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历代国王为何都姓“郑”?

用户3708573182


也不能说是泰国的历代国王都姓郑,而是说如今的泰国却克里王朝也称曼谷王朝的历代君王,都用个汉姓“郑”。比如之前的泰王普密蓬,他的中文姓名叫做“郑固”,如今的玛哈·哇集拉隆功的中文姓名叫“郑冕”,像泰国这样的现象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而曼谷王朝的君王有个中文姓氏,也是与曼谷王朝特别的历史息息相关,一方面东南亚向来都是海外华人聚居之地,中原文化影响深远,而另一方面,泰王拥有“郑”这个姓氏也与曼谷王朝当初建立起的一段往事有关。曼谷王朝的王室,当年为了求得清王朝的承认与册封,假称是吞武里王朝君王郑信的子孙,所以有了“郑”这个姓氏。

宋元明清时期,来自中原的大量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地区经商谋生,当时的泰国也有不少的华人,其文化与经济上都深受中原影响。却克里王朝第一代君王拉玛一世,原名叫做“通銮”,也被称为“昭披耶却克里”,虽然其父亲是泰国的贵族,而母亲却是华人后裔。从血统上来说,却克里王朝的历代君王都是有华人血统的。

泰国阿瑜陀耶王朝被缅甸所灭之后,泰国当地的华人郑信建立起吞武里王朝,当时的通銮担任军官,与郑信之间关系匪浅。然而吞武里王朝建立没多久就发生了兵变,郑信被自己的近卫军所逼而被迫退位,吞武里王朝陷入了内乱之中。当时的通銮奉命原本是远征柬埔寨的,听到消息率兵回朝,不过通銮并非是要平乱,而是要夺位。

通銮率兵回到吞武里之后,软禁诛杀了郑信,随后自立为王并且将都城从吞武里迁到曼谷,建立起却克里王朝,也就是如今的曼谷王朝。通銮之后被泰国王室追封为“拉玛一世”,也就是如今泰王室的初代君王。其实拉玛一世不仅是郑信的部将,还是郑信的女婿。

拉玛一世夺位之后,不仅继承了吞武里王朝的地盘,还逐渐恢复和完善了封建制度,多次击溃了来自缅甸等方面的攻击。当时的泰国获得了安宁,生产力也得到了恢复发展,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基本恢复了历史上泰国“大城盛世”时代的辉煌,成为中南半岛上最主要的强大国度。从个人功勋建树方面来说,拉玛一世也算得上的泰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王之一。

那么却克里王室为何又有了“郑”这个汉姓呢?主要还是因为当年拉玛一世夺位之后,派遣使臣前往中原朝见乾隆皇帝,称自己是郑信的儿子,给自己取了个汉名叫郑华。其实在近代西方殖民者力量完全渗透之前,中原仍旧是整个东方的核心所在,东南亚的中原藩属国数不胜数,泰国也在其中。郑信当年建立吞武里王朝之后,就与清王朝建立了朝贡联系,得到了雍正帝的册封与正式承认。

对于拉玛一世来说,吞武里王朝终究是清朝的正式臣属,若是来日清朝找自己算账恐怕还是会有麻烦的。为了获得清廷的承认与册封,获得当时各藩属非常重视的正式地位,拉玛一世干脆就说自己是郑信的儿子,自己并非夺位,只是平定叛乱继承了父亲的家业。虽然之后泰国不再需要受清朝的册封,当时泰国历代君王还是姓郑这个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澹奕


泰国王室其实并没有中国意义上的姓氏,泰国曼谷王朝历届国王都是以“拉玛”开头,如首任国王称“拉玛一世”,现任国王称“拉玛十世”。不过“拉玛”并非姓氏,这个称呼是来自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一个神。

虽然泰国王室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泰国姓氏,但是却有一个明确的汉姓,就是姓“郑”,历任泰国国王都一个汉名。

拉玛一世:郑华

拉玛二世:郑佛

拉玛三世:郑福

拉玛四世:郑明

拉玛五世:郑隆

拉玛六世:郑宝

拉玛七世:郑光

拉玛八世:郑禧

拉玛九世:郑固

拉玛十世:郑冕

(拉玛九世,前泰国国王普密蓬的汉名叫“郑固”)

(拉玛十世,现任泰国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汉名“郑冕”)

