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我們一直以為存在,但其實歷史上卻從未出現過的人?

且醉聽山雨


哎呀,這樣的人可太多了,他們大多出在古典的歷史傳奇小說裡,隨著小說的傳播而名聲大噪,為眾人所知曉,以至於大家都認為他在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甚至是很著名、很厲害的人物,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虛構人物而已。




比如《三國演義》中,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就是徹頭徹尾的虛構人物。雖說歷史上記載了呂布因為一個女人而怒殺董卓,但這個女人卻是個無名之輩,從沒聽說她叫貂蟬,或是在其他史籍中出現過貂蟬這個人。此外,《三國》中的虛構人物還有很多,像遠近聞名的上將潘鳳就是虛構的,還有跟隨關羽出生入死、至死不渝的周倉也是虛構的,再比如小時候玩的三國志過關遊戲裡曹操陣營裡某關的一個大boss叫晏明的,也是虛構人物。



還有一個虛構人物重災區,就是隋唐、說唐類的小說。比如李元霸,李淵之子,李世民、李建成等人的弟弟,誅殺宇文成都,號稱隋唐十八好漢之首,只可惜這光輝履歷全都是小說家言,歷史上根本沒有這號人物;再比如被李元霸誅殺的宇文成都,他是宇文化及之子,隋朝天寶大將軍,但他也是虛構的;還有人氣很高的冷麵寒槍俏羅成,也是虛構的;還有大將薛仁貴之子薛丁山,更是虛構,不過薛丁山在歷史上有原型,就是薛仁貴之子薛訥。



到了宋朝,最大的虛構人物就是傳說中手持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臣的八賢王趙德芳。傳說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但趙匡胤傳位給了弟弟趙光義,並賜給趙德芳金鐧一把。於是他便拿著這把金鐧屢次出現在《楊家將》和《三俠五義》等各類小說家言中,與楊家將、包青天等並肩作戰,智鬥奸臣。但很可惜,他也是一個虛構人物。



宋朝還有一個野史中的重要虛構人物,就是蘇軾的妹妹蘇小妹。佛印說蘇軾像一尊佛,蘇軾反說佛印是一坨屎,蘇軾正得意間,被蘇小妹一語道破天機,那就是你心裡有啥看什麼就都是啥。這故事被我們演繹無數遍,其實是文人筆記虛構的,因為歷史上就不存在蘇小妹這麼一個機智的女子。

這樣的人其實還有很多,之所以會出現那麼多耳熟能詳但卻是虛構的歷史人物,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太喜歡讀歷史了,但二十四史又曲高和寡,被束之高閣,大家瞭解歷史的切入點就成了什麼小說、傳奇、戲曲、評書等等,而這些虛構人物其實也寄予了廣大民眾的一些美好的願望,值得我們珍視他們。


達摩說


莎士比亞

很多人都認為莎士比亞是真實存在的,因為他有很多著作,也有畫像。不過莎士比亞只是個筆名,真人是否存在,一直備受爭議。根據後人研究發現,莎士比亞的子女都是文盲,作為一個舉世聞名的戲劇家和詩人,很難想象莎士比亞會讓自己子女目不識丁。

而且莎士比亞並沒有留下手稿,他僅存的6個簽名中,沒有一個清晰可讀的。同時期的文獻中也沒有記載一位叫“莎士比亞”的戲曲家。而且,他的遺囑中沒有涉及到他輝煌的戲劇事業,只是說明自己的遺產分配。因此包括馬克吐溫,保羅尼采等很多人質疑,在莎士比亞故居中終老的人,可能並不是莎士比亞。

在伊麗莎白時代,shake speare是戲劇行當裡相當流行的詞語,致敬希臘神話中主管藝術的雅典娜,因此“莎士比亞”(Shakespeare)可能只是一個或幾個作者創造出的一個虛擬形象。

1875年,一個名叫詹姆斯 魏爾摩的神甫提出,“莎士比亞”是一個創作組合,Shakespeare每個字母代表一個真實人物,S是英國詩人埃德蒙 斯賓塞、H是醫學家威廉哈維,A是伊麗莎白劇院主演愛德華 阿萊恩,KE是約翰坎普,S是演員威廉姆斯萊,P是戲劇家喬治普利,E是藝術家保羅艾麗曼,A是政要愛特羅,RE是沃爾特萊利。

因此,莎士比亞很有可能是一個類似咪蒙,十點讀書這樣公號的存在,由一群筆者在維持。

 

