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如何深入到這句詩的意境?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這句應與它上一句“我問海山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結合看,這裡的“閒”不是與“忙”對立的無所事事,是一種心態上的放空,作者看著海山經年不變,似乎外界對海山造不成影響,是什麼讓它們沒變化?他得出的結論是“閒”,可理解為順其自然,這和道家的“無為”類似,但真能做到的極其少,人活世上,總有各種各樣的慾望引誘你,能做到“閒”的無一不是大透徹之人,這樣的人又企是等閒之輩。


下晚看雲生


“我問海山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

這詩,是元•高房山的詩句,出自《怡然觀滄海》。

只取這四句詩,被我用毛筆寫下,就貼在我的房間裡,17歲寫的,一直陪我到今天,已時過三十二年了。

這是一首類似的打油詩,我的一個故人很欣賞此詩,詩境灑脫,白描,字淺意深,直截了當,讀來朗朗上口,品久甚喜。

這四句詩,淡中見奇,應稱上品。海山何曾老,我心卻獨閒。話是這麼說,其實都不曾閒!

現在就貼在我房間的牆上,這兩年想重寫一遍,一來沒倒出功夫,況又貪玩,一直也沒去買點兒好的筆墨紙硯。

從20歲開始,至今日,窩了二十九年。在這29年期間,每一看到這詩,都會不自覺的輕笑,這詩多像是寫我的。可不同的是,我沒有處身他那種好的環境,海山與清風自相可問,但我是真的一個閒人,並非其言之的非等閒人😄

他的整首詩,不須解釋,非常直白的。這樣了!


紫微CSZ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這句詩出自元代高房山的《怡然觀海》,全詩: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改顏。

我問海山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意思是說不是閒著的人,平時肯定很忙,不能閒下來;如果是真的閒人,也並非真正閒著的人,他們不是等閒之輩。

從全詩來看,首句說的是作者天天駐足在山前望著大海,山頭上草木青青沒有什麼變化。其中“日日”和“無改顏”都是突出一個“閒”字,無改顏就是沒有變化,一種靜態,在青青的襯托下,就顯出一種自然優雅之態,也就是閒。

第二句用了兩個“問”,大海和青山什麼時候變老呢?實際是說大海和青山永遠不會變老,這是一種靜態化,也是一種閒的姿態。清風說明一種怡然自得的心境,說你閒沒閒著,也突出作者此刻的悠閒之態。

最後一句是對閒的總結,使全詩閒的意境達到一種高潮,也是為閒最後定調。

作者的閒,是心靈的休息,磨刀不誤砍材工,滴水穿石也從容。海山不老,我心獨閒。

而清•虛雲作的詩《無題》:“修心修道無此語,談玄談妙總是閒。從此何勞山下問,烹茶挑水聽潺潺。”又是另一種閒,是禪的最高境界。是自悟自醒,不偏激,不執著。烹茶、挑水照樣日日好心情。

而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內心恬靜閒情,隱士風範,逍遙自在,內心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達到統一。內外協調,追隨自心,追尋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恬靜生活。

閒,對中國古代文人而言,不是無所事事,荒廢光陰,而是養精蓄銳,儲備能量。山不忙,卻能生出千樹萬花;水看似清閒,回眸時已奔流萬里。



戈壁灘上的駝鈴


這句話出自我國元代詩人高房山,全詩如下:

怡然觀滄海 (元)高房山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顏改。

我問滄海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



來看一下釋義:

翻譯成現代文字的話,意思大概是詩人每天依山看著荃灣,帽山的景色一直鬱鬱蔥蔥的,顏色從不改變。我問大海什麼時候會老去?清風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得悠閒。如果不是思想上有超凡脫俗的能力,是沒有辦法得到悠閒的,那麼能得到悠閒的人,一定不是平庸的人。

短短一首詩詞竟出現了四個閒,我們來剖析一下它的意思:

1、清風問我幾時閒,這個閒,指的是悠閒。思想上的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情。第二句的第二個閒,第三句的第一個閒同樣如此。

2、不是閒人閒不得,第一個閒人的閒,指的是超凡脫俗,思想境界比較高超的人。

3、能閒必非等閒人,第二個等閒人的“閒”指的是平庸。



概論一下,也不過是三種閒:

第一種閒,是指的能力,思想上超凡脫俗的能力,人只有放下那些繁瑣事件的雜念,才能得以悠然自得。

第二種閒,是指的生活狀態,人人都想要的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

第三種閒,是指的平庸之輩,也就是俗人,這裡用非等閒,表明的意思是思想高超的人。

總結:

1、詩人呢也是非常想過那種悠然自得的生活,奈何自己不是思想超凡的高人,無法擺脫俗務,也不過只能是想想。

2、不是閒人閒不得,這句話如果拿到我們現代生活來說,為生活奔波,忙忙碌碌的人,就是無法閒下來的人。即使有極個別的超凡脫俗的人,想過這種悠然自得的生活也是很難的,生活變化了,狀態也就變了。就如現在互聯網的時代,大部分的人讓你遠離互聯網,不看手機。與外界脫節,你也大概過不下去啊。

3、能閒必非等閒人,這句話如果放在現代的生活中,那就不僅僅是思想上超凡脫俗那麼簡單的事了,財務自由是前提,然後才有資格談思想自由。想要的閒你得有那個資格才能行!