泰国王室之所以给自己起汉名,其源头是因为一个中国人。

这个中国人叫郑信,祖籍广东潮州。郑信是泰国的第二代华人,郑信的父亲叫郑镛,他于雍正初年随同商队前往泰国定居的。

到泰国之后郑镛开始经商,他主要经营赌博业,由于买卖做的非常大,郑镛得到了泰王的赏识并受到了册封,成为泰国贵族,从此进入泰国上层社会。

郑镛赴泰之后娶了一名泰国女子,于公元1734年生下了儿子郑信。郑信出生之后被一位当朝大臣收为义子,于是郑信变成了一个官二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在义父的帮助下郑信先是进入宫廷充当侍卫,之后又外放到地方任职。

郑信的职位类似于今天的市长,但权力却远远大于市长,也可以理解为城主。

原本郑信可以安安心心的做一个封疆大吏,但时势造英雄,1766年缅甸突然入侵泰国,迅速灭掉了泰国当时的阿瑜陀耶王朝,并占领了几乎泰国全境。而郑信则率领所部残余势力退守至南部沿海地区继续与缅甸人斗争。此后郑信在南部地区招募士兵,然后从湄南河顺流而上收复失地。

郑信此人打仗还是非常厉害的,他率兵一路北上连败缅甸军,而缅甸此时也正与清军作战,无心估计泰国。于是郑信很快地驱逐了缅甸军,成功地帮助泰国实现复国。

在泰国复国之后,郑信在部下的拥护下建立了吞武里王朝,随后他一面派人前往北京,希望得到清廷的册封。另一面他开始着实打击国内的割据势力,试图加强中央集权。

在平定国内之后,郑信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相继将老挝和马来半岛纳入泰国控制之下。但是由于常年的用兵,以及错误的宗教政策,泰国国内频繁爆发民变,这极大的动摇了郑信的统治。

1780年柬埔寨发生内乱,柬国内的亲泰国王被杀,安南则趁机插手柬埔寨事物。为了防止安南染指柬埔寨,郑信统兵20万准备讨伐柬埔寨。然而就在郑信出征柬埔寨之际,泰国国内发生了叛乱,郑信只得仓皇回军。不过在回到京城后,郑信却遭遇了部下昭披耶却克里发动的军事政变,昭披耶却克里将郑信囚禁,并在1782年杀掉郑信自立为王,称“拉玛一世”。之后拉玛一世迁都曼谷,建立了曼谷王朝。

昭披耶却克里在弑杀郑信后,派人前往北京请求册封。但是中原王朝向来排斥乱臣贼子,拉玛一世无法向北京交代郑信的死因。为了将自己的王位合法化,拉玛一世对乾隆皇帝谎称自己是郑信之子,为此他给自己起名郑华。

由于不了解泰国国情,清廷相信了拉玛一世的话,于是册封拉玛一世为暹罗国王。此后曼谷王朝的历代国王在给中国的奏表中都使用汉名,郑姓也成为泰国国王的汉名姓氏。

虽然郑信在执政期间存在许多过失,但他光复泰国,开疆扩土的功绩一直被泰国人所铭记。今天的泰国人尊称郑信为“吞武里大帝”,而泰国政府也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皇节”,以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纪念。

(泰国的郑信塑像)


千佛山车神


回头浪子

这事儿其实挺扯淡的,泰国绝不是历代国王都姓“郑”,起码1767年之前的国王绝对不姓郑,如果细究的话,又会发现1782年之后他们的国王也不应该姓郑。真正姓郑的国王只有一个,统治国家14年又99天而已。

话说清朝雍正年间,潮州府澄海县有个二流子叫郑达,这老兄整天浪荡不羁,混的饭都吃不上。乡亲们都看这货来气,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歹子达”。后来实在活不下去的郑达随船去了暹罗大城的华富里厮混,不想一不小心转运了。

歹子达去了那边继续玩浪荡子那套,靠赌博为生,大约是华人智商碾压的缘故,这老兄居然渐渐发家了。手里有了钱,郑达的年纪也见长,就琢磨着做点正经营生,开始摆摊做生意。幡然悔悟的郑达大约也开始学习文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郑镛。

所谓的“镛”是一种上古乐器,就是定节拍的大钟,常见于庙堂祭祀只用。歹子达改这个名字一方面是想显示自己有文化,另一方面未尝不是打算弄个官来当。他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当上了大城王朝的税务官。

割据一方

走上人生巅峰的郑镛又娶当地一个贵族的女儿,混了一个爵位传家。他的夫人名叫诺央,相传其实也是个华人,汉姓应该姓吴。公元1734年4月17日,诺央给郑镛生下一个大胖儿子,自觉人生圆满的前浪荡子给这个孩子起名郑昭。