鬼谷子

鬼谷子王詡,是縱橫家的鼻祖,對後世的陰陽家、兵家、道家學說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孫臏,龐涓,商鞅,李牧,王翦等各個時代的翹楚都深受鬼谷子智慧的影響。

正史對鬼谷子的描述,非常之少,並且連鬼谷子的生卒年都不知道。而且根據查看鬼谷子門人的幾人行動時間,有不少的差別。所以很多人認為,鬼谷子並不是指王詡這個人,《鬼谷子》這本書也不一定是其撰寫。鬼谷子反而是一個像“新東方”培訓機構。

唐朝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就認為,“蘇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鬼谷子其實是蘇秦為了讓自己看起來神秘一點,厲害一點而自稱的。

另外,張心徵在《偽書通考》裡,認為“鬼谷者,謂無其人,猶無是公云爾。斯說得之。”他認為鬼谷子根本不存在。

而且,根據《戰國縱橫家書》可以知道,蘇秦其實和張儀並不是同一時代的人,所以說,鬼谷子這個人不存在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








一花惹塵埃


羅成,隋末唐初人,父親是隋朝的北平王羅藝,母親是北齊將軍秦旭之女,表哥乃是大唐開國元勳秦叔寶。在關於隋唐歷史的小說《隋唐演義》《興唐傳》《說唐》中都是精通槍法、勇猛善戰的一代名將,但其實卻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人物。此外,因處於隋唐時期的羅士信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而他的經歷與小說中羅成的經歷有些許相似之處,所以被認定為羅成的歷史原型。

“頭戴銀冠,二龍搶珠抹額;身穿白袍,外罩魚鱗鎧甲;彎弓插箭,掛劍懸鞭。”這是《隋唐演義》中關於羅成初登場時的外貌描述,將一個不諳世事、智勇雙全、齒白唇紅的小王爺生動的展現了出來。

唐初名將數羅成,白袍白馬俊俏生。

戰功赫赫震天下,回馬三槍神鬼驚。

長嘆誤陷淤泥河,萬箭穿身草染紅。

忠心報國不畏死,後人長贊白虎星。

在隋唐諸英雄之中,既單雄信之悍勇、程咬金之無畏、秦瓊之仁厚,又有羅成這樣最具現代武俠氣質的英雄。也正因為如此,才讓他成為書中最為出彩的一個,本為年輕有為的小王爺,又非常講義氣,號稱“冷麵寒槍俏羅成”。

我想很多人喜歡羅成,大概就是因為他在戰場殺敵的英姿吧。他年輕、驕傲,處處鋒芒畢露,沒有年長者的沉穩,才更顯得英氣勃勃;他殺敵毫不留情,一把銀槍從來都是直中人之要害,往往將人打的腸穿肚爛;他言語相激,能把人逼到自刎。真是夠狠、夠絕、夠帥。


朝飛暮卷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話一點沒錯。想想看,幾十年前幾年前發生的事情我們可能都搞不清楚,何況是幾千年幾百年前的發生的人和事呢。一個人物到底是怎樣的形象,主要看著書的人怎麼寫,甚至有些故事寫的精彩了,虛構的人物也會大大出名,好像在歷史上真正存在一般。

四大美女之閉月貂蟬

比如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四大美女之中,王昭君和楊玉環是肯定存在的,西施是否存在存疑,而貂蟬是肯定不存在的。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貂蟬是四大美女之一,民間關於她的故事很多,主要還是歸功於《三國演義》。

人們常用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來形容美女,而貂蟬對應的就是閉月。傳說貂蟬很喜歡賞月,有一天晚上正好趕上滿月,貂蟬又在欣賞明月,月光清冷,配合貂蟬這樣的美人,看呆了眾人。她的義父王允看到女兒這麼美,月亮又恰好藏到了雲彩後面,於是讚歎到女兒太漂亮了,連月亮看到女兒都要黯淡失色。

當然了,關於貂蟬最出名的還是她跟董卓、呂布的故事。董卓是漢末的大奸臣,把持朝政,無惡不作,天下英雄都欲除之後快,可是董卓勢力龐大,身邊有無數守衛。於是王允等人就想到了美人計和反間計,利用貂蟬的美貌去離間董卓、呂布這對假父子。呂布是天下第一猛將,又是董卓主要護衛之一,貂蟬周旋兩人中間,最終成功離間二人,呂布殺死了董卓,而貂蟬也歸呂布所有。不過關於貂蟬最後的去向,書中並沒有交代,後來呂布被曹操所害,按照曹操的尿性,他專門修建銅雀臺蒐羅天下美女,又怎麼會放過貂蟬這個大美女呢。但是在《三國演義》裡卻沒有再說貂蟬去哪了,下場如何,估計作者也知道這人物是虛構的,任務完成了就讓她退場了,不願再多提她。

