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咽拭子核酸检测“三阴”,遭遇诊断瓶颈?

编审专家:

2020年2月8日有报道北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病人确诊3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第4次用肺泡灌洗液进行核酸检测时为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为什么咽拭子核酸检查会出现3次阴性结果?新冠肺炎诊断方法是否遇到了瓶颈?以下将为您进行深度解读。

新冠肺炎病人咽拭子核酸检测为什么会出现阴性?

咽拭子核酸检测的目的

用医用无菌棉签等提取咽喉部的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

主要检测上呼吸道内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病人咽拭子核酸检测出现阴性的原因

标本中病毒含量较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变的主要部位为肺部等,下呼吸道病毒含量较高。

咽喉部等上呼吸道的病毒含量较少。

病人体内病毒总量较少。

病毒有变异可能,检测方法或试剂的针对性降低,结果提示阴性。

标本运输过程中保存不当,病毒核酸分解。

实验室在进行预处理过程中使病毒核酸分解。

检验用试剂因生产标准不同而存在误差。

以上一个或多个原因导致病人体内存在病毒,但是核酸检测呈现阴性,即假阴性的结果。

通过病毒核酸检测诊断新冠肺炎是否遭遇了瓶颈?

支持点

有报道同一病人多次核酸检测不能查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存在。

不支持点

新闻报道的病例数有限,相对于3 0000多确诊病例来说,只能算是小概率事件。

截至2020年2月10日24时,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2638例。(信息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新冠肺炎病人多次核酸检测阴性只有新闻报道的若干例,数量远低于目前的累计确诊病例数。

绝大多数的确诊病例仍符合现行的诊疗标准。

产生阴性结果的标本是病毒含量较少的上呼吸道标本,标本的特异性低。

报道中检查标本为咽拭子,是上呼吸道标本的一种。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侵袭和感染的部位在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病毒含量较高,阳性结果概率较高。

下呼吸道标本多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提取,该检查不适用于症状较轻的病人。

症状较轻的病人占所有新冠肺炎病人中的大多数。

病毒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确诊的唯一标准。

针对病原体的检查是确诊感染性疾病的唯一标准,即确认体内存在某种病原体。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是确定体内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唯一标准。

综上所述,通过病毒核酸检测诊断新冠肺炎仍是确诊的主要方法,且诊断效果存在可以提高的空间,该方法目前没有遭遇瓶颈。


新冠肺炎咽拭子核酸检测“三阴”,遭遇诊断瓶颈?


新冠肺炎病人多次核酸检测阴性会有什么影响?

易当作未患病人增加疫情扩大的风险。

疑似病例间隔至少1天且连续2次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体内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较低。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中,将疑似病例间隔至少1天且连续2次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作为排除感染的标准之一。

若3次及3次以上核酸检测为阴性,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更低。

3次及3次以上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感染者可能会被当作未感染者或治愈而解除隔离。

这些感染者解除隔离后会成为传染源传播病毒,引起他人感染。

误认为病人已治愈,病人出院后有传染他人风险的同时,病情容易反复。

如何降低核酸检测多次阴性病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调整相关标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已对新冠肺炎诊断、隔离等进行了调整。

湖北省内有症状、CT发生肺炎改变的病人视为临床诊断病例,进行严格隔离和治疗。

湖北省内的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及时进行隔离。

湖北省内的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进行单间隔离,防止在待确诊期间传染他人。

湖北省外的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时进行隔离。

其他待采取的调整措施

降低核酸检测假阴性率

提高标本提取的准确度。

尽量提取病毒可能含量较高的标本,如肺泡灌洗液等。

提高标本运输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生产商优化产品,减少误差。

随着疫情的进展和研究的深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可能对诊疗方案再进行调整和改善。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2020.2.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2020.2.

3.https://mp.weixin.qq.com/s/VUtpkvTXh2GFSO_CxyUtTg

4.https://mp.weixin.qq.com/s/JnyFuk05ix8Ldfcw7DWgDA

5.https://mp.weixin.qq.com/s/zijuSvSFw1ioUuqqU3ZOg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