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時彼一時,iPad遭筆記本手機雙重夾擊

(魏德齡/文)曾經iPad的出現,以及引來一波又一波平板電腦產品發佈潮,嚴重擠壓了已經走向性能飽和的PC市場,擠佔了筆記本、臺式機的市場空間,並且讓上網本的產品形態徹底消亡。然而,當時間來到2020年,“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的iPad反而在市場上面臨著筆記本、手機的雙重擠壓。

迭代週期變長的iPad Pro

目前,正在銷售的旗艦級iPad產品iPad Pro產品的發佈時間為2018年10月30日,整整1年零三個月多蘋果並未再發布該系列新品。據悉,新的iPad Pro有可能會在3月份發佈。

而自蘋果在2015年11月發佈首代iPad Pro產品後,該公司在2016年3月、2017年6月、2018年10月保持了每年均有迭代的節奏。顯然,該系列新產品的更新週期正在被延長,甚至iPad Pro的硬件在整個2019年都沒有得到迭代。

此一时彼一时,iPad遭笔记本手机双重夹击

沒有按照以往節奏迭代的iPad,也讓該系列產品的營收問題反映在了蘋果的最新財報上,根據該公司2020財年第一季度(2019年10月1日—12月31日)業績顯示,iPad營收59.77億美元,同比下跌超11%。另在MacRumors給出的各類產品全部收入佔比中,iPad也佔比最低,僅為7%,甚至低於Mac。

另一方面,iPad Pro在產品形態上也正在發生變化,不再只是那個被喬布斯抱在沙發上所使用的產品,庫克給這一產品增加了或許此前喬布斯所不齒的筆和鍵盤,配合上2019年從iOS系統中獨立出來的iPad OS,蘋果正在希望iPad從娛樂工具升級為生產力工具,但卻依舊將連接鼠標的功能隱藏在了輔助功能中。

而從目前流出的iPad Pro新產品信息來看,也並未帶來太多驚喜,三攝像頭、支持AR系統,以及下半年開始會加入5G更像是一種錦上添花。相比於Surface這類產品,還有正在呈現形態平板化趨勢的筆記本,iPad在生產力上差距不小。另一方面,本身曾經一同崛起的好兄弟智能手機,也開始呈現出平板化趨勢。

拉近與平板距離的筆記本

在2019年年底剛剛落幕的CES上,筆記本電腦無疑展現出了一種正在縮短與平板間產品邊界的趨勢。

英特爾、聯想、戴爾對外展示的摺疊屏筆記本產品,正在讓傳統的筆記本變身為一臺可摺疊屏的平板電腦,而微軟、華碩的雙屏類產品,也同樣在讓筆記本平板化。

除了屏幕上的變化外,筆記本在其它硬件上也開始向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中的特性來取經,從而讓自身產品更加適應當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例如在英特爾2019年於臺北電腦展給出的雅典娜計劃目標規範1.0中,及時反應能力、自適應智能、電池續航力、連接均被列入關鍵體驗指標中。另外宣佈該計劃將提供第一個針對新興雙屏幕筆記本電腦的目標規範。

此一时彼一时,iPad遭笔记本手机双重夹击

Arm架構筆記本產品的湧現更是讓筆記本產品的平板特性進一步增加,此前微軟發佈的Surface Pro X產品,採用基於驍龍8cx定製的Microsoft SQ1處理器,厚度也僅為5.3mm,重量僅為762g,在便攜性上已經接近iPad Pro,在生產力上儘管還與X86架構的產品存在差距,但相比於iPad Pro已是綽綽有餘。本月初,微軟還發布了支持Arm 64位 PC處理器的Edge瀏覽器,也進一步提升了Surface Pro X日常使用效率。

Arm架構還讓PC開始展現出AI的潛能,例如2019年年底發佈的驍龍7c的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的運算性能也可達到每秒超5萬億次,驍龍8c中的AI Engine運算性能更是可達到每秒6萬億次。

接近平板尺寸的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的屏幕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逼近小型平板電腦的尺寸,目前在售的iPhone 11 Pro Max屏幕為6.5英寸,華為Mate 30 Pro 5G屏幕為6.53英寸,三星Galaxy Note 10+ 5G達到了6.8英寸。尺寸上已經幾乎做到了極限,距離小型平板的7英寸的屏幕尺寸已經十分接近,這也讓很多用戶開始在家中對自己的智能手機依舊愛不釋手。

此一时彼一时,iPad遭笔记本手机双重夹击

摺疊屏手機的出現,更是讓展開後的屏幕尺寸達到了平板電腦的級別,三星Galaxy Fold內部屏幕的尺寸已經達到了7.3英寸,華為 Mate X展開後的屏幕尺寸更是達到了8英寸。上週,蘋果也拿到了一項無摺痕屏幕鉸鏈專利,為日後跟進摺疊屏手機市場而進行鋪墊。而一旦摺疊屏手機成為主流,很可能徹底殺死7英寸平板市場,同時對10英寸的平板市場也形成不小的衝擊。

於此同時,Android陣營的智能手機目前還開始在系統中內置桌面模式來提升生產力。華為甚至還推出了雲電腦功能。未來,這些特性一旦與摺疊屏手機相結合,同樣會更加擠佔平板電腦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