年幼的郑昭聪明伶俐,很快赢得当朝宰相的喜爱,不仅将其收为义子,还赐名为“信”。在泰语里这个字的意思是“财宝”。年老的郑镛大约只能一边欣喜孩子有光明的未来,另一边鄙视宰相没文化,起名俗不可耐。

郑昭长大后被国王派到北方边境当副市长(副府尹),守卫常常被缅甸威胁的土地,后来他又被提拨成总督,正经成为一方大员。在暹缅战争中郑昭逐渐展露头角,又凭着几分运气在缅甸攻陷王城之前率500人冲出了包围,当上了颇有实权的军阀。

达信大帝

1767年4月7日,缅甸军队攻陷王都,暹罗国王被杀,这个东南半岛大国四分五裂,郑昭成为很有实力的一支。也是这一年郑昭很鸡贼的率先向清朝派出了使臣,声称暹罗已经绝嗣,自己是起兵复国报仇,现在被推举为国王,请求清朝赐他印鉴。

乾隆皇帝当然也没那么好糊弄,没给他一毛钱支援,但是同意了建立宗藩关系的请求,折腾到他差不多统一暹罗的时候才承认郑昭是国王。在往来文书里清朝没有称呼他暹罗名字达信,只叫他汉名郑昭,另外一种说法是“昭”在泰语里就是王的意思。

郑昭对暹罗初期的统治非常成功,不止对内加速统一,还有余力向外扩张领土,在泰国历史上留下了达信大帝的名号。跟很多明君一样,这货到了晚年开始糊涂,大约是有点神经病的意思,经常自称变成佛陀了。

骗封达人

经过一系列不得人心的乱政后,郑昭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被部将扎克里处决了,扎克里顺理成章的把王冠戴在了自己的头上,可他还得面对一个要命的问题。天朝那帮人全是死心眼儿,郑昭改封都折腾了好几年,我这个篡位的不一定被怎么收拾呢!

要说扎克里也是个脑洞狂人,他琢磨暹罗山高皇帝远,清朝不可能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于是这老兄悍然向清朝派出使者,自称是郑昭的儿子“郑华”,现在我老子死了,请封我当国王吧!

要说这招还真挺好使,清朝压根没想到还能这么玩儿,很快就把册封的诏书发下去了。从此以后历代泰王对清朝的文书中都使用郑姓汉名,虽然传到拉玛四世的时候暹罗与清朝断绝了朝贡关系,但这个习惯算是一直保存了下来。

总结起来吧,泰国国王里真正姓郑的其实只有郑昭一个人而已,他的王朝也只有一代国王。剩下的那群家伙只是为了骗封才冒用汉姓的,而且传了四代就断绝朝贡了,断供的时候居然还恶人先告状,声称是清朝擅改文书,冠汉名来侮辱他们,简直不知所谓。


历史吐槽机


这跟一个中国人有关,这个中国人叫郑信。原籍中国广东潮州府澄海县华富村,也就是今天的汕头人,也是潮州人。

他的父亲移民到泰国,他从小则被一个泰国的大臣收养。到了十八世纪中叶,也就是乾隆皇帝在大明湖畔碰见容嬷嬷时。泰国国力衰弱,旁边的缅甸趁机进攻,几乎把泰国给灭了。当时的郑信带着一支部队打游击,转战四地,最终打败了缅甸。现在这个郑信还是泰国的民族英雄,到处都有他的雕像。

这样,郑信就称王了,建立了泰国历史上的吞武里王朝。但是,这个王朝很短命,只存在了十三年。

为什么呢?

在赶走缅甸人,自己建国后,郑信有点走杨广的路子,四处征伐,进攻越南,进攻柬埔寨,虽然胜多败少,但毕竟劳民伤财,而泰国是个佛系国家。另外郑信在宗教问题上处理不当,他知道泰国百姓太信佛教了,对自己的世俗权力造成影响,所以他模仿中国搞了一个灭佛运动,但中国可以搞,但泰国全国信佛,从平民到百姓,你说要清理,人家肯定不乐意。

最终,他被自己的禁卫军推翻,带头的就是他的部将昭披耶却克里,也就是拉玛一世,也是现在泰国王室的开山祖师爷。

拉玛一世当上国王之后,就面临一个问题,怎么取得清朝的认可。

其实清朝对这种改朝换代是不欢迎,做熟不做生嘛。

当年郑信当国王时,曾经专门给乾隆送贡品,希望清朝能够敕封他为暹罗王,乾隆还很任性,当场把他的文书掷还,还回信大骂了一番。郑信没有放弃,专意修好跟清朝的关系,比如把缅甸俘虏送到北京,这算献俘,是很隆重的臣子礼。另外,还把从缅甸手中得到的中国士兵送回国。