4、就算古代也一樣,就算是超凡脫俗的人,他也需要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睡。所以悠然自得是一種境界的美好,可以達到,但是都需要有生活質量的保證和前提,否則都是空談。



悠然自得,這種悠哉悠哉的生活,是每個人都比較嚮往的生活狀態,但是在我們沒有完全達到那個條件之前,我認為要做的是還是先好好努力,實現財務自由,然後知足常樂吧~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和分享,看完分享的你,有何高見呢?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深討。🤗


芷蘭小時光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是要費點心思才能進入到這句詩的意境,但仁者見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怡然觀海

元代:高房山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改顏。

我問海山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

這首詩的作者是元代的高克恭,號房山,又被稱為高房山。他是元代的官員,最高升至刑部尚書。他在文學與書法繪畫上極有成就,被後人稱為造詣精絕。

這首詩的大意是,詩人每天都依著山看荃灣,帽山繁茂蔥蘢從來沒有改變過。我問大海和青山什麼才會老去,清風反問我什麼時候才可以得閒。不是閒著的人不能閒下來,能閒下來的人一定不是等閒之輩。

詩人在第三四兩句引出來了“閒”這個字,大海和高山是不會變老的, 所以我也就不可能閒下來。“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詩人認為真正可以閒下來的人,定有閒下來的理由,因為他們不是 “等閒之輩”。

詩人這裡的閒,絕不是無所事事,百無聊賴,得過且過,浪費生命的閒。即使陶淵明的歸隱田園,也並非是閒,他靠耕種教書,維持生計,生活過得也是有滋有味。

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每天我們都如陀螺一般不停的旋轉,為生計為情感為牽掛奔波忙碌,但卻也是樂在其中,真讓自己閒下來無事可做,沒有幾個人可以堅持的太長久,因為會覺得悵然若失,似乎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還有一部分人,無須為生計奔忙,要麼是富二代,要麼家裡有礦,要麼事業足夠成功,掙的錢幾輩子也花不完,他們確實可以閒下來,但是他們還是不想閒,總是會找些事情讓自己活得有意義。如此一來,閒人無幾。


詩詞與文學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是出自高克恭的《怡然觀海》: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改顏。
我問海山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

這句詩很直白,從字面上容易理解其中的意思。這個閒,對於現代人來講,應該是指空閒的,無所事事。而對古代文人而言,應該是指不荒廢光陰,是指應該養精蓄銳,儲備能量以便蓄勢待發的意思。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如何深入到這句詩的意境?

閒,是心靈的休息。心閒,才能萬事閒。這不僅是一種狀態,更是處變不驚的心態。我們身在世俗中,又被俗事所羈絆,若能做到不為其所困,不為其所擾,體味放下時的寧靜,自豪著釋然後的心安,豈不是進入到了“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的意境中呢?

正所謂:流雲過千山,風波起伏也罷,榮辱沉浮也罷,任憑世事如四山聲動,我自閒閒以待。

由此,我們不妨學一下古人,擁有片刻的閒也不會嫌短,及時把握當下,享受這片刻的清福,做一回並非等閒人,豈不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現在社會,人心太浮躁,那些無處安放的慾望和匆忙,忘記了悠然欣賞人生風景的自在。其實是誤讀了人生,辜負了自己。如果學學古人,做個閒人也挺好的。當然,這個“閒人”並非遊手好閒、無所事事,而是內心輕鬆悠閒,為人處事從容淡然。

最後,祝願讀我文字的友人任憑世事如四山聲動,我自閒閒以待。



昨夜星辰昨夜風jk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這句詩,出自元代詩人高克恭的《怡然觀海》,全詩如下:

怡然觀海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顏改。

我問滄海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

高克恭,元代畫家,同時兼有詩名,詩風“神超韻勝”,另有一派奇秀之氣。不過這首《怡然觀海》,並沒有什麼意境,讀起來像口水詩,但此詩勝在哲理。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顏改。

詩人每天依山看著荃灣,帽山一直鬱鬱蔥蔥的,顏色從不改變。

我問滄海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

詩人問大海什麼時候會老去,清風問詩人什麼時候可以得悠閒。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

如果不是思想上有超凡脫俗的能力,是沒有辦法得到悠閒的,那麼能得到悠閒的人,一定不是平庸的人。

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也並不是能“閒”之人。

閒並不是無所事事。

無所事事的人,是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他們的人生是渾渾噩噩的,完全沒有自主意識。

真正的閒,是看破紅塵之後的放下,是參透人生後的捨得,是忘卻榮辱後的淡然。

所以說:“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

可惜,我們都是紅塵中為生活營營奔波的人,一生為口忙,為情忙,為各種虛妄的事物忙,終究要在世俗紅塵中沉淪。

在這個滾滾紅塵中,能“偷得浮生半日閒”已是奢望,那裡還敢去想成為一個真正的閒人!!!


