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叔40年花光所積蓄,收藏800部手風琴,有人出二千萬他不賣


從公元前三世紀埃及亞歷山大城成立的第一個博物館開始,到如今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已是遍佈世界各地。不過我今天要說的這個博物館有些特殊,首先它是一個私人博物館,館藏的東西許多年輕人甚至都沒有見過,這就是位於新疆伊犁州伊寧市六星街的手風琴博物館。這座一千多平方米的展廳就如同是手風琴的殿堂,陳列著過去300多年,來自20多個國家的800多部手風琴。

伊寧市隸屬於新疆伊犁州,位於我國西北邊陲,地處伊犁河谷盆地中央。伊寧是一座多民族聚集的城市,不同的文化與民俗風情在此融合。而我今天到訪的這座手風琴博物館,就位於伊寧市六星街民俗文化陳列館內。

看到這位,大家肯定以為是個外國人吧?其實他是一箇中國人,他的名字叫亞歷山大·謝爾蓋維奇·扎祖林(簡稱亞歷山大),今年61歲,是居住於伊寧六星街的俄羅斯族人。就是他用了四十多年,收藏了800多架手風琴,建立了這個手風琴博物館。

為什麼他要在伊寧建手風琴博物館?這裡面還有一段故事。1917年10月25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期間有眾多的俄羅斯人因躲避戰亂大規模遷徙到中國新疆伊犁地區,亞歷山大一家就是早期進入伊寧的俄羅斯家庭。

由於亞歷山大不會講中文,所以館內講解工作由她女兒來完成。據她介紹,其父亞歷山大在12個兄妹中排行第四。亞歷山大父親是一位修琴師,在耳濡目染下,開始喜歡手風琴。15歲那年,亞力山大靠打漁掙錢買下第一架手風琴,從此之後開始跟著父親學習修琴。

出於對手風琴的熱愛,亞歷山大的修琴技術也是名聲在外,許多國外的人慕名前來請他修琴,還樂意幫亞歷山大收集各式各樣的琴。據說這手風琴到了亞歷山大手上就能起死回生,就算是少了零件他也能自己製作出來。

隨著亞歷山大手上的琴越來越多,他也開始收集世界各地的手風琴,很多人得知他在籌備手風琴博物館,都將自家不用的琴捐給了他。由於亞歷山大家並不富裕,為了收藏手風琴他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亞歷山大甚至被稱為“手風琴收藏狂魔”。他在40多年內先後從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捷克、德國等多個國家收藏了800多件各式手風琴。這其中最小的一架才一個巴掌大小,不到1公斤重,是亞歷山大從俄羅斯換回來的。還有一架最大的有16公斤重,花了2萬元,從澳大利亞買回來的。


在亞歷山大的收藏中也不乏古董級的精品,很多琴按收藏界的說法叫“孤品”,其中年代最久的已有300多年曆史。在眾多的手風琴中,圖上這兩隻是最值錢的,價值8萬元。亞歷山大說,曾有人給出2000萬買下他所有的琴,被他拒絕了。這裡很多琴都是自己救活的,有感情,他要把這些手風琴留在新疆,留在伊寧,讓更多的人看到它們的。 作者簡介:寒殘一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