妨藉助假期與孩子溝通,做朋友,拉近彼此心理的距離,真正做到親子,找出根源,對症下藥不是更好嗎?

三、其實當我們只注重成績,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時候,做父母的都改變了初衷。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就好,可是有了健康快樂後,還是不知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美好的願望不錯,但也要量力而行。

有這樣兩位母親,都是高智商,都是大學教授,她們的感覺一樣:自己這麼優秀,從遺傳學的角度出發,女兒也應該很優秀。可是命運有時捉弄人,他們的女兒智商平平,並不是人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兩個媽媽做法不同,當然,兩個女兒的命運也不一樣。

其中一個媽媽在女兒上小學時,得知孩子並不聰明,在不甘心的情況下,自己親自輔導,然而改觀不大,在一個雨天的放學後,看到女兒像一匹脫韁的小野馬一樣,在雨中奔跑,快樂的釋放著自己的天性,媽媽淚目了。她說:我們的初衷不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嗎?擁有了,為什麼還要求更多呢?於是放下了,我們不難想象到孩子今後的生活是很快樂的。

然而,另一位媽媽在明明知道女兒很平凡時,卻不肯接受事實,當她一路辛苦,終於讓女兒擠進一家律師事務所時,孩子不堪重負,跳樓自殺了。母親在接受採訪時含淚說:“

我把家醜外揚,只是想用女兒的生命換來其他家長的警醒”女兒在日記中曾寫到一句土耳其諺語: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女兒冰冷的屍體,微博中的遺言:“媽媽,我先死了,這裡太累了”,讓一直堅強而又自以為傲的母親徹底崩潰了!

無須太多,我們已有了選擇,讓不優秀的孩子做一個平凡普通的人吧!獨享那份淡然的快樂!

四、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再讓我們看看你所說的前途吧!大多數父母認為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朝九晚五,不辛苦,工資可觀,沒有後顧之憂,這才是前途。這樣的工作確實令人羨慕,然而,那些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小有成就的人不是同樣令人佩服嗎?不要好高騖遠,看看我們身邊的年輕人,有開超市的、開飯店的經營服裝的,連賣多肉的小鋪月入萬元,當初他們都不是學霸,哪一個不是做的風生水起呢?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哪一份工作都有人做的,是謀生,也是事業。

雖說中國有句古話,“從小看大,三歲看老”,然而,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多元化的生活給更多的人提供就業發財的機會,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不必悲觀,或者說現在就定義,為時過早。

五、輔導班不是萬能班,不能把希望都寄託在課外輔導班上。如果輔導班能把一個普通的孩子培養成清華、北大的學霸,那麼誰還上學校讀書呢?直接進入輔導班不就成了嗎?另外,課外輔導班師資良莠不齊,他們過高的吹捧老師的能力,廣告打得響,就是為了招生斂財,所以萬不可迷信,會害了孩子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行出狀元,願我們的孩子長大後能自立自強,健康快樂!

就讓我們家長成為一個優秀的“守望者”吧!靜靜地等待花開!


微雨孤雁


我剛從一個還行的大學畢業。這個問題曾讓我苦苦思考很長時間,所以我選擇了心理學考研。並且對這個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正好分享給你。

當初我也曾迷茫過!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我從初中開始算得上是小小學霸,不是非常強。後來到了大學,碰上許多奇怪言論如“讀書無用”、“數學沒用”、“英語退出高考”等等!

我很想知道,這些言論到底是對是錯?對自己一直以來努力學習的生活方式,甚至產生了一點懷疑。後來開始跨專業學心理學,考研結果還行。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我懂了!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在十字路口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大多數人,應該也包括提問的您,對於成功的定義恐怕是:誰賺得多,誰就是成功者!但是我想告訴你,成功不是這樣的,這個標準並非普適,每個人的成功都是不一樣的風景。

您說孩子考試沒考好,年都不想過了,甚至為孩子的前途擔憂。這讓我也很擔憂!我擔憂的是你,你自己的人生因為孩子沒有過好,忘記了自己想要取得成功的目標是什麼?我也擔憂您的孩子,他的一生要被你安排,而你卻不知道,你所謂的成功並不一定是他想要的成功。父母的作用是引導和保護,而您在嘗試安排一個人的一生!


大鵝有話說


不要玻璃心。

對孩子要有信心,多鼓勵!