慢慢的,清朝政府也认可他了。

而到了拉玛一世,又碰到老问题,郑信好坏是赶走外来侵略者为王的,拉玛一世就是一个弑君为王的,在清朝儒家文明 里是最痛恨的。所以要是实说,清政府肯定不认可。这拉玛一世也聪明,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弑君的事情瞒下来,而称自己是郑信的儿子,还取了一个新名字叫郑华。一是姓郑,二是名华,这乾隆看了特别高兴。本来他有一批建筑材料要送给郑信的,结果郑信死了,那给他儿子也一样,所以泰国就用这批材料建了曼谷新都。

这就是泰国王室有个郑姓的原因,其实泰国王室也有一部分华人血统,而领导人更几乎都有华人血统。


脑洞历史观


在中国所有对外关系中,只有与泰国有着“中泰一家亲”的赞誉。这不仅是因为泰国社会有很多华人华裔,更是因为掌握实权的泰国王室和泰国政府与中国有很深的联系。

泰国华裔总理英拉


泰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来,至今已有37任总理,而至少有13位总理都有华人华裔身份,像全球最美总理英拉和哥哥他信总理,老家都在咱们广东。在泰国民间的华人华裔更是数不胜数,这无形中拉近了中泰之间的关系。


不过,最让我们感到亲切的当属泰国王室,因为泰国王室已传十世国王,每一任国王都有一个中文名字,且固定姓郑。


现在的泰国王室叫曼谷王朝,也叫却克里王朝,是1782年由泰国第一任国王拉玛一世建立的,当时正处于中国乾隆皇帝时期。拉玛一世国王名字叫昭披耶却克里,他之所以能够建立却克里王朝完全是钻了他义父的空子,篡位上位的。


拉玛一世国王的义父是一位来自广东汕头市澄海县华富村的华人,名字叫郑信,泰国名字叫达信,郑信的老爸郑镛年轻的时候来到泰国,与当地女性结婚,所以郑信是中泰混血儿。

吞武里大帝郑信雕像


郑信可不简单,被梁启超誉为“中国四大殖民伟人之一”,亲手建立了泰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被泰国人尊称为“吞武里大帝”,泰国政府将每年的12月28日定为“郑皇节”来纪念郑信。


主要是因为郑信带领当地人民击败了强大的邻居缅甸的入侵,在位15年的时间里,北部的清迈和南部的马来半岛的部分领土全部收回,把一盘散沙的泰国统一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奠定了泰国现在的版图,对泰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在郑信建立的吞武里王朝,还没有成为国王的拉玛一世昭披耶却克里只不过是郑信非常信任的部将。令郑信万万没想到的是,越是亲信,越容易神不知鬼不觉地背后搞事。


1780年,吞武里大帝郑信扶持的柬埔寨国王安农被杀,安南(越南前身)国王阮福映,趁柬埔寨内乱竟然出兵柬埔寨,企图把柬埔寨纳入越南势力范围。郑信就不爽了,果断派自己的亲信部将昭披耶却克里率领20万大军杀进柬埔寨,阻止安南军队的吞并行为。

谁知郑信的昭披耶却克里大军前脚刚与安南军队接上火,后脚郑信的吞武里王朝的上层贵族就开始逼宫,势孤力薄的吞武里大帝郑信被推翻。而前线的昭披耶却克里将军并不是想着回去救主公郑信,反而将随军的王子逮捕起来,并与安南军队停火班师回朝,并处死了郑信。


昭披耶却克里将军便在群臣的拥戴下登基,史称“拉玛一世”,昭披耶却克里将军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迁都曼谷,因此人们把他的王朝称呼为曼谷王朝,延续至今。


泰国突然改朝换代,必然要向中国清朝报备。因为在郑信当初建立吞武里王朝时,多次派遣使臣前往北京,虽然起初并未被认可,直到1777年,乾隆帝才正式承认郑信建立的王朝,册封郑信为暹罗王,泰国正式成了中国的藩属国。

所以,曼谷王朝的拉玛一世国王昭披耶却克里也必须向宗主国中国清朝进贡接受册封,为了不给宗主国清朝留下嫌疑,拉玛一世国王昭披耶却克里在向清朝请求敕封的文书中自称为郑信之子郑华,清朝就信以为真,并给予了册封,拉玛一世国王的地位正式合法化,此后历任泰国国王向中国进贡时都以中文名字自称,泰国国王的中文姓氏“郑”自此也就延续至今。


