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你认为是舅亲还是叔亲?

农户开心果


作为一个农民,我打心里羡慕还能选择舅舅亲还是叔叔亲的人!

因为我的爸爸是入赘的,所以我没有舅舅,只有叔叔和伯伯,当然我也是把自己的叔叔当做舅舅来看待的。或许是因为喊人的称呼不同,我总是羡慕着那些有舅舅的人,我时常希望自己也能有个舅舅。自己可以坐在舅舅肩上,就像我的表弟坐在我爸爸的肩膀上一样。

不论怎么样,舅舅和叔叔都是和你亲的人,不需要去比较谁亲谁疏。谁是真心对你好,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好。

  • 叔叔和舅舅是维持两家人亲戚关系的纽带

在农村有句话叫“姑死了,舅走了,剩下表亲不来了”,说的是姑姑和舅舅死后,剩下的后辈就不会往来了。所以说舅舅和叔叔就是维持亲戚关系的纽带,因为叔叔和舅舅相比于后辈来说显得更亲,在农村几乎都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

依稀记得以前我一个伯伯在世的时候,我家每年都会去拜年或者走动,但是前几年伯伯因为疾病过世后。我们就觉得似乎两家人之间少了很多话,再走动也似乎没有意思。于是只是在伯娘她们家有事时去走动一下,平时就是各过过得。所以有时候两家人的亲戚关系真的是靠父母那一辈在维持,我们小辈似乎就根本不懂农村的人情往来。

  • 爹亲叔大,母亲舅大

俗话说的好“爹亲叔大,母亲舅大”,很多人其实理解错了这句话的意思,它的本意是指爹在亲,也是叔伯也是父亲兄弟,需要尊重;娘再亲,舅父母也是娘的兄弟姐妹也值得尊重。故告诉我们不管是叔叔还是舅舅,都应该看在父母的面子上尊重他们。不过谁是真心对自己好的,应该牢牢地记住;对自己恶心的,做好表面功夫就行了。

我有一个叔叔,因为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三个姐姐,从小就是娇生惯养。现在到了五十多岁还是目中无人,每回和我们一见面就说自己家如何如何好,自己的子女在外面挣钱多厉害等等。还时不时的拿别人家的丑闻来恶心别人,到了现在基本上村里没有人愿意和他聊天,他家有事往往都是带个人情。

  • 现在金钱已经成为维持亲戚的关键

如今社会的人情往来和以前有很大不同,现在基本上已经沦为金钱社会了。有俗语“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即使是和你在亲的亲戚,你没有金钱,别人也会认为你是个累赘不和你交流;当你富裕的时候,你就算居住的再远,也还是会有亲戚找上门来借钱。

所以如今的社会,不论是叔叔,还是舅舅,想要维持好和他们的关系,最为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资本。只有自己钱包里货,别人也才会看得上你,也才愿意和你交流、增进感情等。

当然,其实不管亲戚如何对待我们,个人心里也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别人做错事了我可以选择不原谅,但我也一定不会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即叔叔或者舅舅对我虽然冷淡,但见面我还是会打个招呼,仅此而已。

我是爱茶者九号,想要了解更多农村资讯,了解农民想法,请关注我,期待和您的再次交流!

爱茶者九号


爸爸从小跟着奶奶来到天津,那一年是1925年,爷爷去世后,奶奶带着五个孩子来到天津,投奔哥哥,也就是我爸的亲舅舅,我们的舅爷。在我的印象中,这是我爸爸在天津唯一的亲人。我记得,五六十年代,去舅爷家拜年,那时候还兴磕头,每个人给两块钱压岁钱。后来舅爷舅奶奶都去世了,我们与表叔表姑们年节还是有来往的。爸爸总说自己命苦,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早早的没了,老家还有一个妹妹,就是我们的老姑。记得邢台地震那年,老姑带着小表弟叫小宝珠的来天津住了一个多月。老姑就和电影苦菜花中的大娘一模一样,典型的山东妇女,她手里有一个枣木的顶针,不停的帮妈妈做活。爸爸退休后急着回老家,就是看妹妹去。半个月后,爸爸回来了。人也瘦了,妈妈问,爸爸不说,后来说,宝珠几个不孝顺,让他妈妈住碾房里。过了两年,爸爸还要回老家,妈妈不放心,对我说,老三,你能不能请个假,跟你爸爸回去一趟。我陪着爸爸去了,没见到一个表兄弟。远房亲戚告诉爸爸,都跑了,怕挨舅舅打。我问,小宝珠呢?他跑车,成年不着家。这小宝珠那时候也是四十的人了。


俺是梁山人


在农村,你认为是舅亲还是叔亲?

叔叔和舅舅,都是我们的长辈亲人,我们都需要尊重。按理来说,叔叔和舅舅都是一样亲,但是在我心里,舅舅比叔叔亲。为什么?因为跟舅舅家来往比较多,逢年过节,都要去舅舅家待一段时间。虽说小舅已经去世三年了,但是舅舅在我心中的分量依然不减。叔叔呢,虽说也是长辈,而且同村,经常见面,但是来往很少,比如说我小时候每年在舅舅家至少待1个月,但记忆中很少在叔叔家吃过饭,所以感觉叔叔的亲疏比不上舅舅。

其实,我们也知道“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的说法。虽然舅舅是母亲的兄弟,是母亲最为亲近的人,同样都是至亲,在农村也有“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边”的说法,舅舅虽亲,但是在传统观念里一直是属于外人的,一般坐席的时候,舅舅都是坐在主要的位置,在红白喜事的情况下都是需要去请舅舅的!而且一般过了三代,没有了老人们之间的牵连,舅舅这一门关系基本就结束了,后代之间很少有牵连的!

