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临帖需要临多长时间才能脱帖独自书写?

书灯幽见


时间并不是衡量学习书法脱帖的标准。

衡量能否脱帖,准确的说,要以如下两点为大致的判断标准。

一,基本掌握原帖的笔法,字法规律。学习行草书的话,还要基本掌握章法布局和墨法上干湿浓淡的应用技巧。

二,基本达到背临的程度。就是说不看帖,能够写出来。

从一笔一画起,到一行数行,直至通篇。点点滴滴,法帖的信息量非常丰富。一点一滴的练习,临摹,反反复复的纠错,逐渐熟悉,理解,积累,记忆,以法帖的书写习惯,替换我们固有的书写习惯。

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临摹,校帖,背临。

这个过程相当的枯燥,相当的考验人的意志和耐心。但惟有经过这个过程的严格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书法学习中,必须解决的各种课题。

这个过程,因人而异。对初学而言,感知能力强者,三五个月就能解决问题;次之者一年半载,就能如愿;数年甚至终生都临摹不到位,甚至全然不象的,也不在少数。

这个过程,因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而异。书法临摹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技巧。这些技巧,和我们平时的认知和书写方式完全不相干。我们往往会下意识的,不由自主的把固有的书写习惯代入临摹过程中;一些细微的变化,往往会视而不见,临摹出来,总感觉那里不对,但自己找不出问题所在;一些规律性的技法技巧,初学很难掌握,而找不到规律的死临死学,事倍功半不说,还很容易打击人的自信心,以致半路放弃。

有同道朋友指点,最好在身边有个老师指导,就会快的多。

独自书写?似乎是说创作的问题。

这个问题吧,比如我们小学时学写作文。如果作文是以课本上的文章为标准,那我们小学时的作文,肯定一无意义,二无文采,三无意境,不但如此,甚至毛病百出,幼稚可笑。但我们这个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是有收获的。我们在作文中代入了所学的生字,词语,成语,段落,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说明记录的问题等等。

临习书法同理。基本掌握了法帖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不管自己写一篇写的怎么样,要代入这些所学到的法帖要素,敢写,多写。在写的过程对照法帖,找出不足,纠偏纠错,逐步提高。


快乐书法营


学书法,临帖是硬道理!那么,临帖多长时间才能脱帖独自(进行书法创作)书写呢?我认为,正常情况下,还是按照启功先生的“临帖七分像理论”去做,不宜按临帖的时间长短来算。学书法,天赋和悟性很重要!有天赋,有悟性的人与一般的人是不一样的。

上图为启功先生的行书作品,这幅作品是专门论述临帖写字的,请题主和各位网友认真读一读,会对自己学习书法有帮助的。

按照启功先生的说法,临帖达到七分像时,在七分像的基础上加上三分自己的东西,就成书法家啦!但是,能达到七分像是非常不容易的,有的人临了几十年名碑名帖,也未能达到七分像,这里有个天赋和悟性的问题。有天赋,善领悟的人,再加上勤奋,用上八至十年功夫就能达到七分像,可有的人临帖一辈子,也脱不了帖,更别说脱帖创作啦。所以说,脱帖独自书写是不能按临帖时间长短来衡量的。

上图为卢中南的楷书作品。卢中南老师是专工“欧楷”的,他临摹欧阳询的楷书作品《九成宫》几十年,近年来才形成自己的楷书风格。卢中南老师研习书法的精神,值得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学习!

学书法不能急于求成,得慢慢来,越急,越浮躁,往往离成功之路越远。学书法,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老老实实的临帖,认认真真的读帖,除此之外,还要善于领悟所临碑帖的书法精神。临帖,读帖,领悟,是统一的,万不可把它们割裂开来。凡学书成功的人,都是恪守和遵循按以上规律的。

有的学书的朋友,临帖半年、一年,就想创作书法作品,这样的想法是幼稚的。学书法,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把苦躁无味的临帖过程吞咽在心里,并一直坚守着,只有这样,才能把字帖临好,才能把书法学好。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如果说,把字帖放置一旁,瞥一眼就能写出来,基本上很像。达到这个程度需要多长时间? 主要取决于训练方法是否科学。

比如,照着字帖看一眼写一笔,这样的作法,练几年都脱不了帖,离了帖就不会写了。

如果按照正规的、系统的方法套路训练,正常情况下,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左右,就能独自书写。

