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用一個成語可以概括,那就是無欲則剛

蘇軾的名句“一蓑煙雨任平生”出自他的經典宋詞《定風波》。這首寫於黃州之時的宋詞,很好地展現出了他內心的曠達。也說明當時的蘇軾經歷了烏臺詩案的折磨之後,真正從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來。

所以即便是在途中遭遇大雨,也能夠處之泰然。更是憑藉著酒醉,激發出靈感,寫出這一句精彩的“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用一個成語可以概括,那就是無欲則剛

​我們都知道這句詩詞非常的美,也最能代表蘇軾曠達的人生追求。但是關於這首詩詞究竟如何翻譯才能夠表達出最確切的意思,文學界還是存在一些爭議的。

比如,朱東潤主編《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當中,收錄了蘇軾的這一首經典詞作,並且對“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一句宋詞加上了註釋:“謂自己對披蓑衣,冒風雨的生活,向來處之泰然。”

胡云翼先生的《宋詞選》當中,他對於這一首宋詞是這樣註釋的:“一蓑煙雨任平生———頭戴斗笠,身著蓑衣,即便是在風雨裡過一生也處之泰然。”

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用一個成語可以概括,那就是無欲則剛

​夏承燾、盛弢青先生《唐宋詞選》注曰:“任平生:平生慣經風雨,正可聽其自然。”

而在林庚、馮沅君先生主編《中國曆代詩歌選》當中,所註釋的意思也相差不大:“‘一蓑’句:一向是披領蓑衣任憑煙籠雨打。”

從上文諸多學人的評價和註釋來看,把這一句宋詞的解釋傾向於頂風冒雨而又能處之泰然的生活。這個意義大體上是比較接近蘇軾這句宋詞的原意的。畢竟他也是在以現實當中風雨來隱喻自己人生當中的坎坷不平。既然人生當中的坎坷自己都能夠安然度過,又何必在乎這自然界的風吹雨打呢?

那麼作者為何會提到蓑衣?

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用一個成語可以概括,那就是無欲則剛

​其實在唐詩宋詞當中,一蓑煙雨基本上就是漁父隱居生活的象徵。以“一蓑煙雨”作為名句的詩詞有很多。

比如陸游《真珠簾》曰:“早收身江上,一蓑煙雨。”

又比如范成大《三登樂》曰:“嘆年來、孤負了、一蓑煙雨。”

還有惠洪《漁家傲·述古德遺事作漁父詞八首》其八《船子》曰:“一蓑煙雨吳江曉。”

在這些宋詞當中,基本上都表達了詩人嚮往的漁夫的生活。在天地間遨遊,真正的遺世而獨立,甚至羽化而登仙。

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用一個成語可以概括,那就是無欲則剛

​所以借鑑其他的幾首宋詞當中所蘊含的漁父的隱喻形象,我們也就能夠更好對蘇軾的這七個字加以翻譯。蘇軾早就嚮往那種“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生活,對於柳宗元筆下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也充滿神往,又如何能懼怕眼前的這一點風雨呢?

而這也正和這首宋詞的小序“眾皆狼狽”形成呼應,也更和“吟嘯且徐行”融合到了一起。

蘇軾為何能夠在此時有“一蓑煙雨”的隱喻?還在於自己經歷了這世間的種種磨練,早就已經淡泊名利,“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就是明證。因為人生的起伏,讓他今天真正看透世間百態。無所追求也就無所畏懼,此所謂無欲則剛。心存淡泊,遇到什麼都能泰然處之,這一點風雨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