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想表达更多的东西

奔着喜剧去看,还真有意外之喜,它比喜剧更动人。你可以从电影的不同片段看到自己,或者看到那些经历的事情,看到不想妥协却无可奈何的顺从,鲜活又残忍的现实。

《半个喜剧》: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想表达更多的东西

《半个喜剧》宣传海报

从一开始,笑点就不断地涌上来,无巧不成书,三个主角间的关系被处理得非常清晰、鲜明。就在你以为它朝着一部爱情喜剧的方向发展时,又来了一个剧情大反转,真是“半个喜剧”。原来前面片段皆是伏笔,完成铺垫后火速扭转为对一个个社会痛点的精确打击,看似轻巧却又十分有力。

很多人都说:“《半个喜剧》一半是喜剧,一半是悲剧”。我觉得它不仅仅想表达这些,它还有更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推敲和挖掘。至少我看到了同情与理解、人性与现实的拷问和映射众人的爱情观。

《半个喜剧》: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想表达更多的东西

孙同与郑多多的对话剧照

01.一种理解:对年轻人很难在大城市里有尊严地活下去、扎下根的理解

聚焦一个年轻人,要如何在城市里有尊严地活下去、扎下根?这不是小问题,而是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时代问题

①生存压力: 孙同还通过郑多多父亲的关系,进了多多爸爸的单位实习。 为的是能够通过这份稳定的工作关系,让自己拿到北京户口。还一直借助在富二代同学郑多多家里, 就连去酒吧工作穿的衣服都是跟郑多多借的。 所以孙同在富二代郑多多面前毫无底气,只能心甘情愿地做背锅侠,并帮郑多多隐瞒秘密。

他活得很窝囊,用莫默在得知真相后痛骂他的那句话就是: 你TMD就是郑多多养的狗!一条好狗!

很多人认为孙同成了一个被生存压力磨平了棱角的怯懦男人,但我却不这么想。我认为孙同的怯懦来自于本身的生存需求,来自于一直以来想要扎根北京的现实需要,与他本身的是否是怯懦性格无关。现实面前,谁都不得不去低下头,有时候我们只是比孙同幸运点吧!

《半个喜剧》: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想表达更多的东西

《半个喜剧》莫默角色宣传海报

②爱情压力:面对对高璐的仰慕,他压抑自己的情感,认为自己的家庭和出身都无法和高露匹配,只好充当多多和高露的和事佬。

面对莫默砸坏他房间里的一切,他不会有太多的情绪波动,因为身边的一切都是多多施舍的。

面对郑多多“不喜欢别人碰自己的女人”的评论,他咽下了本来想要分享的恋情,选择了和莫默分手。

三十岁的人,早已过了幻想的年纪,一边是一直以来的梦想,一边是一段美好的爱情,就这样来回揉搓着,撕心裂肺但又无可奈何。

《半个喜剧》: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想表达更多的东西

《半个喜剧》多多未婚妻高露在婚纱店剧照

③家庭压力:孙同是一位典型的妈宝男,出生于东北小镇,从小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 从小努力的他,复读三年才从东北老家考到北京。妈妈从早就有着让儿子留京的愿望,实现鱼跃龙门、改换门庭的美好幻想。

电影中很直抵人心的一句话,“你这种人就没法理解我们这种人的处境,你跟我不一样,你出生就在天上,什么都有了,而我,出生在水坑里。”

孙同妈妈是一个势利的人,是一个被苦难生活改变的人。这样的人没法不短见,不得不势利。之所以我们对孙同妈妈的表演十分认同,仍然是出于对现实生活中同类人真实存在的宽容与释然。

《半个喜剧》: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想表达更多的东西

《半个喜剧》郑多多坐在豪车上等人

02.一种拷问:面对艰难的生活,应该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一线城市人的生存困境,工作、户口、父母,这些加起来和爱情与尊严比哪个更重要?那些能够毫不犹豫说出选择“爱情与尊严”的人们通常家境不错,不存在物质问题。

就像孙同说的,你没有出生在水坑里,所以你不能理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一个工作、一个户口、一套房,意味着比别人少奋斗十几年,这不是一个可以不假思索就拒绝的诱惑。

婚礼中裴经理对孙同说的一句话,“我对你刮目相看啊!孙同,你真行,比我都能忍,以后你肯定是我领导!”