除了民間故事和《三國演義》,正規的史書《三國志》《後漢書》裡並沒有提起過貂蟬這個人,不過在《三國志》裡卻有記載呂布跟董卓奴婢私通一事,估計後面的文學作品就是根據這一句話創造出了豐富的故事傳奇。


享譽世界的女英雄花木蘭

除了貂蟬以外,還有一個人應該也是不存在的,那就是花木蘭。花木蘭故事主要來源於那首著名的《木蘭辭》,這是南北朝的一首長篇樂府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流傳度很高,講得是一個少女代父從軍,征戰十年立下無數戰功,最後她放棄賞賜回家恢復女兒身的故事。

從花木蘭本身來說,她的真實姓名是什麼,出生年月,是哪一國的將軍,關於這些史書統統沒有記載。倒是《木蘭辭》出現以後,關於她的故事傳說多了起來,有的人甚至還考證她說是唐代人,那《木蘭辭》的年份是南北朝,比唐代還早這又如何解釋,顯然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再看看這個故事,花木蘭是女的,混在全是大老爺們的男兵營裡生活征戰十年,而且無人發現,這樣的事情怎麼做到的?除非說花木蘭是一個不具備女性生理特徵的女人。所以綜合來看,花木蘭是根本不存在的。

不過這些人們並不在意,今天花木蘭已經成為一個大IP,迪士尼願意為其拍電影,成為一個世界範圍內都十分著名的人物形象,至於說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已經不重要了。



巾幗不讓鬚眉典範穆桂英

還有一個人物是穆桂英,小時候看楊家將,感覺穆桂英好厲害,一個女人可以掛帥,簡直太帥了。

穆桂英的故事十分精彩,她是穆柯寨的少當家,雖然是個女孩,比她老子還厲害。後來楊宗保代表朝廷攻打穆柯寨,楊宗保少年將軍,養尊處優,唇紅齒白,一表人才,穆桂英屬於野丫頭,立馬就被俊秀的楊宗保俘獲了芳心。兩人大戰一場,結果穆桂英居然生擒了楊宗保。

後來穆桂英就逼迫楊宗保娶自己,楊宗保被逼無奈,最後還只有跟穆桂英成親。成親以後,穆桂英也絲毫不客氣,顯示了男人都少有的帥才,成為楊家的主心骨,甚至還有軍營罰夫的壯舉。後來跟遼軍作戰,利用降龍木大破天門陣,立下了顯赫戰功,成為楊門女將的代表人物。

故事說的十分精彩,但事實上,歷史上並沒有穆桂英這個人物,甚至連楊宗保都是虛構的。這個故事主要來源是明代小說《楊家將傳》,至於為什麼後來楊家都是女將了呢,我想這很有可能跟宋朝重文輕武有關。作者想既然宋朝不重視武功,那就故意把那些在前線戰鬥的將軍變成女人,反而更有諷刺意味。


這些人物歷史上都是不存在的,但是絲毫不影響她們家喻戶曉的地位,由此可見,文人的筆有多麼厲害,可以把不存在的人物變成流芳百世的美女英雄。


一覽眾河小


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有人認為鐵托並不是特指的具體的某個人,他其實是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集體的全稱。在戰爭年代,誰是南斯拉夫共產黨游擊隊最高領導人,他的名字就叫鐵托,可能在戰爭中鐵托同志已經犧牲了,但他的繼任者仍然叫鐵托。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1980年最後一位鐵托去世,根據年齡推算和現代傳媒發展已經不可能有新的鐵托繼任而不讓世人知曉了,鐵托的傳奇才告結束。