我家小孩一年級的時候毛病很多,很多東西都不會,一開始我是放養類型,導致拼音基礎很差,雖然老師哄著給了個優,但自己的孩子幾斤幾兩還是知道的。

後來一年級結束放暑假,老師要求背70首詩,我每天監督,發現有很大的問題,主要是:

1. 不知道學習方法

2. 不知道堅持

3. 精神集中時間較短

於是我採取了一些措施:

1. 同樣的詩和她比賽,看誰先背完

2. 每天背至少一首,不完成不罷休

3. 單獨的房間

很有效果,但是有些詩還是比較長,比如李白的《古朗月行》,一開始怎麼也背不下來,一直到凌晨了,大人著急,小孩幾乎崩潰了。 這期間主要是鼓勵,並且自己先背,幫助她確立信心。

最終還是沒背完,但是能背下前半首。於是約定好第二天再背後半首並且再背一首短一點的。第二天晚上再和她背詩的時候,發現她已經全部完成了[贊][耶]。

附帶一個效果是她再也不怕背誦了,對自己的背誦能力很有信心。我也看到了小朋友第一次突破自己。

到二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又出現新問題了。因為語文老師換了,小朋友有些不適應導致語文只考了70+,最慘的是看圖寫話只有3分(15分的滿分),著實著急😣。

還是套用先找問題後找方法

問題:

1. 審題不清,沒把圖看懂就來寫

2.思維跳躍,把很多東西省略掉了,導致不知所云。

3. 懶,寫錯了也不擦乾淨就直接寫,導致卷面看不清。

於是第二次針對訓練開始了[流淚][流淚],每週末練習一次看圖學話

1. 先讓小朋友寫一遍

2. 再講解一遍,並讓小朋友再寫一遍

3. 讓小朋友把自己寫的第二遍先讀一遍,再講解一遍,再讓小朋友寫一遍

4.循環到小朋友能夠說通故事併合理安排語句

5.最後是把卷面整潔調整一下,如果不乾淨,再讓小朋友寫一遍或者擦乾淨。

大約經過4個週末的訓練,基本上看圖寫話只會被扣掉一兩分(字寫錯了或者標點不對)

寫這麼多,一個是分享經驗,另一個是一定要做針對性的訓練。 最最重要的是不要打擊孩子自信心!!!

在孩子身上你付出的越多,方法正確的話,你就可以看到很驚人的成長!

好好過年,幫孩子找準問題,用好方法補缺補差,來得及!


丫丫和蟲蟲


答:孩子只要勤勞、情商高,就要鼓勵!

1、家長千萬不要以分數來衡量孩子。

2、當今世界最不缺的是學歷和智商,恰恰最緊缺的是勤勞和情商。

3、孩子只要陽光燦爛🌞充滿正能量,情商高,勤快,就是優秀人才👍





綏格格


作為一名多年一線教師,我們經常將學生分為幾類:

第一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類同學只專注於學習,看起來成績很好,但他們的情商遠不如智商,對待父母、同學或者老師都比較靦腆。

第二類:學得好,玩的也好。這是最令同學們羨慕的一種。邊學邊玩,活潑開朗,成績優異。

第三類:每個班級裡中間層次的同學。他們既不調皮,也不優秀,每天穩穩當當、按部就班的學習。

第四類:成績較差,但自制能力較好,在同學中人緣比較好,體貼父母與老師,但就是一提學習就無奈。他們本質上也想學習好,但是無奈基礎落下很多,學習習慣差,除非真心下功夫,加上父母或老師的指導,不然只能這樣下去了。

第五類:成績差,自制力差,每天在校招惹同學,擾亂課堂,小錯不斷。其實他們也很無奈,成績給不了他們成就感,他們只能通過其他途徑消耗精力,吸引關注。

不知您的孩子屬於第幾種?也不知他目前在讀幾年級。如果是小學或初中,建議您跟孩子深入的聊聊,帶他見見世面,讓他真正體會到知識帶給人的收穫。

如果真的從成績上提高不了了,一定要幫助孩子培養出活潑開朗的性格,知道體貼別人,教育他懂事,堅持,能吃苦等優秀的品格。將來成才的不一定都是成績優異的學生,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適應社會的能力強,能吃苦耐勞的人。引導他選擇一條適合他的人生之路,帶他一起大踏步前進。


衡水小升初專題


我娃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成績都不好,我從來不拿成績單!

但是我不會在孩子面前說她腦瓜不行,不是讀書的料的話。孩子是需要鼓勵的,需要激發自信的。

如果你的孩子學習態度非常好,還學習差,可能是接受能力差。這種情況下,也不要放棄!勤能補拙,笨鳥先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對一補;條件不允許,自己教。我家娃接受能力差,我是邊學邊教。我現在在看初中數學。

如果娃只是學習態度差,這個就換對策了。父母多陪,多溝通,弄清孩子的真實想法。說教肯定少不了,注意方式。

另外,還可以給孩子培養點興趣愛好,“東方不亮西方亮”!

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健康快樂更重要!

把學習成績放一邊,陪孩子一起好好過年吧!