现如今,曼谷王朝的国王都是遵从吞武里大帝郑信的姓氏来起的中文名。曼谷王朝拉玛一世国王郑华、拉玛二世国王郑佛、拉玛三世国王郑福、拉玛四世国王郑明、拉玛五世国王郑隆、拉玛六世国王郑宝、拉玛七世国王郑光、拉玛八世国王郑禧、拉玛九世国王郑固、拉玛十世国王郑冕。

泰国现任国王拉玛十世


拉玛一世国王除了继承义父华人郑信的姓氏之外,他身上还有中国元素,拉玛一世国王的父亲是暹罗贵族,而母亲是一位华裔,所以拉玛一世国王身上也有中国血统,那么现在的拉玛十世国王包括诗琳通公主同样都有中国血统,这一层关系也是中泰一家亲的重要组成部分。


襄遇阿雨


泰国国王并不姓“郑”,但是又不得不姓“郑”,这都是因为现今的曼谷王朝(又称却克里王朝)一世王王位是通过夺位而来。说到曼谷王朝就不得不提到在此之前仅存续十五年的短命王朝—吞武里王朝。

【这才是正统!!!】

吞武里王朝由华人后裔郑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建立,又称郑昭(昭意为王),因其后来出任达府城主职位,故又称帕昭达信(达即达府,今泰国北方来兴府),披耶达(披耶是泰国贵族爵位第二等,相当于侯爵),乃华裔,祖籍广东澄海华富村。其父郑镛于清雍正年间迫于生计前往暹罗阿瑜陀耶城,发迹后取名为“燕子”的泰人女子为妻。1735年其父去世,被暹罗财务大臣披耶节基收养,并长大成人。郑信七岁即进入今葛沙瓦寺学院读书,在一所上座部佛教僧院接受教育。郑信从小在财政大臣家接受贵族子弟传统教育,懂得泰文、华文、越文。1747年,13岁时其义父披耶节基为之举行“剃顶礼”(男孩留一发髻于头顶,将发髻剃去后即表明成年。与中国古代“束发”意义类似),顶剃仪式完成后,就举行了落发为沙弥的比丘仪式,还俗后,年仅13岁的郑信进入宫廷,出任皇家侍卫,后封达府子爵。21岁时再度落发,拜高僧为师,出家为僧共计三夏。还俗后仍进入宫廷任职。

1766年,缅甸军队进犯暹罗,暹都阿瑜陀耶被围困了一年零二个月之后,于1767年4月失陷。阿瑜陀耶城沦陷并被缅军付之一炬,泰王也在逃亡途中饿死驾崩,一些未被缅军征服的城镇,皆拥兵自重,宣布独立,造成了割据的局面,国家被迫分裂为了六个部分。在1767年雨季制造军舰征召士兵入伍,经过几个月的休整,郑信拥有了客观的军队规模,宣布率军挥师北伐 ,由于清缅战争爆发,缅军主力悉数撤回国内与清军作战,为郑信军队北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1月攻下旧都门户吞武里城,然后沿河逆流而上直捣缅军驻兵重地--三菩提树营,驻扎的缅军自知不是对手,旋即投降。自此被缅军攻陷六月的旧都阿瑜陀耶城重回独立,郑信也在众部下的拥戴下成为暹罗国王,由于旧都被缅军烧毁,重建在当时难度颇高,故决定迁都吞武里城。

【夺位!!!】

1780年柬埔寨内乱,郑信遣大将昭披耶却克里率二十万大军前去讨伐,此时暹罗国内却爆发了近卫军叛乱,却克里收到消息马上与柬埔寨停战返回国内,1782年4月7日,却克里以暴乱罪的罪名将郑信处死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昭披耶却克里在群臣拥戴下登上王位,并迁都曼谷,宣告了曼谷王朝的成立和吞武里王朝的覆灭。

当时暹罗作为清朝藩属国,国王的变更都需要得到宗主国的批准和册封,因为却克里是夺位而非正统继承人,是年,昭披耶却克里向清朝入贡,进表自称为郑信之子郑华,清廷信之,封为暹罗国王。

所以泰国国王不得不姓“郑”。




Thai知一二


泰国是老金经常去的国家,了解一些关于泰国国王的故事;

我们经常说中泰一家亲,泰国国王如果溯源的话,还真是中国的亲戚!

泰国目前是拉玛王朝,每个国王都有一个中文名字,比如2016年过世的普密蓬国王的中文名字叫郑固;

为何泰国的国王姓郑呢?

