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正面迎敌,能否扭转甲午战局?

小生谈历史


甲午战争与北洋水师正面迎敌和被动应战是没有关系的,战争的胜负主要看一个国家的海军实力和日常训练的科学规划,还有战斗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军舰和武器的更新维修和保养。

清朝于1888年建立北洋水师,成为亚洲第一强大的海军力量。清朝海军经过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1891年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的军舰,甚至连军舰的弹药都停止购买了。可是慈禧太后却把用于购买军舰和武器弹药的几十万黄金白银给挪用了,来修膳为自己庆祝六十大寿的颐和园了。而北洋水师的军舰的舰龄逐渐的老化,与日本新购买的战舰相比,火力弱,射速慢,舰速迟缓。再加上清朝政府政治腐败无能,老百姓生活困苦,官场中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驰。

日本自1890年后,每年以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决定每年从皇宫的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大臣的薪水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

中日两国甲午战争前的海军力量对比:日本海军有32艘军舰,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顿;北洋水师军舰25艘,官兵4000人。管理混乱,训练废驰,战斗力低下。而日本还出动了大量的间谍组织和伪装成商人的特工,潜入中国,对中国军事政治社会动态进行情报搜集。

1894年9月17日中午,甲午战争开始。清朝海军的*致元*舰在打出最后一颗炮弹时,管带邓世昌命令*致远*舰开足马力撞击日本海军的旗舰*吉野*号时,不幸被*吉野*号军舰发射的鱼雷击中,全舰252名官兵壮烈牺牲。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激烈大战,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五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五舰受重创,死伤六百多人。

此战,北洋水师损失较大,但是并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水师躲入威海军港内,不准巡海与日本海军交战。日本逐渐的夺取黄海的制海权,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隐者康司马


北洋水师正面迎敌,亦不能扭转败局。

因为南洋水师、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并未参战,北方水师以一已之力对抗日本联合舰队,无论从吨位上、射速与航速和弹药质量上,全面落后于日方,纵然将士们英勇杀敌,也不能改变结局。

但是清廷不知道,只有李鸿章明白,所以李鸿章不建议对日开战。而光绪刚刚亲政,急需立威,想拿日本开刀,并借机削弱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舰队。

从1891年开始,北洋水师不再新添一舰,李鸿章建议装备速射炮也被搁置,北洋水师逐渐被日方赶上并超过。

甲午战争中,清朝海军能战,而陆军不能战。日军占领威海卫之后,用岸炮炮击北洋水师,使其全军覆没,罪不在海军而在陆军。

除非是清廷迁都抗战,或者是在李鸿章在日本被刺客枪伤后愤而回国再战,此时列强纷纷转而支持清朝,或有打赢日本的希望。



当代曹植


如果晚清没有奢侈腐败,强大的晚清海军北洋水师加了晚清名将,只要指挥得当运筹得力正面迎敌,而有可能会扭转甲午战局,还能一举重挫入侵强敌,重振清朝昔日荣光。


小龙女5505


甲午海战后期,李鸿章严令北洋海军不得出战,使北洋海军不能正面迎敌,只能坚守威海卫军港之中,任凭日本海军进攻,结果最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如果北洋海军正面迎敌,能否扭转甲午战局?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根本原因:制度文化的差异导致清政府局限于传统军事制度的理念

表现在清政府不追求军队的战斗力,而是考虑军队如何听命和效忠皇上。晚清时期,这一传统的军事制度仍然是当时盛行的主流文化。

洋务运动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只引“装”不引 “制",使军事改革基本限定在军事器物这一层面上。对于国家的安全体制,因触及到封建的伦理纲常和宗法思想,甚至关系到封建官吏的切身利益,而无法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海军而言,清政府缺乏对高层军事领导体制的彻底改革,致使海军建设分散、规划短且弊端丛生,逐渐使海军变为大臣的私家军队。

2. 北洋海军炮弹老化,日本海军多为新式速射炮 北洋海军的方速射炮为0门(也有说3门的),而日本舰队速射炮为97门。北洋很早就打报告要求购买速射炮,结果了无音讯,只能使用老式的架退炮。

