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青年战“疫”故事|平均年龄36岁“尖刀队”筑起防疫第一道防线

在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一支平均年龄36岁、平均身高1米82的交警尖刀力量——交警机动训练大队一中队(下称“一中队”)。

他们常年担负交通警卫安全保障、交通热点难点问题整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机动备勤等,曾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并连续两年荣获集体三等功,多次获得集体嘉奖。

深圳青年战“疫”故事|平均年龄36岁“尖刀队”筑起防疫第一道防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中队接管深圳连接省会及珠三角各市的交通要道广深高速宝安出口,1月31日至今,“逢车必检,不漏一人”,共检查车辆50840辆次、其中湖北牌照车辆79辆次,检查人员131149人次,其中湖北籍人员711人,发现发热人员6人。

元旦至今未休一天 队长总说“你先回去,这里有我在”

对于一中队党支部书记兼中队长彭晓晖来说,摩托车既是他的两条腿,又是他的办公桌,更是他的指挥室。十年如一日,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凭借过硬的业务将交通警卫工作编成一本书,将15名青年民警拧成一股绳。

元旦假期至今,彭晓晖还没有休息过一天。此次疫情突发后,彭晓晖第一时间带队奔赴抗疫一线,与街道、医院、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在战地成立临时党支部。

深圳青年战“疫”故事|平均年龄36岁“尖刀队”筑起防疫第一道防线

防疫期间,除了完成中队日常管理、警卫任务、路面巡逻,每天中午前后,是省内返深大巴抵达检疫点的高峰期,他总是来到防疫点,与兄弟一道引导大巴定点停车接受检查。看到收费站出现排长龙的情况,就带着兄弟们步行数百米,逐车提醒司机提前扫码登记信息、答疑解惑;下午临近晚高峰,他又出现在防疫点,一起疏导交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的检查车辆。

而到了吃饭时间,彭晓晖默默地一个人把饭领到警车上,再用命令的口吻告诉执勤点的兄弟“你去吃饭,这里我先来”,自己则总在大家都吃完之后,一个人端着冰冷的饭盒扒上几口。

“晚上回家陪亲人吃个团圆饭吧,这里有我在!”元宵节,彭晓晖又一次来到防疫站对年轻民警说,而自己只是打个视频电话回家问候一声,可是电话还没打完,高危预警车辆的警报响起,他又火速挂断电话开始核查车辆。

双警家庭齐上阵 抗疫一线夫妻档

一中队的毛懋是双警家庭。5年前,毛懋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疾病,在经过治疗基本达到康复条件后,回到了工作岗位,但要长期服药。

2019年7月后,一中队进入了警卫任务高峰期,毛懋在接踵而至的任务中接到了前往警校担任教官参加集训的命令。

近半年的集训期内,毛懋很少回家,照顾家庭的重担便交给了同样作为交警的妻子“南山大队民警王璟瑜”的身上。

好不容易盼来了轮岗集训,本可以年初四开始与家人团聚,却碰上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役的关键节点。疫情就是命令,毛懋向大队领导主动请缨到防控的一线去,“我是党员,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深圳青年战“疫”故事|平均年龄36岁“尖刀队”筑起防疫第一道防线

一边,常年受头痛困扰的妻子王璟瑜,在南山区各防疫执勤点开展巡查工作。另一边,毛懋在车辆如织的广深高速宝安出口防疫执勤点,组织辅警进行岗位培训,协助截停车辆测量乘客体温,引导长途客车下客检查,查处高风险及布控车辆,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夜间八小时的户外勤务,寒风伴随绵绵冬雨,在收费站广场行走上万步,护目镜内起了厚厚的雾气,戴着口罩更是喘得厉害。“其实是非常难受的,但这种时候更要坚守。”毛懋说。而夫妻俩只能在执勤短暂间隙通过视频“重逢”了。

患癌母亲劝儿归 90后民警提前归队

2019年8月,一中队里年仅27岁的民警龙利,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坎儿”,在陪着母亲奔走长沙、广州多家医院后,母亲最终被确诊为胰腺癌。

这个春节,龙利本想携妻返回家乡多陪陪患病的母亲,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具有职业敏感性的年轻民警感到了事态严重,一方面是倍感珍贵的全家团圆,一方面是疫情吹响的集结号。母亲看出了儿子的心事:“你们赶紧回去,到更需要你的地方,这里有你爸爸和那么多亲戚在,放心吧!”

怀揣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带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龙利提前返深,主动请战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中。在仔细学习并与同事分享了《警务执勤人员在工作中如何预防新冠》后,龙利坚守岗位的同时提出了一些优化设置的建议,如扫码登记应置于测量体温之后,可最大限度减少公安执勤人员直接接触发热病人;针对车辆排队较多的情况,设置分流岗,通过区分车辆防疫危险程度,将车辆引入不同车道,提高通行效率。

为了不让家里人操心,龙利直接在单位自我隔离,这也意味着,直到战斗结束,他不再与妻子、家人团聚。“不是不害怕,但更多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心情。只要有人站出来,后面站出来的会越来越多。”龙利说。

【记者】张玮

【作者】 张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