明清时期,潮汕澄海县有一个叫郑信的孩子去了暹罗(泰国古称),不久他父亲郑镛去世,他被暹罗财政大臣收做养子,受到良好教育,13进入泰国宫廷,1758年,年仅24岁的郑信晋升为哒府太守;

1766年,缅甸军队进攻暹罗,古都大成被围困一年多时间以后沦陷,暹罗阿瑜陀王朝灭亡,

郑信带领一小队人马逃出来,在华人的帮助下,招兵买马,他的好友昭披耶却克里也来投奔他,他们一起齐心协力赶走缅甸人,郑信把泰国国都迁到吞武里,自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

郑信虽然做了国王,但他没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一再派使者前往中国,希望得到中国皇帝的册封,

但他没等到册封,1782年暹罗发生兵变,郑信被废黜,正在越南作战的昭披耶却克里听闻之后,迅速回到暹罗,处死郑信和他的太子,孙子。

接着昭披耶却克里登基称帝,号称拉玛一世,拉玛,取自印度史诗 罗摩衍那 中的罗摩,并迁都曼谷,开始了拉玛王朝;


拉玛一世登基后,立即派使者去清朝,当然他不敢说自己是篡位,于是自称是郑信的儿子郑华,父亲郑信暴病而亡,清朝皇帝当然不知道里面的故事,予以册封为暹罗国王;


时至今日,拉玛一世向乾隆皇帝的国书还保存在故宫里面,以后历代的泰国国王都自称是郑氏,不过拉玛一世说起来也有中国血统,他父亲是泰国本地人,母亲据说是华人;

所以中泰一家亲确实是有渊源的!


下面贴上拉玛王朝各位君主的画像,大家了解一下

拉玛一世,郑华

拉玛二世,郑佛

拉玛三世,郑福

拉玛四世,郑明

拉玛五世,郑隆,泰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现代泰国的缔造者,后世尊称朱拉隆功大帝,曼谷有个朱拉隆功大学,就是以拉玛五世的名字命名,泰国最好的大学。

拉玛六世,郑宝,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出国留学的国王。

拉玛七世,郑光。

拉玛八世,郑禧,幼年继位后在瑞士求学,英年早逝,一生没有加冕。

拉玛九世,郑固,就是我们熟悉的泰国前国王普密蓬。1946年登基,深受泰国人民爱戴,2016年过世,在位70年,是世界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法国路易十四)

现任拉玛十世国王,郑冕




老金看世界


泰国总共有7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上先后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以及曼谷王朝。现如今的泰国国王便是曼谷王朝的国王。其实泰国并不是历任国王都姓郑,只有吞武里王朝以及曼谷王朝这两个王朝的国王才姓郑。那他们姓“郑”由于何典故呢?

泰国国王姓郑起源于吞武里王朝的国王郑信。

郑信的父亲郑镛,是广东潮汕人,后来到泰国经商,并娶了位泰国姑凉,生下了郑信,所以说,郑信的身上有一半的中国血缘。郑信小的时候就被一位泰国大臣收养为义子。长大后,在其义父的扶持下入宫担任御前侍卫,后又被升任为达城城主。亿卡塔王时期,由于缅军攻打泰国,郑信被令留守京师御敌。后终因不敌缅军,京师为缅军所攻破。幸而郑信在京师攻破前得以逃脱。

后在郑信的努力下,终于赶走缅军复国。公元1767年,郑信于吞武里被拥立为王,建立吞了武里王朝。公元1770年,郑信消灭其他割据势力统一泰国。后又多次派使臣前往北京,请求向清廷进贡,做清政府的藩属国。公元1777年,乾隆帝终于承认了吞武里王朝,并恩准郑信派使节朝贡。

公元1782年,郑信部将昭披耶却克里杀郑信自立为王,是为拉玛一世,建立了曼谷王朝。后拉玛一世取汉名郑华,以郑信之子的身份继续向清政府继续进贡。清廷并没有弄清事情真相,便轻易就信了他,并把他封为暹罗国王,让他继续管理泰国。自此历代的曼谷王朝国王便有了个郑姓的汉名。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慧,我是混沌聊史,欢迎【关注】

混沌聊史


实际上,现在这个所谓的“郑”姓是冒充的,有段不光彩的历史,早先假冒姓郑是为了争取正统的身份,得到大清国的认可。
下图,泰铢上的郑信大帝画像,所有泰国国王中,只有吞武里王朝的郑信是货真价实的“姓郑”。

