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豬肉卻“有價無市”,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疫情之下,豬肉卻“有價無市”,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去年年中時,因為非洲豬瘟的發生,所以導致我國豬肉價格節節攀升,一度漲到了四十元一斤。之後因為緩慢恢復,不過供應量依然有限,所以豬肉價格也是居高不下。也只是在春節時期,國家大量投放儲備的豬肉到市場中,才勉強滿足了春節時期人們對於豬肉的需求。

疫情之下,豬肉卻“有價無市”,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今受到疫情的影響,為了抵抗疫病,人們都選擇居家共抗疫病,所以人們的“菜籃子”價格也迎來了一波上漲。一些蔬菜瓜果價格漲幅很大,除了受疫情影響之外,主要還是因為如今人們生活水平高了,所以對此需求量大增。不過作為人們“菜籃子”的主要物品豬肉,卻出現了“有價無市”。

疫情之下,豬肉卻“有價無市”,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年後豬肉價格也上漲到了40元一斤,可是卻出現了賣不動的情況,這是為何?

主要還是這三點原因:

  1. 人們都有年前儲備豬肉的習慣,我國豬肉的市場一直都是如此,因為人們都有年前大量購買豬肉的慣例,不僅避免了之後購買的麻煩,也避免了因春節導致的豬肉價格上漲問題。所以年後豬肉賣不動其實也是正常現象,因為家中留存的還沒吃完。
  2. 就是需求量減少了,這個減少也是因為豬肉價格太高的原因了,今年豬肉吃不起是人們的共識了,迫於過年,多少人們都是會進行購買一些,不過與往年的幾十斤有著很大的區別,都是儘量少買了,一般幾斤或者十幾斤就是非常不錯了,對於年後買肉的念頭,很多人都不會有了。當然還有疫情的原因,儘量少出門了。
  3. 就是禽流感再度來襲了,對於禽流感,很多人都是避之不及,所以對於一些肉類的消費慾望大減,這也影響到了豬肉的銷售情況。
疫情之下,豬肉卻“有價無市”,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綜上所敘,豬肉在年後春節時期出現了短暫的賣不動情況,也是十分正常的。不過雖說如此,豬肉作為人們日常食用的肉類,需求量之後肯定也會恢復的。今年的養殖無意是風險與收益並存,對於農村的散養戶無疑是一個打擊,很大程度都是被清場了,不過對於有技術和有經驗的養殖戶而言,這無疑就是一個好機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