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和叔叔同时来家里做客,谁应该坐主宾位置?

个创小胡先生


舅舅和叔叔同时来家里做客,按照传统风俗习惯,两人都可上坐。

按照农村说法,如果酒席为谁而设,谁就坐上部位,或主客位。上部位或主客位是一条板,分坐两人。也可以是两把椅子,右为尊(根据对联位置)。

传统礼节规定,叔叔属于本家,是主人。舅舅来访,叔叔一般作陪,舅舅理应坐上位。一般根据来客多少和辈分而定。若来客中还有辈分髙者,主宾依礼应尊长辈。有时,主要的陪客坐在紧挨主宾一侧的侧位上,以视对主宾的尊重。陪客地位越高,越显示对主宾的尊重。

若父亲入赘,叔叔就是主宾了,舅舅与叔叔的位置就要互换了。

讲究礼仪者,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设两桌以上,针对性地请陪客,注意尊长因素。或长辈借故离开,或找个理由迴避。

旧社会或讲究礼义的人家,还分尊卑或社会地位。特殊情况下,如解决家庭矛盾等,礼道关系重大。

按照现代说法,大家都坐在圆桌周边,无所谓上席。但一般视主宾位为正门对应的位置,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舅舅和叔叔二人都入上席。


用户7649085980082


舅舅同叔叔一块到家,应该谁坐主位其实很明白的。按传统,叔叔是家人是当时的主人,舅舅是外亲,舅舅来家里做客,舅舅当然应该坐主客位,如果还有妗妗就坐次客位。叔叔是主人应该坐主人位,如果有婶婶就坐次主人位。如果还有其他人其他人可以依次顺序排。


沉默的诺亚


舅舅和叔叔同时来家,谁坐主宾位置?不久前,我的舅舅和三叔正巧同时到我家,饭好菜好,三叔帮端菜,菜毕。三叔把舅舅推到主座上,因为,三叔在我家他同样是主人,舅舅是客人了,尊重的是客人,所以,舅舅坐上座是有资格的。


九九雷


都是同辈人,就看谁年龄大,这也不是什么诞席,而是平常串门,没有那么多说头,俺家姊妹七个,二姐,二妹妹,二弟弟,在过二年七十岁了,不管在什么埸合,我从来没那么多讲究,三个外甥,四个外甥女,加二个姪,订亲,结婚啊,我很随便,从没有说头,也不会挑理,


山头16


让他俩猜丁壳,谁胜谁坐主宾位!

或者摆两桌饭菜,两人都坐主宾位!

或者留他们住两天,一天一个坐主宾位!再或者这酒菜一请四年,今年舅坐主宾位,明年叔坐;后年叔坐主宾位,大后年舅坐主宾位……。

头晕了吧?这就叫痛并快乐着!有舅有叔多热闹!


日月明rym1220


舅舅与叔叔同时来家里,谁坐主位,谁坐宾位?

我们这里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讲那么多规矩了。

认真的说,有讲究,有规矩,还是我小时候的事情。

怎么样排座次,首先要清楚他们的关系。

内亲外戚。叔叔是父亲这一支的人,为亲,是一家子。一家子是有权代替父亲招待客人的。而舅舅是母亲那一支的人,为戚,是客人。

这样,就分出了主宾。叔叔为主,舅舅为宾。

在封建时代,主宾坐次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来讲,左边为主,右边为次。如果坐错了位置,就有喧宾夺主之嫌。

这是平常来客的规矩。

如果设宴款待,则不然。

舅舅为客,是必然坐上位的。叔叔是主,是在下位相陪的。这是在同桌都是平辈的情况下而言。

这样坐,其实也是为了方便。坐席上如果缺少杯筷或一些器具,叔叔是主,取这些肯定方便些。饭菜端来之后,叔叔可以将盘碗从端盘上端到桌子上。这些活当然是应该做为“主人”的叔叔做的。

这些规矩,已经成为了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原因就是过去讲男尊女卑。而现在,妇女已顶“半边天”了,甚至已经占到了主导地位。

不知你们那里的规矩一样否?

谢谢阅读交流!


草田张


舅舅,比叔叔更大,上位是舅舅做,理所当然了。


用户三江


按照农村民俗来说,叔叔是家里人,是家里的常客,父亲的哥兄和侄儿的关系是亲如一家的人。当侄儿的舅舅到家作客时,作为叔叔的肯定是要客气的相邀舅舅在主宾的上首座位坐下,而自已则同肩坐在次位相陪。

在家庭中舅舅是母亲的哥兄,古有父亲叔大,母亲舅大,这是古时的圣贤之人对母系亲属的尊重,显得对异姓家人的一种尊敬。因此一直到今天人们都在将这种文明的礼节延续和传承,很少有人打破这种规矩,真有叔叔和舅舅争上下席位的事还真的不多,也没人敢破这个风俗,而自讨没趣。


星空揽梦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大伯叔叔当然是上宾,请上座o错了,北方有句俗话,那就是:娘亲舅大,不论大伯、叔叔等也同时在场,舅舅为上座,大伯叔叔次之这是我们山东人的做法o

请各位网友评论。


愚公爱喝茶王传义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当然是舅舅坐上座。因为叔叔是自己家人,是主陪。舅舅是外人,是主客。坐上座没毛病!

有些人认为这是糟粕文化,我深不以为然。酒桌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的人文情怀和家的文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几千年的积淀岂是一句糟粕就能抹杀的??准确的讲大场面上不讲究礼数那是没有礼貌,没有文化的体现。

这点礼数都不遵循的话,恐怕也就太随便了。不过我们也经常看到,现在的孩子已经逐渐的摒弃这些传统的礼节。这不是扬弃,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万一遇到一定的场合就会露怯,甚至遗笑大方!

所以,应当让孩子们补上这堂课!尊师重教,礼仪之邦。只要在中国,就永远不会过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