这其中的渊源,还同一个流传数百年,虽然家喻户晓,但是泰国各阶层都十分回避的诅咒有关。

作者本人曾在泰国某孔子学院当过海外汉语教师,发现,泰国本地人都不太愿意提及此段历史(泰国影视题材倒是有所涉及,但都是架空历史性质的,没有指名道姓的演过)。是同办公室的美国外教神神秘秘的在食堂的角落里,跟我讲了这段历史和流传下来的神秘诅咒——“郑信血誓”。
原来,深受爱戴的“人民的国王“普密蓬(我任教时老国王还没去世)的前辈,上位的历史非常的不光彩,而且充满了背叛、血腥和欺骗。

当今的泰国属于曼谷王朝。对,泰国的王朝就是以首都命名的。之前的老首都,叫做吞武里,作者后来也去玩耍过。所以,这个吞武里王朝是曼谷王朝前面的一个朝代,只存在了13年。
下图,吞武里王朝王宫遗址。

吞武里王朝的开国国王是个华裔(中泰混血,爸爸是下南洋的广东潮州人郑镛),姓郑。

中国史书称为郑信,又名郑昭,泰国人叫达信。郑信被认为是现代泰国的缔造者。

1767年4月,缅军攻陷暹都(阿瑜陀耶城),大城王朝灭亡。郑信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组织抗缅军,光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当年12月28日被拥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之后在民众的支持下,南征北战消灭各地割据势力,1770年统一了暹罗全国,甚至把柬埔寨给整成了泰国的藩属国,俨然成了东南亚一小霸主。

当然,郑信也没忘了向此时最强大的势力——大清国效忠。继位之初就派使者到中国,请求清政府敕封。

然而,局势稳定后,郑信开始膨胀,忽视了民生问题,还疯狂的沉迷于佛教。给了一些反对团伙可乘之机。

这时,现在曼谷王朝的开创者,普密蓬的祖先——通銮高调登场。

通銮是郑信的发小,铁哥们,一直跟随郑大哥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还娶了郑信的妹妹,是吞武里王朝的二把手。但是通銮的志向更远大——当国王,坐龙廷。

1782年4月7日,通銮发动了宫廷政变,郑信在政变中死于非命,吞武里王朝亦结束其短短13年的统治。通銮继任国王,定都曼谷,曼谷王朝由此开创。

泰国有个习俗:国王的血不能溅到地上。于是,通銮把郑信装到麻袋里,用檀香木杖击头部,活活的把他打死。郑信死前狠狠的立下诅咒:“夺我王位者,九世而亡。

下图,曼谷王朝的九个国王,现任的是第十个。

事儿还没完,通銮把郑信的家属扔进了没有补给的破船,让他们活活的在海上漂流而死,算是把郑氏王族全部给“灭了口”;之后,赶紧的摇身一变,派使者去大清国朝见乾隆皇帝,汇报情况说,现任国王叫郑华(下图),是老国王郑信的儿子,顺利拿到了册封,A货变正版。继任者中文都统一姓郑,认郑信为爷爷、祖宗(上世纪东南亚排华阶段除外)。
曼谷王朝的国王称拉玛,刚才提到的背叛了好基友,还杀他全家的通銮就是拉玛一世;2016年去世的“人民的国王“普密蓬是拉玛九世,中文名字叫郑固;现任的玛哈·哇集拉隆功国王是拉玛十世(下图),中文名郑冕。


这么一看,已经传到了十世,貌似困扰泰国王室,并极大影响泰国几个世纪政局的所谓“郑信血誓”,并没有真正起作用。

之前,泰国前总理他信,总是被笃信佛教轮回之说的泰国民间视为郑信大帝的转世,所以一度被认为是印证泰国王室九世而亡的人。

重要原因就是,前总理他信的英文名和郑信(达信)的拼音是一样的,都是Thaksin。

支持他信和英拉的叫红衫军,跟那个带血的诅咒似乎又有了无尽的关联。

现在的拉玛十世哇集拉隆功是普密蓬唯一的儿子。已经六十多岁的哇集拉隆功从小不学无术,行为和喜好都“非主流”,还曾长期有“作风问题”。母仪天下的王后是他的第三任妻子,之前当过脱衣舞女郎,当时的王储为了离婚再娶脱衣服女郎,甚至打算王位都不要了。2014年,网上还曾经曝出王储妃裸体爬行的视频,遭到广泛传播,让泰国王室颜面尽失。

下图,2012年,未来的泰国国王与王后身着露脐背心,露着大片纹身,脚蹬凉鞋出现在德国慕尼黑机场,看两位迎接王储夫妇的使馆工作人员的表情,分分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感觉。

泰国王室可谓是全球王室颜值的洼地。
下图,已故泰王正装全家福。相比之下,英国的秃头王子和龅牙公主们都顺眼多了。
老国王一家三口,父母都不丑,儿子长这样。

公主都这样(这是专门捡着父母短板遗传啊)

