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肯定做不到”,孩子中自我設限怎麼辦?“輕推”幫孩子成長

朋友小A最近很苦惱,自家孩子做事情總是畏手畏腳,還沒開始做就先否定自己,性格越來越內向,對自己的評價總是很負面,口頭禪是"我不行"、"我不會"、"我做不到"……小A很疑惑,為什麼孩子會這樣?作為家長,有沒有能夠幫助孩子重拾信心的方法?

生活中,不少家長會反應自家孩子也有類似的情況,明明還沒有嘗試一下,就給自己貼了"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標籤,家長們覺得很無奈,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想要幫孩子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中自我設限怎麼辦?“輕推”幫孩子成長

孩子未做先敗、不敢嘗試、對自己沒有信心?這其實是孩子不敢走出自己安全區的表現,是孩子在"自我設限"。如果家長髮現有類似的狀態,一定要重視起來!孩子"自我設限"對孩子影響很大,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對自己錯誤的認知。

"自我設限"是什麼?孩子為什麼會中"自我設限"

"自我設限"是一個限制自我能力的心理暗示。它是指,孩子在心理層面上給自己暗示一個範圍或程度,認為自己的發展或進步不會超過這個範圍和程度。

孩子"自我設限",往往是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中自我設限怎麼辦?“輕推”幫孩子成長

1.家長不經意的"玩笑"

不少成年人在面對孩子時,總會有一些"惡趣味",他們喜歡否定孩子的努力,並把這個行為稱作"玩笑"。

"你這樣做是不行的"

"你做得不對"

"就說了你不會做"

……

正是這些所謂的"玩笑話",一點一點侵蝕著孩子稚嫩的心靈,一層一層不斷地給給孩子施加心理暗示,讓孩子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做事時越來越畏手畏腳。

2.家長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與要求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們常有的心態,基本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於是家長總是會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待與要求。這些高要求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沉重的壓力,它裹著"愛的糖衣",卻讓孩子有苦說不出。

父母不切實際的高要求就是給孩子設置了一道過不去的坎兒,當孩子發現自己無法跨過這道坎兒時,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失敗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信心就會變得越低。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懷疑達到一定的限度時,他們將會低估自己的能力,變得害怕嘗試,在這種消極心態的影響下,他們會表現出低於自己能力的水平。

3.家長的包辦讓孩子習慣於依賴家長

有的家長總是覺得孩子年紀還小,喜歡幫孩子包辦一切,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慢慢地變得越來越懶散,什麼都不會做,尤其是不會自己做,習慣於依賴家長。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什麼不會,在遇到挑戰時,下意識地就想要找家長代替他們完成任務,如果家長不在,他們很容易就會選擇放棄——那些在其他人眼中很簡單的事,在他們的眼裡都是未知的挑戰,令人恐懼。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中自我設限怎麼辦?“輕推”幫孩子成長

4.孩子害怕失敗

孩子"自我設限",歸根到底,就是因為孩子害怕失敗。他們給自己劃定了安全的舒適區,在這個區域裡他們會感到安心,做到的都會成功,一旦外界要求他們離開這個舒適區,他們下意識的第一反應就是選擇拒絕。舒適區外的事物是他們不擅長的事物,他們害怕迎接挑戰,害怕面對失敗。

"自我設限"的孩子束縛自己的人生

"自我設限"會對孩子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它會限制孩子的很多方面。

1."自我設限"的孩子無法發揮自己的潛力

"自我設限"的孩子給自己貼了標籤,限制了自己的成長。在他們的眼中,他們的人生彷彿一眼就能望到頭,他們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會進行新的嘗試,不相信自己能夠創造新的可能性。他們給自己設置的條條框框,讓自己的未來變得"清晰明瞭",但事實上,人生最美的風景就是下一刻會出現的風景,每個人的未來都應該是有著無限的可能性的。

"自我設限"的孩子不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為自己設限,自然也就無法在不斷的嘗試與學習中發揮出自己的潛力了。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中自我設限怎麼辦?“輕推”幫孩子成長

2."自我設限"的孩子逆商低

"自我設限"的孩子活在自己的舒適區裡,他們只接受自己的成功,只進行自己一定能夠做到的活動。一旦在外力的作用下,他們被迫進入未知的情境,他們很容易就會因為陌生而嘗試失敗,這會使他們遭受巨大的打擊,甚至可能還會因為這個打擊變得萎靡不振——這正是孩子逆商低下的表現。常言道,"越挫越勇",這句話說的正是那些不斷嘗試不斷進取的人,"自我設限"的孩子不願接受生活的磨礪,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逆商低下的他們就會輕言放棄並備受打擊。

3."自我設限"的孩子難以攀上高峰

不給自己設限的孩子才會從不停止進取的步伐,他們一生都致力於不斷地突破與超越自我。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一個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兩個條件。"自我設限"的孩子自尊心太強,自信心卻太過不足,兩相結合,他們很難到達一定的高峰,因為他們一直在遲疑的路上,永遠在"還沒準備好"的途中。

幫助孩子掙脫"自我設限",家長要在孩子身後"輕推"一把

1.焦點效應:平復孩子"被關注"的錯覺

孩子"自我設限",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焦點效應"。所謂焦點效應就是說一個人總是很在意周圍的人對自己如何評判,也就是說,總是覺得自己在眾人的關注下行事,於是做事時總會瞻前顧後,畏手畏腳。

家長要幫助孩子,讓孩子知道其實並沒有那麼多人在關注他,比起別人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成長。要幫助孩子平復"被關注"的焦慮,向孩子傳達自己的肯定。

理解孩子的情緒,是"輕推"孩子的第一步。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中自我設限怎麼辦?“輕推”幫孩子成長

2.逃避無用,直面失敗才會有進步

成長路上總有各種各樣的挑戰,"自我設限"的孩子往往都害怕失敗,但是,害怕解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讓孩子知道,失敗並不可怕,失敗是成功的踏腳石,直面失敗,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才能做到進步,迎來成功。

3.對孩子的努力加以肯定

"自我設限"的孩子總是覺得自己做不到,自己做不好,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並沒有那麼差勁。對孩子的努力加以肯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欣賞,讓孩子慢慢地對自己重拾信心,這是"輕推"孩子很重要的環節。

4.事情總能一步一步完成的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中自我設限怎麼辦?“輕推”幫孩子成長

孩子不肯輕易嘗試,無非是因為"事情太難,我做不到",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解目標,把一件事拆開來看,分解成多個小目標,再針對這些小目標逐個擊破。事在人為,事情總能一步一步完成的。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