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是清朝核心力量,朝廷為何坐視不管其腐朽糜爛令湘軍崛起?

歷史痴


“八旗”是清朝立國的基礎與功臣,但是也拖垮了清朝。這是因為入關以後的“八旗”,高人一等,處處被優待。也正是這個原因,從順治年間開始,“八旗”軍民不僅開始了驕奢淫逸的生活,而且騎射武功都被荒廢,慢慢的“八旗精神”就走向了衰落!

“八旗”作為滿清的一種政治、軍事組織形態,最初起源於一種牛錄狩獵組織,隨著牛錄的發展壯大產生了領導集體。而在狩獵時候,為了統一引導隊伍就產生了“旗”。

1601年,努爾哈赤把牛錄改編,產生了四旗,1615年,在此基礎之上又發展了蒙古和其他部落的四旗,最終形成了“八旗”。

努爾哈赤建立的這種“八旗”制度,在戰時,強壯的青年全部入伍為兵。在平時就會是農民,參與農業生產。由於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有強壯的體魄,能在草原上鍛練出勇猛的戰鬥力,使的這些“八旗”軍具有很大的作戰優勢。

為什麼如此有優勢的八旗會走向衰落呢?

1、在清軍入關之初,八旗“旗人”與沒有旗籍的人享受不平等的待遇;

2、清朝入駐中原以後,發生過至少三次的圈地暴行,使得大批的良田無償圈給旗人;

3、滿清對旗人免稅賦,免徭役!

滿清八旗從連年的戰爭中獲得了不少軍功,在入關後,很多人被賜爵封官,同時在戰爭當中獲得了不少人口土地,以及大量的金銀財寶。尤其是清朝所封的爵位與官職,很多都是世襲罔替,這就導致這些人的後輩即便不建立寸功,也能獲得榮華富貴。

因此,許多的“八旗”子弟就通過這樣不勞而獲,慢慢的演變成一個龐大的特權階層。

這種特權階層一方面不用交納賦稅、服役徭役,另一方面,這些特權階層可以不斷的壓迫剝削黎民大眾去貪圖享樂。因為,驕奢淫逸已經成為“八旗”子弟的常態。

康乾盛世雖然被人們津津樂道,但是在這個背後,八旗官兵們卻在追求享受,怠慢訓練,戰鬥力慢慢下降,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一天不如一天。其實,這種衰退就能在康熙平定三藩的戰爭當中體現出來。

按照清朝的部署,“八旗”軍隊的職責,應該是作為清朝主力部隊去參與平定三藩的戰爭。但是康熙平定三藩所用的軍隊早已經被綠營兵所取代。

而所謂的綠營,是以漢人為主的軍隊組織,可見這個時候滿清的“八旗”已經不能正常地發揮主力部隊的優勢,“八旗”的衰退跡象也是可見一斑。

滿清的“八旗”就像寵兒一樣,被捧在手中,受到特殊的保護

公元1644年,順治皇帝在多爾袞的擁戴之下,入住紫禁城,滿清從此建立了全國性的政權。由於大清朝的統治階層屬於滿清貴族,所以對待漢人以及其他民族都是實行民族歧視。比如,滿清入關後強制漢族進行“剃髮易服”,大喊口號“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滿清入關之後,在“八旗”軍事力量的安排上,也間接造成了“八旗”走向衰落。這是因為,滿清“八旗”作為清朝的主力部隊,卻被用在守備京師,以及以防守為主的軍事作用上。

我這裡並不是說守備京師不重要,歷朝歷代都會把精銳部隊用在守備京師上,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清朝的“八旗軍”很特殊,與其他歷朝歷代的兵都不太一樣,上文我已經說到了清朝的八旗軍是“民與兵”相結合的一種兵制。

這種軍制一旦軍隊脫離了參與農業生產勞動,很容易造成軍隊貪圖享受而戰鬥力下降,最終走向衰落,其實這一點與安史之亂爆發之初的唐朝軍制有些類似!

因此,“八旗”在參與一些重要戰爭中,如平定大小和卓之戰上,儘管參戰的“八旗”是一些號稱精銳的部隊,但是他們的表現卻不如綠營兵,戰鬥力早就不如當初的勇猛了。

特別是滿清的”八旗”發展成為24旗之後,大量的綠營兵和湘軍、淮軍的建立,使“八旗”軍隊能施展的餘地越來越小,並且那個時候的“八旗”軍也早就沒有了當初的戰鬥力,“八旗”的腐朽沒落也越來越明顯了。曾經處處受人尊敬,處處享受特權的“八旗”,到了清末卻成為國家的負擔社會的毒瘤。

由此可見,“八旗”的衰落與滿清給“八旗”提供的特權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滿清能在入關之後,就針對“八旗”建立一種長期而有效的制約機制,並且把“八旗”的優良傳統很好的發揚下去,真正的實行滿漢一家的民族政策。那麼,清朝的“八旗”也不至於走向衰落,也不會在面對太平天國起義以及義和團運動上,都面臨無兵可用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