大公主乌汶叻,现在是个电影明星和著名时尚人士。

小朱拉蓬公主(人不可貌相,汉语说得溜,还弹得一手好古筝)
二公主,“学霸”诗琳通,汉语造诣极高,中泰友好的先锋,也是国王最看重的子女,没有之一。

作者曾看到过她本人。在男人都喜爱往脸上涂脂抹粉的泰国,诗琳通从不化妆和修饰自己,发型半个世纪都没变过。
孙辈的直系王子公主们

下图,现任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的女儿——思蕊梵公主被国际上公认穿衣品味出挑,是著名的时尚设计师????

下图,拉玛十世与前妻和女儿出席思蕊梵公主自己的品牌发布会
咱们再回到姓郑这个话题,因为郑信是秘密处死,曼谷王朝又是继承吞武里王朝的正统。所以,曼谷王朝至今还是把郑信当作大帝一样祭奠,郑信也被看做是泰国伟大的民族英雄。每年的12月28日,政府和民间都会举行郑信朝祭大典,伴随两天两夜的文娱活动。

而且,正如我前文所述,拉玛一世的后人们也把自己看成了郑信的继承者,认郑信当祖宗。1998年,汉语大师诗琳通公主还专程来到潮州的澄海县华富村,拜谒郑信衣冠墓,受到了郑信族人热情友好的接待,双方互赠礼物,被认为是中泰文化交流的典范。
这要是换个剧本,就会给写成——杀人凶手的后代远赴受害人的家乡祭奠,伪装成受害人的子孙后人,受到了热情接待........

如果审核不通过请告知原因,我辛苦原创的文章被无故显示审核不通过,请不要这样愚弄、侮辱作者。

一些粉丝上万的作者赤裸裸的抄袭(连标点和配图都一字不差的粘贴复制)倒是发文章畅通无阻,每天涨粉无数,难道平台没有查重系统?本人三观正,老老实实坚持原创,每幅图都是精心挑选过的,连账号头像都是我自己的真实照片,为何原创者被处处为难,抄袭者反成了大V,平台何以取信于受众?相关事宜我一定会投诉到底,誓不罢休。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这些年泰国逐渐成为了国人出国游的首选目的地,很多人都被泰国的异域风情深深吸引,很多游客可能会注意到在泰国的公共场所,除了随处可见的佛教元素之外就是泰国国王的画像。

泰国是比较特殊的国家,在近现代史上,泰国是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阿国家,虽然从拉玛七世起泰国也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泰国国王却并非只是国家的象征,泰国王室可以说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现任泰国国王拉玛十世这两天册封皇后以及加冕的新闻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关于泰国王室也再度引起了关注。

拉玛十世名为玛哈·哇集拉隆功,他还有个中文名字叫做郑冕,他的父亲拉玛九世的中文名叫做郑固,拉玛八世的中文名叫郑禧,实际上泰国自从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的历任国王都有一个郑姓的中文名,这还得从泰国“吞武里大帝”郑信说起。

郑信泰名为达信,祖籍为广东潮州,父辈在雍正年间来到泰国谋生,郑信幼年因机缘巧合被贵族拍耶节收养为义子,得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并进入泰国政坛。

公元1767年统治泰国200余年的大城王朝被缅甸攻灭,突围而出的郑信率领余部开始了复国运动,郑信很有军事才能,据说东南亚地区骑兵部队以象兵为主,郑信首创骑马作战,机动性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仅用了七个月的时间,郑信率众击溃缅甸大军收复国土并定都吞武里。

郑信统治的这段时期被称为吞武里王朝,但是由于缺乏统治基础郑信的统治仅维持了很短的时间,1782年郑信被迫退位,此后惨遭杀害,昭披耶却克里自立为王并迁都曼谷,建立了曼谷王朝,也就是现在的泰国皇室。

郑信在位时曾派使者北上到当时的清朝请求册封,但是清政府认为郑信是篡位而拒绝册封,直到1777年,在郑信的不懈努力下清政府才承认了郑信的吞武里王朝,并允许使者进京朝贡。拉玛一世推翻郑信后上书清廷自称郑信的儿子郑华,要求清政府册封,避免了清政府的问责,从拉玛一世后历任泰国国王都有一个郑姓的中文名。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我在泰国还听说过另一个版本的故事,相传郑信退位时已经和继任者达成协议,自己的儿子被保全下来,并和新王室通婚,这样曼谷王朝的继任者就有了郑信的血脉,所以泰王才会另取郑姓的中文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