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油价下跌,我国煤化工行业压力骤增

受原油消费大国中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国际油价大跌;而国内煤矿生产和运输受阻,煤炭资源进一步紧张,煤价涨幅扩大,我国煤化工行业压力骤增。

国际油价持续下跌

国际油价连续五周下跌,其中,英国布伦特原油下跌近14%,创2018年11月份以来最大单月跌幅;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也大跌近16%,创去年5月份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导致油价大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石油消费大幅下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2月份中国石油消费同比下降140万桶/日至150万桶/日,这相当于中国日均消费量的10%甚至更多。作为全球石油市场需求增长的主力,中国消费量下降,可能导致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费增量同比将由预计的增加60万桶/日降为减少50万桶/日。

二是供大于求局面难以缓解。尽管投资和钻井增速放缓,但由于钻机效率和油井生产率提高,美国页岩油生产依然强劲,原油产量屡创历史新高且仍有增长空间。除俄罗斯之外,加拿大、墨西哥和挪威等非欧佩克国家产量持续上升,抵消了欧佩克+减产协议效力,加剧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石油化工的竞争加剧

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大幅降低了国内石油路线化工产品成本,石化产品竞争力显著提高,煤化工企业受原料成本上涨、复工开工的双重挤压。

受疫情影响,国内煤矿复工和开工率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产地供应严重受限,港口资源紧张,市场煤炭资源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而供暖季的电煤等刚性需求强烈,供需失衡必然推升煤价。

近期,国内煤价连续小幅攀升,如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公布的消息,中国神华已经把2月份5500大卡的煤炭基准单价提高了7元,至562元/吨;5000大卡的煤炭单价上涨8元,至502元/吨。市场人士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在国内煤炭供应紧张缓解之前,煤价仍以高位坚挺为主。

国内煤化工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煤化工所具有的原料自主优势和价格优势。依托煤矿就近建设坑口型工厂,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等煤化工路线可以取得比国内同类型进口油气原料型石化企业更大的竞争力和价格优势。

比如,同样是生产聚烯烃,国内煤头工厂的生产成本要比沿海炼化企业低约1000元/吨,乙二醇生产成本也要低约500元/吨。

但在当前国际油价跌、国内煤价涨的新形势下,煤化工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可能迅速将土崩瓦解。

再加上我国炼油产能过剩日益严重,大型炼厂纷纷减油增化,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和煤制芳烃以烯烃、乙二醇和芳烃等大宗化工产品为目标产品,这些产品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产能过剩的风险越来越大。

煤化工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目前煤化工企业也积极应对,在疫情期间加强安全管理,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

神木煤化工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作为现阶段首要任务,对因疫情防控期交通管控造成隐患整改期限延长的,要及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防范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兖矿新疆能化集团建立了应急保障机制,加强了对疫情防控的应急部署,确保煤化工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全天候正常运行。


读者如有产业咨询,资产重组,产业招商和产业保险等产业相关的建议或需求,可私信小编,与小编联系。

您的发展,有我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