快樂的豬782


南俠展昭
作為古典小說《三俠五義》之中的經典人物,為一等一的高手,幫助包公處理各種疑難的案件,出生入死,其事蹟在後續的小說故事當中,也有出現過。
展昭常州府武進縣遇傑村人氏。一出場就是高手打扮,當然出場的時候,展昭也不過只有20來歲的年紀,但是武功高強,已經位列三俠五義之中的南俠,要知道位列三俠之首的北俠歐陽春出場的時候,年紀已經五旬開外,展昭能與之並列,自然也說明本事的不凡。
在跟隨包拯屢破奇案以後,被包拯上奏朝廷,封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綽號御貓。
不過史書中並沒有展昭這樣一個人物的原型,可見也是小說演義之中的杜撰。
不過另有說法認為,展昭這樣一個人物,應該在江湖上有原型。
三俠五義這本書成書於清代嘉慶年間,而在清代有一位行走江湖的大俠,名叫甘鳳池。
甘鳳池本人出生年月已經不可考,不過作為大俠,甘鳳池本人不但武藝高強,而且在江湖上素有聲望,根據其歷史記錄來看,他存在的年代大約是在明末清初,一直存活到了雍正年間,而按照合格邏輯來看,甘鳳池活了至少也有近百歲。
甘鳳池的事蹟在《清史稿·甘鳳池傳》有很多記錄,在很多清代的筆記小說中,此人的形象也不一樣。
傳說他自幼父母雙亡,不喜歡讀書,就喜歡練武,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在江南一帶小有名氣,而且傳說他能夠“提牛擊虎”,並不知是真是假。
但史籍記錄他有勇力絕人能提牛,絕對不是泛泛之輩。
甘鳳池有一成名絕技,名叫雙插子,而這個套路在民間傳說中,又被稱為是南俠展昭。
這種武術套路並不常見與習武之人,不但能夠強身健體,而且還有一定的實戰意義,相信三俠五義的作者也是根據這個說法,從而創作出南俠展昭這個角色。
算起來甘鳳池本人多少也有些反清復明的思想,但史書中記載,他被雍正寵臣李衛秘密捕獲以後,隨即叛變,將自己所知的反清復明的組織全部報告給了清廷。
單田芳有本《童林傳》中,早年的甘鳳池曾經與童林是至交好友,曾幫助他開山立派,但後來雍正帝即位後,助紂為虐,投靠朝廷以血滴子屠殺江湖好漢,落了個悲劇下場。

漫步史書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想到的是蘇小妹。就是大文豪蘇軾的妹妹。

高額深眼

關於她的傳說很多,有些描寫的真切細緻,甚至連她的樣貌都做了描述。據說蘇小妹是高額頭,深眼窩。蘇軾還曾寫詩調笑她

“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也不甘示弱,寫詩取消蘇軾亂蓬蓬的鬍鬚:

“一叢哀草出唇間,鬚髮連鬢耳杳然;

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裡有聲傳。”

可見蘇小妹機智可愛幽默

才情絕倫

傳說有一天,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一起討論詩句。蘇小妹說:“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兩句中間各加上一個字,作為詩的‘腰’,成為五言聯句。”
蘇東坡略加思索,隨即說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小妹說:“還算好,不過這個‘搖’還不夠美。”黃山谷接著吟道:“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說:“是個佳句,但是仍然沒用上理想的字。”這時蘇東坡忍不住了,問:“那麼,妹妹你加的是什麼字呢?”蘇小妹說:“兄長的‘搖’‘映’二字,確實寫出了柳的動態和月的皎潔,但山谷公的‘舞’‘隱’,要略勝一籌。因為‘舞’是模仿人的動作,把柳的姿態反映得更加形象;‘隱’是誇張寫法,使月的皎潔更加突出。而我要說的是:‘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聽了,一起鼓掌稱讚,說:“妙極!”

蘇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準確,既寫出了風的輕微、柳的纖弱,又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暱和互相依偎的神態,所以比黃山谷的“舞”更生動得體。“失”字,也比“隱”字更傳神,它準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一體的情景。

嫁與才子

民間流傳,蘇小妹嫁給了秦觀。就是那位寫出,“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無數千古名詩的大才子秦少游。

而這樣一位被蘇軾稱為“萬人何贖”的秦觀,與蘇小妹一見傾心。並且差點因為對不出詩進不了洞房。

新婚之夜,小妹想和情郎一較高下,便將洞房門關上。出了上句:“東廂房,西廂房,舊房新人入洞房,終生伴郎。”秦少游接對深為小妹對自己一往情深所感動,不禁脫口而道:“南求學,北求學,小學大試授太學,方娶新娘。”

蘇小妹開門迎進新郎,幾杯交盞之後,又出一聯:““酒過三巡,交杯換杯乾杯,杯杯盡在不言中。”秦觀為難了,蘇小妹用手在桌上點了五下,秦觀才對出下聯:““菜過五味,形美色美鮮美,美美都在心中留。”

調皮的小妹這回來一狠的,“小妹雖小,小手小腳小嘴,小巧但不小氣,你要小心。”秦觀苦苦思索,等到三更才答上來,“少遊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見且又少有,願娶少女。”