謝小樓


這是元代的著名詩畫家高克恭《怡然觀海》詩的後兩句:

《怡然觀海》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改顏。

我問海山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

閒,有門口看到四時樹木悠然,有門口忽然望到月亮的喜悅。日出月落,雲淡風輕,能閒下欣賞的人無不是精神富有的人。

《菜根譚》:“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俱足;會景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真正的樂趣不在多,只要有一個小小池塘和幾塊奇巖怪石,山川景色就已經齊全;領悟大自然景色不必遠求,只要在茅屋窗下靜坐,讓清風拂面、明月照人就足以享受。

於紅塵一隅,靜觀流年,慢品歲月,聆聽花開的聲音,看雲舒雲卷,欣賞天空那抹驚心動魄的蔚藍。

沒有被生活瑣事所累,能夠放下情感的羈絆。不必為衣食住行操心,還要能享受得到孤獨的樂趣。

那才稱得上有閒情,真正做到無事可想。那是很高的人生境界,能享清閒,都是高人!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閒敲棋子落燈花








白衣鐵手


這是元代詩人高房山的詩句,這首完整的詩叫《怡然觀滄海》:“我問海山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

它是一首哲理詩,揭示了世間許多人忽略卻帶有共性的一個現象,即:能閒著的人,絕不是普通人。

事實如何呢?

現實的確如此!我們每個人長大後無論從事工人、農民、教師、科學家、公務員、軍人等何種職業,加入何種團隊,在發展自我的同時,都必須受到組織紀律的約束,除了節假日休息之外,都必須忙忙碌碌的工作和生活,這種忙碌一直要持續到60歲退休之後才有空閒時間,得以歇息;即便是自己創業,也是自我約束,絕大部分時間在四處奔波,拓展業務,鮮有閒暇。

所以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大街小巷為了各自工作和生活目的,穿梭奔走的人流。忙碌、壓力早已是一個人一生的常態。即便這樣,身處底層的人們不斷勞作,大多薪水也只能勉強養家,在應對房貸、醫療、教育和日常各種生活花銷之後,積蓄不多。稍有懈怠就會捉襟見肘。所以一輩子都不敢有絲毫懈怠。

在生活與消費的週而復始中,在經年累月人人都一片繁忙的背景下,真正的閒人很少,而越是有空閒的人,一方面說明他們家境殷實,衣食無憂,至少暫時不必為生活奔忙。這種人包括退休的老年人和做生意取得顯著成功的人,他們大多會在公園或街道健身、閒逛。判斷有閒人的依據,就是早上九點鐘之後過了上班時間,依然有人在健身閒逛,而沒有去上班的人;另一種是類似於隱士那樣的,內心寧靜不為外物所役的人,甘於淡泊閒雅。

所以說,空閒時建立在一定的條件之上的。普通人忙忙碌碌,不會有空閒;真正有空閒的人,則絕不是普通之人。


學習聖賢智慧


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並非等閒人就出自元代畫家高克恭《怡然觀海》,色目人,但他家族祖傳儒學深厚,對漢人文化研究很深,雖然在朝廷官至刑部尚書,卻是元代著名畫家,在畫完一幅習作後,隨手提得一首打油詩。

全詩原文“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改顏。我問海山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首句,說的是天天駐足,在山前望看著大海,山頭上草木青青,沒有什麼變化。其中“日日”和“無改顏”都是突出一個“閒”字,無改顏就是沒有變化,一種靜態,在青青的襯托下,顯出一種自然優雅之態,也就是閒。

第二句,用了兩個“問”,大海和青山,何時變老呢?大海和青山永遠不會變老,這是又一種靜態,也是一種閒的姿態。清風說明一種怡然自得的心境,說你閒沒閒著,也突出作者此刻的悠閒之態。

最後一句,是對閒的總結,使全詩閒的意境達到一種高潮,也是為閒最後定調。意思是說不是閒著的人,平時肯定很忙,不能閒下來,如果是真的閒人,也並非真正閒著的人,也非等閒之輩。

對中國古代文人而言,不是無所事事,荒廢光陰,而是養精蓄銳,儲備能量。山不忙,卻能生出千樹萬花;水看似清閒,回眸時已奔流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