秋黛夢微霞


孩子考得太差了過年都沒心情,擔心他的前途,能夠理解你的心情。

首先要看看是多大的孩子?如果是小學階段的孩子,不要一次考試就否定了孩子。更不要過分擔心和焦慮。

我認識一位博士畢業的朋友,他在小學成績都是墊底的,但是因為摯愛他的爺爺一直鼓勵他,慢慢地有了學習的動力。到了初中他好像開竅了,各種用功發奮。一路攀爬,最後攻讀了土木工程專業的博士。

小學階段的孩子,信心和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的激發保持很重要。

如果是初中高中階段,一定要關注孩子心理健康。這個階段的孩子,性格形成期,孩子努力了,不管什麼結果都接受。這個時候家長心態的平和與包容力太重要了。

不要因為考試差就否定孩子的前途,世間路千萬條,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配備適當的能力,都會有他的人生。

另外,我們鼓勵孩子優秀,同時作為家長,在心裡也要接受,大部分孩子是平常的。就像成人一樣,大部分人是平庸的。同時,平常和平庸不代表沒有幸福人生,對嗎?


做個女俠


孩子考得太差,過年都沒有心情,我太有同感了。剛剛得知女兒的期末成績,我整個人都蒙圈了,全校排名整整比期中考試名次下降了60多名!感覺一切希望都沒有了,一切的努力都打了水漂,關鍵是她現在初三了,還有短短几個月就要中考了,我現在是什麼心情都沒有了[流淚][流淚]


涵圻


根據我畢業以後的實際情況來說,智商真的是不太重要的。這個社會,最重要的是情商,想當年我是妥妥的學霸一枚,如今我不想說了,隔壁鄰居早早出來混社會,吃得開,現在身價過億,昨天回來請我們吃飯,感覺話都不好說了我!!好好培養孩子的情商吧,重點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與人交流的方式方法,相信我,比整天盯著學習好的多!


成年人困惑


很能夠理解家長的心情,在這樣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時代,為人父母就是擔心孩子將來會被別人踩在腳下,但是著急並不能夠解決問題,我們更主要的是要了解孩子考的差的原因,並且想辦法在今後的道路上去幫助他樹立信心,不斷進步。

孩子考的差我們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去幫他分析

一是考試的心態不正,做題的習慣不好。

1.心態。

有的孩子考試容易焦慮,尤其是對自己薄弱的學科,有一種考前恐懼症。我有一個學生,數學不是很好,所以每次考數學的時候就戰戰兢兢的。一次月考,下午考數學,中午她午休的時候居然做夢自己的數學考砸了,考前大哭了一場,影響了考試的情緒,結果那一次的數學真的就考砸了。這樣的孩子平時就要父母鼓勵他,消除他對薄弱學科的畏懼。

有的孩子則是在考試時碰到了難題,或者是新題型做不出來就容易焦慮,也影響了自己回答其他題目的狀態,導致考試失利。這樣的孩子要告訴他,題目難對大家都是一樣的,你做不出來,其他的人也一樣做不出來,放鬆心情,把自己能做出來的題目分數拿到。

2.習慣。

沒有認真讀題的習慣。答題的時候非常馬虎,題目沒有讀完就慌慌張張的做題,對題的理解是錯誤的,自然做出來的結果也是錯誤的。

沒有上下聯繫的習慣。這尤其表現在語文的閱讀中,喜歡斷章取義,不能聯繫全文的語境去理解體會,思維就容易出偏差。

沒有規範表達的習慣。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他的回答是有一定的規範的,這一點老師在課堂上會做講解,比如語文閱讀中對人物情感的分析,不僅僅要寫出感情是什麼?而且要寫出產生這種感情的原因,但是有的孩子只寫前者,不寫後者,表達就不夠完整。

沒有認真書寫的習慣。有的同學寫字要麼寫的太小,要麼字寫的不清晰,這都會嚴重影響老師對試題的判斷。尤其是作文書寫,直接影響了老師對作文的第一印象。

二是孩子的知識點沒有掌握好,學習方法不恰當。

1.知識點。

每道考題背後都對應了相應的知識點,可以根據孩子試卷上的錯誤,請老師幫忙分析一下,是哪個知識點出了問題,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

2.學習方法。

考不好多半是兩個環節中某一個環節,或者是兩個環節都存在問題。一時聽課,二是作業。今天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是否全部聽懂了,核查的標準是今天回去的作業,能不能夠很高效地完成?當天的作業都是對當天知識點的複習和鞏固。如果孩子大部分都能夠獨立完成,說明今天的課堂學習是有效的;如果孩子的作業存在很大的困難,說明今天的課堂效率是極為低下的。

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內容是哪一個地方沒有聽懂,沒有聽懂的知識點有沒有去問同學問老師來解決?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學生,因為家庭情況不好,父母沒有多餘的錢去讓他上培優班,於是他每一節課都很認真的聽,聽不懂的地方,下課就及時跑到辦公室,向老師詢問。這個孩子沒有上培優班,但是他的成績依然優秀,就是因為他懂得當天的知識當天消化。

關於培優班的問題,這個培優班是孩子主動要求去的,還是家長強行要她去的,主動與被動,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孩子考的差,我相信他的心裡也一定很難過,這個時候就更加需要父母的鼓勵和幫助。不是每一滴汗水都會澆開花朵,不是每一次付出都能贏得收穫。但是父母能夠堅持有所期待,孩子就一定會有進步。

我在頭條裡發了一個視頻,家長們可以去看看,那位母親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