除了采用科学方法套路之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执笔方法正确,运笔动作规范,笔画书写正确,结字法则要懂,训练用具匹配,临摹方法科学。这些都是直接影响训练质量与效率的关键因素,哪个都不能轻视,它们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试想,如果没有指法、笔法、笔画、结字等前期基本功训练过程,书写技法不熟练,直接照着字帖写属于硬性模仿,说白了,名为临帖,实则是抄字,怎么能行呢?肯定周期长、效果差,事与愿违。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一句话给你讲透:这其实是一个熟练度的问题,和练习的时间长短以及理解能力的高低很大的关系。

但是每个人能否做到脱离字帖,自由熟练的书写,所历时的长短,和练习数量的多少以及理解能力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没有一个固定的或者说明确的时间。


一般练习的时间越长,书写者的理解能力越强,就可以越早达到自由书写的状态。

但是成人想要达到脱离字帖自由书写的状态还是非常难的,因为成人已经已经养成了比较固定的书写习惯,通过临摹字帖达到自由书写,需要用字帖上的笔墨语言完全覆盖自己以前的习惯,改掉之前不好的习惯,远远比学习一样新技能更难。

当自己以前的书写习惯,和临摹字帖的习惯发生冲突的时候,甚至书写者的字体会退步,这也是常遇到的情况。

所以,在训练方法上,书法讲究专一和重复,反复的临摹一本经典书法字帖,一直到这种临帖书写习惯,完全融合到你的书写习惯里,把之前的习惯完全覆盖。

这才叫把一本字帖学透了。

重复练习和专一,是学习书法通向自由书写的最快的方法。

现在我们看很多江湖书法家,他们也可以自由的书写,但是他们的书写却是没有临帖基础的,他们的书写习惯还是以前的习惯,跳过了书法最关键的一步,让书法经典的书写习惯,代替自己以前的低级的书写习惯。


这一笔是最难的,也是最消耗时间的,短则三五年,长则三五十年,只有坚持做到这一步的人,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书法作品,没有经历这一步,只能是自由体或者江湖体了。

又没有临帖基础,是检验一幅书法作品唯一的关键因素。

专一、模仿、重复,很多艺术全都是这样学习的吧。

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不二斋,关注更多精彩。


不二斋




我认为要脱帖创作,至少系统临过一家的帖,而且至少要临个五六分相似。达到这样的标准和条件,才能保证你的创作手中有技、心中有谱。学帖,与其走马观花的帖读不家,还不如毕其功于一帖,技法层面的能力都没有搞会夯实,看得再多也很难深下去细下去。当然,如果已经过系统的临摩习练,在后期的书法学养中,看帖读帖习帖越多,你的书法内涵就会越丰富。



脱帖创作是每个学书之人必经之路,迟早都是要走到这一步的。临摩是长期的枯燥的一件事,初学者偶尔尝试一下脱帖创作也并非不可,但临帖仍是主要任务。抱庸的观点是尽量先不要忙着去创作,厚积薄发。一旦过早投入创作,非常容易养成习气俗气,甚至沦为江湖体。如果非要说个时间节点,至少是临过帖,并且相似度要在五成以上。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这个问题,抛开创作的高度不谈,就能创作出一幅风格近似原帖的作品而言,也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因临帖的水平而异的。下面具体论述。

首先说明一点,即使你能脱离字帖创作作品,但也不能不临帖,临帖对学书法而言,是终身必修课,不同阶段的临帖会有不同的感受,要对所学碑帖时时临时时新,才会有长足进步。


就临帖多长时间才可创作,我觉的没有固定时间,最起码应该做到对原帖的把握达到基本相似,才可脱离原帖创作,而且临帖和创作应是不断结合穿插的。而且最初的创作应是集字式创作,字帖中有的字务必用字帖中原字,字帖中没有的字要用偏旁或字边,总之要无限接近原帖风格。


最后的建议,学书法,创作不着急,临帖才是王道,临帖水平越高,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古风书法


如果能做到坚持临一帖,并有悟性的话,有10至15年的时间就可以尝试脱帖独自书写了。

临帖练字是很难的,三五年不可能成功。另外,临帖是书法人一生的事,即便是能脱帖创作书法作品,临帖仍须继续。既然是学书法,就要耐着性子慢慢学,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说明:本回答为个人观点,也是经验之谈,仅供参考呃。