3. 北洋海军物资供应质量极差

北洋舰队的煤,都是那种次品,燃烧值不高,而且烟雾极大,导致日本舰队提前1个小时发现北洋舰队。

弹药方面,中国户部禁止进口外国的东西,而国内,比如天津机器局只能生产那种无法爆炸的实心弹,使海战中无法造成大的威力。


鉴看历史文社


北洋水师虽然号称亚洲第一,全球前十,但由于晚清财政腐败,大量用于扩充海军阵容的白银都被用到了慈禧太后的60大寿了。

清日朝鲜半岛战役之中,清朝惨败。这就由此引发了甲午战争。虽然在当时,北洋水师在世界排名上是高于日本的。但还是由于财政腐败,炮弹里装的竟是沙子!而日本,当时又新采购了一搜战舰“吉野”号,从实力上已经能和清朝平起平坐了。

如果正面迎敌,把全部战舰投入战争,是绝不会造成邓世昌那样的局面的。虽说不一定能打过日本,但绝对能极大地消耗日本的实力。


台风策略游戏


窃以为北洋水师即使正面迎战,几乎也无胜算。原因如下:

第一,装备差距。由于清廷挪用军费,北洋水师装备数年未有更新,也未购买最先进的战舰。在黄海海战中,日方发挥重大优势的吉野舰,英国在最初造成此舰时,李鸿章本欲购买,但因经费不足而作罢。另外,由于洋务企业的衙门式管理,腐败问题极其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炮弹质量尤劣。

第二,体制差距。日本在倒幕运动、西南战争后,明治政府实现了对全国的控制,明治天皇全力支持维新并积极筹备侵略行动。而中国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的动力不足,朝廷之中清流派与洋务派斗争激烈,李鸿章等人在四方掣肘中难以放手经营,更不敢作大胆的尝试。

第三,观念差距。在甲午战前,日方已开始搜集情报、四处测绘,并在战后有效引导囯际舆论。而清政府对此全然不知,战前未作防备,战中未有反制。


渔人文史


北洋水师的失利个人感觉不在刘步蟾的指挥上,这就好像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跟一个年轻小伙子打架一样,当时的清王朝贪污腐败,为了给慈禧修个养老的花园克扣军费,内斗不断的农业国。反过来再看当时的日本,已经是工业国,全国上下万众一心,节省开支,壮大军队,当时的日本可以说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都不是当时清王朝可以抗衡的,就算指挥的再完美,也是无济于事。


说历史的小白


就像明朝末年明军拿火枪火炮打不过拿弓箭锤子的清军,清朝末年你给清军原子弹都没用,人家只需要刺刀冲锋就赢了。


如海497


甲午打不赢了日军,是慈禧大后停战


手机用户71090105702


即使正面迎敌,也无法扭转败局,其原因有四点:

一是政治的腐败。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是百孔千疮,根本没有建设海军,加强海防的国家战略,更没有应对日本海军的具体行动预案。战事一起,高层首先便方寸大乱,缺乏国家层面的强有力的统筹谋划和组织指挥。以慌乱之态迎接日本的精心谋划,怎能不败!

二是用人的腐败。当时的北洋水师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地盘,于是在用人上便多用重用李鸿章的亲信,旧部和老乡,而不是真正根据能力水平来用人。

有的根本不懂海军,不知道海上作战为何物的官员都被用到了关键岗位,重要位置。比如丁汝昌,仅因为是李的亲信旧部,就由淮军将领直接转为北洋水师提督,对海上作战基本不太懂行。

其他还有只知当官发财,中饱私囊的将领都得到了重用。用人的腐败是最致命的腐败,必将导致人心涣散,战斗力低下。以一帮无能之辈,贪婪之辈去指挥作战,怎能不败!

三是训练的缺乏。再好的装备,也只有在懂装备的人手里才能发挥性能和作用。平时不训练,战时怎能不挨打,平时不流汗,战时怎能不流血。尤其是舰队作战,指挥协同,战法技法非常重要,平时既不研究战法,又不组织协同训练演习,怎么能发挥出舰队的威力来,只能守着好装备当对方的靶子。

四是纪律的松弛。北洋水师纪律之松弛令人难以想象,炮塔上晒裤衩,炮膛内锈蚀斑斑,甚至连炮弹,弹药都准备不充分,谈何战斗力?一支现代装备的军队,必须要有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明的作风纪律,否则难以形成战斗力。

综上四点,战败不可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