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義不容辭——月的抗“疫”戰爭

疫情當前,義不容辭——月的抗“疫”戰爭

用大愛詮釋親情
宋小娟
月是社區的一名普通工作者,剛近年關的時候,她忙著和同事一起慰問社區的孤寡老人和貧困家庭,推著滿車的慰問品穿街走巷,挨家挨戶的送米送面送油。好不容易等到除夕這一天,終於可以歇息了,月趕緊趁著天未黑盡趕往附近的超市,購買了除夕年夜飯的食材,在家裡煎炸烹炒,做好一桌豐盛的飯菜,只等待著忙碌一天的愛人和從輔導班歸來的女兒一同享受年夜飯的香甜和一家團聚的喜悅。

愛人砰的打開家門,一聲不吭地坐在沙發上,女兒也緊跟著回到家中,不停地唉聲嘆氣。月將雙手伸到背後,解著系在背後圍裙的活結,一臉疑惑地看著他們:“這大過年的,你們這是怎麼了?”愛人眼裡有些淚痕:“你難道不知道,武漢現在正陷入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之中,而且已經向全國各地擴散蔓延而來。”月呆呆的立在原地,喃喃地說:“有那麼嚴重嗎?”女兒也無奈地說:“這下大夥的年可過不好了!”愛人拿著手機給月看:“你自己瞧嘛,武漢在昨天就關閉了通往各地的交通路口,用封城來杜絕病毒的外傳,他們決定用壯士斷腕的決心來全體抵制病毒的傳播。”月的心裡苦苦的,今晚的年夜飯吃的很沉悶,這是往年都不曾出現的狀況。

情況越來越嚴峻,原本很熱鬧的西安城市關閉了大唐不夜城的燈火,關閉了鐘樓的燈光,關閉了城牆上輝煌的彩燈和大雁塔的音樂噴泉,突然之間整座城市變得淒冷孤苦,所有的人都被通知留守在家中,外出必須佩戴專用口罩,學校的家長群裡,老師要求孩子每日彙報健康情況和有無外出,所有輔導班都停止補課。城市裡的人們都靜守在家中,不能拜年,不能走親訪友,不能去飯店團聚吃飯,大夥都困守家中,只能從一部手機獲知外界的消息。
月本來就喜歡製作美食,於是利用她購買來的食材開始在家裡烹飪各種飯食,看著愛人悠閒的閱讀新聞,女兒溫習功課,還有一同享受家裡飯菜的溫馨畫面,月感覺此刻的歲月靜好。
眼看著大年初一結束了,初二的早晨月被急促的手機鈴聲吵醒,她迷迷糊糊的拿起手機接聽:“月,通知今天全體社區人員正常上班。”月有點發傻,這大年初二為何上班呀?愛人和女兒也被電話聲音吵醒,愛人皺著眉頭看著月:“外邊那麼危險,咱們陝西已經出現二十多例了,你怎麼還上班?”女兒也抱著月:“媽媽,你別去,萬一被傳染了怎麼辦?我害怕!” 月此刻的臉上流淌著淚水,感覺彷彿成了生離死別的場面。月溫柔的看著他們:“我的工作就是為社區居民服務,這個時候肯定是大夥需要我們了。”月趕忙收拾好自己,來不及擦去眼淚,就急衝衝跑出家門,愛人連忙追出來:“月,別忘了口罩。”月轉身抓過口罩,就跑到了社區的工作大樓。同事們已經開始集中在工作崗位上,大夥帶著口罩,眼睛裡流露出關切的神情。領導這個時候對著大夥開始講話:“大夥別怪我,我無法給大夥提供防護的工具,希望大夥一定要佩戴好口罩,自己做好防護措施。咱們社區的居民都困在家中不能外出,可是小區的安全還是需要有人來管,檢查外來人口,防守小區的大門,處理各家各戶的緊急事情,這些都是咱們的職責。”月看著同事們,大夥都無聲的迴歸到自己的崗位上。

白天的小區寂靜無聲,除了有幾隻麻雀在寒風中嘰嘰喳喳叫幾聲,幾乎看不見人的身影。可是月和同事們知道,在身邊的每一棟樓上,每一扇窗戶裡,都有著擔驚受怕的人們,他們為了杜絕疫情的蔓延和傳播,死守在家中。而社區的工作人員卻防守著小區的安全,監控著每家每戶的健康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上報。
每當回到家中,面對愛人擔憂的眼神,女兒委屈的哭聲,月疲憊的沉入夢境。臨睡前,她摟著女兒:“雖然媽媽的工作很普通,可是能夠在這麼危險的時候為大夥做一點貢獻,媽媽心裡也是驕傲的。雖然媽媽不能和奔赴湖北重災區的叔叔阿姨相比較,但是這是媽媽的職責,別忘了,媽媽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哪裡需要我,我就得去哪裡。”女兒含淚點了點頭,哽咽地說著:“那你一定要小心,注意防護好自己。”
月沉入睡夢中,她夢見西安的城市綻放了粉色的桃花和櫻花,白色的梨花和玉蘭,滿樹的芽苞啪的咧開,變成稚嫩青翠的樹葉,人們穿戴著時尚的春裝,穿梭在大街小巷,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甜蜜的笑容。

作者簡介:宋小娟,西安市雁塔區作協會員,雁塔區詩詞學會會員,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作家搖籃》雜誌簽約作家,曾在《延河》《文學陝軍》《陝西文譚》《白露文學》《作家報》《勞動者報》《陝西省工會雜誌》《國防通訊等紙媒》及網絡平臺發表文學作品,並獲得眾多徵文獎項。


疫情當前,義不容辭——月的抗“疫”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