叔叔不一样,叔叔和是同门宗族一脉相承,身上都流着自家的血脉,所以叔叔从来都不算外人,自家有事需要用到他的话,也绝不会用请的!而且叔辈过后,因为都在一个村里,即使没有了叔父这一辈,后代堂兄弟的关系还是能够持续!

但是观念大不过现实,亲情是需要时间维系的,不管是叔叔还是舅舅都是属于至亲长辈,都尊敬维护,亲情才会长久的延续。


湘妹子小霞


在农村舅舅亲还是叔叔亲这个要看各自情况

没有肯定的答案,因为各自情况不同答案就不同。

我的情况是舅舅亲,我父亲兄妹9人弟兄六人都是农民,由于年纪都比较大已经有两位伯伯去世多年,剩下的叔叔们也很少往来谁过谁的生活互不打搅。我小时候是在姥姥家长大的我母亲又是老大在家中也没少干活,我舅舅就对我比较亲,我家每到农忙的时候三个舅舅都去帮忙,家里有什么困难舅舅们也是不留余地的帮。

所以这个要看个人情况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回头无岸


在农村人的眼里,叔叔比舅舅亲。因为在农村永远存在着浓厚的家族关念。

一,叔叔是本家族人,同姓,同根生,所以始终认为叔叔亲!

二,舅舅不是本家族人,不同姓,不是一个祖宗,不是同根生,所以只认为舅舅是最亲的亲戚。我们这里是这样,但不知其它地方是怎么的。


liujianweng


一个是爸爸的兄弟,一个是妈妈的兄弟,从关系来看,两个都是一样的。叔叔同姓是家门,说来是很亲,舅舅隔得远是亲戚,人都是远香近臭,叔叔隔得近,为琐事闹矛盾吵架是不可避免的,从感觉上来说,又好像舅舅要亲热一点。这个问题说不清楚,我个人觉得谁对自己好就亲。











1385623182868


一哥“俗眼看社会”之――

舅父叔(伯)父都是“父”

舅父是母亲的弟兄,伯(叔)父是父亲的弟兄,相对于我们而言都是血浓于水的至亲、血亲,是根本没有答案可寻的,既然没有理性,那俗人就说一些感性的东西,一同品味吧。

孩提时,姥姥家的饭香,舅舅亲情直白真切,小孩子亲姥姥、亲舅舅、亲姨姨,多数家庭都是这样,而父亲这边除了爷爷奶奶,其他的伯伯叔叔姑姑好象有点不亲,有时还会因兄弟姐妹妯娌间出现纠纷而影响了孩子对亲情的认知,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历炼,很多孩子又扭转过来,亲父亲的亲族,亲伯父、叔父、姑姑,其实这不难理解,俗人说――

亲情就是一床被子,舅舅的亲是“表”,伯叔的亲是“里”,被子表上亲的是花团,被子里边亲的是贴肉

亲情就是一棵树,舅舅的亲是“枝叶茂盛、唦唦声响”,叔伯的亲是“根须相连、默默无闻”

亲情就是一风景,舅舅的亲是“流水”,叔伯的亲是“靠山”

亲情就是一桌饭,舅舅的是“客席”、“大宴”,叔伯的是“白米饭”、“捞面条”

亲情就是一首诗,舅舅的是“阳春白雪”,叔伯的是“深沉伟岸”

亲情是一杯酒,舅舅的是“清香”远播,叔伯的是“酱香”醇厚

……

其实舅舅是母亲的翻版,叔伯是父亲的复制,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亲情这本书,没有现成的答案,唯有年龄与见识、交往与感受触摸着情感,唯有用心去感悟这似是而非的答案。





一哥于一


在农村,你认为是舅亲还是叔亲呢?按辈份一般近,一个是母亲的兄弟,一个是父亲的弟弟,在农村讲究,叔叔是宗族当家至亲,同姓同根同坟穴。舅亲是戚亲,是最至近的亲戚,在从前,弟兄分家一般叫舅压场,如果小子不孝告上法庭,舅舅有权替儿子说话,叔叔则不能。

在农村,凡是大事小非的都是叔叔靠前,尤其是儿子结婚这样的大事,叔叔忙几天,而且结婚当天,伯叔做为“斟衷”的大辈代表父亲到亲家迎亲,全权代表处理一切事宜,而舅舅只是结婚上礼坐席,而叔叔做为夲家不上礼,新媳妇春节拜年,叔舅都给红包。尤其是过白事,就是丧事,在农村讲白事最大,死人了,叔叔及当家的,无论大小辈总去帮忙,伯叔做为大辈到坟地定点定向。

农村还有一句话,远亲不如近邻,意思是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家中着火了,有紧急事了,只有宗亲和邻居能帮上忙,而亲戚在外村当然不如邻居及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5f31574d444343c1b10e8c2dd667433d\

农村小波


舅舅吧,本身哥哥对妹妹一般都是宠爱的,你又是他妹妹的小孩,虽然不同性,但是视如己出,而叔叔可不一样,本身兄弟同性之间是存在攻击性,各自成家后还要互相比较谁混得好,更别说各自小孩比较了。其实不难看出,很少看到那种兄弟之间团结一致,互相支持的大家庭。起码农村很少。


用户926273603975


家门叔伯长,血亲舅为遵。从长远来说,叔伯比舅亲,从情感而论,舅姨真的亲。叔伯堂兄弟同处一家,天长日久不免磕磕碰碰,但是真到外面有难,还是能团结一心的,所谓兄弟倪于墙,外御其侮。舅表属外戚,家财遗产没有纠纷,平时不在一起居住,矛盾较少,但是在家族利益立场上,他们会维护自己的地位,丝毫不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