现实中很多人的结局或许就像裴经理一样,虽然小心翼翼的生存,但取得了这个城市的认可,成为了父母所期待的模样。

孙同面临的抉择,其实也是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所面临的共同症结—— 理想与现实,爱情与事业,生活与家庭。

《半个喜剧》: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想表达更多的东西

《半个喜剧》势利的孙同妈妈剧照

但对于处在社会夹缝中孙同而言,这却是个两难的选择。 和郑多多绝交就意味着失去工作和即将到手的北京户口,而这是他前半生,一直苦苦追求的目标。

还有孙同的母亲,同样也强烈反对自己儿子的这桩恋爱。 为了拆散这段感情,控制欲极强的孙母更是软硬兼施,为此不惜卖掉老家的房子,只为了说服儿子保住户口。

于是半辈子都在妥协中苟活的孙同,再一次陷入了犹豫。

后来的情节,楼道里多哥绝交胁迫、酒吧中妈妈买房相逼等等,这些事情不断地压迫刘同,就像一根绳子,被不断地拧紧不断地拧紧,直到最后在婚礼上,他这根绳子被拧断了,随之一起断掉的还有工作、户口、房子等等众多的顾虑。

《半个喜剧》: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想表达更多的东西

《半个喜剧》孙同与多多公司餐厅的交流

阶层身份的不同,决定了彼此价值观的不同。 如同孙同的那句自白一样: 你生天上了,你生下来什么都有了,我生水坑里了……

面对艰难的生活,人应该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是不顾一切捍卫尊严、是非分明?

还是应该为了金钱地位委屈求全、隐忍退让? 这种对所有人的拷问,无疑也是电影最为现实和直白的地方。

影片最终揭示了当下绝大部分人的生存困境:我们可能是某个人的好兄弟,妈妈的好儿子,领导的好下属,但唯独不是人,我想做个人成了比较难实现的愿望。

《半个喜剧》: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想表达更多的东西

《半个喜剧》楼梯间的郑多多与孙同

03.一种同病相怜:三个主角的爱情观影射众生

①受不了家长的催促急于摆脱单身。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说谁对谁错。老一辈认为,女孩子马上就快三十岁了,在他们那个时候孩子都应该生了不少了,而自己的儿女却还没有谈朋友。

而当代社会的人大都独立有主见,大都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所以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莫默就是这样一个女孩。

于是,矛盾就这样产生了,但那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即使自己不愿意也要硬着头皮去相亲。

但此时的女孩们大都更在意恋爱的速度从而来满足父母的心愿,但恋爱的质量将会大大下降,于是她遇到了电影里有着第二种爱情观的“渣男”。

这是我们平时经常遇到的催婚想象,搞得自己整天奔波在相亲的路上。这实际与爱情无关,而变成一份差事,父母安排的差事。

《半个喜剧》: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想表达更多的东西

《半个喜剧》莫默与他人的相亲场景

②在进入婚姻的“坟墓”前最后再放荡一把。郑多多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家庭背景雄厚,经济实力突出。最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月就要结婚了,但早年丰富多彩的生活怎么会让他轻易放下?他决定最后再疯狂一次,于是他凭借着花言巧语和自己好友配合把女孩骗到了手。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所有的事在他结婚的那天终于爆发了出来。

其实这样的人不会只有一次,他改不了,这已经是他的习惯。现实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游走在暧昧与婚姻的边缘。

③先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再谈一场平平淡淡的恋爱。其实孙同已经具备了辨别好坏的能力,但他依旧没有阻止郑多变成一个渣男。他为什么没有站出来?是他不想站出来吗?不,他只是不敢而已,因为他一旦站出来,他就会丢掉工作,失去现在的一切,回到原来那个小地方,继续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

爱情有时候不需要很多你认为必须有的东西,也许你想着等什么都有了再谈恋爱。可是就像后来的我们中说的,“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

《半个喜剧》: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想表达更多的东西

所有的妥协在这一刻爆发了

结语:

《半个喜剧》用爱情喜剧的壳子,装着生活思考和感受,倒是放足了真心。我们总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从校园进入社会之后,个中滋味唯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孙同、莫默、郑多多都是当代年轻人的缩影,他们身上发生的问题都在我们身上见到,电影展现出的价值观、爱情观的碰撞,都是让我们深入思考的切口。

希望这部的电影,能够像一道冲出阴霾的阳光,能够带给迷茫的年轻人温暖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