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记载芒砀山:有文石焉,质胜玉,可以为砚

《山海经》记载芒砀山:有文石焉,质胜玉,可以为砚

芒砀山文石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闻名于世。《山海经》记载芒砀山“有文石焉,质胜玉,可以为砚。”说明早在先秦时期芒砀山文石就得到开发和利用,是中原地区历史比较悠久的宝石。
汉代芒砀山文石依然名扬天下,《汉书 地理志》记载:“梁国,故秦砀郡, 高帝五年为梁国............(辖)县八,砀山出文石”,这个砀山就是芒砀山的古称,砀的本义就是有纹理的彩石,砀就是文石的简称。因秦末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后曾“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芒、砀本是相邻的两个地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第一次将芒砀山连写在一起,形成了芒砀山这一新的名词。汉代这里归属梁国。

《山海经》记载芒砀山:有文石焉,质胜玉,可以为砚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获水又东经砀山县故城北,应劭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
芒砀山文石以质地细腻、坚硬、纹理清晰、花纹美观而著称。几千年以来,成为历代传承、美誉天下的文石精品。
据芒山镇老石匠说,芒砀山文石可以加工成多种装饰品,经抛光打磨之后,亮洁、温润 、华丽、可以称为文石玉。在古代利用文石制作的砚台,磨墨 汁液浓淡适宜,色泽油黑,抒写流畅圆润,墨干放亮。传说古时曾作为官砚,上贡朝廷,历代文人学士也都把芒砀山文石砚台视为文房珍品。
那么芒砀山文石现在还有没有呢?据芒山镇文史学者张庆雨介绍,文石在芒砀山并没有消失,这种神秘的文石其实就是一种带白色花纹的青石,它主要分布在芒砀山主峰的南侧,那地方古代叫文石塘,也就是开采文石的地方。

《山海经》记载芒砀山:有文石焉,质胜玉,可以为砚


从岩石构造上看,文石属于一种变质岩。由于在岩石形成的过程中受高温高压、岩浆渗透等多种复杂因素的长期影响,部分岩石产生化学反应,改变层理结构,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新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文石就是岩石经过变质运动而形成的,白色的花纹属于侵入岩。
其实芒砀山文石在附近其它山头也有分布,这些文石大都分布在山体的深处,在沉积岩中文石较少或基本没有,这说明文石矿的存在是有一定地质规律的。
需要指出的是,芒砀山文石与地质学意义上的文石并不是一回事。虽然都属于变质岩,但地质学文石并不符合传统芒砀山文石的特点,地质学文石也叫霰
石,它的结晶为柱状或象矛状,通常为白色或黄色,具有玻璃光泽。
文石是芒砀山古代标志性的特产,是芒砀山曾经辉煌的见证 ,是芒砀山地理、地质历史文化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芒砀山古代砚台艺术享誉天下的见证。

文字来源:永城市文史研究专家 盛朝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