亦涵9966


谢谢。

对于这个问题,墨客的看法是这样的。

学习书法,临贴是王道。古人留下的字帖蕴含着大量古人的智慧。古人总结的各种笔法,结字,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书不入古,终是俗道”,如果学习书法不去临摹古帖,最终只能落入“江湖书法”的怪圈。

我们不能以时间的长短来断定是否可以出帖。我们知道,学习书法要靠悟性,有的人学了几个月就可以写的有模有样,而有的人学了一辈子还在门外徘徊。这就是善学者和不善学者的区别。

这就要求我们在临摹字帖的时候,多想多看,多揣摩古人的用笔和结体。

刚开始临摹的时候务必做到形似,要做到一笔一画都像,“一点一画,务求肖合”。

但是临摹的结构像,并不能算是“入门”,我们还要做到形神兼顾,最终达到神似的目的。

临贴时,我们要要做到实临和背临相结合。背临过之后,要和原帖做仔细的对照,看哪里临的不像,或者是用笔不对。

还有,就是开始一定要临习一本字帖,等掌握熟练了,再去临摹其他字帖。从各种字体里面汲取养分,化为我用。

临摹字帖是书家一生的事,当你临到一定的功夫,就可以做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到时各种字体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出帖也就自然而然了。





梁园墨客书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临摹者本身的水平:首先临帖时必须要找准自己喜欢的或者与自己字体较为接近的,如果做到这二点那么就等于事半功倍了,练习者也就能够轻车熟路了。另外,临帖者以前有临过帖的具备一定的临摹能力的话,那么可以不需要像初学者那么多的时间的,找准要点,多临摹几次,可以在较短时间达到满意效果。

欧阳询楷书

帖的难度:一般来讲都是先找比较容易的临或符合自己特点的帖来临。如果帖较难,比如说颜真卿的《祭侄稿》这种帖是比较难临的,因为上面有很多的涂涂改改,对于初学者来说本身就想把每个字写好的,如果像他那样涂来涂去的,跟本起不到临的效果。那么要选什么帖呢,选一些比较简单的,上面涂改的字体少一些的,而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较为理想的临帖版本,虽然上面会有一些涂改,但相对来说少多了。

王羲之的《兰亭序》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先从楷书练起:欧阳询和柳公权的帖也是非常好的,初学者可以先学他们的帖,因为他们的帖主要是以正楷字为主,对初学者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如果练习过一段时间觉得自己的书法有长进了,也可以去练练其它的帖,《兰亭序》是行书,建议练过一段时间的人去临更好。

总之,只要花时间去临,找准自己的方向,持之以恒,二三个月的时间内就会看到明显的效果的。建议将第一次临的作品收藏起来,到三个月以后再作对比,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进步很多了。


马云种世界


一般临帖多长时间才能脱帖独自书写?这个问题说明提问者对书法的认识还很浅薄,因为书法的临帖是书法学习终身的事情,包括历代这些书法名家,之所以能成为名家,就是始终在临帖学习。

什么是脱帖呢?就是离开字帖还能写出跟字帖上的字相似的字,这是检验我们临帖程度的一种方式。一开始临帖的时候,我们是对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笔一画地临摹。而且一个字可能就要写很多遍才能写好。慢慢地随着能力的增加,可能看一字写一字,一个字写几遍就写出来了。再到后来可能就是一次写几个字,最后通临。

通临完了之后,这个时候可以尝试着背临,经过背临的训练之后,脱帖书写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但是这个时间需要多长,因人而异。每个人在书法上下的功夫多少、花的时间多少、悟性有多少都不一样,所以不能以时间的长短来说。

要想早点脱帖,就需要在临帖的时候多花点功夫,除了时间之外,还需要多用脑子思考,对法帖进行总结归纳。例如多去分析法帖的用笔,结字的特征等等。等有了一定临帖基础之后,可以尝试着自己写点古诗词一类的,用笔结字尽量与字帖一致,一开始不妨先做点集字的功课。就是用字帖上的字来集成一首诗或词,或者名句等等,然后照着书写。

能否脱帖书写,就是看你临帖有没有真的学到家,只要你下的功夫够,那么脱帖并不难,这跟时间的长短关系并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