按照這個傳說,大有蘇小妹才情更在秦觀之上的說法。

歷史真相

儘管關於蘇小妹的傳說很多,而且有鼻子有眼。有詩為證。

但是事實上,蘇軾並沒有妹妹,只有三個姐姐,而且都是早逝。蘇小妹和秦觀的故事,最早源自馮夢龍所著的《醒世恆言》一書,屬於才子佳人一類的故事,並不是可做考據的歷史材料。

而且,秦觀作為蘇軾最得意的弟子,認識蘇軾的時候已經29歲了。已婚,而且夫人叫徐文美。蘇軾的任何作品裡也從來沒有提過有這麼一位妹妹。

蘇小妹,只是人們創造出來的一個文學形象。




朝鮮人的祖先檀君。

根據朝鮮半島的史書《三國遺事》記載,檀君是古代朝鮮的第一代國君。

檀君在公元前2333年建立古朝鮮國。這一歷史時期,中國的夏禹的父親鯀同志,還在帶著一幫人忙著治水;猛獁象還在北方蒙古高原肆意狂奔;實際上最古老的文明——蘇美爾文明,這一年剛剛覆滅。

可是,偉大的朝鮮人的祖先檀君同志,恰在這一年誕生在太白山。經過數百年的不懈奮鬥,檀君建立了檀君朝鮮,並且在位1500年,活了1908歲,直到公元前833年(推算所得)才去世。

期間,約公元前1124年,中國的先賢箕子(紂王的叔叔),帶著5000商人後裔,一起來到朝鮮半島生活,並在今平壤一帶紮根,建立了箕子朝鮮。

上圖為西晉時期的高句麗疆域,紅色部分為西晉。

箕子的闖入,並沒有影響檀君的統治;相反,檀君非常“識趣”地與箕子和睦相處,並且耗費近300年時間,將自己存在的證據消幹抹淨。箕子朝鮮之後,一直過了2000多年,朝鮮的歷史工作者,才重新整理出檀君的史話。

自此,檀君朝鮮就成了半島的信史。

1993年,朝鮮的考古工作者在平壤市郊發現了一座古墓葬,經考古發掘,發掘出遺骨若干、陪葬品若干。經過朝鮮考古專家的反覆推論,認定墓主人就是傳說中的朝鮮族人的祖先——檀君。

隨後,兩國當局就宣稱,此墓乃是朝鮮第一個王朝檀君朝鮮的創建者,檀君的陵墓。

當年10月,檀君陵被全面重建,在傳說中的檀君建都之處,修造了一個規模宏大的檀君陵。同時,兩國當局還對外宣稱:每年的10月3日,為檀君開天節,全族都要在這一天祭祀檀君。

據稱,檀君陵裡安放這檀君及其夫人的遺骨。

與檀君陵的宏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中原跑到朝鮮建立箕子朝鮮的箕子,他的陵墓卻被刨了,屍骨無存。

2007年,韓國修改歷史教科書。原教科書中寫道“據稱檀君建立了古朝鮮”,修改後的教科書卻將“據稱”二字去掉,成了“檀君建立了古朝鮮”,至此,檀君在朝鮮半島成了正式存在的歷史。

不過,半島之外的史學界對於韓國的這番操作,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祗樹


施耐庵

很多人看到這個名字,可能覺得我瘋了,但是,大家所熟悉的施耐庵正式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但是,如果有人進一步瞭解,就會知道,《水滸傳》並不是一人所寫,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也參與了《水滸傳》的創作,當然這是我們普通人所熟知的。但是研究人員並不確定《水滸傳》是誰寫的,有的署名施耐庵,有的署名施耐庵,羅貫中。其實,我認為,歷史上的《水滸傳》是暑有施耐庵和羅貫中的。並且施耐庵在前,羅貫中在後,就彷彿施耐庵是主寫,羅貫中是副寫。但是如果你把施耐庵三個字倒過來讀,就成了“俺乃是”加上後面的羅貫中,就組成了“俺乃是羅貫中”。


金角大王他爸


八賢王

八王爺這個人無論是《楊家將傳》還是《三俠五義》中都能看得到,但是如果翻看真正的歷史書籍,其實並沒有能夠匹配到的人,無論趙德昭還是趙德芳都和八王爺有所出入,而認識包拯更是沒有的事,包拯是在兩人已經去世多年之後才剛剛出生,完全不可能遇得上,所以說八王爺這個人是完全虛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